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兩岸的局面,在陳水扁不承認「一個中國」與「九二共識」下,看來只能僵下去。陳水扁的「陽謀」是「鴨子划水」,繼續李登輝的「皇民化」路線,徹底清除下一代的「中國」意識,連個全球早已通用的「漢語拼音」,都硬要另立套「通用拼音」,深怕與「中國」沾上邊。說了一大堆理由,其用心誠如本期文席謀先生大作所指出的,不過在與大陸「別苗頭」罷了。

本期整理刊出的「諍社」「新政府跨不過財經斷層」的座談紀錄,以及徐博東、李哲夫、楊志誠、林金源諸先生的大作,都指明今天台灣財經、社會、政局的一片亂象,主要肇因於陳水扁政府沒有穩定的兩岸關係政策,還堅持不接受「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

北京大學哲學教授陳志尚寫信與本刊一位編委「談心」,談到慷慨處說「除了發動武裝侵略戰爭,什麼手段都用了。是我們中國閉關鎖國,不想對外開放嗎?不是。是美國不讓你出去呀!」我們將此信刊出,台灣當道或可由此一窺大陸知識份子的「民心」。

中國畢竟底子厚,美國用盡方法至今仍未見太多收獲,對付南斯拉夫的結果就不同了。請看本期刊出李山與胡祖慶兩位先生的大作。

儘管阿扁在島內使盡混身解數要「以拖待變」,但只要中國不垮,他鬧不到島外去的,因此本刊仍本一貫的主張,呼籲北京當局力爭「和平統一」,並在本期社論中提出數點爭取台灣民心的具體建議。

10月25日台灣光復紀念日,這個當年在台萬民鼓舞的日子,經過李登輝12年的「潛移默化」,到今天陳水扁主政,居然從台灣人口中聽到「台灣光復是台灣人悲哀的開始」的話,而身為中華民國總統的陳水扁,一句「光復」的話不說。真不知今夕何夕,此地何地,直讓人有置身日本軍國主義時期的殖民地之感。多虧伍金地、許月里、潘陳火、嚴秀峰與李南峰多位台籍抗日前輩的正氣凜然,在他們的率領下,中國統一聯盟等愛國團體,25日前往中山堂抗日勝利紀念碑致祭,「以告慰為反帝抗日犧牲的65萬台胞,以及祖國大陸為抗日戰爭犧牲的三千五百萬英靈。」本期刊出致祭文與各團體「台灣光復不容出賣」的聲明,與名作家陳映真「紀念台灣 光復,反射作為帝國主義奴才的反華言行」,作個歷史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