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總統大選結束了,兩岸關係不管在美國還是在台灣都傳出已趨緩和的說法。

本期付印前,針對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沈國放大陸已在門邊等著台灣開啟談判大門的談話,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局長胡志強在美國提出了四個議題(一,談出一個「和平協定」;二,進行高層會談;三,進行「三通」;四,恢復對話。)和三個問題(要不要和平?要不要對談?是要高層還是低層談判?)。

雙方似有隔岸對話的意味。對話歸對話,其實兩岸關係能否緩和,還得先看中美關係能否緩和,正如同北京要台北回到一個中國立場,不得不想盡辦法逼美國先回到一個中國政策(哪怕是口頭上的)。

蘇聯瓦解後中國在美國全球戰略上的地位發生根本變化,由美國聯合的對象一變而為要加以「圍堵」的對象。雙方目前與將來關係究竟何去何從?本期黃枝連、趙雲山的大作有精闢分析。讀者從新華社報導錢其琛國際記者會上的談話與陳有為介紹喬石談話的大作,也可體會到中美目前或明或暗在台灣問題上的較勁。何偉康先生則站在民族立場,沉痛呼籲國人不要為「外國人火中取栗」。

經過去年同意李登輝訪美以來,華府對華政策今天仍被中共逼回到「一個中國,但非現在」,在這種背景下,大陸和台灣當局對待彼此的政策應該或可能會做出什麼樣的調整,本期林孝信、翁啟元、王春生、蔡瑋、毛鑄倫、邱毅提出了他們的分析與評論。

針對李登輝記者會上提出選後可能會改變政治生態的說法,本期社論分析大選後他對政治生態的可能調整方向。奕父先生就所謂「文攻武嚇」對兩岸關係的衝擊提出分析,一語道破中共幾波軍事演習主要是針對台獨,卻被李登輝巧妙的運用到大選中而成了自己的大利多。

在兩岸關係中且別管和平能否達成統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和平必定不會帶來少數台獨基本教義派所堅持的獨立,非和平手段能否達成台灣獨立呢,本期袁林先生從軍事觀點分析,得到的結論是:「台獨必敗」!

本期稿擠,林國炯、顧壽恩、沈己堯、余東周、劉實、魏牧夫、吳天威諸先生大作只得下期陸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