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島內立委和縣市長選舉自十二月一日揭曉以來,各界反應不一。民進黨以八十七票獲勝,數字雖未過半,但仍成為立法院的多數黨,取代了往日國民黨在立法院中的主導地位,成為繼去年總統大選以來在立法院這個台灣政治的主戰場上再次取勝國民黨。具明顯台獨傾向的民進黨在島內政治板塊重組的過程中連連獲勝,使大陸高層頗感驚愕,涉台官員近日也在不同場合表示對台灣島內政情民俗有誤判和欠缺瞭解之失。而國民黨人則將此次敗選歸因於戰術上的失誤。筆者認為,如能從台灣近代歷史以及「台灣意識」(或曰「台灣主體意識」)的發展去審視,將會對國民黨的連連失利和大陸官員的屢屢誤判有比較深入的認識和客觀的瞭解。
何謂「台灣意識」?其發展的脈絡又如何呢?據專研此一問題的台灣學者黃俊傑教授概括指出:從觀近百餘年來,「台灣意識」的轉折變化,我們可以發現歷史上的「台灣意識」基本上是一種抗爭論述──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反抗中共的打壓。
而且,這種以抗爭論述為主軸的「台灣意識」發展往往又與政治史的發展互相呼應。由於政治統治者的不同,作為「台灣意識」的抗爭對象也隨之轉變。自從一八九五年日本帝國主義者佔領台灣以後,百年來「台灣意識」就是在具體而特殊的歷史脈絡中醞釀,形成、發展、轉變,有其強烈而清晰的「脈絡性」。
在這裡,筆者必須補充說明的是,自從「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這種以抗爭論述為主軸的「台灣意識」開始轉變為在「台灣人─外省人」相對的脈絡中形成發展,到了李登輝主政的時期,在其推行的「本土化」政策主導下,傳統的「台灣意識」中的抗爭論述被扭曲發展為「省籍對立」或曰「省籍意識」。在李登輝的刻意打造下,以抗爭論述為主軸的「台灣意識」迅速發展為「內爭民主、外抗強權」的「新台灣人意識」,並且成為「台灣的主體意識」;而以外省人為主的國民黨政權,則被塑造成阻礙台灣民主發展和「台灣人出頭天」的絆腳石,儘管國民黨政權在蔣經國主政的後期已開始實現民主轉形,並且為台灣的經濟發展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勳;至於海峽對岸的中共政權,則被塑造成打壓「台灣人出頭天」和威脅台灣人生命安全的強權,儘管北京一再聲明不放棄對台動武只是對付台獨並非對付台灣人民,而且也從未對台「打過真軍」,但大陸的幾次文攻武嚇客觀上幫助了李登輝打造其「台灣主體意識」。
以陳水扁為首的民進黨人,繼承李登輝,以「內爭民主,外抗強權」為主要訴求。同時將「掃除黑金政治」和「省籍對立意識」滲入「內爭民主」的訴求中,使台灣島內的民主發展愈益複雜化;同時又將「福佬沙文主義」的民粹主義滲入「外抗強權」的訴求中,造成台灣民族主義與中華民族主義的對立與對決。
經李登輝刻意打造,陳水扁繼承發揚的「內爭民主、外抗強權」的「台灣主體意識」。形式上雖是以抗爭論述為主軸的傳統「台灣意識」的沿續,但內容上卻有本質上的不同。其中最根本的一點是:傳統「台灣意識」的抗爭論述最終是以回歸中華民族或曰「中華意識」為指歸;而李、扁的「台灣主體意識」則是以「去中國化」或曰脫離中華民族為目的。
然而,必須正視的一個現實是:以「內爭民主、外抗強權」為主軸的「台灣意識」,繼民進黨的兩次勝選之後,無疑已成為台灣的「主流意識」,未來的任何一個政黨如欲在台灣立足發展或想在選戰中取勝,都必須順應這一台灣主流意識。這種台灣主流意識,也可稱之為具有「台灣特色」(實即台灣民粹主義)的台灣民主主義和台灣民族主義。民進黨正是利用了這兩支槓桿在總統選舉和今次立委選舉中取勝國民黨的,無獨有偶,五十年前國民黨在大陸被共產黨打敗,而共產黨也正好利用了民主主義和民族主義這兩支槓桿。
民進黨在立委選戰中取勝,其後續動作將會以分化瓦解、威迫利誘國民黨、親民黨籍的立委帶槍投靠,加入其設計的「國安聯盟」,甚或釋放部分權力以建立「聯合政府」為條件,使其在立法院中實際掌握過半數的席位,以便牢牢控制島內的行政資源和主導下屆總統選戰,為陳水扁的連任鋪路,陳水扁的這一招,未嘗不可視為「具台灣特色」的統一戰線策略。概括地說,「台灣特色」的民族主義、民主主義和統一戰線,將會成為民進黨打敗國民黨的「三大法寶」。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民進黨雖以「政黨輪替」的民主方式登上執政舞台,繼而又以憲法的方式(名為修憲,實則制憲)逐步完成對中華民國台北政權(國民黨政府)的「政府繼承」,使其所統治的「中華民國」為僅僅建基於台、澎、金、馬的政權,其政權的合法性也僅僅來自台、澎、金、馬人民的授予,與以往國民黨執政時期聲稱主權涵蓋整個大陸中國(即「憲法一中」)的中華民國有性質上的不同,這個不同點表現於:它試圖與大陸中國完全脫離關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造成共產黨與民進黨在海峽兩岸瓜分國民黨政權的歷史事實,即與大陸的共產黨在五十年前以武力方式繼承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一樣,民進黨只不過在五十年後以憲法方式繼承國民黨的「中華民國台北政府」。這種雙方都在不同程度上完成或實現了對中華民國政府「不完全繼承」(借用王曉波教授的理論)的事實,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決或妥善的處理方案,其結果有可能向兩方面發展:一、民進黨或其繼任者不滿足於對中華民國的「部分繼承」進一步將本來屬於「政府繼承」性質的這種「部分繼承」轉化為「國家繼承」,具體做法是將憲法第四條的「中華民國固有領土」改為「中華民國現有領土」(借用王曉波語),即通過修憲的方式將「中華民國」的領土範圍縮限至台、澎、金、馬,海峽兩岸一邊一國,實現民進黨人「法理上台獨」的理念;二、共產黨人或其繼任者不能容忍民進黨這種通過「部分繼承」實現領土分割的行為,結果以武力完成對中華民國的「全部繼承」,將台、澎、金、馬正式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效控制的版圖和行政之內,實現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目標。
由於民進黨成為立法院的主政黨並進一步完成其對國民黨政權的「政府繼承」,必然使今後大陸的對台工作更加複雜化,一方面民進黨強調其執政的「中華民國」與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故不存在「唯一合法政府」的中國代表權之爭;另方面,由民進黨執政的台灣新政府完成對中華民國的「政府繼承」,其結果將會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國「完全繼承」的過程中斷。民進黨這種試圖將台灣的主權建立在對中華民國「政府繼承」的事實和法理基礎上,從而切斷大陸對台灣領土主權的主張的思維,的確構成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法律上擁有台灣領土主權要求的最大威脅。如果民進黨今後的大陸政策沒有向大陸作出調整和讓步的話,大陸將會進一步趨向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一途。台海的局勢是否「柳暗花明」,抑或日益嚴峻,端看民進黨今後的作為和陳水扁的政治智慧了。吾人不能不引以為憂。
最後,筆者不揣淺陋就兩岸問題直陳己見如下:
(一)北京必須正視,「內爭民主,外抗強權」已發展為今日台灣的主流意識,這種含有明顯的「脫中國化」、「去中國化」的意識,已非以中國的民族主義或同胞感情、血緣文化等「廉價」統戰理論和手段所能改變的。為其和平統一,北京必須發展出一種確能化解兩岸僵局的新思維。(二)台北必須明白:當前台灣政壇的「選舉民主、決策獨裁」並非剛健平直的民主化進程,甚至將會使民主政治逐漸劣質化,而民進黨的「法理上的台獨」路線極可能在短期內斷送「中華民國」。綠軍能守多久?確實令 人懷疑。◆
社論
台灣前途探討
恐怖主義與911
台灣選舉評析
選後兩岸關係
改造國民黨
台灣事情
歷史回顧
海峽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