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統一與意識型態問題

劉綱紀
(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意識型態無疑是與兩岸統一有關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原想從什麼是意識型態的問題談起,並追溯國共意識型態對立的歷史由來,但這樣就會使文章拖得很長,過多佔去本刊的寶貴篇幅。因此,決定只針對如何解決兩岸在意識型態上的對立來發表一點意見。我的意見可以歸結為一句話:相互理解,建立共識。

為什麼必須相互理解

兩岸統一不同於德國的統一。在德國,是東德主動放棄社會主義的制度及意識型態而與資本主義的西德實行統一。在我國,大陸決不會放棄或改變社會主義的制度與意識型態,台灣也決不會放棄或改變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及意識型態。因此,兩岸統一是在雙方各自保持其原有的社會制度及意識型態這樣一種前提條件下的統一。任何一方都不應該也不可能以自己的意識型態去取代對方的意識型態。這是必須予以充分確認的一個基本事實。離開這一事實去馳騁幻想,所得的結論必然是錯誤的。

從大陸方面看,大陸從未提出以社會主義意識型態去取代台灣資本主義的意識型態,或以社會主義「和平轉變」台灣。反倒是台灣方面先後提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反共基本國策不變」、「以自由、民主、均富統一中國」,甚至「和平轉變大陸」等口號。特別是近年來由於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遭到嚴重挫折,西方、港台均有一些人預言大陸的社會主義也將很快失敗,頗有喜形於色、歡欣鼓舞之概。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年深月久的反共意識也活躍起來,於是有「和平轉變大陸」口號之提出。

但是,上述西方、港台的看法犯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那就是忽視了中共和大陸的社會主義,不但與東歐各國,而且與蘇聯的情況也有重要不同。中國特有的歷史條件(其中也包含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現實情況決定了中共和大陸人民決不會自動放棄社會主義道路,也決不會輕易地就被國內外反社會主義勢力所打敗。大陸的社會主義的根子是紮得很深的,只要中共在政策和指導方針上不發生失誤,很難有什麼力量能將它掀翻。此外,過去的歷史已充分證明,中共及大陸人民有智慧、有能力解決前進道路上所碰到的種種困難以致危機。對於這一點,決不可以低估。

既然兩岸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意識型態強加給對方,那末剩下來的道路就是互相增進理解,努力建立共識。

相互理解是否可能

兩岸在意識型態上需要相互理解,但這能做得到嗎﹖

對此,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從歷史和現實兩方面看,已經具備了能夠相互理解的條件。

第一,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存在著種種主義的爭執與對抗,但就一切愛國人士來說,目的都是為了維護中華民族的獨立和求取中華民族的富強。因此,他們所執的主義雖然各各不同,但仍然能夠找到共同的語言。特別是由於中國是一個民族意識十分牢固、強烈的國家(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優點),這就更使持有不同主義的愛國者能夠在愛國主義的大旗下相互理解和團結起來。

第二,四十年來,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在維護民族獨立、求取民族富強方面已取得了人所共見的重大成就。這就使持有其他主義的愛國者能夠對大陸的社會主義採取比較客觀、公正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原先對社會主義的敵意。

第三,國共兩黨的殘酷鬥爭已成過去,台灣內部也已擺脫了蔣介石的專制獨裁統治而走向了民主化。大陸方面提出了「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方針,台灣方面也已宣告終止所謂「戡亂」,兩岸人民的交流正在迅速發展。這當然又為兩岸在意識型態上的相互理解、建立共識創造了很為有利的條件。

第四,鄧小平提出「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方針,結束了「四人幫」的假馬克思主義,並向前推進、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依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對於任何一個問題,都應放到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去加以具體的分析、評估。共產黨人當然是主張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但從來就是把它作為一個具體的歷史過程來看待,不否認資本主義在歷史上所起的進步作用。《共產黨宣言》早就指出:「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就是在今天,相對於封建主義與法西斯主義而言,資本主義及其民主制度仍有不能否認的進步性。基於上述歷史具體的分析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從來就反對「輸出革命」,認為一個國家、地區實行怎樣的制度和具有怎樣的意識型態,是由它的內部狀況決定的,非外力所能左右和強加。我認為上述這些看法就是中共提出「一國兩制」方針的理論根據,因此這一方針是真誠的,不是什麼權宜之計或「統戰陰謀」。同時,由此也可看出,大陸方面對台灣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型態完全能夠予以正確的、應有的理解,決不會強人所難或一味地加以敵視。

如何相互理解

所謂相互理解,就是雙方對對方的意識型態採取一種盡可能冷靜、客觀、公正的分析態度,不要情感用事,不分清紅皂白地加以否定、詆毀、攻擊、謾罵。

意識型態不是空的東西,它表現在對各種重大問題的不同看法上。為了相互理解,我認為兩岸應在下述幾個重要問題上消除長期以來存在的那種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敵對性。

第一、思想體系問題。從台灣方面看,我認為台灣應力求消除那種把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視為必須絕對加以排斥的異端邪說的看法,承認它至今仍是世界上一種對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有重要價值的理論。從大陸方面說,大陸對台灣意識型態中一切有進步意識的東西,不論其是否屬於馬克思主義,都採取了應有的肯定態度,決不一律抹煞。大陸所要批評的,是至今仍然存在的那種企圖消滅中共與社會主義的反共意識;所要反對的,是那種企圖分裂祖國的台獨思想。而且這種批評和反對又都是有分析的。對於前者,如果持有反共意識的人們仍然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那就在這一點上予以應有的肯定,不因其反共而將這一點也加以抹煞。對於後者,則始終把受外國帝國主義勢力驅遣的少數死硬分子與一般受到台獨意識影響的人嚴格區分開來。

第二、社會制度問題。從台灣方面說,早就應當拋棄那種對大陸社會主義加以不顧事實的狂熱否定與攻擊的做法,轉而承認大陸的社會主義也有它的重要成就。令人高興的是,這樣一種健全的趨向,在近年台灣各界人士和廣大人民中有了顯著的發展。此外,我曾指出,大陸社會主義的順利發展和繁榮,對包含台灣在內的整個民族的繁榮是至關重要的。相反,大陸社會主義的遭到失敗,則將會造成民族的災難,從大陸方面說,大陸並不因為台灣實行資本主義而否定它在發展經濟以致文化上取得的成就。相反,大陸對台灣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予以肯定的,並由衷地感到高興,官方民間莫不如此。台灣是祖國的寶島,那裡也有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大陸怎麼會否認台灣取得的成就呢﹖如果說有所批評,那也是針對少數人不切實際地誇大台灣的成就而言的,或善意地提出某些改進意見。

第三、民主問題。大陸對台灣結束蔣介石專制獨裁,走向民主化,是予以高度評價的。台灣的民主化越是充分、徹底,就越有利於台灣的繁榮發展,從而也有利於大陸的發展。但台灣方面欲以台灣的政治制度加之於大陸,則是完全不切實際的,錯誤的。由於這個問題有其特殊的複雜性與重要性,我想趁此機會較為詳細地講講一些看法。

在當代,講到民主問題,我認為必須確認有兩種不同性質的民主,即資本主義的民主與社會主義的民主。因此,不能以資本主義民主的理論與模式為標準去要求、衡量社會主義民主,視之為唯一可能的理論與模式。例如,多黨政治、議會政治的模式對資本主義民主說是必然的,對社會主義民主來說則並不一定是必然的。

如前已指出,資本主義民主有其不可否認的歷史的進步性,但它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民主,因而是為處於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服務的民主。由於在資本主義社會下存在著不同階級、階層、集團利益的分裂與對抗,資產階級內部也分裂為對立的利益集團,因此要使社會不陷於無政府狀態,就必須組成代表不同階級、階層、集團的利益的政黨,通過議會來解決問題,作出人人必須遵守的、具有法律意義的決定。這就是資本主義民主必然實行多黨政治的原因。但不論議會作出的決定在形式上看起來如何民主,實際上是被資產階級中佔據統治地位的,在議會中擁有多數席位的利益集團的意志所支配的。就資產階級內部不同的利益集團來說,民主是用以解決它們的爭奪,協調他們的利益的手段。就資產階級外部來說,主要是維護資產階級在社會上統治地位的手段。對於廣大老百姓來說,資本主義民主當然比封建專制主義好得多,但它是一種抽像的、形式上的、停留在詞句上的民主,而不是可以實際地貫徹老百姓的意志與要求的民主。如果說老百也通過這種民主爭取到了某些東西(如美國工廠法的制定),那仍然只有在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範圍之內才是可能的。

社會主義的民主則不同。在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是在消滅了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帝國主義的統治這一歷史前提下建立起來的。因此,它是為人民利益服務的、為人民所擁有的民主。不論大陸的社會主義民主有多少尚待完善的地方,這一基本事實是否定不了的。也正是由於消滅了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帝國主義的統治,大陸人民內部不存在利益的分裂與對抗。雖然還有各種矛盾,但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礎上的矛盾。利益既然是一致的,在人民內部,什麼問題都好商量,根本不需要組成各種不同的政黨來互相爭鬥不休(且不說為此要花費多少物力、財力、人力和時間)。至於各種敵視、反對人民的勢力,那是屬於專政的對象。社會主義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存在,同時也就是為了維護人民的民主,當然不會允許他們組成反對黨來與人民相對抗。這樣,資本主義民主的多黨政治的模式在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中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礎。

當代每一個民主國家都有執政黨,中國亦然。問題在這個執政黨代表哪一個階級,怎樣產生。我認為由於一些並不難看出的原因,決定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只能是共產黨,並且只能是一個共產黨。因為共產黨所代表的工人階級及其他勞動人民內部不存在利益的分裂與對抗,不需要像內部分裂為不同利益集團的資產階級那樣組成代表不同利益集團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黨。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又決定了它只能由以實現社會主義為目的的共產黨來領導、執政,否則它就不可能是社會主義國家。而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既然選擇了社會主義,共產黨又是領導人民為社會主義而鬥爭的政黨,並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那末由共產黨執政就是完全順理成章的,其「民意基礎」決不比任何執政的資產階級政黨差。這是願意面對事實的人都很容易看出的。此外,還需要予以充分注意的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尚不發達,社會主義制度尚待完善,而且社會主義國家至今仍處在全世界資本主義勢力的包圍之中。因此,社會主義民主的範圍、程度只能隨著社會主義經濟、軍事力量的發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國際處境的改善而逐步地推進,擴展。在條件尚不具備時,一下子擴得很大,那就會務虛名而得實禍。我認為這就是今日蘇聯戈爾巴喬夫的一個重大失誤。處在世界資本主義勢力包圍之中,社會主義國家如果倣傚西方的多黨制,允許反社會主義的勢力組成反對黨,那就為資本主義勢力裡應外合地搞垮社會主義國家打開了大門。必須看到,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允許共產黨合法存在,是因為在內部,資本主義的力量已經十分強大,資產階級有足夠的力量控制共產黨,使它不可能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存在構成威脅;在外部,資本主義又已形成了世界性的強大體系,足以遏制經濟尚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力量的侵犯或滲入。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當著資本主義國家感到它的內部發生了危機,資本主義民主的程度、範圍就會迅速縮小。這是包含號稱最民主的美國在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史充分證明了的。由此可見,任何一個國家民主的程度、範圍的大小,是由這個國家所需的內外條件決定的。

在各個社會主義國家中,我認為中國在社會主義民主的建設上很有成績和很有創造性。大陸人民所享受的民主自由並不比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差,在某些方面甚至還要好很多。中國已建立了一種既能保證社會主義民主目的的實現,又符合中國國情及歷史傳統的民主形式。這就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人民代表大會制、政治協商制,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民主。現在的問題是如何不斷完善這三個方面制度,並使之有機地結合起來,穩妥而又積極地推進、擴大社會主義民主,以適應正在迅速發展的時代的需求。在這裡,大有文章可做,有發揮中國人的創造性的很大的空間。大陸在民主問題上不應採取一種消極退守的態度,而應採取穩妥而又積極進取的態度,以回答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挑戰,並最大限度地調動、發揮廣大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以上關於民主問題講了許多,目的是為了說明我對資本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區別的看法,以回答西方、港台在民主問題上對大陸的批評、非議甚至攻擊。我認為台灣方面不應一味地把資本主義民主說得神乎其神,而應實際地考慮一下它存在的弊病,並對大陸的社會主義民主作出比較客觀公正的估價。雙方各自努力完善自己民主制度,而不要互相攻擊。

建立共識

兩岸在意識型態上的相互理解,目的是為了在統一祖國上建立共識。這種共識,我認為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維護民族獨立。近代以來,無數志士仁人為此而前仆後繼,奮鬥犧牲,其可歌可泣的事跡永留青史。今天,中國己取得了民族獨立,但還不夠強大。在世界政治風雲的變幻中,中國的民族獨立仍然有可能受到威脅、侵犯、損害,維護民族獨立的鬥爭尚未終止。中國人決不能仰人鼻息,看人臉色。不論站在面前的是什麼樣的大國、強國,在事關民族的獨立與尊嚴的問題上,都要大聲地說「不!」兩岸雖有意識型態的不同,但決非不可超越的障礙。在維護民族獨立的問題上,兩岸仍然完全能夠取得共識。而為了更好地、更有力地維護民族獨立,兩岸統一勢在必行,越快越好。只要站在全民族利益的立場上來觀察問題,不掉入無從實現的幻想,統一決不會削弱、降低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而只會大為加強、提高她的地位。

第二、發展中國經濟。今天,中國人可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最大的缺點就是經濟還不夠發達,還趕不上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當今這個推崇經濟實力的世界中,中國人有時不免於受到輕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此。不論兩岸的意識型態有多大的差異,兩岸都強烈地希望發展經濟,振興中華。經由統一而大力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趕上以致超過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是全民族的共同願望,也是我們應有的偉大抱負。但不論中國如何強大,她永遠應是一個仁義之邦,不做世界霸主。

第三、弘揚中國文化。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就因為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文化,並且是世界所罕見的,具有悠久光輝歷史的文化。中國人需要吸取世界各國文化中一切好的東西來豐富自己的文化,但決不能否定、拋棄自己的文化,轉而崇拜、屈從、倣傚他國的文化。兩岸在文化問題的看法上會有差異,但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我們共同為弘揚中國文化而努力,提高它在全世界的地位,使世界認識中國文化的重大價值。兩岸統一將有力地推動中國文化的弘揚與發展,這是不言而喻的。

消除兩個障礙

歷史所發生的重大變化使兩岸在意識型態上相互理解、建立共識成為可能。但要真正實現,還須努力消除種種障礙。其中,我認為有兩個經常可見的障礙,一是情感障礙,二是利益障礙,兩者都同意識型態問題有密切關係。

意識型態與人們的信念、理想、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緊密相聯,因此帶有很為強烈的情感色彩,不同於與人們的生活信念無關的其他理論。再加上國共兩黨長期殘酷的鬥爭在一些人的心上投下了至今尚未完全消失的陰影,還有一些國民黨人因鬥爭的失敗而感到痛苦,這就更使兩岸在意識型態上的差異,對立經常與情感上的愛憎糾結在一起,從而造成兩岸相互理解、建立共識的情感障礙,使一些人陷入理智與情感、個人情感與民族情感的衝突之中。台灣方面尤其是這樣,大陸則相對來說情感障礙要少得多,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如果「左」的思想影響加強,則這種情感障礙也會加強。

為了消除這種情感障礙,我想首先要把民族的情感放在個人的遭遇、好惡、恩怨之上。大陸方面一向強調兩岸有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就是為此。台灣方面曾有人說這是中共的「統戰陰謀」,我認為很不對。它是大陸人民發自內心的想法,其真誠性是無可懷疑的。其次,為了消除情感障礙,我認為還應以歷史的眼光看待過去國共兩黨的鬥爭。這種鬥爭有其不可避免的歷史必然性。我曾想過,如果蔣介石繼承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後來抗戰時期毛澤東提出的「新民主主義」,則中國的局面將大為改觀,使生靈塗炭的內戰將可避免,國民黨也不致於敗退台灣,今天也不存在什麼兩岸統一的問題了。但歷史是無法改寫的,中國人民所經受的災難也並非毫無結果。我很欣賞馬克思主義者恩格斯所說過的一句話:「沒有一種巨大歷史的災難是沒有歷史的進步來作補償的」(致尼.弗.丹尼爾遜 )。這是一種深刻的歷史樂觀主義。今天,中國人民已得到了這種補償,那就是出現了一個獨立的、正在走向富強的中國,國共兩黨也由互不相容的抗爭走向了和解,並開始間接共商民族統一與復興的大計(雖然談判尚未開始)。《易》曰:「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瞻望未來,歷史的舊賬由歷史家去研究、評說好了,兩岸最重要的是抓住未來,共創未來。魯迅說:「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是他寫給日本友人的詩,難道說本是同根生的兩岸之間還不能有這樣的氣度、心胸麼﹖

意識型態不僅與情感相關,更重要的是與利益相聯。我認為任何一種意識型態,不論它看起來是崇高還是卑下,是真實還是虛假,在它的後面都包含著一定階級、階層、集團、個人的實實在在的利益。意識型態就是用來爭取、維護這種利益的。一切意識型態的衝突歸根到底來源於利益的衝突。因此,當今西方馬克思主義斷言意識型態不過是一種沒有意義的「虛幻意識」,我認為是錯誤的。關鍵不在意識型態本身是虛幻的還是真實的,而在它是否反映了某種實實在在的利益。虛幻的意識型態同樣是某種一點也不虛幻的實際利益的表現

兩岸過去既有國共的對立,今天又仍然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因此兩岸在意識型態上的相互理解與建立共識就會因為利益上的考慮而發生障礙。這是比情感障礙更深的障礙。如果利益上的障礙消除了,情感障礙就不難消除。相反,如果利益障礙沒有消除則情感障礙是很難真正消除的。在這個問題的解決上,我認為首先要把全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任何黨派、集團、個人的利益之上,並消除那種不識大體的小家子氣。這個問題解決了,一切問題都好解決。如果不顧大局,執著於黨派、集團、個人的私利,並為此而竭力強化兩岸在意識型態上的對立,否認相互理解與建立共識的現實可能性,那是很不利於兩岸統一的。但利益障礙的消除非一朝一夕之事,它只能在統一的過程中逐步消除。兩岸統一的理論與實施辦法的探討,包含著兩個方面,一是統一的根本指導方針,二是有了方針之後的具體落實辦法,兩者均與利益問題有關。雖然台灣方面有不少反對意見,我仍認為「一國兩制」是最能保障兩岸根本利益的方針(建議《海峽評論》無妨對此問題展開討論,以集思廣益)。至於這一方針的具體落實,關鍵在協調兩岸的利益,照顧各種應當照顧的利益,如毛澤東所說過的,「統籌兼顧,適當安排」。

兩岸在意識型態上的相互理解與建立共識需要消除情感障礙與利益障礙,但當然不能等障礙都消除了再來談相互理解與建立共識。兩者應當是相互作用,齊頭並進的。

為了偉大祖國的統一,為了中華民族的富強,讓我們以最真摯的民族情感,為推動兩岸相互理解、建立共識作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