論選後台灣政治生態的調整

社論


去年立委選舉時,新黨喊出「三黨不過半」,李登輝心裡有數,從此國民黨無法掌控立法院的多數。投票前,民進黨突然莫名其妙的出現了「大和解」、「大聯合」的文宣廣告。選後不久就傳出國民黨在選前已與民進黨高層接觸,有意組成聯合內閣,但後經國民黨高層公開否認。接著,新黨插花,和民進黨「喝咖啡」,要「大和解」、「大聯合」,一向視同寇讎的綠黃兩黨居然舉杯擁抱,一時間兩黨群眾莫知所以,歷來爭執的統獨議題立即被滑稽化荒謬化。但黃綠兩黨的咖啡「秀」畢竟只是一場「秀」,其真實的意義在於民進黨向國民黨重新要價的姿態。

1月24日,呂秀蓮發表《施明德應學金泳三還是村山?》藍綠兩黨的聯合在民進黨高層還有路線鬥爭。呂秀蓮顯然主張學金泳三,與執政黨合作再徹底清算過去的執政黨;而不應學村山富市,社會黨和自民黨合作,最後解散的是社會黨。呂秀蓮的文章中還透露了一個黨名——國民進步黨,即國民黨主流派與民進黨重組的政黨,讓李登輝可以徹底甩掉非主流派。

「國民進步黨」的第一步是聯合內閣,如何組織藍綠兩黨的聯合內閣,關鍵點在於總統大選後的閣揆人選,如果閣揆是無黨籍人士,當然藍綠兩黨均可入閣。無黨籍人士中,能有聲望讓各黨各派都接受的,那就唯曾獲諾貝爾獎的台灣人李遠哲莫屬了,故一時間,李遠哲組閣之聲四起。

國民黨在立委選後之所以否認藍綠聯合內閣,咸認是為了總統大選。從去年立委選舉中可以看出,傳統國民黨選民對國民黨仍有觀望,故一旦「國民進步黨」公開,李登輝無法遏制傳統國民黨選票大量流向林郝和新黨。在總統競選正式開跑的前一天,李登輝語帶玄機的說,選後將有「政治生態的調整」,能心領神會的當是民進黨高層。選舉期間,雖然民進黨也有候選人,但彭明敏的參選總統,與其說是「競選」不如說是「陪選」了。

李登輝與民進黨的聯合內閣也不是沒有矛盾,民進黨就曾公開宣佈,民進黨入閣的人選名單要由民進黨中常會決定,而不贊成由李登輝個個擊破。這是政黨批發與政客零售的矛盾。

李登輝將會和民進黨如何合作,「國民進步黨」是否能產生,以何種方式產生,我們現在仍不得而知,但是,我們認為這次總統大選後,「政治生態的調整」大趨勢是有其國際政治歷史的背景。

宏觀四百年台灣史,台灣問題一直是中國勢力與外來勢力鬥爭的問題。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中國勢力鬥贏了外來勢力,台灣歸屬中國;1894年,甲什戰爭,中國勢力鬥輸了外來勢力,台灣被割讓;1945年,中國勢力又鬥贏了外來勢力,台灣光復;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中美輸贏未定, 故兩岸分治至今。50年代後,台灣抗日愛國主義傳統被蔣介石殲滅,台灣還能是「中華民國的模範省」,而不是美國研擬的「台灣共和國」,在島內,主要還是依賴蔣介石帶來的中國勢力。

冷戰時期,美國的遠東戰略可以概括為「以獨制蔣,以蔣制共,以共製蘇」。冷戰結束後,蘇聯瓦解了,不必再「以共製蘇」;蔣家政權也被篡奪了,故不再需要「以獨制蔣」。美國的遠東戰略就只剩下了「以獨制共」。長期來,不諱言,台獨民進黨是美國「以獨制蔣」的代理人,國民黨是「以蔣制共」的代理人。蔣家政權結束後,李登輝與民進黨之爭其實只是美國「以獨制共」的在台代理權之爭。所以,林洋港指李登輝是「美日兒皇帝」,也就是指他是美日外來勢力的代理人。在「三黨不過半」的情形下,只有藍綠配才能共同承包美國的在台代理權了。

雖然,今天台灣民間仍具有深厚的中國文化的勢力。並且,隨著兩岸的經貿發展,中國的經濟勢力也必然會在台灣擴張。在政治上,在台的中國勢力也有整合的趨勢,林郝與新黨的結盟是為第一步,選後,陳履安是否會再加盟也有待觀察。

根據中國勢力與外來勢力的矛盾,未來台灣的政治生態可能會以「台獨—反台獨」劃分為兩個陣營的整合,並且,島內中國勢力與外來勢力的消長,也與島外中國勢力與外國勢力的推移相互關連。不過,在目前島內外來勢力占統治地位的情形下,中國勢力的被壓抑而將長期居於被統治地位,恐怕也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