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筆釋疑」問疑
「開筆釋疑」問疑
五月五日有「台獨基本教義派」李筱峰於其所謂「統派媒體」《中國時報》新辟之「名家專論」作「開筆釋疑」,取譬云:「李登輝當年以列管有案之身,被邀加入國民黨,和一般『賣身投靠』的台籍政客迥然不同。不過李登輝沒有我自由,他加入中國國民黨之後,必須隱忍本我,先講一些他們能夠接受的話,等到時機成熟,才逐漸表現真我,終究不失台灣人的『尊嚴……」又猛吃《中國時報》豆腐說:「中國時報果真能本土化、認同台灣主體地位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中國時報和中國國民黨一樣,光是他們的名稱『中國』兩字,就注定他們不可能本土化,不可能具有主體性。」如是云云。
首先,岩里政男李登輝已是歷史之垃圾,但做為一個「北社」的「台獨基本教義派」,李筱峰竟而一「開筆」即奉其為「派主」或「教父」,卻令人大感意外!李登輝只是一個心靈殘廢的「三腳仔」,餘生還得與劉泰英、蘇志誠對質貪污案,尚有何「尊嚴」可言?他有「尊嚴」,那麼全體台灣人就沒尊嚴了。
其次,李筱峰枉讀歷史乎?無知於「本土化」乃十九世紀以來全世界殖民地人民反殖民統治的文化運動之專稱乎?所有「台獨基本教義派」今日在台灣所推行之「台獨」活動只能「正名」為「皇民化」運動,亦即欲將台灣再淪為日本新殖民地的運動。如今一切台獨動輒妄以「皇民化」僭稱「本土化」,乃是對「本土化」一辭最大的褻瀆,名不正則言不順,只能唬一唬無知的外行人了。
以今日之台灣言,天賦炎黃子孫共同保有的「中國」,正是台灣一島所有台灣人的「本土」,「中國」既是台灣人的民族本土、也是台灣人的文化本土、更是台灣人歷史的本土,是所有台灣人生命之根源的本土或曰「主體」也。李筱峰所云「名稱『中國』兩字,就注定不可能本土化,不可能具有主體性」,只能說是自欺不能欺人的癡人誑語了。
第三,「中國」是台灣的「本土」,自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初,其致信荷蘭據台頭領揆一說:「台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其後台灣先民陸續來台,乃自命「唐山客」,呼中原故國為大唐江山,故曰「唐山」也;亦自稱「河洛人」,河洛者,中國三代所居之地也;又視大陸故國為「原鄉」,日據時前輩作家鍾理和名言:「原鄉人的血,只有流回原鄉,才會停止沸騰」是也。
亦正因為「中國」是台灣的「本土」,所以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十六日日據時代的台灣暴發「治警事件」,負責審判的日籍檢查官三好提出論告,有「於台灣有三百六十五萬中華民族」字句,並謂台灣人皆自稱「中華民族」為「不穩思想」。而法庭上,先賢陳逢源慷慨陳辭:「中華民族自五千年來,雖有常常同化他民族,但是至今尚未被他民族所同化,若要排斥中華的文化,人民必起反抗心。所以若視漢民族如視琉球那般沒有文化和歷史的民族一樣就錯了。」陳逢源所說「漢民族」,義同「中華民族」也;同時涉「治警」案之台灣抗日解放運動最重要的領袖人物蔣渭水亦在法庭上力辯:「(你日本人說我台灣人的)中華民族是什麼?豈不是可怪的話呢!(台灣人不幸)既做日本國民,(你日本人)怎樣不說(淪為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已經是)日本民族呢?台灣人不論怎樣的豹變自在,(不得已)做了日本國民,(也是不可能)便隨即變成日本民族,台灣人明白地是中華民族即漢民族的事,不論什麼人都不能否認的事實。」應是「三百六十五萬中華民族」之後代的李筱峰等一切台獨,睹陳逢源、蔣渭水有血有淚的正義陳辭,中夜夢迴,能不內咎神明嗎?
一九二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台灣民報》一二八期《漢族意識的勃興──統一中國的第一步》有言:「我們確信改造中國的事業,必由國家的統一做起。於是乎,中國漢族的國家主義,或是國民主義,或是民族主義,乃是唯一的救國大旗幟了。我們最佩服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先舉起民族主義的用意,真正有適合中國的國情。」皆可見台灣人強烈的中華民族「本土化」意識也。
所以一九四六年台灣光復,一向被日本警方視為「台灣派」的領袖人物林獻堂率「台灣光復致敬團」前往西安謁黃陵,發表談話謂:「應知台胞在過去五十年中,不斷向日本帝國主義鬥爭,壯烈犧牲,前仆後繼,所為何求,簡言之,為民族主義也。」更可明白「台灣人」自來皆以「中國」為「本土」為「原鄉」,民族主義其強烈如此,又豈是李筱峰什麼「光是他們的名稱『中國』兩字,就注定他們不可能本土化,不可能具有主體性。」難道林獻堂、蔣渭水、陳逢源都非「本土化」,不具「主體性」,而只有「三腳仔金龍」的兒子才「本土化」,才「主體性」?李筱峰的舅舅林嘉明就是堂堂正正台灣的中國人,還擔任過中國統一聯盟台南分會會長,難道舅舅「不本土」卻有一個「本土」的外甥嗎?李筱峰的「本土」是經過「皇民煉成」的「日本土」吧?
第四、因此,岩里政男李登輝等一切台獨所行的「三腳仔皇民化」,絕不是什麼「台灣本土主體性」,只是日本殖民主義的殘遺罷了。
早期被奉為台獨論述之圭臬的王育德著《台灣--苦悶的歷史》說:「日語的使用並非僅止於語言的問題。語言學習量達到某一程度,就會引起質變,還會規定思考方式和世界觀。台灣人由於日語和日本文化而從封建社會蛻變到現代社會,因此日語似乎可以說給台灣人帶來相當大的質變。」「當時已經有許多台灣的知識份子,在日本國內和台灣島內,處於跟日本人幾乎無法區別的狀態下,和日本人並肩活躍。前往中國、滿洲和南洋的台灣人,被當地人視為日本人,體味到優越感。」
果然,李筱峰第二度在「專欄」的《中國之疫》一文中,為「體味優越感」便肆力醜詆台灣先民漢族中國人只會帶給台灣原住民各種瘟疫,一筆賬算到十八世紀末率領閩粵「流民」「侵墾」噶瑪蘭人的漢人吳沙,噶瑪蘭人因漢人帶去的天花,而病死多人云云;試問李筱峰,「病死多人」復是多少人?根據最近有關傳染病史的討論,歐洲殖民者十五世紀末登上美洲新大陸時,帶給原住民者正是天花,所以科爾特斯僅率領三百名西班牙殖民者,便征服了擁有二千五百萬人的阿茲台克帝國(今墨西哥),只因阿茲台克人俘虜一名染天花的西班牙士兵,短短十年之內,阿茲台克人口遽減到只剩六百五十萬人,生存者鬥志喪失,一個強大的帝國就此滅亡;南美洲另一強大的印加帝國(現秘魯及周邊國家),也因為北美的殖民者故意送去天花患者用過的毯子,將天花傳給印第安人,以致皮薩羅僅僅帶領一百八十名西班牙殖民者,竟輕而易舉加以征服,兩三千萬原住民,不到一個世紀,只剩一百萬人,印加帝國從此消亡。歐洲「侵墾」者能像李筱峰所云「吳沙再贈以醫藥,救活百人,噶瑪蘭人很感激,還送土地給吳沙,這真是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歷史」嗎?李筱峰又說:「一八九五年五月日軍入台,日軍戰死的只有一六四人,但病死的卻多達四六四二人,是戰死的四十倍。台灣惡劣的衛生環境與疫病的流行﹐大挫日軍。台灣的蚊蠅,竟然成為抗日英雄!」其然?豈其然哉?李筱峰寧不知日本帝國以精銳之師侵台,台灣先民台灣義勇軍奮死抵禦,壯烈戰死者超過四萬人,重挫日軍,迫使日本侵略者唯有謊報戰情,以疾病流行掩飾陣亡嗎?李筱峰台南麻豆人,麻豆近鄰噍吧哖(今玉井)所有男丁不分老少盡被屠戮斬首如丘示眾,中部霧社原住民亦慘遭大規模屠殺,皆因台灣先民之英勇抗日而來,可以想見,日本死亡的四千六百餘人正是抗日義勇軍的戰果,豈是什麼台灣先民無異「蚊蠅」,日本「優越」只死一百餘人,而今之李筱峰意淫日本自我「體味到優越感」呢?再告訴李筱峰吧,SARS疾疫很可能二○○二年二月已首先出現於美國費城,可謂「美國之疫」,正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美國士兵帶至歐陸戰場以致爆發全球的「流感」,一時致死超過三千萬人,或謂高達五千萬人,是人類有史以來造成死亡人口最多的一次病毒感染;又AIDS亦是首先在美國爆發,迄今已致人類死亡近一千四百萬人,李筱峰敢對美國一語評論嗎?
又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日「台獨基本教義派」由李筱峰參加的「台灣教授協會」領銜提出《兩國兩制,和平共存--台灣人民對台灣與中國關係的基本主張》說:「日本政治有效統治台灣達半個世紀之久,對台灣的影響至為深遠,它切斷與中國的大部份紐帶,有助於形成台灣人的『國家單位真實感』。此外,舉凡鼓吹國家神道、推行國語運動、更改姓氏運動、志願從軍運動,莫不影響了台灣文化。總之,日本政府企圖把台灣人變成日本人的努力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成功地使台灣人變得『不像中國人』。」「不像中國人」,又不是日本人,正是「三腳仔」也。
更「精彩」的是台獨「教父」岩里政男李登輝二○○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在日本「李登輝之友會」越洋視訊以日語演講《台灣精神與日本精神》所說:「常被指摘的台灣人的『日本精神』可說是重要的台灣精神。因有這扎根在台灣的『日本精神』,所以台灣才未被戰後中國的大陸文化完全吞沒,也可以說才能抵抗。」
凡此以日本殖民「母國」為「主體性」的「三腳仔」言論,這樣徹底的人格殖民化,這樣被日本殖民統治改造成「不像中國人」的人,還是一個健全的人嗎?還是具有「主體性」的台灣人嗎?還扯什麼「主體」「本土」呢?我們只能哀矜勿喜,同情他們是被日本殖民統治摧殘成心靈殘廢的人了。
第五、《中國時報》是否「統派媒體」,恕我不知,於今《中國時報》「為了多元化,所以邀稿的對象藍綠兼顧,立場平衡」的邀請李筱峰撰專欄,並被李筱峰「消遣」為「按一般民主國家所重視的多元化,是指生活價值、公共政策等的多元,從來沒有一個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會在國家認同上面強調多元的。找藍綠各半來寫專欄,在一般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裡面來說,是件怪異的事。」李筱峰言下之意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了,但民進黨黨綱也只承認台灣具有「事實主權」,而非具有「法理主權」,亦即非「法(理)」割據而已,否則台獨們又何必推動什麼「公投」「正名」呢?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嗎?請李筱峰拿出事實根據來,否則就不要自我催眠只圖意淫了!
只是《中國時報》處台獨當權之艱難,意圖搖擺,遂美其名「多元化」的「藍綠各半」,事實也許這只能算是「投機化」吧?否則,據「決策民調中心」調查,「台獨基本教義派」只佔百分之七比率,而「統派」好歹還有百分之八,猶略勝一籌,為何不見《中國時報》邀請「統派」的「名家」撰寫呢?譬如陳映真先生或李敖先生,比起區區李筱峰,夠「名家」了吧!至於「專欄」所見趙少康、陳文茜、賴世葆、李家同是「統派」嗎?他們自己如此承認過嗎?又《中國時報》對李筱峰之獨派言論,是否也允許他人反駁,以示「多元化」呢?如若不然,《中國時報》只能算是「獨派」的「言論自由」而已,奢言什麼「多元意見」,豈非欺世之談嗎?
【作者小識:本文「第四、」下之「果然,李筱峰第二度…」一段,是臨時補入,於全文文氣或有不順,讀者諒之。】◆
社論
外交與國際政治
認識中國
SARS與世衛
向民進黨喊話
統獨交鋒
書評
海峽短評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