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以後兩岸關係真會「柳暗花明」嗎?

熊玠
(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系資深終身正教授)


陳水扁就職演說中,對大陸關係與政策,僅佔六分之一比重,除了沒有涉及一個中國原則(雖然也沒有蓄意否定一個中國),並沒有說出他前此沒有說過的話。譬如原來的「四不,兩會」,現在加了一不,變成了五不而已。當然,一篇就職演說,並不能深入涉及任何問題。尤其是想要從這篇演說來瞭解他的大陸政策的話,那是更困難了。但是,在他當選後與就職前,曾經一再保證在他5月20日就職後,兩岸關係會柳暗花明。所以,要瞭解他的大陸政策與大陸可能的反應,我們必須要參照他「五不兩會」及對兩岸關係三大原則的政綱,加以分析,才能知道究竟。北京「聽其言觀其行」之實質涵義並未被陳水扁徹底理解

在3月18日陳水扁當選後,北京出奇地採取了「聽其言,觀其行」的緩和態度。此後一段時間,儘管北京在一個中國原則上一再發出警告與煞費口舌,陳水扁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其初衷。很顯然,阿扁與其身邊的顧問,錯估了北京在一個中國原則上的決心。這個讓我們必須質疑他們對大陸「聽其言,觀其行」的真意,究竟懂了多少。由於在這個問題上可以看出阿扁與其同路人對大陸的認識,可能很有問題,故須先加以分析與詮釋。

首先,「聽其言,觀其行」中之「其」字,並非指阿扁個人,而是泛指他的用人與佈局,以及整個足以影響他言行之政治大環境(包括民進黨甚至李登輝之影響)能有如何之處置。且先看其用人,第一,阿扁的副手「深宮怨婦」,將她上一代的祖國(真正「遠親近鄰」的日本)誤與中國混淆不清。第二,他用的陸委會主委,竟是李登輝「特殊兩國論」的起草人。第三,他的外交部長,是曾在美國長期無人尊敬而回台灣靠奉承李登輝始得發跡,並是李某「戒急用忍」及兩國論的設計人。第四,新政府的發言人(新聞局長)竟然是外獨會的骨幹……所以,有人稱之為陳水扁的「台獨內閣」,良有以也。

再論其佈局方面。有兩件安排,可以看出其城府之深,不下李登輝。其一,利用唐飛組閣過渡。美其名曰超黨派政府。實則一方面藉以籠絡軍方(因軍隊有言如果台海爆發戰事,槍桿先瞄準台獨份子);二方面替民進黨訓練內閣「新生」接班。這種做法,酷似當年李登輝在蔣經國時期表現畢恭畢敬,等到自己完全當家作主後才狐狸尾巴畢露無遺。其二,阿扁企圖以所謂「四不兩會」政策以及三大原則,在一個中國問題上打太極拳與魚目混珠(見下)。這種規避現實之迂迴心態,以及不切實際之手法,令人無法知曉究竟是阿扁身邊顧問缺乏人才,抑或是有意在尋開心。如是後者,雖然其幽默感極豐富,難免有把別人智慧太過低估之嫌。

再看目前台灣政治大氣候之一斑。民進黨主席已公開告示,新政府官員中若發現有偏頗統一(即不支持台獨)者,隨時將撤換。另一方面,李登輝(以國民黨甫卸任主席身份)已竟然宣佈將支持民進黨某人競選下一任台北市長(以期擊敗國民黨現任市長)。事後,甚至李身邊的人都覺得太離譜,需要用主子乃「戲言」之藉口來澄清。但已赤裸裸地表明:李登輝已不像以前「私通」民進黨需要戴假面具偽裝了。再看李登輝為阿扁傳下什麼樣的大陸政策,正如郭正亮教授說,這個李登輝傳統可用16個字來代表:「主權抗爭,凸顯對等,保持距離,以拖待變。」我們在以下審查了阿扁的「五不兩會」以及三大原則之後,會發覺阿扁真不愧是李登輝的衣缽傳人。

阿扁的「五不兩會」可行嗎?

所謂「五不」也者,是指:(一)不宣佈台獨;(二)不改國號;(三)不將兩國論如憲;(四)不以公民投票宣佈台獨;(五)不廢除《國統綱領》。最後一點是臨時加出來的。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五點的實際意義與其背後的用意何在。

首先,第(一)點與第(四)點,可以歸納在一起;因為後者只不過多了一個公投而已。按照陳水扁一貫說法,台灣已是一個(屹立於中國大陸以外)的獨立國家。所以不存在什麼宣佈台獨的問題。更不存在須以公民投票來宣佈獨立的問題了。再看第(二)點,既然陳水扁是按照中華民國憲法(及依據憲法制定的選舉法)所產生的總統,那麼在法理上,他當選的是中華民國總統。為什麼要改國號跟自己過意不去呢?何必打草驚蛇?

至於第(三)點,按照阿扁的兩國論,(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既然與(在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互不隸屬的兩個國家,那麼這樣的兩國論,何必要入憲呢?就好像中華民國與美國、日本,或者任何其他一個外國,均可分別配對子並列為兩個國家。那些兩國並存的事實不須入憲,那麼為什麼台海相隔的兩個國家需要入憲呢?所以說「兩國論不入憲」,是合乎這個邏輯的。

再看第(五)點,不廢除《國統綱領》,更是表示承襲了李登輝的衣缽,大概也是符合阿扁要向對岸表達善意。《國統綱領》是1990年由李登輝領導制定出來的。民進黨一向對之不支持,也拒絕應邀參加國統會,原因是「綱領」中定有統一的方向。現在,陳水扁決定不但不廢除《國統綱領》,而且據報導,阿扁還想兼國統會的主席。這一點除了表面要對大陸表示善意以外,還有一個玄機。這是因為自李登輝以來,《國統綱領》設下了所謂的政治三大前提。即:「對等地位,和平保障,國際空間。」這恰與陳水扁的對大陸三大原則(見下)完全符合。所以我們在這裡暫不置評。

一言以蔽之,這樣的五不,表面是極溫和友善。但可惜骨子裡,仍然是以阿扁的兩國論為軸心。顯然他認為這樣提法很聰明。一則不至於太過刺激大陸,二則也能誘取美國人及國際普遍的支持。但,這樣耍寶是需要一個假定。即別人統統都是白疑,如果不是白疑,就會知道這樣的兩國論,比主張台獨還要陰險。因為台獨的大前提,還是要把台灣從一個母體分出去才能獨立,既然有母體,那麼在大前提上仍然承認了台灣與此母體構成一個中國的事實。可是,按照阿扁這承襲自李登輝而更擴而充之的兩國論說法,台灣本來就是一個(屹立於中國大陸以外的)獨立國家。所以根本沒有什麼母體存在。既然如此,所以根本不需要宣佈獨立,也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始終不接受一個中國的事實,就好像振振有詞了,真聰明。可是一樣,他沒有想到,天下沒有那麼多白癡。

所謂「二會」也者,是指(一)「會尊重國民憲法」。(二)會尊重1993年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共識(即在第一次辜汪會談以後台灣認為已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按照阿扁的邏輯,現有的中華民國憲法已經可徹底用來支持他的兩國論需要。當然他有理由要尊重這部憲法。但是,這樣說法,禁不起考驗。因為現行憲法很多條例均提到「自由地區」。這是相對於「大陸地區」而言。譬如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明文規定:「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間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憲法增修之前言,更規定「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云云。所以,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是基於一個中國的原則;而且是基於中國統一的大前提的。阿扁與其同路人的「新中華民國論」,認為其主權與治權僅限於台澎金馬地區,這是完全違背了中華民國憲法的精神。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按照現行憲法之大前提與涵義,只能說中國只有一個。因其主權由兩個並存的政權相爭,故一個主權之下有兩個互不隸屬的管轄權,以阿扁對法律的常識,居然會持他那樣站不住腳的相反意見,能不是開玩笑嗎?還是錯估了別人的政治智慧?

另外,「二會」中的第二點,與陸委會一直堅持的「一中自述」有關。在這一點上,我們須查問究竟與大陸有沒有這樣的共識?

據個人所知,大陸從來沒有承認接受台灣「一中自述」的說法。無論真相如何,只要大陸否認,那麼「一中自述」就勢必行不通。如果阿扁認為大陸接不接受,沒有差別,那麼不是又在開玩笑嗎?由此可知陳水扁的幽默感的確應該提名爭取諾貝爾獎金(當然先須增設諾貝爾幽默獎)。不過,問題是幽默之餘,是否確能如他本人所說為台灣帶來「柳暗花明」的兩岸關係?

阿扁對兩岸政策的三原則

陳水扁兩岸政策的三大原則,分別為:(一)海峽兩岸彼此尊重,接受對等地位。(二)依照《聯合國憲章》規定,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三)對未來可能發展,不須預設任何方向,因其重要性非常,須分別剖析。但為了討論方便,且先從最後一點開始。

所謂「不預設任何方向」這句話,有兩個用意。第一,如果一個中國原則的預期方向是統一,那麼,反對統一的,就不能接受任何預設的方向了。第二,在探討問題時不能預設方向,是美國人最篤信的方法論大前提。也是美國杜威哲學的主要精神。所以,阿扁知道,推出這一點,多半能贏得美國人的支持。他也知道美國對華政策,是基於一個中國原則。但如果阿扁能讓美國人抽像地支持他「不預設方向」的方法論,那麼美國雖然繼續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恐怕最後也不至於強迫台灣與大陸談統一了。如此,則可將美國所接受的一個中國原則完全架空。可說是極為高明(也是極為毒辣)的一招。但,儘管如此,這並沒有防止他自稱他就職演說的一個軸心是要對大陸表示善意。

所謂按照《聯合國憲章》規定,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這點,雖然很像愛好和平,甚至表面也是對大陸表示善意,但實際上也顯示了為陳水扁出此主意的人,常識有問題。更遑論他對國際問題的專業知識。因為,第一,雖然《聯合國憲章》將和平解決國際(注意:是「國際」)爭端定為各國的義務,比傳統國際法更進一步,但憲章第二條第三節是指的「各會員國」間,才適用如此的規定,現在,問題來了。台灣既然知道它已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那麼為什麼硬要引用《聯合國憲章》(重點在「引用」之舉)?所以值得我們對出此主意的人,質疑其專業知識有多少,也許他們可以辯稱,《聯合國憲章》第二條第六節也有言:在維持國際和平及安全需要時,聯合國應保證非會員國也同樣地「遵行上述原則」(包括和平解決爭端)。但是,問題又來了。同條下一節(第七節)規定,聯合國無權干涉「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國內管轄之事件」。北京對兩岸關係屬性的看法,姑且不談。單談阿扁要引用《聯合國憲章》對兩岸爭端視為「國際」爭端,「依憲章規定」來和平解決,這其中是什麼用心?唯一答案是要把兩岸關係定位為兩個國家間之關係。可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擺在面前,基於憲章第二條第三節(並參照第七節解釋),這種主張在法理上是行不通的。由此可知,阿扁不但是承襲了李登輝的「兩國論」,而且青出於藍,還要訴之於似懂非懂的聯合國憲章。故比李登輝的兩國論還更跨進了一大步。當然也同時表明了阿扁的顧問,比李登輝的顧問,更沒有國際事務專業常識;所以才會有如此禁不起考驗(姑且不說是貽笑大方)的主張出籠。

回到阿扁三大原則的第一點,即海峽兩岸彼此尊重,接受對等地位,這是不成問題的問題。本人早在4月1日出版的《海峽評論》(第112期)文章中,已指出:大陸2月21日《對台白皮書》中有暗藏兩個玄機。其中之一,即回應了台灣一向強調與大陸對等的問題。雖然該文刊登在比較不明顯的地位,但仍然可以查到參看(頁43:子題標為「大陸從未提中央對地方談判」的一節之內)。最近在廈門召開的由兩岸學界所參加的兩岸關係會議上,來自北京的海協會負責人還公開宣稱兩岸談判絕非中央對地方,證實了白皮書中暗藏的這一點(也證實了拙文的解釋沒有曲解原文)。問題是,阿扁對此點(爭取對等)還煞有介事地提出。如不是故意在選民面前邀功,這種貌似盲人瞎馬處理大陸問題,豈不令人擔心,及為之捏一把汗?

結 言

以上我們已看出,儘管陳水扁一再強調爭取尊嚴與表示善意,是他大陸政策的兩大主軸,其實真正主軸是他那比李登輝還要過火的兩國論。以上,對李登輝在兩岸關係上所遺留下來的傳統,可以16字代表,我們已有談起,現在仔細對照陳水扁的大陸政策,幾乎16字中每一個字,均再度出現。譬如「主權抗爭」,阿扁的兩國論,即是一種主權的抗爭。「凸顯對等」,我們已經看到阿扁的三大原則中的第一點,即要爭取對等。雖然我們也已經說過這對北京早已不是問題,但他仍然煞有介事地提出來,恐怕用意除了在台灣選民面前邀功以外,更要以落水狗的姿態爭取美國人的同情。

李登輝的「保持距離,以拖待變」。雖然在陳水扁身上還不太明顯。但我們可以提出兩點詮釋,以作結論:(A)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是維持不下去了。因為如果兩岸先後同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那麼兩岸間非三通不可。所以要「保持距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了。這不需政策的改變,而是大勢所趨,不得不然耳。(B)至於李登輝的「以拖待變」。也因為大環境改變了,現在要拖,不一定對台灣有利。所以阿扁想東施效顰,恐怕並非明智之舉。這點需要解釋。

第一,時間已經不在台灣一邊,拖對台灣不一定是福。這從幾個數據中可看出。

(一)在經濟上,大陸對台灣的需要逐減。而相反地台灣經濟依靠大陸日增。譬如台商在大陸的投資,在所有外來投資中之比率,已由1980年代所佔的20%,逐漸減為1999的9%。而台灣與大陸貿易,逐年的順差不斷增加。去年是美金157億。占台灣全部外貿順差的265%(台灣陸委會今年1月10日出版的《兩岸經貿》,第97期,頁9)。

(二)如果外匯儲蓄額可作一個經濟體實力衡量的話,大陸的外匯儲蓄是美金1,595億;台灣是1,035億;香港為938億。換句話說,大陸與香港的外匯儲蓄加起來的總和,是台灣的2.5倍。這個趨勢似乎只會繼續延伸。

(三)世界銀行估計,中國大陸,在公元2020年,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

第二,美國對台態度已出現重大改變的暗潮,這個轉變始自李登輝去年7月拋出兩國論以後,美國人因有國內的《台灣關係法》,故至為擔心台灣海峽有動武事件發生。因為,美國怕會因此被拖下去。1996年3月,美國已經為了台灣,差一點跟中國大陸打了一場海戰。嗣後決定,以後絕不可再被台灣拖下去。所以,在去年7月以後,尤其在台灣總統競選期間,美國人至為緊張,擔心台灣競選人中會因激情發抒台獨意見而引發台海戰事。故曾利用各種管道奉勸競選人須自我克制。另一方面也向大陸進行各種安撫工作。美國人已將李登輝定位為「麻煩製造者」。等到陳水扁當選,他們更擔心來了一個更大的炸彈。這種憂慮,在美國可說兼跨兩黨。譬如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因擔心陳水扁效應,特地對原先的「加強台灣安全法案」暫緩投票表決,就是一例。同時,在眾院,贊成通過給予中國大陸永久正常商務關係法案(PNTR)的議員人數,也在陳水扁當選後逐漸增加。

第三,美國政府因感陳水扁當選後兩岸關係危機重重,所以堅持拒絕作兩岸間之調停人,並且對深宮怨婦所提,美國邀請兩岸領導人在白宮舉行高峰會議,也斷然拒絕。圈內人會知道美國拒絕的原因是:(A)美國不願意破壞「一個中國」原則──因為如果美國邀請台海兩岸領導人到白宮舉行高峰會議,勢必將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B)美國認為兩岸間應該自己直接談判,美國不應代庖。而且認為阿扁的「不預設固定方向」不應當作為不能談統一之藉口。(C)美國最新民意調查,近70%的人反對美國協防台灣。所以,美國政府更擔心會被台灣問題拖得越陷越深。

凡此種種,都表示國際大環境已有實質巨變。所以陳水扁如要傚法李登輝之「以拖待變」,對他與台灣恐怕都不會有利。何況阿扁還誇下海口,在5.20就職以後,兩岸關係定有「柳暗花明」。如果他不能兌現,除了他沒有第二任以外,恐怕民進黨的信譽也將破產。根據以上的分析,結論很明顯:即如有奇蹟出現的話,柳暗花明兌現的可能,還是有的。其實,「柳暗花明」說要兌現,也很容易,僅繫諸於他在一個中國原則上之意念而已。阿扁在放棄搞台獨已證明他能擇善如流。所以,在一個中國原則上,他也可能最後會想通的。不過他的問題是,在他身邊顧問能否有他一樣的智慧與擇善如流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