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革命解放到和平統一政策的形成

金門炮戰真相

張亦民
(浙江行政學院副教授)


由於長期的反共宣傳,台灣民眾對中共仍充滿了敵意和疑慮,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台灣當局懷著台獨拒統的目的,向台灣民眾繼續宣傳中共「不放棄武力犯台」,及「併吞台灣」,造成台灣民眾恐共懼統的心理,而使得任何和平統一的善意成為不可能,這樣只能一步一步的把兩岸關係重新推向軍事衝突和軍事對峙,甚至於軍事解決。一旦如此,這不但是台灣二千萬人的悲劇,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劇。所以,我們有必要瞭解中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真實是什麼,即使是軍事對峙,也得「知己知彼」。我們發現中共的對台政策自50年代始,根據客觀形勢的發展,有其發展的過程,中共的對台政策不僅是以中共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更是以客觀的形勢為轉移的。因此,王曉波教授把50年代起的中共對台政策分為四個階段: (一)武力解放,(二)聯蔣排美,(三)聯美反蘇和蔣,(四)後冷戰與「江八點」。中共今日「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策要從「金門炮戰」談起,「金門炮戰」竟是蔣介石和毛澤東默契下的一次戰爭,是毛澤東為蔣介石解除美國要求蔣介石金馬撤軍壓力的炮戰,而使得今天的中華民國不等於「台灣地位未定」的台灣,蔣毛合作的雙簧終於使得美國戰後的台獨計畫不能得逞。為了維護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為了不讓美國的台獨陰謀得逞,才有中共的「和平統一」政策。但是「槍桿子出政權」,為了「和平統一」,中共只好放下槍桿子,只好放棄台灣政權,才有「一國兩制」。古今中外,無「一國兩制」之國家統一,故「一國兩制」應是「不統一的統一」,是兩岸分裂現況的「就地合法化」,也就是維持現狀,現狀的長期化、穩定化,這正是歷來民意調查最大多數的民意。由於李登輝反對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的合法化,而有「江八點」。「江八點」只要求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兩岸關係「就地和平化」。兩岸關係如何發展,我們暫緩判斷,等瞭解中共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真實,再來判斷不遲。所以,我們一口氣刊出張亦民、賀之軍、王曉波三位先生的大作,以說明中共自50年代起的對台政策的演變和實際。編者

毛澤東策劃指揮金門炮戰

1958年8月的金門炮戰,曾一時震撼世界,成了國際輿論中心。

毛澤東是這場炮戰的策劃者和指揮者,事後對這場互無進退的炮戰對手蔣介石的答卷甚為滿意;蔣介石也一樣,對這場不分勝負的炮戰,舒開眉頭,連聲說「好」,深覺毛澤東幫了他的大「忙」。

然而,人們對毛澤東導演的這場戲劇性的炮戰卻並不理解,特別是猛烈的能壓倒一切敵人的炮火之後,既無使用海軍運載步兵登陸,也無空軍使用傘兵佔領陣地,感到難以理解;對雙方炮擊一個多月後突然又轉為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狀況,更摸不透毛澤東的意圖。因此,大陸的報紙、廣播,只有炮戰消息,並無實際戰果,而台灣的新聞媒介卻是另一個樣子。據炮戰20年後的台灣有關出版物記載,當年8月23日開始的金門炮戰,「二天三夜,中共炮兵向大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發射60多萬發炮彈,結果,金門的軍民死傷極少,卻獲得乘機反擊的機會」,「一舉摧毀了共匪五百多尊巨炮」,金門炮戰的「這一勝利給台灣帶來20年的安定與繁榮」等等。更為甚者,把金門誇成是一條打不破的鋼鐵防線,說:「世界上曾有三個極著名的防禦陣地,一個是德國的齊格非防線,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根本沒有發揮作用;一個是法國的馬其諾防線,第二次世界大戰仍被德國軍隊突破了缺口;又一個就是金門防線,卻在民國47年『八二三』炮戰中,顯出震驚世界的威力,這便是蔣總統曾常去金門親自視察指導和建設的。」(台灣劉中和編著《先總統蔣公傳》

為什麼一場互無進退、不分勝負的隔海炮戰,說得神乎其神,毛澤東與蔣介石都為此得到滿足?

克勞塞維茨的名言說:戰爭是政治的表現。金門炮戰就是一場以軍事為表現形式的政治外交之戰。它不僅是國共兩黨的國內政治,更是一場中美蔣之間三角關係的維妙維肖的矛盾表現。這場炮戰,充分反映了毛澤東在處理中美蔣三角關係中的智慧和妙策,也反映了蔣介石對美政策的兩重性和維護祖國統一的膽識與決心;是國共毛蔣「異床同夢」地對著妄圖分裂中國的霸權主義者的重大行動。毛澤東常說:金門炮戰,意在擊美。這八個字,言簡意賅,概括了這場炮戰的實質意義,也反映了美國是製造海峽兩岸危機的罪魁。

我們知道,美國對華方針,自1948年深秋以後,眼看國共交戰中國民黨敗局已定時,基本上採取「棄蔣」政策。朝鮮戰爭爆發後,轉而突變為援蔣方針,並將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隨又製造了所謂「台灣地位未定論」,妄圖把台灣交給聯合國「托管」或中立國「代管」,以及「中立化台灣」和所謂「台灣獨立國」等等,企圖割裂中國領土。蔣介石雖然不同意「台灣地位未定論」的任何主張,但迫於國民黨的生存,又不得不歡迎美軍「進駐」台灣,以依賴美國的軍事力量來挽救自己的命運。以後,隨著朝鮮戰爭的結束,美蔣矛盾開始暴露,蔣介石一方面要求美國協防金門、馬祖;另一方面也反對「兩個中國」的論調。1954年下半年,美國又醞釀與蔣介石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並策劃組織「太平洋反共軍事同盟」。同時,國民黨增兵金門,襲擾大陸沿海,用飛機輪番轟炸福州、廈門市區及前沿炮兵陣地。

蔣介石對「兩個中國」問題表態

對此,中共福建前線部隊於1954年9月3日下午1時50分對金門發動炮擊,摧毀國民黨炮兵陣地七個,擊沉炮艇、拖輪各一艘,擊傷獵潛艦三艘、擊毀水上活動碼頭一個,並在這期間,擊落國民黨飛機12架,擊傷42架,使國民黨軍氣焰稍有收斂,不敢輕易冒犯。9月9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訪台,逗留五小時後匆匆離去,說:「這次攻擊之劇烈,使美國一些戰略家相信共產黨人有侵入台灣的意圖。除了密集炮轟之外,北京電台還作出好戰的威脅,公開宣佈要奪取這個島。」

1954年12月美台簽訂《共同防禦條約》。蔣介石利用這個條約,公開發表演說號召反攻大陸,指使國民黨軍隊襲擊大陸沿海,轟炸沿海城市,派遣特務潛入大陸破壞。中共則於1955年1月,發起解放浙江沿海的一江山島,迫使國民黨於2月5日在美國第七艦隊掩護下撤離上、下大陳島。蔣介石於2月7日就撤退大陳島發表《告海內外同胞書》中說:「大陸、台灣都是中國領土,中華民國不能容人割裂,聯合國要大陸政權停火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除非審判侵略朝鮮、中國的蘇聯,否則聯合國就喪失立場。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大陸必須光復,曲解台灣的地位是別有用心的,兩個中國的主張荒謬絕倫。」

這是蔣介石第一次對「兩個中國」問題的表態,自然是對美國製造「兩個中國」而言的。美台雖然締結了「共同防禦條約」,但動機各異,認識不一。

按照美國的「共同防禦」要求,是負責協助台灣及澎湖的防禦,不包括金門、馬祖等大陸沿海島嶼的防禦,而勸蔣從金門、馬祖撤軍,搞沿海島嶼中立化,以便使自己擺脫進退兩難的尷尬處境。在美國看來,這種脫身政策,既可以在軍事上避免將自己捲入遠東戰爭,又可以在政治上隔離台灣,利用台灣和澎湖列島在歷史上曾被日本割占的事實,製造「台灣地位未定論」,進而推行「兩個中國」的政策。

然而,蔣介石清楚地知道,金門、馬祖等沿海諸島,已經成為台灣與大陸在地域上和政治上的最後紐帶。金門、馬祖兩島在行政上屬於福建省,如果放棄金門、馬祖諸島,等於放棄對大陸主權的主張,失去反攻大陸的有利條件。因此,蔣介石和國民黨當局「不僅意欲保衛台澎,而且意欲保衛金門、馬祖」,並將美國拖入保衛金門的「共同防禦」之中,從而「播下後來台北與華盛頓之間爭執的種子」。(沈劍虹《使美八年紀要》

增強蔣反對「兩個中國」的資本

毛澤東利用了美蔣之間的矛盾,以炮戰懲罰蔣介石的猖狂反共,又以炮擊而不進攻的方針,給蔣創造和擴大同美矛盾,增強蔣反對「兩個中國」的資本。對美國,早在1955年8月以前,利用駐日內瓦總領事與美方官員的非正式接觸,周恩來在亞非會議上聲明:表示願就台灣海峽局勢的問題與美國進行談判,以及兩國駐捷克的大使在日內瓦舉行大使級會談,緩和中美緊張關係,增加美蔣矛盾。正如美駐台「大使」蘭金說:「台灣的中國政府,對日內瓦的這幾次會談憂心忡忡」,「繼續不斷的會談仍舊是反覆引起摩擦和猜疑的根源」。

毛澤東的對蔣、對美政策,使中美蔣的三角鬥爭開始了新階段。

大規模的金門炮戰,是1958年8月23日炮擊金門開始的。這次炮戰既是中美蔣三角關係發展的結果,也是世界冷戰和美國霸權主義發展的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是朝鮮戰爭結束以後,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美國霸權主義者妄圖干涉和撲滅各國人民的獨立與解放運動。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人民發動革命,推翻了舊統治集團,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國。美國直接出兵入侵黎巴嫩,隨後英國又侵入約旦,對伊拉克新政權施加壓力,企圖扼殺中東人民革命。中東形勢驟然緊張,霎時成為世界矛盾的焦點。美、英、法介入後,蘇聯很快作出反應,世界進步正義輿論紛紛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同時,美國還於7月15日宣佈其遠東地區陸海空軍進入戒備狀態。

蔣介石利用了中東形勢,企圖乘機擴大事態,於7月17日宣佈所屬部隊處於「特別戒備狀態」。金門、馬祖與台灣國民黨軍先後進行軍事演習,同時加強空軍對大陸偵察活動和襲擊準備。

基於上述情況,毛澤東於7月26日給國防部長彭德懷,總參謀長黃克誠寫信說:「睡不著覺,想了一下。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彼方換防不打,不換防也不打。等彼方無理進攻,再行反攻。中東解決,要有時日,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後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這個主意,你看如何?……如彼方來攻,等幾天,考慮明白,再作攻擊。以上種種,是不是算得運籌帷幄之中,制敵千里之外?不打無把握之仗的原則,必須堅持。如你同意請將此信電告葉飛,過細考慮一下,以其意見見告。」

此後,中共加緊了炮擊金門的準備。除了炮兵,主要是空軍和海軍,如果掌握不了制空權、制海權,就難以有順利的炮擊。事實上炮擊金門的序幕是經過近半個月的空戰,掌握福建前線制空權後才進行的。空戰至為激烈,國民黨空軍還使用了響尾蛇空對空導彈。國民黨有50多架飛機被擊落,中共損失飛機20多架,制空權被中共掌握了,為炮擊金門打下了基礎。

8月23日中午12時,炮擊開始,第一次急襲,所有炮兵陣地萬炮齊發,向金門開火。火力的猛烈和密集,海峽兩岸都有評論。據台灣有關出版物記載;當天「六百門大炮同時齊發,隆隆之聲不絕於耳,濃煙瀰漫,火光燭天,置身其中,有如松風夜濤,猿嘯鴞鳴,台灣海峽上空,簡直看不出片隙晴空,連珠炮般的炮彈,毫無間隙地在密集著向我們金門襲擊」。總之,整個金門島籠罩在一片硝煙之中,蔣軍猝不及防,死傷慘重,金門防衛副司令吉星文、章傑、趙家襄被擊中重傷,在醫院去世。有兩個在陣地上的美國顧問被打死,美國當局對此一直沒有吭氣。

毛澤東根本不聽赫魯曉夫那一套

當時,人們滿以為中共炮擊金門是要解放金門、馬祖了。按美國白宮的戰略家們分析:鷹廈鐵路的修通,是中共解放台灣的最大物質準備;中共空軍入閩,已擊敗蔣介石的空軍,奪取了福建前線上空的制空權;中共海軍入閩,已基本控制了福建沿海的制海權;福建、廣東已修建了大批空軍作戰基地等種種跡象判斷,中共這次大規模炮擊金門的行動,決不只是要解放金門、馬祖,而是要大舉渡海解放台灣的前奏。於是,艾森豪威爾總統下令將地中海美第六艦隊一半艦隻調到台灣海峽加強第七艦隊。加上從本國和菲律賓調來的,當時美軍在台灣海峽就有航空母艦七艘,重巡洋艦三艘,驅逐艦40艘。美國第46巡邏航空隊、第一海軍陸戰隊航空隊和其他好幾批飛機也調來台灣。這就把美國的注意力從中東轉移到遠東來了,地中海緊張局勢就趨向緩和。毛澤東的妙計,調動了美軍,打亂了美國當時的部署,支援了中東人民的革命鬥爭。

金門炮戰後,大小金門等蔣占島嶼,全在中共炮火射程之內,完全被共軍炮火封鎖,截斷了金門和台灣的海上通道。金門蔣軍的補給全靠海軍護航從台灣運來。中共炮火即轉向攻擊海上運輸線,專打海上運輸船隻。最後,金門海上運輸線完全被中共截斷了。金門不但彈藥補給中斷了,糧食、燃料的補給也中斷,儲備的糧、彈都消耗將盡,頻頻向台灣告急。蔣介石即請求美軍護航,以恢復金門海上補給線。

中共炮擊金門,引起了赫魯曉夫的強烈不滿,說中共是「好鬥的公雞」,炮擊金門妨礙「蘇美合作」,要求中共在台灣問題上承擔不使用武力的義務。毛澤東根本不聽赫魯曉夫這一套,炮擊金門就是要試試美國態度。

9月7日晨,美蔣以美艦護航組成一支海上大編隊,美軍護航艦在左、右兩側,國民黨的運輸船夾在中間,美艦和蔣艦隻相距二海里,由台灣駛向金門。

美軍的捲入,使情況複雜化了,怎麼辦?要不要打?如果打,勢必把美艦也一起打上,這就可能把美國拖下水,同美軍發生直接衝突。這固然符合蔣介石的心意,卻不是毛澤東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打不打美蔣海軍聯合編隊,事關重大,因為這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行動,而是政治問題,也不是前線指揮員可以作出決定的。

中共福建前線指揮員葉飛,急電請示了毛澤東。毛澤東的答覆是:一、照打不誤;二、只打蔣艦,不打美艦。並且向葉飛交代務必等美蔣聯合編隊抵達金門唯一的港口料羅灣口才打。而且要葉飛一小時報告一次美蔣聯合編隊的位置、編隊隊形、航行情況,到達料羅灣時,要等北京的命令才能開火。

蔣軍大罵「美國人混蛋」

9月7日中午12時整,美蔣海軍聯合編隊抵達金門料羅灣港口碼頭上卸下補給物資,毛澤東下令按預定的專打蔣艦,不打美艦的方案開火。

中共福建前線炮兵接到毛澤東命令後,即以突然的密集火力攻擊蔣艦及其運輸船隻,集中攻擊料羅灣港口碼頭。沒想到中共炮兵一開火,美艦丟下蔣艦及運輸船隻於不顧,立即掉頭向台灣方向逃去。美艦一走,蔣艦及運輸船隻孤零零地暴露在共軍面前,遭到了中共炮兵的猛烈打擊,被擊沉三艘,擊傷數艘。金門蔣軍紛紛告急。台灣問:「美國朋友呢?美國軍艦呢?」金門回答:「什麼朋友不朋友?美國軍艦早已經掉頭跑了。」此時,急得蔣軍向台灣聯絡時,連密碼也不用,就在報話機裡大罵「美國人混蛋」。解放軍的偵聽器記錄了這一狼狽情景。

一場戲劇性的驚險戰鬥結束了,這次同美蔣聯合編隊的較量,不在於擊沉、擊傷蔣軍多少艦隻,而在於把貌似兇惡強大的美帝國主義的底牌摸清楚了。中共福建前線指揮員葉飛在回憶這一情況時說:「當時我一下還不明白毛主席命令的意圖所在,我只是嚴格地按照毛主席的命令執行。事後我才明白,原來毛主席命令只打蔣艦,不打美艦,是在試探美帝國主義所謂美蔣共同防禦條約的效力究竟有多大,美軍在台灣海峽的介入究竟到了什麼程度。經過這一次較量,就把美帝國主義的底全部摸清楚了。美帝國主義雖然貌似兇惡強大,在全世界到處橫行霸道,不可一世,其實也是一隻紙老虎。所謂美蔣共同防禦條約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只要涉及美帝自身的利益,要冒和我軍發生直接衝突的危險,它就不幹了,就只顧自己,不顧別人了,如此而已。」

這次中共同美蔣聯合編隊的較量,不說自明地反映了中美蔣三方的態度:蔣介石千方百計借「共同防禦條約」拖美國下水,聯合美國對付中共;中共則在可能的情況下,力求避免同美國發生直接衝突,而孤立蔣介石國民黨;美國既要用蔣反共,但也極力避免同中共發生直接衝突,旨在製造「兩個中國」。這就是當時台灣海峽非常微妙的三角關係。

蔣介石堅持駐守金門馬祖

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引起各國關注。在內外壓力下,美國開始私下勸台灣當局從金門、馬祖撤退,搞中立化的建議。於是,美蔣在金門、馬祖問題上的爭執愈演愈烈,終於公開暴露。

9月16日,蔣介石對美國記者放出口信說,台灣當局對保衛金、馬有絕對的信心和把握,相信美國不會妨礙國民黨軍隊採取行動。17日,台灣當局「外交部」發言人強硬表示,反對金門、馬祖「中立化」。29日,蔣介石又親自出馬,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聲稱,台灣決心固守金門、馬祖,甚至決心獨立作戰,說「無金門,即無台灣,有台灣便有大陸;我們將不對任何壓力屈服」。第二天,杜勒斯馬上以教訓的口吻說,如果在台灣海峽地區獲得相當可靠的停火,那麼仍然在金門、馬祖等島嶼保持龐大的軍事力量是愚蠢、不明智和不謹慎的。艾森豪威爾也指責說,蔣介石把這些軍隊駐在那裡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10月1日,蔣介石針對美方的態度進行反駁。對美國記者談話表示,台灣堅決反對減少外島駐軍,台灣沒有接受停火的義務,公開拒絕杜勒斯的建議,說他的談話是片面的聲明,台灣當局也一再聲稱:「任何涉及國軍金馬外島中立化或非軍事化的任何決定均將被視為有損我合法權益。」陳誠也說:「誰也無法叫我們把這些島嶼非軍事化。」

為了鼓勵國民黨軍堅守金馬諸島,蔣介石還偕夫人宋美齡親臨金門地下戰壕巡視,並派蔣經國三次赴金門慰問軍隊,鼓舞士氣,擺出一副不惜一切,死守金門、馬祖的強硬姿態。

美蔣在金門、馬祖問題上的激烈爭鬥,引起了中共的高度重視,毛澤東又開始琢磨下一步炮擊金門的棋子如何走的問題。

毛澤東親撰國防部對台政策文告

10月6日,北京發表了毛澤東親自撰寫的一篇對台政策的國防部文告。文告全文如下:

台灣、澎湖、金門、馬祖軍民同胞們:
我們都是中國人。36計,和為上計,金門戰鬥,屬於懲罰性質。你們的領導者們過去長時期太猖狂了,命令飛機向大陸亂鑽,遠及雲、貴、川、康、青海,發傳單,丟特務,炸福州,擾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引起你們注意。台、澎、金、馬是中國領土,這一點你們是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確實不是美國人的領土。台、澎、金、馬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是另一個國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也是你們同意的,見之於你們領導人的文告,你們領導人與美國人訂立軍事協定,是片面的,我們不承認,應予廢除。美國人總有一天肯定要拋棄你們的。你們不信嗎?歷史巨人會出來作證明的。杜勒斯9月30日的談話,端倪已見。站在你們的地位,能不寒心?歸根結蒂,美帝國主義是我們的共同敵人。13萬金門軍民,供應缺乏,飢寒交迫,難為久計。為了人道主義,我已命令福建前線,從10月6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炮擊,你們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輸送供應品,但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你們與我們之間的戰爭,30年了,尚未結束,這是不好的。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這一點,周恩來總理在幾年前已經告訴你們了。這是中國內部貴我兩方有關的問題。美國侵佔台灣與台灣海峽,這是中美兩方有關的問題,應當由兩國舉行談判解決,目前正在華沙舉行。美國人總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早走於美國有利,因為它可以取得主動。遲走不利,因為它老是被動。一個東太平洋國家,為什麼跑到西太平洋來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正如東太平洋是東太平洋人的東太平洋一樣。這一點常識,美國人應當懂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之間並無戰鬥,無所謂停火。無火而談停火,豈非笑話?台灣的朋友們,我們之間是有戰火的,應當停止,並予熄火。這就需要談判。當然,再打30年,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決較為妥善。何去何從,請你們酌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

炮擊千真萬確地停止了

這份文告的發表,標誌著金門炮戰進入以政治鬥爭、外交鬥爭的打打談談、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新階段。

文告發表以後,金門前線炮聲沉寂,但台灣海峽風浪依然,美蔣之間不知所措。台灣當局一則說這是「騙局」,一則說這是「發動新攻勢前的喘息」,一則說是要「無條件投降」,一則說是「離間中美合作關係」等等,不一而足。這是「騙局」嗎?炮擊是千真萬確地停止了;說是「喘息」,中共也不曾打算攻佔金門;說是要他們「無條件投降」,明明說的是「建議舉行談判,實行和平解決」,又怎能扯到「投降」呢?至於說到「離間」;中國只是要求美國人休管我們中國人內部事務,休想騎在中國人頭上拉屎撒尿。蔣介石內心有數,寄人籬下,仰承鼻息,很不好受,只是真實地揭露了美蔣間並不美妙的關係罷了。美國人反應如何呢?先提「停火」,後提「永久停火」。這倒是美國想利用中共炮擊金門,倒打一耙,玩弄「中立化」或「非軍事化」的把戲。毛澤東認為這是「荒唐」,「無火而談停火,豈非笑話」。

再停炮擊兩周的命令

10月6日國防部文告宣佈暫停炮擊一周以後,中共為了再讓金門軍民得到充分補給,並給台灣當局以充分時間考慮和平解決的機會,10月13日,北京對福建前線發佈再停炮擊兩周的命令。文告如下:

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同志們:
金門炮擊,從本日起,再停兩星期,藉以觀察敵方動態,並使金門軍民同胞得到充分補給,包括糧食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他們固守。兵不厭詐,這不是詐。這是為了對付美國人的。這是民族大義,必須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們這樣做,就全局說來,無損於己,有益於人。有益於什麼人呢?有益於台、澎、金、馬一千萬中國人,有益於全民族六億五千萬人,就是不利於美國人。有些共產黨人可能暫時還不理解這個道理。怎麼打出這樣一個主意呢?不懂,不懂!同志們,過一會兒,你們會懂的。待在台灣和台灣海峽的美國人,必須滾回去。他們賴在這裡是沒有理由的,不走是不行的。台、澎、金、馬的中國人中,愛國的多,賣國的少。因此要做政治工作,使那裡大多數的中國人逐步覺悟過來,孤立少數賣國賊。積以時日,成效自見。在台灣國民黨沒有同我們舉行和平談判並且獲得合理解決以前,內戰依然存在。台灣的發言人說: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不過是共產黨的一條詭計。停停打打,確是如此,但非詭計。你們不要和談,打是免不了的。在你們採取現在這種頑固態度期間,我們是有自由權的,要打就打,要停就停。美國人想在我國的內戰問題上插進一隻手來,他們叫做停火,令人忍俊不禁。美國人有什麼資格談這個問題呢?請問他們代表什麼人?什麼也不代表。他們代表美國人嗎?中美兩國沒有開戰,無火可停。他們代表台灣人嗎?台灣當局沒有發給他們委任狀,國民黨領袖根本反對中美會談。美國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其人民是善良的。他們不要戰爭,歡迎和平。但是美國政府的工作人員,有一部分,例如杜勒斯之流,實在不大高明。即如所謂停火一說,豈非缺乏常識?台、澎、金、馬整個地收復回來,完成祖國統一,這是我們六億五千萬人民的神聖任務。這是中國內政,外人無權過問,聯合國也無權過問。世界上一切侵略者及其走狗,統統都要被埋葬掉,為期不會很遠。他們一定逃不掉的。他們想躲到月球裡去也不行。寇能往,我亦能往,總是可以抓回來的。一句話,勝利是全世界人民的。金門海域,美國人不得護航。如有護航,立即開炮。切切此令!

國防部長 1958年10月13日上午1時

但是,台灣當局堅持頑固態度,拒不接受談判,並邀請杜勒斯到台灣策劃進一步實施「共同防禦條約」。10月21日,是杜勒斯預定訪台日期。杜勒斯此次來台,企圖以海峽兩岸事實上已「停火」為藉口,對蔣施加壓力,要蔣退出金門、馬祖。與此同時,美國軍艦在停炮後又一度進入金門水域。因此,中共於10月20日發佈恢復炮擊的命令。

這次炮擊證明海峽兩岸並未「停火」,使蔣介石同杜勒斯談判增加了資本,又有了不撤退金馬的理由,杜勒斯也不便以「停火」再提撤軍之事。10月23日發表美蔣聯合公報,美國承認「金門、馬祖與台灣、澎湖在防衛上有密切關連」,為蔣介石幫了大忙。國民黨台灣當局則首次放棄「反攻大陸」口號,改稱「恢復大陸人民之自由」的「主要途徑,為實行孫中山先生之三民主義,而非憑藉武力」。

毛澤東《再告台灣同胞書》

10月25日,毛澤東又以國防部長名義發表《再告台灣同胞書》,宣佈「每逢單日炮擊,雙日停止」的奇特鬥爭方式,直到70年代。文告全文如下:

台灣、澎湖、金門、馬祖軍民同胞們:
我們完全明白,你們絕大多數都是愛國的,甘心做美國人奴隸的只有極少數。同胞們,中國人的事只能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解決。一時難於解決,可以從長商議。美國的政治掮客杜勒斯,愛管閒事,想從國共兩黨的歷史糾紛這件事中間插進一隻手來,命令中國人做這樣,做那樣,損害中國人的利益,適合美國人的利益。……如不遂意,最毒辣的手段,都可以拿出來。你們知道張作霖將軍是怎樣死去的麼?東北有一個皇姑屯,他就是在那裡被人治死的。世界上的帝國主義分子都沒有良心。……同胞們,我勸你們當心一點兒。我勸你們不要過於依人籬下,讓人家把一切權柄都拿了去。我們兩黨間的事情很好辦。我已命令福建前線,逢雙日不打金門的飛機場、料羅灣的碼頭、海灘和船隻,使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大小島嶼上的軍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應,包括糧食、蔬菜、食油、燃料和軍事裝備在內,以利你們長期固守。如有不足,只要你們開口,我們可以供應。化敵為友,此其時矣。逢單日,你們的船隻、飛機不要來,逢單日我們也不一定打炮,但是你們不要來,以免受到可能的損失,這樣,一個月中有半月可以運輸,供應可以無缺。你們有些人懷疑,我們要瓦解你們軍民之間官兵之間的團結。同胞們,不,我們希望你們加強團結,以便一致對外。打打停停,半打半停,不是詭計,而是當前具體情況下的正常產物。不打飛機場、碼頭、海灘、船隻,仍以不引進美國人護航為條件。如有護航,不在此例。蔣、杜會談,你們吃了一點虧,你們只有代表「自由中國」發言的權利了;再加上小部分華僑,還許你們代表他們。美國人把你們封為一個小中國。10月23日,美國國務院發表10月16日杜勒斯預制的同英國一家廣播公司所派記者的談話,杜勒斯從台灣一起飛,談話就發出來。他說,他看見了一個共產黨人的中國,並且說,這個國家確實存在,願意同它打交道,云云。謝天謝地,我們這個國家,算是被一位美國老爺看見了。這是一個大中國。美國人迫於形勢,改變了政策,把你們當作一個「事實上存在的政治單位」,其實並非當作一個國家。……國民黨朋友們,難道你們還不感覺這種危險嗎?出路何在?請你們想一想吧。……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沒有兩個中國。這一點我們是一致的。美國人強迫製造兩個中國的伎倆,全中國人民,包括你們和海外僑胞在內,是絕對不容許其實現的。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一切愛國者都有出路,不要怕什麼帝國主義者。當然,我們並不勸你們馬上同美國人決裂,這樣想,是不現實的。我們只是希望你們不要屈服於美國人的壓力,隨人俯仰,喪失主權,最後走到存身無地,被人丟到大海裡去。我們這些話是好心,非惡意,將來你們會慢慢理解的。

國防部長

上述所引三篇文告,都是毛澤東親自撰寫的,反映了共產黨人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和所向披靡的革命聲勢,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毛澤東當時的鬥爭策略思想。從文字上來看,也是上乘之作,充分表現了毛澤東特有的文風。今天重讀這些文章,仍然值得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深思。

同樣,在這場炮戰中,蔣介石雖然不曾留下毛澤東那樣氣勢磅礡,內蘊渾厚的文告,卻不能說他因為反共就沒有中國心。抗日戰爭時期,在「史迪威事件」中,他曾毫不猶豫地表現出令羅斯福震驚的強硬和果斷;後來,在「兩個中國」問題上,一樣表現出令艾森豪威爾震驚的強硬態度和堅定決心。對於這一點,不也同樣值得海峽兩岸的中國人深思嗎?

10月25日以後,中共對炮擊金門雖有個單日打,雙日不打的命令,實際上打也只是象徵性的。中共對金門打炮,不打陣地和居民點,只打到海灘上。金門國民黨軍的回炮,同樣也只打到大陸一邊的海灘上。後來中共又發展到逢年過節,停止三天炮擊,讓金門軍民平安過年。金門方面也照此辦理。雖然雙方並沒有什麼正式協議,實際上成為一種不成文的默契,雙方打打停停的炮戰,變成了海峽兩岸關係不正常的情況下傳達政治信息,表達政治態度的有效方式。中共對國民黨不願馬上脫離美國表示理解,對國民黨抵制美國「劃峽而治」表示讚許,從而成為中共在新時期倡議第三次國共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礎。

台灣一定會回到祖國懷抱,國共兩黨領導人「一個中國」的決心,必定在愛國主義前提下實現。

原載《統一論壇》199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