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血淚凝成的中國愛國主義

評中共取消「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紀念會」

社論


由台灣與海外愛國人士所發起的,擬於8月15日和16日兩天在南京舉行的「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紀念會」,終於沒能舉行。

該項紀念會在海外係由紐約華人的「對日索賠會」唐德剛、邵子平等人發起,在台灣係由李慶華、朱高正、林正杰領銜發起,已籌備了相當的時日,且經中共當局和江蘇省主管部門正式同意。另外,還聯繫了日本的反戰和平團體的人士,有一、二百人亦將前往參加。

不意,至7月8日,日本共通社新聞稿稱,上海5日電,江蘇省外事辦公室稱,所擬舉辦之「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紀念會」「將予中止」,原因是「接待上有困難」,並推測係日本首相海部俊樹將於8月10日訪華,因此紀念會不適合云云。後有關人士透過各種管道與北京方面交涉,亦不得要領。

在「六四事件」及「蘇東波現象」後,我們完全理解中共當局受美國霸權主義封鎖孤立的窘境,尤其海部所帶來鉅額的日本貸款,對目前大陸經濟的重大作用。我們也完全理解海部訪華是突破美國霸權主義封鎖的一項重要的鬥爭,及日本貸款對紓解大陸經濟緊張的重要性。但是,我們仍不同意中共中止該項紀念會之舉,並對中共是項決定的不智懷有嚴重的質疑。茲陳述理由如次:

一、人類之力量不外乎物質與精神二者,雖然物質是為第一性,但是精神亦可反作用於物質。試問中共建國初期,又有什麼外交和經濟。尤其是中蘇交惡之後,更是雪上加霜,中國不但沒有垮,而成為最有成就的第三世界的大國。並且,直逼美蘇而成為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一雪「鴉片戰爭」以來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之恥,並且,也基本的解決了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所未能解決的人民的溫飽問題。這些成就是來自於某國的外交友誼或經濟貸款嗎﹖中共當局應比我們更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那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最艱困的情形下,保衛了中國的主權,也保衛了中國的尊嚴。套一句中國的老話--「生於憂患」。我們絕對珍惜這次海部訪華的中日友誼,但更珍惜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的意志和精神。

二、侵略中國而犯下南京大屠殺罪行的是戰前日本軍國主義,而不是現在的日本政府,現在的日本政府是根據戰後的「和平憲法」產生的,「和平憲法」是排斥軍國主義的。所以,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和譴責日本軍國主義不但決非不是針對今天日本人民和政府的仇視,而且是對產生海部政府的日本「和平憲法」精神的尊重。除非日本今天又要走上軍國主義的老路,否則,對中日邦交和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決無傷害。猶太人紀念遭納粹殺害的受難同胞,並非為了敵視現在的德國;美國人紀念戰時受難的美軍,也沒破壞與日本、德國、義大利等國的外交友誼。美國每年還要紀念「獨立戰爭」,豈不也有「反英」之虞。戰後日本人亦年年在廣島、長崎紀念原子彈爆炸日,並且海部訪華的日程一改再改,最後改成8月10日,就是為了要參加8月6日至8日的「原爆日」追悼會。所以,我們認為中共取消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紀念是無知於國際情勢的不智之舉。

三、也許是長期受到美國霸權主義封鎖孤立的緣故,所以在重新開放面對西方世界之後,中共竟然出現公然宣稱「刀叉比筷子現代化」的領導人,和將辱華影集《河殤》贈送李光耀的總書記,(但李光耀沒讓《河殤》在新加坡播出),而致使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日益稀薄。沒有了愛國主義,為什麼要統一祖國?沒有了民族氣節,為什麼要振興中華?沒有了愛國主義和民族氣節,又何怪乎一場學生的民主運動以投靠美國中央情報局為收場。「六四」之後,中共才憬然於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但「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僅止於「擁護共產黨」,而必須教育國民和青年一代,近代中國民族的苦難和艱苦奮鬥的歷史。其實,世界各國亦莫不如此,所以,才有上述各國對自己受難同胞的追悼和紀念。所以,取消這次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紀念會,實為對台灣和海外中國人愛國主義的重大挫折。

面對著國際霸主義分裂中國的嚴峻形勢,和如何實現再度的國共合作以完成和平統一祖國,國共合作和平統一祖國的精神基礎絕不在於「兄弟鬩牆」的「大決戰」,而在於「共禦外侮」的共同抵抗侵略挽救祖國的歷史經驗。

為了彌補這次取消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紀念會的遺憾,我們願在此鄭重呼籲中共當局,應於每年12月13日主動舉辦南京大屠殺追悼會,及舉辦「七七抗戰紀念會」,邀請海外和台灣同胞參加,以祖國苦難的歷史凝集海內外中國人的愛國主義,並且紀念這段國共合作共同抗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