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論兩岸WHA較勁

陳毓鈞
(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兼大陸研究所教授)


七年前,鑒於重返聯合國之目的很難達成,台北遂改採策略,將目標先擺在聯合國之周邊組織「世界衛生組織」(WHO),但直接進入WHO也不易,於是調整作法,先從「世界衛生大會」(WHA)著手。七年的努力雖稍有進展,然國際政治講求大國互動與實力較量,今年的攻堅結果已在預料之中;祗不過由於兩岸同時爆發SARS疫情,引起國際媒體和輿論關注,讓台北以為機會應大於以往。然而,主觀期待是一回事,客觀環境又是一回事,只喜用台灣眼光看世界,而不願注重用世界眼光看台灣,叩關失敗之後的情緒反彈自然不小。

台北想進WHA,一直寄希望於美國、日本、歐盟等國,根本就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幻覺。美國和日本都是採取「不能得罪北京,又給台北安慰」的兩面光政策。例如美國從不在最重要的總務委員會發言,等到總委會確定排除台灣議題後,才在大會放馬後炮,但已無濟於事。美國國會的決議是說支持台灣成為觀察員,但衛生部長湯普生卻說支持台灣參加WHA的活動。日本外相和厚生勞動大臣在國內都說支持台灣成為觀察員,但在WHA大會上卻一言不發。故周醫生游日,外交部搶著道歉,又有何用?至於歐洲會議早已講明,在一個中國原則下,支持台灣成為WHA的一員。但兩岸在日內瓦的政治較勁,一中原則又沒個影,歐洲國家誰會表達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世衛大會秘書長布朗德藍女士在會上表示,研討會是技術性會議,是討論技術性問題而非政治性問題,並提醒與會代表不要「誤用」研討會。在查代表發言支持台北時,布朗德藍不等他說完就指出,WHO的報告已確定WHO與台灣有完全合作關係,雖然台灣並非WHO的會員。WHO官員亦表示,目前已有WHO專家在台協助抗疫,而且隨著台灣疫情擴大,將派更多專家到台灣幫忙。這告訴我們一個訊息,就是台北可以不滿WHO官員的說法,但國際間(包括WHO)對台灣議題有其一定的認知,除了重視事實需要之外,也講求法律的規範。因此,台灣要加入WHA的問題,並非可由台北當局自己下定義就行,而採用外交手段以及悲情訴求更證明無效,因為WHA所考慮的不會是台灣內部政治的需要。

北京可以接受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奧運和亞銀,以及用「台澎金馬關稅領域」參加APEC,那是因為這些組織都非聯合國的周邊組織。聯合國以及其組織都涉及主權國家規定,從前我國聯合美國圍堵北京不讓其進入聯合國達二十二年,後來北京打壓不讓台北重返聯合國,都是因為主權的爭議。WHO和WHA都是聯合國的相關機構,北京怎會放鬆,尤其在兩岸對一中毫無交集共識之時。事實上,台北擬以觀察員身份參加WHA,並不是毫無希望,解決之道就是唯有兩岸在九二共識問題上達成協議,恢復兩會交流與兩岸對話,才能打開癥結。總之,參加WHA必須講求理性、務實,而不能像外交次長高英茂在受挫後大發脾氣的說,明年要採取直接向WHO會員攻堅的手段,那豈不是說了等於白說!

陳總統在WHA受挫之後,心情不好可以理解,但竟然說要搞WHO公投,就令人匪夷所思了。於情,台灣人民及各黨派都支持台灣加入WHO;於理,一個國家在重大問題造成正反雙方相持不下時才會採取公投手段以求解決;於法,目前公投法律尚未有法源依據,國家元首怎能自作主張,干預立法?情理法三方面都沒有基礎,若執意要進行公投,那不是庸人自擾,就是招惹危險。另外,進行公投可能被獨派人士用來作台獨建國訴求,可能被北京看成是打破「四不一沒有」的台獨行動,可能被華府視為是跨越美中台關係的紅線,造成比「兩國論」和「一邊一國論」更大的危機。陳總統宜三思!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