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罷法修正案談起
從選罷法修正案談起
攸關未來台灣島內政治生態發展的選罷法修正案,國、民兩黨以一己之私的考量下,在立院本會期中,強行表決通過。事後雖引來各方交相指責,但兩黨依舊強調政治是講求實力的,一副「霸王硬上弓」的姿態。何以兩黨敢冒輿論指責的不諱,其隱藏在背後的真正動機為何,值得社會關切。
這次修正案最引人爭議的條文為,「全國不分區政黨比率代表制中規定,政黨得票率需達5%以上者,方得分配席位」、「政黨得票需達5%以上,所取得的政治捐獻,方能減稅」、以及「候選人的學歷限制」。前兩項的限制,很顯然是針對小黨而來;至於學歷限制方面,除了涉及個人政治理念的問題外,擔心弱勢團體瓜分票源,亦是現有政治既得利益者所考量的。
觀諸這次選罷法的修定過程,朝野兩黨的攻防戰,一直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邁進,裡頭含有多少虛招和實拳,社會大眾可謂「霧裡看花,愈看愈花」。先是年底修憲國代的選區劃分,國民黨將既有的選區大幅度的縮小,引來民進黨強烈抗議,揚言在立院強力杯葛選罷法修正案的審議。
從理論和經驗來看,選區劃分愈小對強而有力的執政當局而言的確有利,新加坡就是個很好的例證,在野黨獲40%的選票,但在國會中只佔有一席。問題是,以目前台灣的選區制度,絕對是有利於兩黨制的發展,且在台灣社會漸趨多元化的今天,這樣的小選區制度第三黨甚至是第四黨,都不見得沒有發展的空間,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
國民黨主張將選區劃小,目的除欲繼續保持一黨獨大外,也希望保持黨中央的控制力。而民進黨雖不贊成國民黨這種小選區的劃分方案,事實上私底下也希望劃小選區。該黨中常委陳永興在代理黨主席期間,曾向新聞界表示,如果二屆國代選區劃為一百個選區,(這次全台劃分為58個選區),每個選區平均產生二席,如此定會促成兩黨對決,對民進黨有利。另有民進黨主張以縣市為單位的選區,這些選區劃分的主張,目的顯然在壓抑第三黨的可能發展空間。
很明顯,民進黨反對目前選區劃分的方式,真正擔憂的是第三黨的發展。在這樣的基礎下,民進黨自不可能阻礙選罷法修正案的審議,而是在修正條文中,盡力通過不利第三黨發展的條文。
現通過的修正條文中,對第三黨生存空間傷害最大的,無疑是政黨比例代表制的得票率門檻限制為5%,以及吸取企業和個人政治獻金免稅的政黨,得票率亦需達5%。而其間,尤以民進黨最為在乎。
國民黨對於5%得票率的「門檻條款」應否降低,其實並不是那麼堅持。原因是,將得票率降低,利於第三黨發展,可分食民進黨的票源,方便其繼續保持住一黨獨大地位。但是,國民黨當時為了促使民進黨在一票制上面的讓步,對於政黨得票制便沒有多的堅持。
至於民進黨方面,雖黨中央一再信誓旦旦表示,絕無阻撓第三黨發展的意圖,但可以該黨中常委立委謝長廷的談話,找出民進黨真正的目的。謝長廷在台北市黨代表大會中說,民進黨同意選罷法有關全國不分區代表比例分配的5%門檻,實有利現階段的民主發展,同時可防止泡沬政黨分散在野黨的實力,間接助長國民黨永遠執政的意圖。
謝長廷的話明白顯示出,現階段民進黨本來就不願意看到小黨林立。
有關政治獻金減稅的條文,是由國民黨首先提出5%的建議,民進黨附議通過,由歷次選舉的民意測驗顯示出,台灣地區選民政黨取向並不高,因此朝野兩黨很顯然想利用這一條款,來阻止企業界及個人捐助第三黨,即便第三黨能推出理想的候選人,亦屬枉然。
此外,目前朝野兩黨都在比窮,國民黨訂出「吸金」辦法,民進黨主席上街頭賣報,這表示政黨募款愈來愈困難,台灣一般的企業界在作政治投資時,通常是把寶押在個別的候選人身上,因此,國、民兩黨聯手通過這項5%方能減稅的條文,目的當然是在阻止企業界的錢流向非兩黨的候選人身上。
在社會大眾的眼中,國民黨是一背有太多包袱且改革緩慢的政黨;而民進黨卻失諸於激進。但為了逼國民黨加速改革,以及產生制衡的力量,不得不把選票投給民進黨。
政治學者分析指出,在社會多元化已趨成熟發展的台灣,利益邁向多元化分配,沒有一個政黨可完全觀照許多不同的利益,但是,今天在朝野兩大黨設計的制度擠壓下,使選民失去應有的選擇權,選民為了抗議政府施政不公只有將選票流向偏向激進民進黨,造成該黨在社會支持上有虛胖的現象。
總之,只要社會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國民黨與民進黨都瞭解到台灣目前政治環境,絕對有第三黨存在的空間。然而,在一黨之私的情況下,無不極盡用心地去阻止第三黨的生存空間,社會將因此付出極高的代價,選民將因此失去其選擇的權利,是可以預期的。◆
社論
中國與世界
美國的人權與政治
亞洲與韓戰
兩岸之間
台灣事情
每月專訪
學術討論
通訊
編輯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