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岸關係上陳的訊息
兩岸關係的處理是陳水扁最大的罩門和難題,因為他的兩岸政策深受兩種相反力量的牽制,一種力量是陳當選的權力的來源,即被李登輝教育的台灣選民,另一種是由於中共堅持而營造出來的國際結構,此兩種力量正好是完全相反,因為一方面要為四年後競選營造現任的優勢,一方面又要處理國際壓力,以便安然度過四年的任期,確實是一種艱難的挑戰。因此,陳的5.20講演就成為眾矢之的。陳的講演在兩岸部份究竟給了什麼信息呢?以非政府組織作為台灣邁向國際的突破點;承認兩岸共同的血緣、文化和歷史背景,……以善意營造合作的條件,處理未來「一中」問題;肯定中國文化中王道精神;只要中共無意動武,則保證在任期「四不」,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肯定大陸的經濟發展;兩岸政府與人民多多交流;「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
陳的講演在他自身來說是提出了若干重要的看法:他雖然強調台灣比大陸更有成就,更符合世界潮流,特別在民主和人權方面,但是並沒有類似李登輝當時那種仇視和輕視中國的味道,反而對中國的某些地方給予肯定,如傳統文化中的王道精神和現代中國的經濟發展。他特別點名鄧小平和江澤民,讚許他們所創造的經濟開放的奇跡,也可以造成江澤民在處置決策時多一份誠意的考量。「四不」和「兩沒有」雖然是早已釋放的保證,但是在就職典禮上的重申,其保證的意義自然比當選人期間的講話更具有誠意。在描述台灣的日後外交政策方面,陳沒有提到加入聯合國,反而強調的是NGO(非政府組織),並且是以人道關懷、經貿合作、文化交流為途徑,換言之,過去以金錢外交,以聯合國為標的、務虛外交路線,可能遭到修正。在提及兩岸相同的血緣、文化和歷史背景之後,以善意營造合作的條件,共同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這是一種新的說法。強調「和平」的原則,認為兩岸應加強交流,秉持善意,積極合作,為亞太作貢獻,為人類創造文明。陳的講演中沒有李登輝在九六年的講演所表現的好高騖遠,凡是他沒有把握實現的,在講演中已經不提、不說,所以也比較務實。
那麼在5.20講演,台灣方面釋放了上述的信息之後,中共會如何解讀,如何評價呢?自然是大家所關切的。
中共解讀的方式與評價標準
中共解讀台灣文件的方式,大致是以下列的四種方法:關鍵辭彙的把握:如在陳的講演中「台灣站起來」乙詞代表的意義為何?究竟代表是台灣獨立或是台灣人民的尊嚴呢?相對辭彙的用法:如台灣人民、華人、中國人,三者是代表同一意義或是有所區別,假如有所區隔,其意義為何?注意文章的潛在辭:中共在閱讀類似重要的文獻時,一定設法解讀其背景的潛在基礎,也就是此篇文章的原始的政治基礎為何,以作為他們因應的憑藉。注意文章全部的意義:中共在分析文獻時,常常是反覆推敲全文,來瞭解對方完整的意義,而非只注意關心兩岸的部份。
至於中共在解讀陳水扁的講話時,其評價對兩岸關係影響的標準為何呢?個人將從兩個方面來評價。是從正面來看陳的講話內容是否回應了中共的要求:如中共要求「一個中國」,「中國人」以及兩岸發展是否朝「國家統一」的方向前進,在這一方面,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期望是有限的,因為他們知道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有最大的期待,也作了失望的準備。是從負面來看在陳的講話中是否出現中共最不願意看到的辭彙:如主權獨立的國家、分裂分治的現象、兩岸對等政府等,在這一方面應該是最低的要求,一旦在這個方面出現,則是挑,因此在這一方面中共是會嚴陣以待的。是否出現善意和新意:在這一方面是尋找一個意外的契機,但是這也是可有可無的,當然如果出現更壞的意外,如兩國論,則是挑和找麻煩,反之,自然就大受歡迎。按上述的標準來看,中共對陳的講演恐怕是以下的方式來看待:沒有善意的回應,也沒有危險的挑,既不足化解兩岸緊張關係,也不足化解兩岸的僵局,所以在陳講話之後,兩岸關係的基本態勢是持續僵持,緊張未除,當然立即動武的危險恐怕也沒有。整個報告的精神仍是以台灣獨立(非中華民國立場)為主軸的說法,所以這應該是一篇以沒有「主權獨立」字眼描述「主權獨立」事實的講辭,如在史觀上是台灣四百年的史觀,故意不提中國起碼從宋朝就移民來台的事實;如以「台灣站起來了」,對中國人民站起來作一個遙相呼應,代表是新國家的誕生;又如將台灣本土文化與華人文化、世界文化並舉,無疑是一個文化的台獨思想已經形成。基本上沒有修正李登輝的「兩國論」,所以陳所談的「四不」也就是面對國際壓力的一種妥協,而非善意;至於不廢《國統綱領》和國統會,究竟代表是繼續運作或是束諸高閣?陳自己會去主持嗎?恐怕都沒有明確的答案。所謂共同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更是明確拒絕現在兩岸是「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至於未來處理「一個中國」代表是統一嗎?恐怕中共不會如此天真,反之是將「一個中國」視為問題來討論,所以不可能是明確的趨統。
中央台辦的聲明
中央台辦在5月20日中午1時左右立即發出一份2,500字左右的聲明稿加以回應,其速度之快,恐怕連新加坡都趕不上,何以中共此次的反應如此快速呢?
第一:代表中共高度重視,所以在5.20之前早已擬好數份的反應稿,只要陳的講話一出,立即做出反應。
第二:代表中共中央事先得到講稿內容,早就作了研究和反應,所以能如此快速。至於從何而得,不排除是由美方獲得,也不排除是陳營先給了中共,或由李遠哲口頭告訴中共。
不過大家最關心的仍是中共如何看待,細讀其內容,我們可以發現:
第一:中共仍堅持沒有「一中」原則,就沒有和平的基本立場,而且以「一中」原則作為檢證是否台獨的標準。
第二:重申中共堅持「一中」原則的立場和一中的歷史事實。
第三:此一反應稿最令人重視的有三:一是提出「一個中國、兩岸談判」這是中共首次使用此一講法,明確說明兩岸談判的定位方式;二是在談判內容從政治對話變為「三通」談判,是否不再堅持由政治談判、對話為啟動的新起點?若是,代表了議題讓步;三是重提在「一中」原則下,進行對話與談判,實現雙方高層互訪,這也是一個對扁寄於希望的信號;四是台灣明確不搞「兩國論」,明確承諾堅持海協與台灣海基會1992年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在這一段文字清清楚楚地將1992年兩會共識明確描述,而且可以與台灣方面授權的團體和人士接觸對話。這代表對民進黨溝通的大門可以打開,對陳個人的代表也可以溝通,未來如出現以李遠哲為特使,相信也不無可能。這很明顯就是一個台階,而且是以兩岸曾有過的共識為台階,因此在中共看這決不是為難台灣。現在球在陳水扁這邊了。
然而在此我們看到中共將「一中」原則越說越清楚,將「一中」原則從立場變成和平的誘餌,在中共也如此柔軟的情況下,可能仍達不到目的,則此一彈性的立場就極可能變成「哀得美敦」書。換言之,中共台辦的聲明看起來是和緩,恐怕也是一份最後通牒。往後的兩岸關係可能發展兩岸的關鍵仍在「一個中國」原則。現在雙方仍在努力尋找交集點,一旦雙方完全絕望,則戰爭難以避免。在中共中台辦的聲明之後,大致兩岸之間沒有立即開戰的危險是可以肯定,但是中共等待回應的忍心如何,值得考慮。從現在到北戴河恐怕是中共對陳的「觀察期」,北戴河之後到美國大選是中共對台政策的決定期。WTO有可能是兩岸的一個突破口,問題在WTO的形式就是「一個中國」原則,屆時台灣若仍對「一中」沒有回應,中共有可能強調WTO不也是在「一中」原則下的談判,那麼是否要談呢?美國角色也十分值得重視。台灣已經公然邀請,美國也公開拒絕,未來美方將以何種方式介入,對台灣有何壓力,在台灣完全受制於美國的情況下,台灣未來在兩岸的主動性、主體性均可以消失,這是十分令人憂慮的事。◆
社論
向新政府喊話
陳水扁演說
帝國主義與台灣民族主義
大陸現場
知識份子
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