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堅持把「一中」當議題

評阿扁就職演說在為美日插手台灣營造條件

張光華
(資訊業顧問)


經過兩個多月的揣測和期盼,陳水扁總統的就職演說終於為他的大陸政策定了調,儘管島內一片掌聲,說是阿扁已做出許多讓步,表示了相當善意,不但沒有給對岸任何藉口(因為他沒有宣佈台灣獨立),而且也贏得國際間的認同,更是滿足了美國的要求。

事實真相果然如此嗎?當然不是像媒體報導的那麼樂觀,台灣媒體現在愈來愈有「集體催眠」症候群,對於有關台灣的報導,盡挑好的說,形成一種自我意志中心,陶醉其中,自欺還要欺騙老百姓。

陳總統的這篇演講,我們約略統計,提到台灣的字眼至少有22次,中華民國九次,中國人,或華人,或大陸總共才八次,這個小小統計數字,也許不代表什麼,但也可以反映出阿扁內心深處的心態和理念。更重要的是他自始至終沒有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至多暗示是「華人」,至於「一個中國的原則」,他不但沒有提,而且在相關部分,提的是「共同來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這種說法事實上是要把「一個中國」當成議題來討論,追根溯源,是要造成台灣國際地位未定,要和一些所謂「國際法專家」高唱日本在《舊金山合約》中僅是放棄台灣主權,並未明確轉移給「中國」的論調相呼應。再加上呂秀蓮「善意」的指出要終止國共內戰的歷史夢魘,一舉否定兩個交戰團體的地位,正大光明地走向「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如果對岸真會接受這些「善意」,台灣問題馬上從內政問題變為國際議題,自然替美日干涉開拓一條高速公路。

正如有些國民黨人士提醒我們的,阿扁總統提出的「五不」主張,事實上就是國民黨近期實行的政策,骨子裡根本就是所謂「李登輝」路線。說穿了,就是躲在中華民國這個名存實亡的招牌下,從事其「實質台灣獨立」的活動。一旦時機成熟,或者照我們陳總統所承諾的任期內,實行五不,那任期外就可以另做打算了!

兩岸關係以外,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就文化方面的一些說辭。他特別提到:「目前全國各地普遍發展的草根性社區組織,包括對地方歷史、人文、地理、生態的探索和維護,展現了人文台灣由下而上的民間活力。不管是地方文化、庶民文化或者精緻文化,都是台灣文化整體的一部分。」

這種過分強調台灣文化,把華人文化和世界文化並列,只是要用為「自然接軌」,充分表現這十多年來,島內許多「有心人士」要抹殺或至少降低國民黨所倡導和維護的「中國文化」,以達到不但政治取代,更要以文化區隔台灣和大陸的關係的高度企圖心。這種論調和做法,事實上擺明是要全面實行不僅政治的獨立,而要營造人文、教育、文化的獨立,達到千秋萬世,永遠自別於「中國」之外的夢想。問題是所謂「台灣文化」真的能自成一格,無須和中國文化互動,而共同發展嗎?阿扁也沒有把握,所以他還要說:「但是文化建設無法一蹴可幾,而要靠一點一滴的累積。」

在5.20以前,阿扁說得好:「不可能以一篇演講,就可以解決兩岸五十年的恩恩怨怨。」我們本來就知道不能期望太高,更何況即便是他真的在這篇演講裡,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我看充其量也只構成「聽其言」的一部分,大陸恐怕更看重在「觀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