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後僵局依舊危機難除

張麟徵
(台大政治系教授)


各方對陳水扁的就職演說都充滿了期待,特別是陳水扁自己說,5.20後,兩岸關係就會從「山窮水復疑無路」,轉變為「柳暗花明又一村」,當然更添民眾一睹謎底的好奇。

一 定時炸彈引信未除,危機延續

謎底揭曉,結果了無新意,不過是重複他在選後早就說過的一些話,什麼不宣佈台灣獨立、不改國號、不辦統獨公投、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廢《國統綱領》與國統會。一個中國由「議題」轉變為未來要共同處理的「問題」,意義也不大。反倒是先前務實的主張,如調整戒急用忍、促進三通直航,這些台灣民間,尤其是企業界十分重視的政策,反而不見了,難怪股市失望性賣壓一擁而出。

中共的反應來得更快,顯然事先對各種可能的情況都做了沙盤推演,而陳水扁的就職演說也沒有出乎他們的意外,也是原因。看中共的反應,應該是既鬆了一口氣,又對未來充滿憂慮。所以會鬆了一口氣,是因為陳水扁沒有講太出格的話,諸如以前常常動不動就說的「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讓中共領導人至少不用馬上面對應不應該用武的難題,可以爭取多一點的時間,想辦法來撤除引爆兩岸關係炸彈的引信。憂慮的是,陳水扁對一個中國原則始終不鬆口,兩岸僵局要如何打開呢?

對這一點,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在就職演說後發表的聲明中,指陳水扁對一個中國原則採取迴避、模糊的的態度是「缺乏誠意」的「善意和解」。中共仍然堅持只有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對話與談判,乃至於高層互訪。中共更強調,是否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是檢驗台灣領導人是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還是繼續頑固推行台獨分裂政策的試金石。不過,針對陳水扁的就職演說,中共也展露了他的靈活性,不僅與台灣人民套交情,而且提出新的建議。為爭取台灣人民的好感,中共的聲明中指出,「自1945年以來,中共始終不渝地支持台灣同胞,反對國民黨專制統治的鬥爭」;而且強調尊重台灣人民當家做主的願望,中共既不反民主,也不反對台灣的制度。新的提議,那就是只要「台灣承諾不搞兩國論」,堅持1992年兩會所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雙方的接觸對話就可以重啟。此一提議展現了不少善意,那就是婉轉接受了它先前一再否認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說法。陳水扁要如何接招?繼續維持現在的立場?還是改變立場?

二 陳水扁變不變,端視壓力大小

選後我們客觀的觀察,早就認為陳水扁在兩岸關係上會採取拖字訣,打迷糊仗。在內外壓力下,陳水扁已經逐漸從強獨走向柔獨,學會包裝,語言柔,身段軟,但也僅此而已,台獨立場本質上沒有鬆動。中共說的「不獨而獨」,正是陳水扁努力維持的一個目標。如果沒有外來的壓力,陳水扁不會主動求變。陳水扁會不會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基本上要看後續有沒有壓力,壓力夠不夠大而定。對這一點,中共知之甚明。

中共領導班子基本上絕對不想武力解決台海問題,所以上上之策就是運用各種壓力,迫使台灣接受一中原則,兩岸早點坐上談判桌。只要統一的方向明確,早統晚統其實無所謂。不過由於對台政策這些年一再受挫,加上主張台獨的陳水扁當選,中共內部對政策的批判,乃至於對領導階層的批判,皆浮上檯面,解決台灣問題的急迫感也日益升高。在此情況下,5.20後,中共領導人為維持自己的政策與地位,避免戰爭,對台施壓的動作可能會越來越多。

為了迫使陳水扁快一點改變,中共未來可能會在下述三方面施壓。其一是全面的外交封鎖。如拉下台灣邦交國的數字,阻擋台灣的實質外交,對台灣參與無論政府間或民間國際組織嚴加把關,藉此給新政府一點警告,挫一挫新政府的銳氣。其二是經濟反制。既然十幾年的「以經促政」政策無尺寸之功,反落得主張台獨的人士上台,則在「公平貿易」的正當理由下,可以大幅削減自台進口,台灣外貿的出超就會馬上變成入超,赤字預算會雪上加霜,新政府的經濟難題就更難解決。其三是製造海峽事端。漁事糾紛,戰機飛越中線等小衝突將層出不窮。如果台灣在克制上有所閃失,就可能擦槍走火。這三種壓力可能逐步推出,也許同時或交叉運用,端視台灣反應與效果而定。

上述這些施壓措施,對中共而言,雖不能完全無後遺症,自己也要付出一定程度代價,但在可承受與可操作的範圍內。台灣對這些壓力的抗壓性如何?不同的壓力,抗壓的耐受度也不同。對於外交封鎖,台灣早已習慣,挫折其實是可以承受的。對於經濟反制,由於台灣目前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已相當高,如果大陸減少自台灣的進口,對於台灣的貿易平衡馬上會發生顯著的影響。因為台灣目前少額的貿易出超,全來自每年對大陸160億到180億美金的出超來打銷對日入超之後的剩餘。如果大陸市場萎縮,台灣的對外貿易就會由小額出超轉為大幅入超。至於製造海峽事端,主要是心理戰,雖然台灣政府會強調處變不驚,但金融市場一向比較敏感脆弱,這個情況中外皆然。面對股市匯市的波動,政府能無動於衷嗎?除非是不想要選票了。因此,對於大陸後兩項反制,台灣的抗壓力如何是不言自明的,這將迫使新政府不得不積極檢討兩岸政策,化解壓力。

三 從文壓到武壓的可能性

就大陸而言,如果台灣在上述壓力下回頭,那當然最好。中共領導人一再說,只要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都好談,什麼讓步都可做。但是假如台灣不計代價,硬挺上面這些壓力,無論如何都不願在一個中國原則上妥協,那麼就是迫使大陸別無選擇,只好走險棋。今天,中共領導階層所以對用武一事十分遲疑,就是因為用武不僅代價高、變數多,而且後遺症難以估量。因此,和平未到絕望關頭,當然不應輕言放棄,「和平統一」還是中共的最佳選擇。

再說用武的目的為何,以戰迫和?還是解放台灣?中共當然不想惹治台這個麻煩,終極目的既在「台人治台」,費那麼大勁解放台灣幹什麼?如果只把用武的目的定位在以戰迫和,要是真能快速實現,外力介入的機會減少,兩岸所付代價也較小,也算是下策中的上選。但事情是否真能如預期發展?萬一台灣還是不肯和呢?再者,誰又能擔保戰爭不會照它自身的邏輯,步步升高與擴大呢?更危險的是,時間稍為一拖,外力就會隨之介入,中共與美國真值得為台灣問題大幹一場?這些問題顯然相當困擾中共領導人。

不過換個角度看,雖然用武的風險很大,但由於台灣是中共的核心利益,無可妥協,在「寧失千軍,不失寸土」的自我期許下,非用武不能解決台灣問題時,中共也會硬著頭皮干了。這是中共何以一再警告台灣那些認定中共不會攻台的人「不要誤判」的原因。

就台灣現在的領導人而言,「和平獨立」自然是上選。如果不能實現,退而求其次,和平維持事實獨立,也就是大陸所謂的「不獨而獨」的現狀也可以接受。但是如果連現狀都無法維持時,為了台灣獨立,台灣領導人與台灣人民有沒有做好不惜一戰的心理準備呢?有沒有想過,即便不惜一戰,是否就可以保證實現獨立呢?其實台灣人民大概都怕戰爭,為台獨而戰就更不值得了。既然如此,妥協不是不可能,台灣到目前為止始終不肯妥協,是因為自覺有靠山,那就是美國的支持。

四 美國角色舉足輕重

美國在兩岸問題上一直舉足輕重。美國在選前關鍵時刻已一再呼籲兩岸克制,對陳水扁的當選,更是焦慮,怕兩岸會出意外,所以分別派了駐聯合國大使赫爾布魯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卿陸士達及國家安全顧問柏格訪問大陸,又派了前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漢彌爾頓、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訪問台灣,兩邊安撫勸告。美國起先對陳水扁也是極為疑懼,一則害怕主張台獨的人上台後,中共會克制不住,採取躁進措施;再者也怕陳水扁言行脫軌,刺激中共。但是後來看到陳水扁針對兩岸關係的談話都「中規中矩」,就覺得十分欣慰。對於陳水扁5.20的演說自然相當肯定。

美國會持續扮演平衡者、滅火者的角色,居間協調,但這絕對是只能做,不能說的事。因為一旦承認自己在做調人,就絕對兩面不討好。呂秀蓮與蔡英文的政治敏感度都太低了,前者公然要美國邀請兩方領導人去美國會談是沒有常識,後者公然要美國做促進者也只有令美國與中共皆感不悅。

美國自己的說法是:美國不做調人,兩岸問題的解決要靠兩岸自己,美國的立場是要求和平解決。但事實上,美國不少人都借箸代謀,提出50年中程協議、臨時協議等等,美國的學者、退休官員也在兩岸穿梭往來,二軌三軌的會議也不斷舉行,美國介入之深是有目共睹的。美國實際上只想維持台灣不統不獨的現狀,只是如上文所指出,現狀目前已是個不穩的僵局,隨時可能爆裂。美國目前雖然積極進行兩岸預防性外交,雙向施壓,避免了當下的兩岸危機,但美國救得了一時,救得了永久嗎?中程協議或臨時協議如果推銷得出去,也許可以維持一個較長期的穩定局面,但在陳水扁上台,中共解決問題的時間表呼之欲出時,可能已經沒有什麼賣點了。

美國未來在對華政策上要如何做?會偏向那一邊?基本上要看目前美國對華政策上支持中共的「紅軍」,與支持台灣的「藍軍」,在政策角力中那一派會取得上風而定。紅軍支持美國行政部門現行較為偏向大陸的政策,藍軍則一向持批評態度,但影響力不大。目前藍軍聲勢稍漲,是因為一則現在是美國的大選年,新一輪的台海危機,當然使對華政策成為選舉議題,選戰中,共和黨對柯林頓對華政策批評不遺餘力;二則由於蘇聯瓦解,一群失焦已久的戰略學者在中國大陸上又發現新的目標,投入批判的行列所致。藍軍氣勢上揚,使得柯林頓在對華政策上就不得不做一些調整,譬如說,最近他說解決台海問題的方案一定要獲台灣人民的同意,就是一例。

不過選戰中,執政的一方總是處在守勢,而攻勢的一方,即使獲勝,也未見得就會實現選舉主張,這種例子已經看得太多,尼克森、雷根、柯林頓都是如此。即使布希獲勝,除非他在對華政策上大轉向,否則紅軍優勢應該持續。而一般評估布希在對華政策上轉向是不可能的事。

就美國而言,如何處理台海問題,端視那種方案最符合美國利益而定。美國與中共雖有較大的矛盾,但也有較大的利益。台灣當然也是美國利益所在,但台灣也是美國可資交換更大利益的籌碼。但對中共而言,台灣是其核心利益,既無可交換,也不容妥協。所以如果大陸與美國因台灣問題而面臨衝突,大陸不惜犧牲一戰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美國是否會為台灣而不惜一戰,卻沒人有信心。

五 轉一念可開兩岸太平

陳水扁當選以後,由於他原來台獨的立場,現在能做這樣的調整,無論國內外,統派現狀派,大家對他都相當包容,認為難得。美國也是這種心態。但陳水扁如果不能真正解決兩岸目前的困局,他與國內外的蜜月期就不會持續太長,因為一旦中共壓力增大,台海情勢更趨緊張時,大家對陳水扁的要求就會有所不同,陳水扁就會面對更嚴酷的考驗。

現狀是個僵局。中共自覺已退無可退,所以在陳水扁未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前,兩岸接觸對話不可能展開,三通直航,全面交流也不過是畫餅。現狀更是一個不穩定的僵局,台灣這邊,「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提兩國論」,不表示放棄兩國論,不推動兩國論。「不廢棄《國統綱領》、國統會」,不表示要執行《國統綱領》,推動《國統綱領》。所以,出狀況的可能是存在的。大陸那邊,要求台灣「不搞兩國論」,顯然已聽清台灣的弦外之音,也一定會在這個題目上嚴加監視。

對解決目前僵局,各方皆無錦囊妙計。拖下去,最後只有訴諸實力。

就實力言,台灣縱然目前還有一點海空優勢,但並無能力擋住大陸的飛彈。台灣大多數的人都不願見到兩岸戰爭,骨肉相殘,更遑論為主張自己不是中國人的台獨而戰。換言之,這種鬧分家,並非抗外侮的戰爭,並沒有正當性,是激不起台灣人民作戰的熱情的。反觀大陸,軍事實力綜合而言應在台灣之上,雖然絕不是美國的對手。但如果談到保國衛土的意志力,那又絕對在台灣與美國之上,不可小看。以美國介入越戰為例,前後死亡不到五萬人,越南犧牲三百萬人。美國如此之強,北越如此之弱,但只要越南人肯犧牲,美國怕犧牲,最後美國一定敗北,灰頭土臉退出。所以論戰爭實力,一定不能忽略一國的意志力。台灣必須衡量這一事實,不要硬碰硬。

其實中共這次台辦的聲明,肯退到「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92年共識,又一再強調一中原則本是台灣的政策,非其強加,已經是在為雙方找下台階了。陳水扁如果不能把握機會,快速回應,就太可惜了。因為就陳水扁個人而言,他在關鍵時刻,出任關鍵職位,如果能把握時勢造英雄的機會,轉一念即可為兩岸開太平,為蒼生謀福利,為東亞締和平,不僅總統任期八年不成問題,更會歷史留名,問鼎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