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返台風波啟示錄

曾健民
(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會長)


林毅夫返台奔喪的消息,於五月三十日經媒體大量報導後,頓時成為全社會關注和議論的焦點。當天,民進黨政權也釋出了善意的訊息。行政院長游錫坤說,將努力依「人道精神」去處理;法務部長陳定南則說,林毅夫二十三年前投奔大陸之事已「超過法律追訴期」;獨派代表性立委蔡同榮也為文呼籲,要「打破黑名單」思維,依「人道精神」讓林毅夫返台;《中國時報》甚至以頭條新聞報導,「林毅夫可望週六返台奔喪」。雖然,另一面,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也說,林對當年「叛逃」之事應做「交代」並「道歉」;獨派立委林濁水嚴詞表示,林所犯的是「叛國罪刑」,應「司法起訴」這樣的強硬主張;但是全體來看,的確一時充滿著善意的氣氛和樂觀的期待。

然而,不過兩天,到了六月一日,整個善意的氣氛完全翻轉成肅殺的撻伐聲,「叛國」、「軍法偵辦」、甚至「究辦賣國賊」的大黑字也赫然出現在獨派的《自由時報》上。民進黨政權也馬上變臉,假惺惺地宣稱「人道放行,軍法偵辦」,蔡同榮也改口說,要求國防部「一定要查辦當年林毅夫的犯行」,撇清他先前的「打破黑名單」說;接著,隨著軍方「嚴辦林毅夫,鞏固國軍心防」的高分貝主調,民、親、國、台聯四黨不分朝野黨派,統統加入聲討林毅夫的行列。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批評道,這不是「人道」問題,而是「國家安全」問題,並指出當年蔣經國的「講話」,說要加強「敵我意識」,要正視「為何而戰」;同時,民進黨立委們也異口同聲聲討林是「叛國」、要「軍法偵辦」、應向「台灣」道歉;而台聯在李登輝表態之後,也拉高分貝叫囂,指林「不忠、不孝、不義……下飛機立即收押禁見」;更嘲諷的是,民進黨立委藍美津等和新黨議員金介壽竟然也不約而同地強烈表達:若林敢返台,將到機場拒絕林進入「國門」,出現了所謂「統獨一家」的奇景。最後,六月四日,以國防部長湯曜明在立法院的「叛國」、「不忠不義」、「不齒」、「追討撫恤金」的厲聲指罵,達到最高潮。

一時之間,二十年前的反動思維、反共愛國主義統統出籠,舊用語、舊口號大家琅琅上口,《包青天》連續劇中的「開鋤」封建思想也紛紛抬頭,時光恍若「倒帶」到一九七○年的「反共歇斯底里」的年代。特別讓人想起,七○年代末的「疾風事件」,當年在極端化的「反共有理」論下,任何「異議」者都被無限上綱成「共匪」,被打成「叛亂」。這,部分的民進黨諸公當記憶猶新,而憑良心說,國、親、民、台聯、新五黨中的許多人,當年著實也處於這「共犯結構」之中。

就這樣,不出兩天,林毅夫返台案情勢急轉直下,由紅轉成一片漆黑。怪不得,六月四日《中國時報》社論,匆匆以《迷亂的政治神經》為題,修正五月三十日社論《台灣政治神經在轉變的徵兆》的過度樂觀論,高歎「原來台灣的政治神經是如此錯亂」!的確,是如此「錯亂」!平時的朝野惡鬥、所謂「統獨」的混戰,忽然像假的一般,全都不見了;瞬時間,官軍民一體、「朝野」一致、「統獨」一家,全都像被國民黨的舊「法統」、反共戒嚴思維陰魂附體一樣,眾口一聲「叛國」、「軍法偵辦」、「敵我意識」、「為何而戰」……,彷彿又回到「反共動員戡亂時期」,真不知今夕何夕?

一、朝野、統獨總錯亂

這種思維與言辭,與今天誇誇議論「全球化」,開口閉口「後現代」,「民族主義」往往被嗤之以鼻的台灣文化知識的現實,形成太大的落差;漢賊不兩立、忠君愛國,也與今天電腦網路、檳榔西施、電子花車、偷拍、情色、瘦身、同志……等百無禁忌無奇不有的台灣現實生活,形成強烈的對比。敵我意識、叛國,更與兩岸每年數百億美元的經貿關係、數百萬人的來往交流、龐大的台灣資金人才在大陸的活動,以及絡驛不絕的政商往來,正炒熱的三通議題……等兩岸緊密的現實,有太大的乖離。總之,在在都與台灣的現實、兩岸關係的現實,有巨大的矛盾扞格,因而形成了荒謬、錯亂的現象,此其一。

另外,便是台灣兩大政治派別,在這次風波的錯亂表現了。以前曾高舉終結中華民國老法統的旗號,鼓吹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而被視為「叛國」、「叛亂」的獨派政黨,執政後,竟然也傳承了中華民國的老法統,用戒嚴時期的思維,拿國民黨政權曾加在他們頭上的「叛國」、「軍法偵辦」、「國家安全」的政治枷鎖,來對付林毅夫返台事件,這和平時開口「民主」,閉口「人權」完全兩樣,暴露出右翼法西斯的面目。雖然,少數幾位位居高位的獨派人士,為了突破兩岸僵局,建立溝通管道,或為了同鄉情誼,曾極力運作,想用「人道精神」的說詞,製造輿論,使林毅夫得以返台奔喪。然而,一旦碰上了強力反彈,便紛紛改口,退縮原地,顯見「人道」也者,僅是謀略。

而國、親二黨,包括被媒體封為「統派」的其他流派,在這次風波中,也完全顛覆了「統派」的表象,不但指罵林毅夫為「叛國」,要捉拿他「軍法究辦」,還聲嘶力竭地高喊要重視「國家安全」,建立「敵我意識」、鞏固「國軍心防」、要知道「為何而戰」,完全暴露出失去政權以前,五十年間以反共反大陸為其天職,製造和維持兩岸敵我對峙關係的老意識型態和本質。怪不得,獨派的宜蘭縣長劉守成會嘲笑說:「統派竟比獨派更敵視大陸。」但這決不僅是嘲笑,而是一個嚴肅的事實。

有報紙評說:「統的比獨的更獨,獨的比統的更統」,統獨易位,統獨本是一家。此說雖不盡準確,倒也指出了風波中,朝野政黨錯亂的特徵。

有人說,這次的風波打破了統獨的界線和其虛構成分。本來,今天大家觀念中的「統獨」,都是台灣媒體形塑出來的,是被扭曲被僵化的觀點;這個「統獨」,只是島內的政治勢力在爭奪政治資源中,作為政治商品的區隔,也就是商標戰中,被賦予的意義,「統」不是真「統」,只是「反獨」而已;「獨」也不是真「獨」只是反「反獨」的「統」而已,兩者在兩岸關係上,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誇張點說,有它本質的類似性,根本沒有真正的「統」,都是以製造和維持兩岸分離、隔離、對峙的格局獲得其政治利權,只不過一個是高舉法統的中華民國,另一個是高舉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現在暫時在「愛台」的霸權意識下共同維持「中華民國」,在這樣的框框中進行虛情假意的「統獨」混戰。

因此,島內所謂的「統獨」本來就有很大的虛假成分,只不過這次的風波,暴露了所謂「統獨」的真面目,把被扭曲的扳回來,錯亂的回到原貌而已。

風波中,朝野政黨忽然全退化到二十年前,反共軍事戒嚴期的政治水平,一時間,舊黨國幽靈似乎又回到人間。荒謬的是,政治高官中不乏當年的「叛亂」者、「黑名單」、刺蔣刺謝者(當年,依黨國法統的法律,他們與林毅夫相同,全都是「叛國」者該「軍法究辦」),並且仍掛著「台獨黨綱」的獨派執政黨,今天居然以當年曾判他們為「叛國」者的反共戒嚴的價值、法律、用語來指罵林毅夫為「叛國」者,如果打個不盡貼切的比方,就像小偷忽然用警官的口氣指別人是小偷一樣。這是最荒謬、倒錯的現象,透露出令人深思的問題。

而,這次反彈最激烈、跳到政治舞台,並間接使政黨、輿論、社會呈現一面倒現象的,是軍方的力量。他們以林毅夫返台將打擊軍隊士氣、不知「為誰而戰」,妨害「國家安全」,有損軍人「武德」等理由,強烈地反對。並以黃埔軍魂、忠烈祠英靈自況,以愛國、堅定「國家認同」,譴責林毅夫「叛國」。然而,反諷的是,前不久國安局高幹潘希賢、劉冠軍的叛逃和洩密案,就不動搖軍心?不妨害「國家安全」?尹清楓命案、拉法葉艦乃至幻象機採購弊案,就不損軍人「武德」?還有十數年來,曾是國權象徵的蔣家不斷地被羞辱,黃埔子弟,忠烈祠軍魂那裡去了?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出現以追求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為目標的台獨政府和總統,軍人的五大信念「主義、領袖、國家……」不動搖嗎?要效忠「國家」呢?「領袖」呢?「主義」呢?要以過去的軍法來偵辦林毅夫,怎不一併再用軍法偵辦當年的「叛亂」?上述例子,每一件都比林毅夫返台所造成的打擊「軍人士氣」還大得多,為什麼獨把林毅夫返台事件無限上綱,大事撻伐呢?對照之下,也讓人「錯亂」。過去的每件事,都沒有引起軍方強烈的反彈嗎?為什麼這次林毅夫申請返台,軍方的反彈會這麼大,還影響了輿論、政治風向,更跳上了議事殿堂?事有蹊蹺,反映了台灣的政治現狀,出現了一些「質」的變化。除了錯亂之外,更值得深思、辨析。

至於國親二黨,本來就代表著絕大部分舊國家機器的人與意識形態(當然包括了軍方及其眷屬),實際上,這二黨的立場相當程度代表了軍方的立場,也強烈地反映了舊國家機器的意識型態,這本是當然的,不足為奇。只是失去執政權的這兩年,被錯認的「統」派的假面,全部摘下了。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在「野」的角色,一夕之間暴露了改不掉的在「朝」的面目。

二、害怕林毅夫的「統派」形象

這幕風波鬧劇,前後雖然不足一個星期,但強烈地衝擊著每一個人的感情和思考,搖撼著每一個人的價值觀和認同感,因為它觸及台灣社會最核心、尖銳的問題,暴露了台灣問題最荒謬的本質。因為牽連到台灣的國家論、社會歷史、社會意識、兩岸關係、現實的權力結構與互動……等等複雜而矛盾的關係,因此更使人錯亂,許多人仍陷於理不清頭緒的狀況。

怎樣看這問題,在錯誤中找出它的本質,是當前緊急且重要的課題。

為什麼區區一個林毅夫返台之事,會引起全島上下這麼大的錯亂呢?因為它負載著台灣社會過去五十多年來最根本的復合矛盾以及牽涉到台灣未來出路的走向問題。怎樣看待二十三年前林毅夫的決然行動?「叛國」?或反國民黨威權的理想主義者?怎樣看待宜蘭人林毅夫現在在中國的名位?是傑出的經濟學者,蘭陽的光榮?或是中共政協委員的「台奸」?這兩者之間立場的選擇,關聯到否定或認可過去的黨國戒嚴體制,要揚棄或承繼過去的價值認同;更關係到,贊不贊同林毅夫在奔往大陸後第二年(一九八○)寫給表兄信中的理想精神,信中說:

「我覺得台灣除了是台灣人的台灣之外,台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長期的分裂,對大陸不利,對台灣不利,對整個中國的歷史更不利。因此如何在不損害台灣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中國早日再度統一,是我輩有志青年無以旁貸的責任。」

這是一個真正的台灣人「統派」的心聲。是對台灣未來根本走向的明確表白。

獨派當然抵死反對,被媒體封稱為「統派」的國親新三黨,表面上主張國家統一,但這統一是統一在國民黨的老「法統」之下,歷史證明這種「統一」,連在台灣島內都無法實現,還喪失了政權,已被拋在時代後面,如今還堅持這樣的「統」,只想作台灣島內的「統」派,從未真心想作一個全中國的「統派」,當然,他們是懼怕像林毅夫這種台灣人的真正「統派」的。

因此,林毅夫已超越了林毅夫具體的個人,而成了台灣最尖銳的政治符號。它代表著衝破兩岸險惡的分離與對峙的高牆,赤誠地追求民族和解,和平統一的高大形象。

當然,以製造並維持兩岸隔離的對峙的局面,來維繫島內既得利益的權力集團,是抵死反對的。它包括今日的黨、政、軍、經濟、文化各方力量。

答案已很清楚了,在林毅夫返颱風波中,軍官民一體、朝野一致、統獨一家,全都倒退到二十年前,以反共戒嚴思維,指罵林毅夫「叛國」,要「軍法究辦」,嚇阻林毅夫返台的表現,只不過是表象,害怕林毅夫真返台所帶來的政治符號、政治價值,真正的統派形象,才是它的本質。

三、不寒而慄

今日的台灣,在「愛台」、「去中國」的霸權意識下,一切封建的、保守的、貪婪的都被合理化;高喊「國家安全」、「敵我意識」的右翼愛國主義,當然也是「愛台」、「去中國」的霸權意識所樂見的;因為,不管是反共、反大陸、反中國,都有利於強化「台灣人意識」,築構新的「敵我意識」。

君不見!

在湯曜明在議事殿堂指罵林毅夫,和林毅夫長跪北大靈堂的強烈對比畫面,還縈繞在腦際的當日,也成立了「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的組織,游錫坤說要:「加強心防建設,提升憂患意識,不為中共統戰迷惑」。隔日中午,又舉行了全島防空演習,尖銳刺耳的警報聲,好像警告全民要強化「敵我意識」,不要受「中共統戰迷惑」。

再加上,最近獨派政權,正擬推出「大眾傳播法」、「全民指紋法」、「忠誠調查」……等等,強化國家統制的法西斯措施。使人感覺到,一個以「愛台」為霸權意識的新而對立的「國家」正在上升……。使人不寒而慄!

二○○二年六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