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挑戰得了李登輝嗎?

台塑風波與戒急用忍

邱毅(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每年3月29日的台塑運動會絕對是一場盛事,已82高齡的王永慶在國內被公認為「經營之神」,但去年他受到老母去世,和將愛子逐出家門的雙重之痛,以致沒能跑完五千公尺。今年聽說他事前做了充分準備,加上麥寮六輕廠的前期作業也大致順利,王永慶又意氣風發起來,何況還有政壇明星馬英九陪跑,這條新聞篤定是「轟動武林,驚動萬教」,所以許多媒體記者一早就擠進運動場想一睹經營之神的跑步英姿。

大伙作夢沒有想到,當日最爆炸性的新聞並不是王永慶以47分鐘跑完全程,而是他竟然當眾宣佈「漳州電廠已經動工,不可能停下來,資金也已經匯過去了。」阿彌陀佛! 王永慶這種作法擺明是向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挑戰。王永慶在台灣雖是跺跺腳,地都會震動的大企業家,但李登輝卻是權勢震天的政治強人大總統,兩人卯上了,當然難免是煙硝四起,風雲生變!

一、王永慶屢次挑戰財經官員

王永慶是已故財經大老尹仲容捧出來的第一代企業家,隨著財富的累積,事業越做越大,雖然年紀早過「不逾矩」之年,脾氣卻更見辛辣。他對新生一代的財經官員有相當程度的不滿,總覺得他們既缺乏遠見,又沒有魄力。心裡頭既有了這種想法,他在事業經營上一有問題,便主動出擊,若非直言不諱地修理官員,便是熬夜寫萬言書,罵得眾家官員狗血噴頭。

吃過王永慶最多排頭的是經濟部工業局,基層官員幾乎已到了聞「王」色變的地步,前年王永慶又為工業用地問題修理工業局,但他第一次踢到鐵板,年輕的局長尹啟銘(現已升任經濟部次長)毫不示弱地反擊,看得國內財經官員人人暗爽。後來,還多虧經濟部長王志剛出面圓場,才算化解了這場「官商斗」。

去年3月中共接受鷹派之建議,對台灣施以軍事恫嚇,當時國內的經濟受到很大衝擊,陷入了危機狀態。李總統乃出面邀宴幾位工商大老出面護盤。據當晚受李總統邀宴的某位工商大老表示,李總統直率地說明這個時刻必須賴大家共體時艱,投入股市與匯市來挽救經濟危機。初始大伙仍囁囁嚅嚅,猶疑不決,幸賴王又曾慷慨激昂的一席話「台灣垮了,大家都沒得混,我第一個出場護盤。」「銀彈計畫」才順利出爐。不過當時王永慶等人還是忍不住要求李總統在大選後從速檢討大陸政策,化解兩岸僵局。

「銀彈打敗了飛彈!」在工商大老全力護盤,許遠東、劉泰英賣命演出後,台灣金融市場奇跡式起死回生,當社會大眾重建信心時,股價與匯率都開始反彈,北京的軍事恫嚇結束。李登輝贏得掌聲與選票,成為國內首屆民選總統。

二、王永慶的漳州電廠案勢在必行

總統大選後,大家所期盼的變化並沒有出現,經濟景氣在兩岸關係未見和緩下,也始終蜷曲在低迷的谷底。工商大老正準備面見李總統陳情時,不料李總統突然在國民大會痛批亞太營運中心的西進政策,認為國人應放棄以大陸為經貿腹地的想法,隨後在「全國經營者大會」更提出「戒急用忍」的政策。事後經濟部長王志剛馬上推出兩岸經貿管理的新規範,更明指對大企業的登「陸」行動要嚴格把關。這一來搞得企業界一片驚慌失措,雖然心中充滿不快,但在風頭上,「民不與官斗」的原理總是懂的,高清願停止武漢電廠計畫,王永慶也擱置漳州電廠的申請案。

在工商大老中,王永慶的性格最為辛辣,在李總統呼籲戒急用忍時,他被告知需撤回漳州電廠的申請案,使他蒙受了很大的壓力。原因是在早幾年他就對北京耍了兩次黃牛。第一次是廈門海滄計畫,談到幾乎拍板,李總統要他喊停,他只好將計畫轉手給東帝士陳由豪和印尼林氏財團。第二次是長江三角洲的石化城計劃,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地無疾而終。北京因這兩件事對王永慶抱怨頗多,認為他總是拿北京來作為向李登輝要糖吃的藉口,有些較激烈的人士甚至點明麥寮六輕廠與發電廠的種種便宜行事,就是利用海滄和石化城計畫換來的。

不過話雖如此,當王永慶要求北京特許他蓋漳洲電廠時,北京還是爽快地核准,甚至江澤民、朱鎔基還出面背書,保證這回絕不會是虛晃一招,愚弄中國政府。後來李總統喊出戒急用忍,王志剛要王永慶擱置申請案,王永慶知道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若在台灣政府的壓力下再次背信,恐怕就要斷了到中國大陸的投資之路。基此,王永慶與李登輝之間有了默契--「准做不准說」,只要王永慶不在台灣籌資,利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法律漏洞,由台塑海外子公司進行投資,便不算牴觸了政策。

在雙方的默契下,王永慶的漳州電廠照常開工,而第一期的資金也按時匯入。這早已是個公開的秘密,只要王永慶不說,李總統裝著不知道,王志剛樂得睜只眼、閉只眼,安心幹經濟部長。照這種情勢發展下去應該是雙贏之局,怎麼後來會釀出大風波呢?

三、李總統為什麼提出戒急用忍

李總統如今已是聞名全球的政治強人,尤其他的「寧靜革命」更被國際媒體描繪成政壇的奇跡異數。去年3月,他以「銀彈計畫」瓦解了中共的軍事恫嚇後,台灣民眾更對之推崇備至,認為他是當今唯一能對抗中共的人物。

其實李總統的心裡是很憂慮的,他知道台灣最重要的籌碼就是「經濟實力」,眼見大批台商跨海西進,大筆資金流向大陸,兩岸的經濟實力差距越來越小,甚至還有逆轉的可能。真到了那一天,台灣還有什憑藉與中共談判。他不能坐視這種情勢再發展下去,去年七月在國民大會他利用新黨國大的質詢機會順勢發揮,大批亞太營運中心的西進政策,之後又喊出「戒急用忍」。而當工總大陸行搞得熱鬧風光時,他也毫不留情地讓「全國經營者大會」開得灰頭土臉,並在閉幕式中對著工總大老高清願和數百名大老闆上了一堂「政商關係課」,讓大伙見識到誰才是正字標記的「大台灣經營者」。

其實李總統的「戒急用忍」並非情緒性的非理性行動,其背後有著耐人尋味的理論基礎。清楚總統府政策運作的讀者,大概知道李總統有個日籍高級顧問,叫做中嶋嶺雄,此君與長谷川慶太郎在去年8月合力撰寫了一本小冊子,書名是《日本如何面對中國的危機》。內容強調過去20年中國大陸快速的經濟成長只是個「泡沬」而已。在香港九七回歸中國以後,絕不可能再維持自由經濟制度與經濟繁榮,最後香港經濟的失敗,將連鎖式引發中國經濟泡沫破裂。嚴格說來,這種論調並非中島和長谷川首創,去年英國《經濟學人》週刊的一連串評論,也有相同的看法。總統府財經幕僚小組在研判各種對中國經濟樂觀與悲觀的論點後,大致上傾向「中國經濟泡沫破裂說」。既然97後中國經濟將走下坡,台灣自然不應助長其經濟實力,更不能讓北京有藉台資脫困,或利用台商遂行「以商圍政」的策略得逞,於是嚴格管理台灣資金流向大陸,將兩岸政治談判的時間盡量往後拖延,以時間來換取優勢談判空間的決議便形成了。問題是這樣的政策如何去執行呢?李總統最後決定親自出馬,戒急用忍說便是在這種情境裡出現的!

李總統到底要工商界忍多久呢?全世界都將中國大陸視為超級市場,搶著進去卡位,這種與時間賽跑的牟利行動,可不是像政治人物打太極,可以慢慢地磨!大企業畢竟有求於政府,李總統可以給土地、融資、外勞、特權,大老闆盤算一下,還值得忍上一陣。可是中小企業卻不需理會政府,反正李總統也不能給他們什麼。王志剛確是聰明絕頂的大官,過不了多久,一套呼應李總統指示,並切合實際的可行政策--「管大不管小」便出爐了,主題是對大企業的登陸行動嚴格規範,但對中小企業登陸則盡量放行。工商大老面對王志剛的政策,雖然不滿意,但想想還有些利益可圖,勉強可以忍受,也就只好眼睜睜看著中小企業到大陸賺錢去也!

四、王永慶挑戰戒急用忍

工商界心裡推斷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大概憋到中共十五大後就會解禁,因為十五大以後江澤民的接班地位穩定下來,李登輝必須正式回應「江八點」,兩岸進行政治談判的時間就該近了!問題是江澤民也有難處,十五大裡強硬派一定會直接挑戰他的對台政策,如果溫和的對台政策只是換來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必然招惹來政敵的攻擊。基此,江澤民必須試探一下李登輝的堅持度與底線,王永慶很自然成了重要的風向球。

我判斷王永慶不顧台塑與政府的默契,公然宣佈漳州電廠已經動工,目的就是在試探戒急用忍政策的底線。王永慶的坦白造成各界極大的撼動。企業界的反應,可以說憂喜參半,喜的是若因此鬆動戒急用忍的堡壘,大伙就一塊得利。憂的是一旦惹惱了倔強的李登輝,「經濟白色恐怖」時代的到來恐怕大有可能。政府各部會顯然比企業界尷尬得多,他們本與台塑間存在默契,也不想過激反應而逼走王永慶,但立法委員卻爭相指責,使得這一政商暗盤被攤開在陽光底下,財政部、經濟部、央行和陸委會再不能坐視不理。總統府的態度是什麼呢?李登輝當然知道王永慶突然放炮的原因,他怎能讓江澤民摸出戒急用忍政策的底線,可是他也不願與王永慶翻臉,把王永慶逼到北京那一邊去。

王永慶更沒想到這次踢著了「大鐵板」,不但引起立法委員一陣圍剿,輿論也不太支持他。而有了立委和民意做為後台,那些平日被他頤指氣使慣了的財經官員好像子一下了全都神氣起來,有人說要查台塑的帳,有人說要斷台塑的融資,還有人說要趕王永慶下台。經營之神被叮了滿頭包以後,也只能「熊」下去了。王永慶是聰明人,他看著情勢越來越糟糕,而且台塑三寶股價又暴跌,還帶動股市大重挫,數百萬股民都狠狠地罵起王永慶祖宗十八代,他知道再倔下去,恐怕輸得更慘,必須找台階下。

王永慶心裡想的台階就是江丙坤,當初漳州電廠初提出申請案時,江丙坤還是經濟部長,後來轉派到經建會任主委。不過江丙坤恰好在東部休假,也不想介入王永慶與李登輝的紛爭。王永慶在江丙坤處碰了壁,只好找現任經濟部長王志剛想辦法,沒想到王志剛雙手一攤,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只點出一條明路--「直接找大老闆」。

王永慶知道他非得求李登輝不可了,但李登輝的心意是什麼呢? 王永慶書讀得不多,卻聽過明朝洪武帝朱元璋整垮財神爺沈萬三的故事,他心裡寒了起來,難道台塑王國就這麼垮了?

在一陣風波過後,王永慶還是讓步了。他公開宣佈若政府不准,就放棄漳州電廠計畫,台塑著手將之轉給國外財團。不過事後他也透過媒體表示對戒急用忍政策的強烈不滿,並言明漳州電廠最多再等一年,希望政府能夠批准放行。一場重擊台塑的大風波暫時似乎止息了,但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97將屆,在一個與時間賽跑的競爭環境裡,要推動國際化,不可能單單關掉大陸這一扇門,政府確應檢討一下目前大陸政策的合理性。

五、平心而論

中國大陸的商機,受全球跨國企業所垂涎,台灣與大陸的「心理距離」最小,大陸自然是台商對外投資的「最愛」。要使用政治手段強迫台灣企業做兩岸關係的棋子,個個「戒急用忍」,不但殘忍,而且也不切實際。不過這是「微觀(micro)」的說法,如果就「宏觀(macro)」的角度來看,當年英國企業流向美國,就造成了英國經濟沒落,另一方面美國卻成為新世界經濟霸主。李總統的戒急用忍,確有他不得不為之考慮,問題是如何在微觀利益與宏觀政策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就必須考驗大官與學者們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