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九月十一日,美國本土遭受到有史以來最大的恐怖主義襲擊,這次恐怖主義事件致使包括幾十個國家公民在內的數千人死亡,它震驚了美國,震驚了世界,促使全世界人民重新認識和看待恐怖主義問題,尤其是冷戰後恐怖主義的新發展。
恐怖主義最早出現在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但早期主要以暗殺形式出現,是被統治階級為了推翻統治階級所採取的極端行為,作為一種革命手段,雅各賓派曾用「紅色恐怖主義」來對付封建貴族進行暗殺和綁架的「白色恐怖主義」。現代的恐怖主義主要出現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國際上就曾把一九六八年作為現代恐怖主義的起點,在此之後,恐怖主義通過建立嚴密的恐怖主義組織,採用暗殺、爆炸、綁架、劫機、炸機等手段,來發動恐怖主義襲擊,並愈演愈烈。冷戰後恐怖主義發生了一些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徵。
一、 恐怖主義性質的極右化
二十世紀七○~八○年代,世界上的一些有名的恐怖主義多數是極左組織,如德國的「紅軍派」、義大利的「紅色旅」、日本的「赤軍」、法國的「直接行動」和秘魯的「光輝道路」等,這些極左性質的恐怖主義其共同的特徵是:強調意識形態的差異,以推翻現有的政府和變革現有的政治制度為目標,以對政府要員,如國家軍界、政界領導人與工商界代表,進行暗殺和綁架,和對其所敵視的組織與機構進行爆炸為手段,發動恐怖襲擊。譬如,一九八六年十月十日,德國的「紅軍派」在波恩槍殺了聯邦德國外交部政治司長格羅爾德.馮.布勞恩。但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極左恐怖組織在各國的嚴厲打擊下處於消亡狀態,大多數宣佈「刀槍入庫」「嚴厲的自我批評」「停止攻擊財界和政界重要人物」。
與極左恐怖組織相對應的是極右恐怖組織開始氾濫,如歐洲的「新納粹」「光頭黨」,美國的「三K黨」,以及形形色色的伊斯蘭「聖戰組織」等,這些極右性質的恐怖主義其共同的特徵是:強調種族、宗教和文明的差異,認為異族,異教和不同文明的存在與發展對其本族、本教和本文明的生存與發展為生了影響和威脅,他們認為有義務消除這些影響和威脅,維持其自身的獨特性。冷戰後西方一些國家經濟持續衰退,失業人數不斷增加,許多人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而蘇東劇變和地區衝突導致大量難民的湧入,成為西方極右恐怖組織崛起的導火索,他們認為外國人的湧入是導致他們陷入困境的根源,於是要求政府採取反移民,甚至反種族的極右保守政策。當政府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時,他們便從事針對有色人種的恐怖暴力活動來製造事端,殺人、縱火、爆炸使許多移民成為他們的犧牲品。拿德國為例,德國目前有七十多個極右恐怖組織,一九九二年在德國境內排外恐怖活動就多達二千五百八十四起,造成十七人死亡,上萬人受傷。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極端恐怖主義,尤其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在冷戰後尤為猖獗。冷戰時期兩大陣營和兩大超級大國相互軍事對壘,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異同來劃分敵、我、友,這就壓制和掩蓋了諸多矛盾,蘇東共產主義的崩潰和冷戰的結束消除了西方和穆斯林可能的共同的敵人,使他們更易於發生衝突。對於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來說,冷戰的結束使得西方特別是美國在全世界推行一場民主革命,把西方的世俗觀念和物質享受主義推向全球,侵犯了伊斯蘭教的純潔性,並且把美國及其西方同夥在中東地區推行的霸權主義看作是針對穆斯林人的「十字軍東征」。所以他們通過進行恐怖主義活動來打一場弱勢群體對強勢群體的「聖戰」。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本·拉登組織,他們最初就是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積極幫助下,在阿富汗進行針對蘇聯人的恐怖活動,一九八九年蘇聯從阿富汗撤軍,一年後海灣戰爭爆發,信奉原教旨主義的本.拉登認為穆斯林人的文明受到美國領導的「十字軍」的入侵,所以號召所有穆斯林應對美國進行「聖戰」,「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殺死美國人,搶走他們的錢物」。
二、 恐怖主義蔓延的全球化
與冷戰時期的恐怖主義只發生在某些國家和地區的狀況不同,冷戰後的恐怖主義幾乎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從中亞、南亞到東南亞,從歐洲到北美,幾乎到處都可見到恐怖主義的陰影。
冷戰期間,東西方兩大陣營和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相對峙,界限分明,這樣在冷戰期間的恐怖主義就會深深地打上冷戰的烙印,其爆發的地理位置大致就在「鐵幕」的邊緣,如在德國的「紅軍派」、在義大利的「紅色旅」、在日本的「赤軍」,還有在阿富汗的本·拉登組織等。但到冷戰後,這些「冷戰寵兒」逐漸淪為「棄兒」「孤兒」,但恐怖主義並未銷聲匿跡,相反,由於長期被兩極對抗格局掩蓋和壓抑,並在較長時間內得不到解決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各種派別組織間矛盾迅速上升,以及經濟全球化負面影響的擴大,都為恐怖主義膨脹和蔓延的全球化創造了條件,恐怖主義蔓延的全球化主要表現在:
其一,在地理上,世界五大洲都有恐怖主義的蹤跡。其中以中東、中亞、南亞、東南亞和針對俄羅斯與美國的恐怖主義最為猖獗,據統計,在冷戰以後,世界各地發生的較大的恐怖事件一九九三年為四百三十一起,一九九四年為三百二十起,一九九五年為四百四十起,一九九六年為二百九十六起,一九九七年為三百零四起,造成傷亡的人數卻明顯增多,一九九五年為一百六十五死亡,一九九六年為三百一十一死亡,一九九七年已高達千人以上,「911事件」一次就致使數千人死亡。
其二,在國家類型上,大國強國富國和小國弱國窮國均受其害。以往恐怖主義雖然有些也在發達國家爆發,但從爆發的數量來看多數還是發生在貧窮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但自二十世紀九○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則更多地遭受到恐怖主義的襲擊,美國與俄羅斯和中亞小國與非洲窮國一樣為恐怖主義傷透腦筋,尤其是美國在冷戰後成為恐怖主義襲擊的主要目標,據統計,整個二十世紀九○年代,將近百分之四十的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是針對美國和美國人的。
其三,在襲擊的範圍上,恐怖分子跨國、跨地區進行恐怖主義活動,有些恐怖主義組織甚至有全球恐怖網路。冷戰時期的恐怖主義有些雖然也有較為嚴密的組織,但其活動的區域大多局限在一國國內,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冷戰後恐怖主義多數具有一定的「國際性」。例如本.拉登在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三日成立的「伊斯蘭聖戰陣線」組織,就是一個具有全球性的恐怖組織,它可以指揮在東非爆炸美國的大使館,在美國本土襲擊世貿中心,在車臣援助反叛分子,並且和菲律賓阿布·沙耶夫關係密切。
三、恐怖主義武器的高技術化
冷戰時期的恐怖分子發動恐怖襲擊主要使用冷武器和熱武器進行暗殺和綁架等活動,冷戰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交通通訊資訊化的發展,新經濟和知識經濟已現端倪,這些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使戰爭的理念和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同樣也使恐怖分子可利用的武器更新換代,出現了高技術化。
〈一〉生物和化學恐怖主義
一九九五年「奧姆真理教」在日本東京地鐵施放「沙林」毒氣,造成十二人死亡,五千多人中毒受傷的恐怖事件,在日本引起了極大的恐慌,也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震驚。自此之後,國際社對這些原料便宜、容易製造、殺傷力十分廣泛的生物和化學武器一直心有餘悸。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美國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發出警告,稱恐怖分子嫌疑人可能已經擁有運輸危險物質的特殊許可證。隨後美國禁止其全國農用飛機的飛行,生化恐怖襲擊陰影開始籠罩在美國上空,當十 月十五日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宣佈,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導人達施勒的辦公室已遭受到含有炭疽熱病菌的郵件攻擊,並且承認新一輪的炭疽熱恐慌與「911」恐怖分子用飛機襲擊紐約和華盛頓的事件有關時,在美國,炭疽熱病菌已經成了恐怖武器的代名詞,生化恐怖襲擊已使美國人感到極度的恐懼和巨大的心理壓力。
〈二〉網路恐怖主義
當今社會越來越成為高技術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基礎設施、電力和供水系統、金融證券市場無不網路化,如果恐怖主義通過電腦「蟲」或其他形式對這些系統發動網路恐怖襲擊,將產生遠遠大於常規恐怖活動的災難性,但其所需要的條件和代價卻很小。例如對美國軍事基礎設施破壞最嚴重的一次網路攻擊,竟是一名以色列青年在加利福尼亞州幾個十幾歲孩子幫助下發動的。到目前為止,恐怖分子還沒有對以因特網為主的電腦網路發動恐怖襲擊,但襲擊的危險性依然存在。據報導,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已涉及了一個依靠因特網電子郵件與電子佈告欄的通訊網絡和電腦病毒程式,它可使其成員不必冒著被抓獲的危險交換情報資訊,並在適當的時候發動網路攻擊。
〈三〉電磁恐怖主義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日,俄羅斯《消息報》刊登弗·羅巴列夫和尤·帕爾斐奧諾夫兩位教授與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弗·福爾托夫合寫的一遍文章,提出電磁恐怖主義,他們認為恐怖分子可能利用各種各樣的電工技術設備進行恐怖主義活動。譬如,一九九五年三月在莫斯科一名罪犯利用一部簡陋的、用手工製作的儀器使兩家商店的報警系統裝置失靈。電磁恐怖主義的危險性就在於其易得、安靜和隱秘,從遠處發揮作用,攻擊時不留下任何痕跡,對某一系統目標產生較大的破壞力。
冷戰後恐怖主義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徵,這就促使人們在重新認識恐怖主義的同時,思考如何進行反恐怖主義鬥爭。針對冷戰後恐怖主義出現的新特徵,國際社會要從根本上徹底根除恐怖主義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統一各國對恐怖主義的界定,給恐怖主義下一個明確的定義;第二,加強國際協調與合作,將打擊恐怖主義與變革國際舊秩序同步進行;第三,各國處理好各民族、宗教和利益集團之間的關係,並加強反恐怖主義立法,增加反恐怖主義預算,建立反恐怖主義機構,提高反恐怖主義技術。從近年來國際反恐怖主義鬥爭的形勢看,雙邊多邊反恐怖合作的協定不少,但實際運作成效不大,那麼在「911事件」發生後,國際社會會否加強反恐怖主義鬥爭和能否最終取得反恐怖主義鬥爭的勝利,世人正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略〕◆
社論
台灣前途探討
恐怖主義與911
台灣選舉評析
選後兩岸關係
改造國民黨
台灣事情
歷史回顧
海峽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