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掘墳墓無藥可救

評扁政府的經濟政策

歐陽承新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無論按哪一種尺度衡量,扁政府執政一年在任何領域都談不上有建樹;相反的,目前台灣的政、經、社會、人文、教育、和倫理道德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向下沉淪,這其中,攸關國計民生的財經政策更因為領導無方,規劃不當,執行不力,造成經濟倒退、民生困窘、百姓哀號;此情此景,按照林信義部長的說法,即「人民還要苦三年」,不過,如加以推敲,他的內心話應是:祇要綠色執行持續,人民的痛苦就不會有結束的一天。

有關執政當局禍台一年的種種謬失,在野政黨和社會各界分從掌權者的心態、動機、能力、器識、和面對指謫卻無動於衷甚至反唇相譏的反應作了程度不同的剖析。總結這些看法,對於扁政府的作為人們都祇能得到一項評語,那就是:「自掘墳墓、無藥可救」,現舉二、三事例說明之。

圖騰掛帥 知法玩法

「反核」與「台獨」是現今統治階級不假思索拳拳服膺的兩大圖騰,其中反核一案明確涉及已經立法院覆議,且與施工業者達成契約關係的核四興建計畫的興廢。估不論核四未來的經濟效益究竟如何,可以確定的是,如要變更方案並取消已進入施工階段的計畫都必須經過一定的法定程序,而非逕由行政院當局宣佈停工就算完事;更何況決策者本身是大學法律系畢業,如此知法玩法,妄予裁奪在先,待敗局已現卻又發動政治紅衛兵強掰硬拗,直到大法官釋憲予以否絕,作為賣方的美國能源部出面表示關切,這才迫使其軟化立場,恢復施工,但是因為議事程序一拖數月造成的停工損失就高達數十億,而已經大幅滑落的股市更為之狂瀉不止, 試問執政當局,股民的財富損失應向誰索賠?

福利支票拖垮財政

近三年以來政府的負債餘額不斷上升,民國八十八年為一兆三千四百八十六億元,今年已升抵二兆七千億元,約佔八七~八九年平均名目GNP的百分之二十八,尚低於修正前《公共債務法》第四條所規定的上限百分之四十一點四,但由於下述原因現有的負債屬嚴重低估:(一)無自償能力的債務基金被排除不計,(二)隱藏性債務不受監督,(三)「九、二一」地震賑災經費為預算外支出,(四)四大基金運用虧損,(五)歲入歲出虛列未反映實際情況,(六)優利房貸、各式減稅方案、及尚無從編列的軍購支出等。

目前政府實際的負債為何恐怕連主計處也不能完全掌握,但扁政府在掌權以後,卻執意要落實所謂「三、三、三」方案和國民年金等先進國家已飽嘗諸多福利政策苦果的競選支票;扁本人甚至一度揚言要將年度舉債上限一舉提高到百分之三十(目前為百分之十五),而在闖關不成的情況下,最近則研擬修改《公共債務法》,圖將「借新還舊」的債務排除在舉債的定義之外,同時大舉調高各式證照規費,以補稅收之不足。當局本身內政不修、揮霍無度(如不知拒絕美右翼政客和武售集團強索保護費要求我方購買破壞台海和平的武器裝備),反要全民為其片面的競選承諾背書,致令政府財政收支狀況持續惡化,並貽禍後代子孫,這當然會遭到人民唾棄。

拒絕三通一意孤行

在開放的現代經濟社會,統治者是否恪守誠信原則是左右經濟沉浮的基本準繩,但不知誠信為何物的扁政府在過去一年一再背信毀諾:從就職時宣誓承認《國統綱領》到明白否認有「九二共識」;從堅拒三通、固守戒急用忍等嚴重阻礙台灣經濟發展的立場,進而倡議對赴陸台商課徵國安捐,建立資金回流機制等荒腔走板的政策,均充分暴露台獨份子「懼中」、「反華」,用政治符咒代替理性經濟思考的歇斯底里心態。

從學理考證,所謂國安捐不過是「杜賓稅」(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人James Tobin所創)的變體,其目的在減緩一國出現金融動盪資金外逃的速度,用交易稅限制之意,但實際上卻毫無作用,原因是惶恐的保本心理往往驅使買匯動機強大到沒有力量能夠阻止,而能夠發揮作用的外匯管制根本不是央行敢予思考的方向(國安捐的始作俑者筆者的大學同窗陳副行長對此難道不知?)。同理,所謂資金回流機制,也和政府近二十年來時刻掛在嘴上的「自由化」、「國際化」的理念相違。在資金的「國籍」難以辨識,且巴不得外資不斷流入,同時千方百計想要「走出去」的台灣領導人敢予抗拒時代潮流,用人為的手段實施技術上有困難的差別性待遇嗎?扁政府也許對赴大陸台商不抱好感(甚至是憎惡),但是對於業務被及兩岸三地的外商是不是也要強制實施資金回流?

經濟衰退不能避免

用嘴治國、靠標語和旗號打天下的執政黨在短短的一年開創了近半個世紀,島內所僅見的另一項「奇跡」:把原本尚稱健康而有朝氣的經濟治理的奄奄一息!

按主計處的統計,去年度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五點八九,達到亞洲金融風暴後的高峰; 中經院最新的預測披露今年的成長將祇有百分之四點五七(去年底的預估值則高達百分之六點一);但國際貨幣基金和經濟學人的預估便分別低至百分之四點一和三點四;五月十日荷蘭銀行再下調至百分之二點九,但五月二十五日主計處所公佈今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竟只有百分之一點○六,打破了二十六年來季度的新低紀錄,令各個預測機構跌破眼鏡。同期,反映景氣巨挫的指標,包括工業生產、民間投資和進出口貿易今年第一季的變動率均出現負值,而景氣對策訊號已連續三個月出現藍燈;更令人震驚的是,四月份台灣的失業率(經季節調整後)已升至百分之四以上,這和十年前的百分之一點五固然不可同日而語 ,較之一年前的百分之二點八也大幅揚升。

對於全島六百萬股民而言,綠色執政滿週年,證交所的股價指數足足下挫了三、七○○點,或負百分之三十點五二,股市總市值從去年〈五、二○〉的十二點七五兆新台幣減少到今年〈五、一八〉的八點八六兆,以致股票族每人平均虧損六十三萬元,超過台灣的年均國民所得四十三萬元,影響了無數小額投資人的生計,並造成嚴重的家庭和社會問題,衝擊之大又豈僅是「傾家蕩產」四字所能形容!

幾句後話

無窮的事例已充分證實,現今台灣的統治者已喪失了為政者最寶貴的資產──公信力。信心危機非但促使股票族無視於當局在去年再三宣稱台灣 經濟基本面良好的喊話及護盤措施,退出股市,人民也在每一次金融稍有動盪時倉惶搶購美元,而兩岸關係,危機四伏、企業的競爭力衰退,加上政策搖晃,權責人士毫無擔當、台灣的出路前景不明等因素更迫使民間投資停頓、廠商出走,社會全面解體。

執政黨從街頭運動和議場鬥爭發家,靠偽裝取得政權,然而並未因此珍惜選民的托付,久之,其草莽法西斯卻沒有真本事的特質便暴露無遺,在走頭無路的情況下,台灣的統治者祇能繼續玩弄權術,製造危機轉移視聽,並向洋大人投靠,利用美、日帝國主義的反華情緒,出賣台灣的商業利益,同時炮製政治行情以掩蓋其經濟全面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