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波斯灣戰爭後,接著蘇聯的「八‧一九事件」,接著新國協的出現,「十月革命」列寧所建立的蘇聯正式已在91年底結束,整個國際權力結構已發生了「質」的突變。全世界的焦點都集中在勝利的英雄美國總統布希的身上,間或拋出一點「關愛的眼神」給失敗的戈巴契夫以表現無奈的惋惜。美國的勝利也使得一向「堅守民主陣容」的台灣分享了「大美帝國的光榮」,而認為中國像蘇聯一樣土崩瓦解的時候就指日可待了。在這樣整個國際權力秩序結構動盪的情形下,中共如何面對目前和未來的國際形勢,卻是台灣知識界的「盲點」,故本刊特轉載中國外長錢其琛的大作,以饗讀者。
「冷戰」結束但美國力不從心
1991年國際形勢繼續發生重大變化,海灣戰爭、南斯拉夫內戰和蘇聯加速解體三件大事,對今後國際關係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美蘇對抗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一個歷史階段來說已經結束。蘇聯的衰落,美國力量相對削弱,德國和日本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興起,表明世界向多極化格局發展的趨勢正在加強。
海灣戰爭是「冷戰」結束後中東地區力量失衡引發的第一場地區性戰爭,規模之大牽動全局。海灣戰爭說明,在國際形勢趨於緩和的情況下,仍然可能發生嚴重地區衝突和爆發破壞性很大的地區戰爭。儘管美國及其盟國在德、日和海灣國家的財力支持下,贏得了戰爭,但並沒有贏得和平。這場戰爭沒有也不可能解決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美國國務卿貝克八下中東,促成了中東和會的召開,阿、以雙方四十多年來第一次坐在一起直接談判,中東和會得以召開不易,能否取得成果更難以預料。
海灣戰爭之後,美國的國際影響力上升,但由於國內經濟遇到很多困難,且受到多種力量和因素制約,力不從心,美國在與歐、日經濟競爭中處於劣勢。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正在發揮作用。
歐洲曾經是美蘇爭奪的戰略重點,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相互制衡,造成了戰後長期較為穩定的局面。東歐劇變,華沙條約組織解體,打破了歐洲的力量平衡,過去美蘇分治歐洲的東西方格局已不復存在。歐洲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諸多民族紛爭,領土爭端,宗教、文化等矛盾紛紛冒出來,並趨激化。南斯拉夫的民族衝突已激化為流血的內戰,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發生的最大的一次戰爭。交戰雙方簽署過十多次停火協議,但戰鬥仍在繼續。歐洲共同體的調解活動歸於失敗。南斯拉夫內戰的影響正在超越本國範圍,威脅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蘇聯發生「八‧一九」事件後,國內政局空前動盪。原來的聯盟分崩離析,中央政權機構瓦解,權力重心已轉向各共和國,這種突變是長期以來存在的政治、經濟和聯盟危機加深的結果。蘇聯的局勢仍在變化之中,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出現了許多不可預測的不穩定因素,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蘇聯局勢的動盪勢必持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將嚴重影響歐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動盪的歐洲卻有穩定的亞洲
亞洲地區相對地穩定,與歐洲動盪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柬埔寨問題經過漫長、艱難而曲折的過程,達成了全面政治解決的協議,巴黎協議的貫徹和落實會遇到困難和曲折,但大勢所趨,不可逆轉。朝鮮北南雙方同時加入聯合國,總理級會晤取得進展,雙方簽署了關於北南互不侵犯、和解與合作交流的一掇子協議。阿富汗問題的政治解決也有所進展,這些亞洲熱點的解決與緩和,促進了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毫無疑義,中國的穩定是亞洲地區穩定的重要因素。一年來,我國繼續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在深化改革開放的同時,始終如一地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複雜多變,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關係的方針不變。
同周邊國家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創造一個和平安定的周邊環境是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我國同鄰國領導人互訪頻繁。江澤民總書記對蘇聯的成功訪問,中蘇簽署邊界東段協定,為建立睦鄰關係奠定了基礎。楊尚昆主席對蒙古首次正式訪問,促進了兩國合作領域的不斷擴大。李鵬總理訪問朝鮮和金日成主席訪華,使兩國友誼與合作愈加鞏固和深入。我國與老撾簽署了邊界條約,與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等鄰國的傳統友誼獲得新的發展。李鵬總理對印度的訪問是三十一年來我國政府首腦的首次訪問。這次訪問開闢了改善和發展中印關係的新時期。越南共產黨中央總書記杜梅、部長會議主席武文傑率領的越南高級代表團訪華,實現了中越兩國關係正常化。楊尚昆主席訪問印尼和泰國。我國與汶萊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隨著同東盟關係的日益加強,我國同東盟各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已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睦鄰安邦符合中國和鄰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力地促進了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發展。
一年來,我國同其他地區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有了不同程度的加強。楊尚昆主席訪問巴基斯坦、伊朗,李鵬總理訪問中東、海灣六國,為相互增進瞭解、加深友誼、促進合作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以李瑞環同志為首的黨代表團等訪問了一系列非洲國家,十多個非洲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訪華,加強了我國同非洲國家的傳統友誼。我國與拉丁美洲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不斷擴大,經貿和科技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我國同南太平洋地區國家的友好關係也有了新的發展。
中國堅定的走自己的路
中國同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關係也有較大的發展。今年來,中日關係已完全恢復正常。我國與歐洲共同體各國的關係逐步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日本首相海部、英國首相梅傑和意大利總理安德烈奧蒂,以及英、日、法、意、美等國外長先後訪問了中國。彭沖副委員長訪問了芬蘭和意大利。鄒家華副總理訪問了德國和英國。我國與西歐國家的貿易往來和各個領域的合作正在穩定發展。美國國務卿貝克今年11月對我國的訪問,經過雙方坦率誠摯的會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助於中美關係的恢復與發展。達成的協議還要靠雙方的努力來落實,儘管總會有一些困難,但我們相信,只要雙方高瞻遠矚,著眼於未來,求同存異,兩國恢復正常關係的障礙是可以排除的。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兩年多來的事實證明,中國沒有被制裁所壓服,中國也沒有被孤立。儘管國際風雲變幻,中國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際影響和作用日益擴大。給中國找麻煩固然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困難,但也損害了這些國家本身的利益。中國始終認為,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不應成為建立和發展國家關係的障礙。國與國之間存在分歧是正常的,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增進瞭解,而不必強求一致,更不應當使國家關係受到影響。說到底,國家關係應當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正因為如此,我們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求同存異,與西方所有發達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根據尊重各國人民的選擇,絕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同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繼續保持友好往來和經濟合作關係。中國同新獨立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迅速地建立了外交關係。
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既堅持原則,又不失靈活。為推動地區問題的政治解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國支持朝鮮自主、和平、統一祖國的合理建議和北南雙方進行對話的主張,同時也支持北南朝鮮同時加入聯合國。為推動柬埔寨問題的盡早解決,我國與安理會其它常任理事國和東盟國家一起,積極磋商,排除障礙,為圓滿解決柬埔寨問題奠定了基礎。在海灣危機和戰爭期間,我國譴責侵略、主持正義的原則立場,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肯定和讚許,在促進和平解決中東問題方面,我國作出了新的努力。
國際新秩序不能以霸權主義為特徵
軍控和裁軍是國際社會的普遍要求,我國政府作出決定加入核不擴散條約,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和好評。我們對召開中東軍控問題五大國會議的倡議作了積極嚮應。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任理事國在倫敦召開的軍控會議通過了關於常規武器轉讓的準則,在發表的公報中載入了我國一貫堅持的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軍控原則,具有積極意義。
今年11月,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在漢城舉行第三屆部長級會議,我國正式參加了這個經濟合作組織,中國台北和香港作為經濟地區也同時參加,這有利於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的健康平衡的發展。
我們還與聯合國中發展中國家的七十七國集團加強了聯繫,與東盟組織進行了首次正式接觸,支持東盟國家提出的關於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的倡議。我們與里約集團各國外長今年在聯大再次對話。今年6月,在北京舉行「發展中國家環境與發展部長級會議」,通過了《北京宣言》,闡明了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環境與發展問題以及加強合作的原則立場。
隨著蘇聯的衰落,世界向何處去的問題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西方有些政治家認為現在是西方價值觀念一統天下的大好時機,呼籲建立一個所謂「完整而自由的世界」。他們至少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當今世界是千差萬別而豐富多彩的。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它們的歷史傳統、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互不相同。它們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採取不同的社會制度、經濟模式和發展道路。在這樣一個多樣化的世界裡,要把一種社會制度、一種經濟模式和一種價值觀念強加給所有國家,顯然是行不通的,甚至是危險的。在這個多樣化和多極化的世界裡,既有多種力量相互制衡,又充滿著各種矛盾。目前,南北矛盾更加突出,經濟差距繼續擴大,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也不平衡。所有這些因素,如果處理不當,都將會造成國際形勢的動盪。在這樣一個世界裡,只有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才能找到各方都能接受,都願共同遵守的國與國之間交往的準則。國際舊秩序是以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特徵的。建立國際新秩序應當反其道而行之。各個獨立自主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強弱,應當平等相待,真正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建立相互間的政治和經濟關係。
破除不合理的國際舊秩序,創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我國主張在和平共處五原則基礎上建立國際新秩序的立場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支持。今年3月,李鵬總理在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全面闡述了我國政府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應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原則主張和以獨立自主、不干涉他國內政為核心的基本內容。今年聯合國大會期間,我國代表在發言中,從各個角度闡述了中國政府關於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的立場和主張。國際論壇上要求建立真正民主與平等的國際新秩序的呼聲越來越高。
當回顧過去一年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和我國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時,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今後,中國政府仍將始終不渝地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進一步努力創造有利於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和平國際環境,並為世界的持久和平與共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原載《人民日報》1991年12月16日,原標題為《獨立自主,努力開拓》,大小標題為本刊所加。)◆
社論
國際新形勢與中國
蘇聯的瓦解
國際新形勢與中國統一
中國事情
台獨話題
生存人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