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的兩岸關係

奕父(大學教授)


一、 前 言

陳水扁在台灣掌權已經一年了,本刊在本月初召開編輯會時大家也同意不需要在對他一年來在兩岸關係上作任何的檢討,而是針對一年來台灣的社會狀態和經濟問題提出反省,原因十分清楚,本刊的宗旨與扁政府的想法沒有交集,因此多談無益,縱有建言,新政府也避之若害,因此我們可以立足中國人的立場討論兩岸系,希望可以有益於兩岸關係真正的穩定和和平,而不必對新政府有任何寄望。然而陳水扁在錄影的演講中,大言不慚地將兩岸關係年來的「穩定」列為自己得意的政績,這使得本刊不能再沉默,不得不為文批判,以正視聽。

二、 陳水扁講話的批評

陳水扁在他的掌權週年講話中,在兩岸關係中凸出了以下的五點:

第一:一年來儘管對岸從來不願意讓新政府得分,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失分……事實證明我們不只有能力,更有智慧和創意來穩定、增進兩岸的關係。

第二:中共一再漠視阿扁的善意與誠意,寧可拉攏在野與民間人士,分化我們內部的團結。

第三:最近國情勢的發展也讓我們更有信心。

第四:我們要站穩自己的腳步,不應該隨著別人的雜音起舞。我們願意在民主、對等、和平的原則之下,隨時隨地與對岸展開協商和對話,不論什麼議題都可以談。

第五:今年適逢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在大陸的上海舉行,基於APEC成員的權利和義務,個人今天要慎重表達親自前往參加的意願,……個人也願意就兩岸人民關心的其他議題……與江澤民先生進行直接對話。

面對陳的講話,我們先以之與去年的五二○講話加以對比,在兩岸關係的部份,顯然有以下三點的不同之處,必須指出:

第一:去年是初膺重任,講話內容以政策宣示為多,所謂在中共「無意對台用武」的情況下,提出「四不一沒有」的政策也就是最重要的大陸政策內容;而今年的錄影講話則是以兩岸關係的成績為主,特別是強調穩定的政績。

第二:去年的大陸政策主要是立足在台獨的基本立場,為了不惹事生非而強調他不會做什麼,以安定人心,穩住情勢;今年的講話則立足在「小三通」、「統合論」的口號宣示與片面行動的基礎,陳水扁因此就認為應該提出他做了些什麼,例如他提出參與APEC的意願,說要與江澤民握手等。

第三:去年他的講話,很大的顧慮是試探美國是否滿意,因而用字譴詞比較小心;今年的談話是已經對國際情勢感到自滿,同時強調「國際社會和全球媒體」對台灣的重視,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由於上述三點不同,我們在今年陳水扁的講話中可以感受到陳在兩岸關係上的自信和滿意,然而陳的自信和滿意是否建立在真正客觀的情勢和理性的外在環境評估的基礎之上呢?抑或是建立在偏信、偏聽、偏看的基礎之上?從陳水扁自誇的五點特徵來看,恐怕多有問題。

從第一點來看,首先陳水扁自認為「沒有失分」,我們以新政府在去年「五二○」之後,誓言兩岸關係將出現柳暗花明,誓言在年內(二○○○)內實現兩岸「三通」,在今年六月三十日以前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結果都因為中共不讓陳水扁「得分」,紛紛跳票,這就是陳所謂的沒有「失分」嗎。以新政府唯一提交的兩岸成績單「小三通」而言,「小三通」的政策目標為何?一是繁榮離島,一是為「三通」試點,因此在不與對方談判的情況下,強行試行,結果如何?繁榮離島,根本空談,試行「三通」,了無結果,這也就是陳水扁所謂的沒有「失分」。

其次,陳水扁說事實證明他們有能力,有智慧,有創意增進兩岸關係的穩定。且不論兩岸關係的穩定與否完全受制於中美關係,絕非主張台獨的台灣掌權者所能增進的這一類基本常識,就以兩岸關係的本身而言,陳水扁所說的穩定也必須完全建立在他的自我欺騙之上。回顧去年「五二○」的演講,陳說「假如中共無意對台用武,則在其任內就會四不一沒有」,那麼目前陳水扁所得意的穩定,就是因為他的「四不一沒有」,但是依此邏輯,就對台灣實踐「四不一沒有」的政策,就是證明了中共目前「無意對台動武」。此一推論若能成立,則美國帝國主義告知台灣,中共在漳州佈置M族飛彈的情報就是錯誤的了,因此台灣購買美國報廢的武器,若不是自我矛盾,就是無法抗拒美國霸權的打壓;如果美國帝國主義的說法是真的,台灣也必須作冤大頭去幫美帝消耗其庫存的武器,則代表中共仍有意對台獨用武。所以事實很清楚,兩岸年來所以表面平靜,是因為陳明知中共有意對台獨用武,不敢按自己「五二○」講演所言去宣佈「台獨」,這只是阿扁在忠實地實踐中共的對台政策,豈有任何的能力、智慧和創意可言。

從第二點來看,陳水扁十分吃味的是中共在這一年大量地、頻繁地與台灣在野政治勢力和台灣民間交流,漠視陳水扁的存在,因此陳水扁指控「分化我們的團結」,關鍵是誰破壞了朝野的良性互動?是誰破壞了朝野原本可以合作的氣氛?是陳水扁自己,一方面協商,一方面破壞協定;是陳水扁自己否認「九二共識」,否認「一中」原則,結果反過來控告中共拉攏在野人士,分化團結;真正分化團結的是陳水扁自己的作為,要知道否認兩岸之間的「九二共識」,就是要泛國民黨的在野力量否認自己的歷史,否認自己對台灣、對兩岸開啟談判的貢獻,泛國民黨人士如果按陳水扁的意圖做了,就是自我否定,這一點連提「兩國論」的李登輝在一九九九年十月十 日的文告中都已經回歸「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原則,泛國民黨能夠否認嗎?所以明明是陳水扁在分化他自己的團結,而他指控的深一層目的無非是將這一年來與中共交流的人,都影射為受中共的拉攏而分化自己團結的人,換言之,陳水扁意圖將自己的台獨意識強加於人,不接受「台獨」的就是被中共拉攏而分化自己團結的人,這才恐怕是陳水扁搶先指控他人的意圖,俗話說「作賊的喊捉賊」,不還是如此嗎?

從第三點來看,所謂「國際情勢的發展也讓我們更有信心」,無非是指美、日的右翼份子當權,特別是小布希的霸權和專斷作風,製造新冷戰的意圖。小布希這種蠻橫作風在國際上是否奏效,頗令人懷疑,特別是美國國內的反對聲浪,縱使小布希的新冷戰政策可以持久,那也只是為了美國利益,而將此一「利益」放在兩岸格局中,就是一種對抗中國的企圖,那麼對抗的結果只能導致衝突,甚至導致戰爭,至於何處是第一戰場,何處是衝突導火線呢?必然是台灣,即使美國有意願協助,也是在台灣受到攻擊之後,所以陳水扁所謂的信心,要不是盲目、自大,就是不負責任地將台灣安全性及自主性完全托付美國帝國主義的被殖民的心理作祟,這是真正追求台灣的自主性本體性嗎?這樣的智慧真正能引導台灣邁向和平嗎?顯然陳水扁和新政府所謂「對國際情勢有信心」的評估,仍然是建立在中美的衝突就是台灣的機會此一虛偽的假設之上,此一假設不但使得台灣失去自主的戰略價值,而且也使台灣失去戰術的自主性。

從第四點可以看得更清楚,陳水扁說不要隨別人的雜音起舞,陳水扁的政策不正是隨著別人的音樂起舞嗎?他對國際情勢的信心,以可以在紐約停留,可以在美國會見參議員、看棒球賽,沾沾自喜,不就是隨帝國主義的指揮棒起舞?更有甚者,他的大陸政策是隨著中共的政策起舞,中共與台灣在野黨接觸,他說要與他的新政府接觸;中共說回到「九二共識」,雙方就可以談判、協商,而且什麼議題都可以談,陳水扁不也是說在民主、對等、和平的原則,隨時隨地都可以談,什麼議題都可以談嗎。但是陳水扁只知道指責別人,卻忘記自己的政策、作為正是自己指責的對象;陳水扁還模仿中共在「一中」原則下的談判前提,東施效顰的提出「民主、對等、和平」原則。「對等」是雙方談判本來充存在的,不說也是如此;「和平」原就是談判解決問題的表現,因此也是贅語;至於「民主」放置在談判的原則中就令人不解了。如果以此為前提,則以往的美蘇如何能談判?現在中美又如何能談判呢?事實上他們不但談判,而且有具體結果,可見陳水扁所列的原則要不是無知,就是不能談判,不願談判。因此我們不得不認為陳水扁的講法只是為了討好美國,為了宣傳的效果,為了欺騙台灣人民,而不是真正想要兩岸的和平,兩岸的談判。他也完全不顧中共對「一中」內容的新解,也完全漠視中共一再明說兩岸的談判不是「中央對地方」,是「平等協商」的說法。

至於第五點在沒有「一個中國」的基礎上所呈現的幼稚,特別是陳在過境紐約之際大聲講給美國聽,一方面是本能的作秀心態,另一方面也更加凸顯他的大陸政策是表善意給美國帝國主義,而不是真正向大陸表示善意,所以個人連批判的興趣都沒有。

三、 陳水扁大陸政策的特點

陳水扁的講話所以有如此的盲點和偏見,主要因為他的大陸政策是建立在以下四個基礎上,因此看不清楚真正的情勢。

第一個特點是面向美國的大陸政策:陳水扁上台的第一天起,公開宣佈他的就職演說會讓「美國滿意」,之後扁政府所有大陸政策導向就是使「美國滿意」,因此我可以說扁政府的姿態低、身段柔,說話沒有刺激中共。問題在於這一切都是作給美國人看,說給美國人聽,以扭轉台灣是麻煩製造者的刻板印象。這一方面的努力,陳水扁是有回報的,此次的過境待遇就是他的「獎賞」,然而這種面向美國的大陸政策,對台灣而言,所付出的代價是越來越明顯地成為美國挑戰中國的棋子,而且有可能成為中美棋局中一步一步被推過河的卒子。

第二個特點是只說不做的大陸政策:扁政府上台以來,在大陸政策方面說了不少,如:兩岸關係會柳暗花明,年底(二○○○)實現三通,統合論,調整大陸政策的機制,檢討戒急用忍政策,開放大陸民眾來台觀光等。但迄今為止,除了幾乎完全失效的「小三通」之外,沒有一件事是付諸實施的。我們強烈地感覺到,陳水扁的說法有濃厚的選舉味,因此所說都是競選政見,而非施政的政策,因此只說不做,對陳水扁而言,並沒有道德上的壓力,也沒有失信於民的困擾。然而在時空不同的情況下,扁政府這種人格慣性表現在大陸政策時,傷害最大的其實是扁政府自己威信,其次是台灣經濟轉型以及兩岸關係。對大陸而言,這些大陸政策是台灣自己的事。

第三個特點是與民為敵的大陸政策:大家都知道兩岸僵局卡在「一個中國」原則,兩岸經貿交流的非市場化,原因在於戒急用忍,台商之所以必須兩地奔波,不能在台操控,是因為政府仍然拒絕兩岸直接通航,兩岸通婚依然分居兩處,苦候配額,青年負笈大陸而學歷留白,是因為政府拒不承認大陸學籍,而以上這些要求都是台灣民意所歸,引領企盼之事,新政府卻以保障台灣安全為由,充耳不聞,一拖再拖,逼使民眾冒險先行,自找出路;然而兩岸民間各種交流越熱,新政府的不安全感也越強,結果保守、退卻、防衛的大陸政策也感到有其必要,心態上總認為不開放尚且如此,一旦開放,則必然更加鼓勵,因此也越發保守;兩岸談判也是各方期待之事,而新政府不惜竄改史實,顛倒黑白,拒而不談。在野各黨為求台灣安全,呼籲尊重史實,回歸基點,也被新政府視為破壞團結,惡意掣肘,隔海唱和,出賣台灣,鼓勵民粹肆意攻擊,陳水扁也利用不同場合,煽動群眾,罹罪在野,為己脫罪,結果朝野敵對日熾,官民仇視日深,此種惡性循環伊于胡底,頗令人憂。

第四個特點是以內政刺激中共:前面論及陳水扁的大陸政策為了符合美方的利益,因此採取一種低姿態,避免刺激中共,對陳的台獨心態而言,可以說是倍感委屈,而且也得罪了陳自己的支持群眾,因此陳的內政政策的一部份,就必須對台獨份子以及基本教義派的支持者有所補償,這一部份的政策就是文化政策、教育政策,在這一部份,扁政府十分急迫地、全面地、不斷地以本土化為名來進行去中國化的政策,例如:拼音的問題,重塑歷史等這些長期、柔性破壞兩岸友好、和平、自然交流的政策,效果十分明顯。中共政權雖然明知其是為台獨服務,大大增加了長期兩岸和平統一的障礙,可以說為害極大,但也無計可施,只能在大陸範圍認真而嚴肅揭發台灣新政府的類似作為,因此陳的內政相關作為在台灣越具效果,對長期兩岸關係就越具有破壞力,這種只作不說,柔性迂迴的台獨政策,可以說是陳水扁用以報復中共的「一中」壓力,刺激中共的「統一」目標。整體來看,其內政上相關政策作為完全抵消了大陸政策所企圖釋出的善意,同時給人一種左右搖擺的感覺,因而中共大大提升了「統一」的急迫感,也大大強化非和平統一的準備。從此一意義說,目前兩岸的平靜無事只是在蓄積巨大的能量,台灣的前途是不安的,是動搖的。然而對台灣人而言,類似政策容易造成內部認知的分裂,價值的混亂和進一步的分化,有可能長期陷入一種迷失自我,尋找自我的困境和焦慮中,擴大猜忌和仇恨。

總之,一個面對美國的大陸政策不可能使中國大陸感受到真正的善意,一個只說不作的大陸政策也不可能為兩岸關係的穩定建立堅實的基礎,一個與民意相違的大陸政策使台灣內部出現對立和敵視,一個敵視中國的文化和教育政策,只會驅使兩岸無奈地邁向戰爭。

四、 陳水扁未來能作什麼

從意識形態的角度而言,要民進黨口頭上回到「一個中國」原則是很難的,縱使迫於形勢陳水扁不得不講「一個中國」原則,兩岸的衝突和摩擦仍將出現,屆時反而使得陳水扁更有理由挑起反對「一中」的情緒。但是個人仍然認為,如果新政府真有意促進兩岸的和平,建構兩岸的穩定關係,起碼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口頭上不回到「一中」,但行動上可以修改「台獨」:依民進黨的邏輯,「一中」原則有害台灣生存空間,是對台灣主權的傷害。但是在陳水扁掌權的一年以來,我們也很清楚的看到,「台獨」路線同樣傷害台灣生存和主權,因此在邏輯上不講一中的同時,也可以不講「台獨」,在口頭上無法回到「一中」原則的情況下,「台獨」黨綱之修訂,便是真正為兩岸和平努力的第一步。如果一方面不願意回到「一中」原則,另一方面又不放棄台獨,那麼提出任何的建議都是枉然。

第二,在口頭上不回到「一中」,也不以內政挑釁「一中」:在陳水扁掌權的一年中,不斷以內政中的小動作尋求「台獨」的快感,扁政府應該有人好好分析一下他們的政策作為。那些作為對兩岸無害,對台灣無補;那些對兩岸有利,對台灣有害;那些對兩岸有利,對台灣也有利的。作類似的區分,主要是為了區分政策的優先順序,也同樣可以彰顯台灣的善意。然而台灣目前所作的常常是對兩岸關係有害,對台灣也無補,如在中華民國護照上加台灣兩字。如果新政府明快宣佈取消此一作為,同樣可為陳水扁的兩岸關係加分。

第三,口頭上不回到「一中」,但是可以強調真正的台灣自主性:我們強調台灣自主性,反對台灣獨立。李登輝和民進黨的台獨是以反對中國,仇視中國為基礎,台灣自主性是強調台灣必須尋找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戰略,而且是在中共政權和美國霸權的壓力下,尋找自己的位置。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以為台灣自主性更多的必須表現在反帝和反霸的鬥爭上,才有可能引導台灣民眾真正理解台灣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將自己的自主性依附在反中國的基礎上。

我們認為以上三者,對陳的意識形態無害,對兩岸關係的穩定和和平有利,陳只能從此一角度,認真對待,認真思考,才能真正改善兩岸目前緊張而危險的關係,才是真正的在為兩岸和平努力。

二○○一年五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