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美國媒體炒作反華的「政治捐款」案
評美國媒體炒作反華的「政治捐款」案
慣於以捐款來干涉他國內政的美國,突然間賊喊捉賊起來,誣衊中國政府以捐款來影響美國政治。切莫以為這是做賊心虛或倒打一耙,這是美國社會中不可小覷的一股逆流。
一個美國政府的中級官員的捐款,被越炒越大。先是在他的族裔背景上作文章,然後又把中國拉入其中。先是傳媒炒作,然後是FBI出來故弄玄虛,接著一些向來敵視中國的人物也開始跳梁,聲勢越來越大。但是迄今為止卻未拿出任何證據,連蛛絲馬跡都未有。人們不禁要問,這股反華大合唱其用心何在?
一言以蔽之:欲圖影響、甚至左右美國的對華政策。
克林頓上台之後,一是懾於美國國內遏制中國的政治勢力,一是覬覦中國的巨大市場,優柔寡斷的克林頓只得在遏制與接觸兩種勢力中走鋼絲。允許李登輝訪美就是這種搖擺政策的必然結果。隨著克林頓地位的鞏固,特別是競選連任的成功,克林頓對華政策開始務實,他明確地提出了加強接觸的政策,並把接觸政策寫入了國情咨文。克林頓的這一轉變是基於三個事實。一是遏制政策不得人心。特別是在國際上,圍堵遏制中國,和者益寡。單靠美國一家去幹,既不可能也力不從心。公開地打出「遏制」旗號,此路不通。二是美國人民對冷戰時期的政治早已厭倦。冷戰的後果,蘇聯崩潰,美國亦內傷沉重。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大部份美國人民主張銷毀核武器。這也就是說,美國人民也反對「核威懾」、「核訛詐」。當年營造核武器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今日去銷毀它,還得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這種浪費和美國國內至今尚存在的尖銳的貧困問題,形成鮮明的對照。如果,今日美國再撿起冷戰的那一套,在美國國內也難以過關。三是中國的發展已是一股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六四」之後,美國牽頭,西方國家頗起勁地演出過一番「制裁」鬧劇,但中國發展的勢頭並未減弱。今日西方國家,除美國之外,他們的總統、總理、首相都訪過華,與中國建立起定期接觸、長期合作的政策。美國游離在外,反顯得「孤家寡人」,頗不合流。再加上美國企業在中國成功和失敗的甜酸苦辣,使得美國不得不正視中國發展的現實,不得不去爭奪這個巨大的市場。幾年來的事實也證明,政治上的對抗,只會有損於經濟利益。個中三昧,美國又何嘗不知?
克林頓在鞏固了他的地位之後,採取務實的對華政策,這是必然的選擇。(一般說來,美國總統在第二個任期內,對外政策也會更務實一點。)美國副總統戈爾訪華,揭開美中兩國高層恢復互訪的序幕。而江澤民和克林頓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的互訪,將為「接觸」政策奠下基調。
然而,正是在這個時候,「募款」風波掀起了,「干涉」的濫調唱響了。這決不是什麼偶然,這是在從反面去影響和力圖扭轉美國的對華政策,並試圖造成一種印象;克林頓的接觸政策是接受政治捐款的結果。在歷史的今天,「遏制」的旗號打不出來的時代,「冷戰」的做法不得人心的年月,用這種辦法去抹黑中國,去醜化中國,去影響美國人民對中國的看法,試圖最終扭轉美國的對華接觸政策,就是這股逆流的險惡用心。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藍普頓指出,這是一股「麥卡錫風潮」。藍普頓指出:「中國捲入政治獻金事件企圖影響美國國內政治的疑慮已使這波風潮的擴大有如脫韁野馬,政界中人物利用這個來打擊對手時各懷鬼胎,針對中國政策卻再也沒人敢對北京溫和示惠,不但任何有關雙方關係的決策只要稍涉疑慮就無人願意觸及,中國政策甚至已成為美國國內政治團體彼此鬥爭的工具。」這股風潮,這股逆流已造成的後果,就有戈爾副總統訪華時顧忌參加波音公司與中國公司簽約的典禮,眾議院議長金裡奇在北京發出的與華盛頓中國政策不一致的聲音,以及主張與中國貿易者被譏為為商業利益而出賣民主,等等。毫無疑問,這是在公開打出「遏制」旗號行不通的情況下,用另一種方式來重招亡幡;這是在「冷戰」不得人心的形勢下,用另一種手段來施放暗箭。莫要忘記,美國的對外政策是兩黨一致的。克林頓對華政策並沒有走到布希的前頭。當年布希在台上時,民主黨人搖動「人權」的旗號,號喊「制裁」的聲音,至今仍在目在耳。今日克林頓在台上,共和黨人掀起的政治漩渦,只不過是「舊瓶新酒」,換一種花招罷了。藍普頓所說的「中國政策甚至已成為美國國內政治團體彼此鬥爭的工具」,其背後就是美國國內那股欲圖遏制中國的逆流仍在湧動,仍在影響著美國的對華政策。用「中國企圖影響美國國內政治」這種蠱惑人心的宣傳,迫使「針對中國的政策」,「沒有人敢對北京溫和示惠」,這難道還不是一種新的「遏制」手段?這是麥卡錫主義的亡靈再現。
這幾年,美國國內主張美中友好的力量開始逐步強大起來,但這股力量還沒有強大到足以影響美國政策的地步。這股逆流的出現,顯然不利於美中友好力量的發展。因此中美關係還會出現波瀾,這幾乎是一定的。克林頓會怎麼來對付這股逆流,人們固然要拭目以待。但美國的對外政策,不可能不受各種政治勢力的影響卻是不爭的事實。美國的對華政策還會搖擺,這也幾乎是一定的。「不高興北京,就會擁抱台北」,對此人們不可掉以輕心。
真正用政治獻金來影響美國的對外政策的大有人在,但是美國國內從來沒有人站出來指責,說到底,這裡的利益關係是一致的。無中生有的拿中國來作政治獻金的文章,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利益矛盾的衝突──中國的強大將徹底改變這個世界,改變這個世界的力量對比。◆
社論
美國與中國
中共對台政策
竄改台灣史教育
李登輝政策批判
新黨現象
台灣的政治與經濟
其他
海峽隨筆
國際簡訊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