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大因素看兩岸關係的未來

李家泉
(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一九七九年我人大常委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並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後來鄧小平又逐步完善發展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從那時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然而和平統一迄仍遙遙無期,其問題或主要障礙究竟在哪裡?民進黨當權後的兩岸關係又會是怎樣?本文試作如下探討。

一、兩岸關係的歷史因素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本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如今之所以會出現台灣問題,與歷史上的國共內戰是分不開的。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國民黨的反動專制獨裁統治被人民推翻了,但其殘餘勢力並未被徹底消滅,而是退據我國的台灣島。它們在美國的輸血搶救下又在台灣活了下來,並且在台灣紮了根,問題就這樣產生了。國民黨多年統治中國所建構的「政權機器」,沒有被徹底摧毀,到台灣後經過修補、濃縮、改造,就成了今天這種「是省不省、非國稱國、不倫不類」的變形「政權機器」。如今民進黨陳水扁接管的正是這樣一部機器。

根據馬克思的傳統理論,一個新政權在推翻舊政權時,必須徹底摧毀它的國家機器,越徹底越好,否則就難免留下後遺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法西斯的國家政權機器被徹底摧毀了,幾乎未再聽到這股勢力的復辟喊叫聲。而日本則不同,其國家機器沒有被完全摧毀,保留了原天皇制,後遺症就很大,至今軍國主義的陰魂不散,連二戰中其所發動的是不是侵略戰爭、南京大屠殺是不是事實都不願正視。反顧國民黨殘餘勢力敗退台灣後,由於它的政權機器沒有被完全摧毀,很長一段時間並不承認自己被推翻和失敗,而保留著非法的和徒具虛名的「中華民國」外殼,幾經折騰後如今又欲努力使之演變為以台灣為主體的所謂「主權獨立國家」。民進黨上台後會改變這種情況嗎?不但不會改變,而且會繼承和發展這種現狀,進一步把台灣推向與祖國大陸分離的道路。問題的嚴重性和危險性就在這裡。

一般地講,物質力量只能以物質力量來消滅,「掃匝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如今國共內戰遺留下來的台灣問題,是最後終將訴諸一戰,以戰爭方式來解決,還是別尋「高招」,以和平方式來實現統一?後者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這是兩岸中國人所共同面對和應該探討的一個新課題。

二、兩岸關係的美國因素

台灣問題其實也是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產物。美國長期干涉中國內政,幫助蔣介石打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當時的美國政府本來可以從中國內戰的泥淖中拔出來,自我解脫,但是它沒有這樣做,而是繼續採取干涉中國內政的政策和做法,阻撓新中國統一台灣,從而造成海峽兩岸長期分割和緊張對峙的局面。從這個意義上說,台灣問題歸根結蒂是美國問題,也是中美兩國間長期存在的重大爭端和敏感問題。

中美兩國先後發表過三個《聯合公報》和一個《聯合聲明》,都涉及到台灣問題。此即一九七二年的《上海公報》、一九七九年的《建交公報》,一九八二年的《八‧一七公報》,一九九七年的《聯合聲明》,這些公報和聲明,美國都承諾遵守「一個中國」的原則,不支持台灣當局的分裂活動。然而美國政府並沒有遵守承諾,而是屢屢違反。

中美建交後不久,美國即炮製出所謂《與台灣關係法》,公然把純屬美國國內的立法,強加和凌駕於美國政府簽字的兩國聯合公報之上。《八‧一七聯合公報》的墨跡未乾,美國就一次又一次地違反這個公報所確立的原則,不斷地給台灣出售先進武器。據報導,僅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八年財政年度的十年間,美國對台軍售的金額就高達一百三十二億美元,「在對東亞國家和地區的武器出口中居首位」。台灣當局有恃無恐,怎麼可能與祖國大陸進行和談呢?

如今,台灣的「台獨」勢力上台了,美國國內的一些反華勢力又明裡暗裡地給予撐腰打氣,一方面,要中國大陸把對台灣的所謂「恫嚇」轉為「對話」:一方面,又不肯把自己對中國大陸的「恫嚇」轉為「對話」;真是奇怪的邏輯!

美國的對華政策,實際上是「以台制華」,即以台灣來牽制中國大陸的發展。台灣人是中國人,美國的做法在本質上與當年日本軍國主義的「以華制華」、「分而制之」的政策,並無什麼區別。美國一些人在兩岸關係上所強調的「三原則」,一是「一個中國」,二是「和平解決」,三是「兩岸對話」。然而你又不斷給其出售先進武器,讓其固守台灣,抗拒和談,又如何「和平解決」?說穿了,美國一些人的所謂「和平解決」,其實是讓兩岸現狀固定化、長遠化,是讓兩岸「和平分手」,而不是「和平統一」,用心何其險惡!

三、兩岸關係的島內因素

島內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既得政治利益集團。他們擁有一批「國家級桂冠」,有「元首」、「副元首」、「院長」、「副院長」、「部長」、「副部長」等一大堆耀眼的高級官銜,在他們周圍又簇擁著一群又一群頗多實惠的政治、經濟官員和工商企業家。既得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把他們緊緊地聯結在一起。怎麼可能設想,他們不擔心自己在祖國統一後會失去這些呢?能指望他們把民族大義、整個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置於個人和小集團既得利益之上嗎?

正是這樣一些人,他們大搞「民粹主義」,任意曲解「民意」、製造和誤導「民意」,並以所謂「民意」為籌碼,與祖國大陸相抗衡,反對與祖國大陸統一。正是這樣一些人,他們別有用心地渲染兩岸所謂「差距」和不同。對祖國大陸的對台政策,極盡誣蔑造謠之能事,什麼「陰謀」、「誘餌」、「陷阱」、「矮化」、「先統後吃」啦,無奇不有,從而在兩岸間散佈不信任和製造對立情緒。

正是這樣一些人,把「愛台灣」和「愛祖國」對立起來,把「民主」和「統一」對立起來,歪曲「主權在民」,製造「新主權觀」和「台灣生命共同體」等,旨在使台灣的中國人不認同祖國。一些民進黨人,竟背祖忘宗,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這是不足為怪的。

也正是這樣一些人,他們為鞏固權位,製造「危機」,收買和勾結外國反華勢力來「保護」自己,挾洋自重,罔顧廉恥,賣國求榮。

國民黨執政時如此,民進黨上台後能夠例外嗎?如果說,國民黨執政時,還說了一些「假統一」的話,那麼民進黨上台後,可能連這個假統一也不要了,索性撕掉這個偽裝。不過,民進黨需要的是另外的偽裝,這就是搞「台獨」而不講「台獨」,君不見,他們不是一再地說什麼「善意的和解」,「積極的合作」,「永久的和平」嘛,而在這些美麗動聽的詞句之下,卻包藏著視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的私貨。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台灣執政當權者,還往往利用台灣的悲情歷史,來煽動人民的反統一情緒,其一是清朝政府的割讓台灣;其二是一九四七年發生的「二‧二八」事件。這兩件事,其實都是中國當時的反動統治者干的,兩岸同胞同聲譴責,而台灣當局竟籠統地將其歸罪為來自祖國大陸的「外來政權」,顯然是別有用心的。

還有,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後,百萬小農成了百萬家中小企業者,他們都是「個體戶」,習慣於單打獨鬥,怕不自由,怕受限制,寧作雞頭不作鳳尾的思想,在政治上和兩岸關係上也有所反映。然而這些,完全是不必要的顧慮,因為「一國兩制」並未要求改變台灣現狀,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台灣高度自治,一切都由人民當家做主。台灣當局不但沒有向人民說明真相,反而利用島內人民存在的這些顧慮,作為自己的政治籌碼,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務。

四、兩岸間的統獨之爭

以上三種因素是相互聯繫、交互作用和影響的。一九四九年以來,「台獨」勢力的滋生、繁殖和發展,與以上三大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影響是分不開的。如今「台獨」勢力和變相「台獨」勢力,已經成為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重大障礙。

設若沒有上述「歷史因素」,那就不存在什麼「國家」稱號,因為台灣本來就是中國的一個省,不是國家,即使涉及外國因素,如同香港、澳門一樣,仍然是容易解決的。

設若沒有上述「美國因素」,亦即沒有美國為台灣撐腰打氣,那麼以台灣一個孤島,區區之地,是無法與祖國大陸相抗衡的,完全是美國人為的干預,阻礙了中國的統一。

設若沒有上述「島內因素」,主要是沒有島內少數既得政治利益集團從中作梗,沒有它們勾結外國勢力狼狽為奸,作為血脈相連的同一個民族,再大的歷史情結和疙瘩,都是可以化解的。

設若沒有上述「三種因素」的綜合發酵,「台獨」勢力是不可能如此迅速發展和蔓延的。如今「台獨」勢力已經上台執政,使兩岸的統獨之爭更加突出化和尖銳化,在統獨之間已經很難再有什麼「模糊地帶」和「迴旋空間」了。往後,此種情況如無大的改變,則兩岸間的對立和衝突將是完全可以預料的。

問題是:下一步怎麼辦?存在決定意識,兩岸不解決統一問題,「台獨」意識的產生和「台獨」問題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必須解決兩岸間的統一問題,不能再拖了。

解決之道有二:一是武力方式。既然物質力量需要以物質力量來消滅,那就要通過戰爭來徹底摧毀國民黨在台灣遺留下來的「政權機器」,即消滅已經非法存在於台灣五十年的「國家」稱號。這當然是要付出巨大犧牲和代價的,如非迫不得已時,自然不能輕易採取這種方式。不過,必須有這種準備和決心,否則是很難求得問題的解決的。二是和平方式,即依靠人民,特別是要依靠島內同胞,在他們充分認識到「台獨」的危害性和嚴重性時,起而反對和阻止「台獨」行動,實現「平等談判」和「共議統一」。台灣人民既然能把最大分裂主義者李登輝從國民黨主席寶座上拉下來,為什麼不能阻止「台獨」勢力的發展和進而實現和平統一呢?「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這裡已經看到了新的曙光。

在「武力」與「和平」的兩者之間,存在著辯證的聯繫。以過分「軟弱」去乞求和平,所帶來的往往不是和平而是戰爭;相反,以堅決、果敢、不惜一戰的決心和勇氣來面對挑戰,所帶來的反而不一定是戰爭而是真正的和平。武力主要針對外國干涉者以及它們支持的台灣島內死硬的分裂主義分子,而絕不是針對台灣人民的。

還應該指出的是,目前兩岸的制度之爭,已成為次要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而統獨之爭,已升為主要矛盾,敵我性質的矛盾。但願兩岸人民團結起來,化干戈為玉帛,變「危機」為「轉機」,促使祖國和平統一的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