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的針對去(二○○一)年十二月一日立法院改選民進黨得到原因作一理解,可有以下數點分析意見。
(一)二○○○年五二○之後,扁政權將其執政乖方無能,歸咎於在野政黨不服輸,存心抵制,特別指出立法院中的政黨比例,造成執政黨難以順利推動行政。此為過去一年多以來,民進黨宣傳工作的基本論調,強烈呼求台灣民眾支持配合透過這次改選,改變立法院中的政黨比例,讓民進黨可以名實相副的成為執政黨。這裡面包含有使陳水扁能夠扮演另一個李登輝「總統」的意思。我們看到最近的民進黨內要員紛彈「修憲」爛調,當能知道他們的真正企圖。
(二)更值重視的是,一方面泛綠陣營長期製造的危機意識,包括大陸中共的拒絕與其接觸,以「一個中國」相逼,而島內泛藍黨派的「賣台統一」主張,則無異裡應外合,恐將終結民進黨得之不易的執政;另方面則是李登輝「死而不僵」,賣老命號召集合實為「本土親日台獨」勢力,除了組成「台聯黨」投入選戰,旨在凸顯彼等主張的「台灣前途」正確路線(李路線),亦可藉此左右扼控民進黨與國民黨選後的可能政策。「台聯黨」在新屆立法院內的言行,必須警覺,那是李登輝與其背後盟友操弄台灣政治的指標。
可以相信,上述二方面的有計畫運作,在十二月一日的選民投票行為上發生作用。這也是何以日本與美國的主要媒體在選後一、二天立即要求大陸方面正視與尊重「台灣民意」的原因。
(三)選舉結果呈現的新黨「泡沫化」,並不若民進黨與台聯黨所構成的對國民黨包夾威脅,更危害台灣爾後的政治發展。我們預見到二○○二年以後,大凡真正有利於海峽兩岸通往「一個中國」「和平統一」的政策,幾乎不可能在立法院中通過立案;而在無從避免光怪陸離的政爭分合過程裡,國民黨亦將再陷分裂,甚至會以一種「次團體」的形式結盟存在於立法院,這些「次團體」在不同議題上,分別去與其它政黨協作。國民黨名存實亡。這在兩岸關係的意義上意味了,那個在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的「中國」,至此告終。中國大陸失去了中國台灣的對話對手,只能在拒絕或只好接受上二者擇一,與非/去中國的台灣「對話」。◆
社論
台灣前途探討
恐怖主義與911
台灣選舉評析
選後兩岸關係
改造國民黨
台灣事情
歷史回顧
海峽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