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憲法就必須恪守「一中」

吳瓊恩


陳水扁的就職演說,以負面表列的方式,提出「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等五不主張,很明顯地,阿扁的兩岸關係政策主要是以「維持現狀」為主軸。

所謂「一個中國」即指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為兩岸人民所共有,這是聯合國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所共同承認的現狀,也是兩岸關係長期以來和平穩定的架構,阿扁從「台獨萬萬歲」終於到今天才稍有領悟,可惜他仍然不肯把話直接說清楚講明白。

他說:「本人深切瞭解,身為民選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自當恪遵憲法,維護國家的主權、尊嚴與安全,確保全體國民的福祉。」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一個中國的架構,阿扁已向它宣示效忠,並在就職演說中再度重申,等於間接表達了恪遵「一個中國」原則。

汪道涵先生說得好,再給阿扁一點時間去轉型,這是充滿善意的表示。筆者也期望中共當局暫時勿再強逼阿扁直接表態。老子:「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只要阿扁已間接表態一中原則,而且又有五不的主張不違背一中原則,則不妨藉此勢頭,答應重開兩岸三通的談判議題,先讓台灣有路可走,只要三通順利進行,台灣將逐漸依賴中國大陸,屆時島內有心人想要「台獨內化」或「修改教科書」、「去中國化」,恐怕也要難上加難,籌碼已在大陸這一邊,何苦非要阿扁直接表態才能滿意呢?

阿扁提到「中國人強調王霸之分」、「近者悅、遠者來」、「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應予肯定。國際政治學有所謂「軟權力」(Soft power)即指文化、經濟力量,中國大陸在要求台灣接受一中原則時,可否也學學鄧小平自我批評或自我期許的精神,提出中國大陸未來政治經濟發展的具體願景,以吸引在台灣的中國人的認同與回歸。

陳水扁接受民視電視台專訪時說:「除非我們舉白旗投降,甘於做地方政府,或者接受『一國兩制』,變成『香港第二』,否則中共永遠不會滿意。」阿扁此言誤矣!

香港回歸中國的「一國兩制」,國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兩岸的統一,未必沒有新的國號啊!此與香港不同。何況國家統一,台灣與中國大陸任何一省,都是地方政府。假如中華民國「反攻大陸」成功的話,定都南京,台灣也是中國的一個地方政府所統轄的範圍,可見一國兩制不是投降問題,而是想不想統一的問題,有沒有拖延時間的籌碼問題。

只要國家統一了,台灣人立即恢復做為中國人的大國國民身份,台灣人不僅有政治權利當家作主,管好自己的地方政府,也有權利成為中國的主人,要求參與中央政治權力的分配,但這種分配不是中共單向度的指派,比如說讓出國家副主席給台灣人做,這種思考仍是人治的理念。

中共應有自信,大膽地提出制度上的客觀規範,讓在台灣的中國人也可以循此制度出頭天,這就要兩岸共同推派代表舉行制憲會議,列明台灣與大陸之間特殊的政權關係。中共也可趁機表明沒有永久執政的私心,一切以中華民族的民主與均富為考量,使「中國滿意,國際肯定,台灣人找不到藉口」。

莊子:「形莫若就,就而不入;心莫若和,和而不出。」兩岸中國人都愛面子,王道精神的起始點,先尊重雙方的面子,但都必須保持一點距離。夫妻一體,都要相敬如賓保持一點距離,何況長期敵對的政權?承認「一個中國」即是承認'7b狀,雙方都有面子;保持「兩制」即是維持一點距離,但新國號、新國旗、新國歌……都可以坐下來商量,如此一旦國家統一,也就無所謂投不投降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