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何贏得南斯拉夫大選

公平自由選舉的背面:暴力、金錢和輿論操縱
李 山
(旅美博士生)


 由南斯拉夫選舉所造成的該國這場空前危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去省視公平自由的選舉的真實含義。根據以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名字來命名的民主研究機構卡特中心所歸納的標準,公平自由的選舉的基本標準有五:一、選票秘密;二、直接選舉;三、多個競選人;四、公開點票,五、有限任期。公平自由的中心意思,就是選舉人的投票,必須是完全根據自由的意願,不受任何形式的威脅和收買,以及一人一票,這就是一、二條所包含的內容。然而,完全根據自由的意願的意義很抽像,在實際運作中會變得面目全非。所謂的公平自由的選舉這枚金幣的背面,其實總離不開三件東西,那就是暴力、金錢和輿論操縱,而這三大件的存在,卻是公平自由選舉福音的倡導者所不願正視的。下面,就以這次南斯拉夫選舉為例,說明這一點。

暴 力

 在人們心目中,軍事暴力和投票箱是水火不相容的兩件事物,象徵著強迫和自願、奴役和自由、專制和民主這兩個極端。誰要是用暴力手段來粗暴干預選民的投票行為,誰就是今天民主浪潮時代十惡不赦、天下共誅之的罪人。一九九六年台灣總統大選時,中國政府針對選舉實行軍事演習,並在台灣海域試射導彈,其動機之一就是是為了影響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然而這種作法,被全球民主世界所譴責,中國政府落得一個反民主的角色。

 然而,一貫支持公平自由選舉的美國,這次也扮演了類似幾年前中國的角色:在南斯拉夫大選前後,三千五百名美軍在南斯拉夫附近海面進行大規模的集結,和克羅地亞舉行突擊登陸的聯合軍事演習。美軍華盛頓號航空母艦特地從波斯灣調遣到亞得裡亞海,同時英國的航空母艦無敵號以及五千多英軍也進入黑山共和國沿海。難怪九月二十日《紐約時報》刊登的一篇評論說:米洛捨維奇不是在和他的對手競選,而是在和北約和美國競選。如果說西方軍事行動對大選的影響只是通過暴力威脅而不是暴力的直接使用的話,美國和西方國家的金錢則直接地介入選舉活動。

金 錢

 由具有選舉權的公民進行投票這種機制,原意在於不偏不倚地將選民心目中的政治偏好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擾影響準確地表達出來。然而,西方式的競選體制,特別是依靠大量的金錢助選、甚至是外國勢力也大量插手的競選,就很難說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出選民偏好的了。這也是為什麼前幾年為了美國總統大選中的所謂外國人獻金案件,僅僅根據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和證據,就興師動眾地聽證調查,但最後卻不了了之。

 然而,對於南斯拉夫的大選,美國卻公開地用大量的金錢來支持政府的反對派,美國主流媒體在報導這些事情時,也沒有感到一絲一毫的羞恥和自相矛盾。根據《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報導,美國國會撥款七千七百萬美元直接用來干預南斯拉夫的國內政治。南斯拉夫選舉的第二天,眾議院再次通過一個法案,批准撥款一點零五億元來幫助南斯拉夫國內的反米洛捨維奇派別。

 以巨額金錢來投入競選,本來就是美國自己國內的傳統作法。以今年美國的總統選舉為例,民主黨的戈爾就已募集到四千七百萬美元的贊助捐款,而共和黨的布什則募集到八千七百萬美元。由此可見,美國對南斯拉夫大選所投入的金錢和美國本身大選所花費的竟然是同一個數量級,但不要忘記:美國是一個三億多人口的世界頭號富國,而南斯拉夫是一個一千一百萬人口的破落的小國,上億美元的資金對南斯拉夫來說,是名符其實的富可敵國,買下一個南斯拉夫總統也該足夠了。

 說美國買下一個南國總統,並不太誇張。據報導,南斯拉夫反對派的綱領是由一個叫作G17的智囊機構制訂的,這個機構接受美國全國民主基金(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的財政支持,這個基金專門出錢支持各國的反對派政黨、工會、不同政見者團體等。

 以上所說的,還只是把錢直接交給南斯拉夫反對政府的政治派別的,據《紐約時報》形容,這些錢經常是裝在手提箱裡,通過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邊界,比美國的獻金案件簡單明快多了。除此之外,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還許諾:只要米洛捨維奇敗選,就撤銷經濟制裁,並給南斯拉夫提供大規模的經濟援助,這其實是相當於一種收買選民的方法。總之,對政客和選民,雙管齊下,讓鈔票指揮南斯拉夫的選票。

輿 論

 假如說,用暴力來影響選票,是一個粗暴、赤裸的硬辦法,用金錢來影響選票是一種較省事的軟辦法,那麼,用操縱輿論來影響選票,則是一個較聰明、較隱蔽的更軟的辦法了。

 從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就這次南斯拉夫選舉所發表的輿論中可以看出,它們與其說關心這次選舉是否符合民主程序,不如說更關心米洛捨維奇能否下台。從一開始,西方國家就採取了一種以選舉結果判斷程序是否公正的奇怪的態度:西方媒體在選舉前對南斯拉夫宣傳:只存在兩種可能:或者是米洛捨維奇敗選,或者是選舉出現了大規模的舞弊行為,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美國國務院事先就宣佈:即使米洛捨維奇以高票當選,美國也不會接受那樣的結果的。一名西方外交官說,米洛捨維奇肯定打算相信靠欺騙、作弊獲勝,否則他就不會舉行選舉。

 除了西方政府的這種選前公開表態之外,在南斯拉夫的那些接受西方資助的民意調查機構早早地就宣佈:科什圖尼察將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這就先給人一個下馬威:假如點票結果和這些民意調查不一樣,那麼,一定是舞弊了。

 在競選中,對立的雙方都會運用輿論來抬高自己、打擊對手,表面看來,雙方機會是均等的。然而,問題在於:操縱輿論的能力最終還是來自於對金錢和暴力的掌握;一般來說,執政黨在操縱輿論的能力方面總能超過在野黨,然而,南斯拉夫情況的特殊性是:有能力操縱南斯拉夫輿論的,不是執政黨,也不是在野黨,而是一個外部力量--美國、北約和其他西方國家,它們手中擁有的經濟、軍事資源,不知比南斯拉夫國內的所有勢力都超過多少倍。

 在西方的競選體制下,金錢的優勢可以自動地轉換為輿論的優勢。原來的一人一票的選舉原則,越來越蛻化為一元錢一票的實際操作,這種現象,也曾經在美國引起爭議。這就是一九七六年美國最高法院處理的有關限制競選人花錢競選是否符合憲法的巴克利訴瓦雷奧案(Buckley

   vs . Valeo)。美國最高法院最終判定:限制競選人花錢競選,等於限制言論自由,而不符合美國憲法的第一修正案(有關言論自由)。這實際意味著:在西方體制下的言論自由原則,實質是花錢買發言權的自由。幾年前,由參議員麥凱恩帶頭提出的競選籌款改革(campaign finance reform)也是想解決這個問題,但因為阻力太大,不了了之。

 如果說一元錢一票是市場經濟和民主原則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一種折衷和妥協,那麼這是人們可以接受、也不得不接受的一個現實。美國作為公平自由的選舉的布道者,也連帶著把一元錢一票的福音,傳播給世界各國,包括南斯拉夫,但是,這卻是用美國的一元錢來買南斯拉夫的一張票,這就不是市場經濟和民主原則的結合了,而是賄選和赤裸裸的強權相結合了。

 如果說米洛捨維奇輸掉了大選,大概是真的,但這是在美國的軍事威脅、金錢收買和輿論操縱之下輸掉的,美國的這些干涉,其實和舞弊差不了多少,只不過這是一種光天化日的、理直氣壯的合法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