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滄海百年》開播緣起
電視劇《滄海百年》開播緣起
自10月15日起,大陸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節目晚間八點至十點黃金時段,正式開播一部反映台灣本土歷史題材的電視劇《滄海百年》。這是一部以台灣霧峰林家四代人開墾台灣、建設台灣、保衛台灣、歸依祖國為素材而創作的影視作品,真實再現了霧峰林家代代相傳的愛國主義精神。
台灣霧峰林家,被海峽兩岸史學界公認為台灣20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第一家族,其家族史就是台灣近代史的縮影。我作為霧峰林家第九代傳人,電視劇《滄海百年》的主要策劃者,二十年前就萌發了將霧峰林家愛國史搬上螢屏的願望,直到2000年,在我的好友、中信國安文化傳媒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鄢鋼的鼎力支持下,經過三年半的艱苦努力才如願以償。我們拍這部戲的目的,是想以霧峰林家的墾荒史、創業史和愛國史,來證明大多數台灣人是大陸移民的後代,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讓不熟悉台灣史的台灣人和大陸人都瞭解台灣歷史真相,以此來回擊台獨分子歪曲台灣歷史的謬論。
霧峰林家祖籍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五寨鄉莆坪村。1754年赴台灣拓荒的一世祖林石,從小雙親亡故,家貧如洗,17歲時隻身來到台灣中部深山拓荒墾田。他憑著堅韌不拔、頑強奮鬥的精神,十餘年間創造了歲入萬石的家業,成為當地著名墾頭。後來因族人林爽文發動台灣歷史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遭清政府鎮壓而家毀人亡。林石兒媳黃氏帶領兩個幼子再入阿罩霧深山拓荒,經過十多年努力,靠種田、燒炭、經商重振家業,成為台灣中部較為富有的墾首。1997年我回台中縣霧峰鄉探親時,還特地參觀了霧峰林家保留的早年創業時住過的草廬。
霧峰林家第五代傳人林文察19歲時為父報仇,殺死當地惡霸林和尚,剖心祭父。後到彰化縣衙自首,被打入死牢。其忠孝之舉轟動全島。台灣總兵曾玉明念其忠勇可嘉,將他保出牢房,擢為游擊,帶兵平亂。後來成為兩江總督左宗棠的愛將。林文察因戰功卓著,從游擊、參將、副將、總兵一路升至福建省陸路提督兼水師提督,成為清朝一品封疆大吏。他在福建戰死後,清政府又加封他為太子少保,賞穿黃馬褂,並在福建、台灣設立專祠祭奠他。可以說,林文察是清末官階地位最高的台籍人士。他所建造的「宮保第」,也是目前台灣現存規模最大的清朝官邸,被台灣當局授予二級古跡稱號,先後兩次撥鉅款修繕,成為台灣中部地區著名的觀光勝地。
林文察戰死後,他的長子、林家第六代傳人林朝棟繼承了霧峰林家的愛國傳統。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法國侵略者看中台灣孤懸海外,守備薄弱,想乘機攻佔台灣,以此作為進軍大陸的跳板。清政府派欽差大臣劉銘傳來台應戰,他號召台灣各界人士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通力守台。林朝棟自己出錢組織一支「棟字軍」,扼守基隆港的戰略要地獅球嶺。他們用火槍土銃、大刀長矛來對付擁有洋槍洋炮的法軍,苦戰月餘,彈盡糧絕,死傷慘重。這時正值雨季,林朝棟冒著大雨,赤足披髮,在陣地上奔走呼號,指揮戰鬥。劉銘傳在戰報中得知此事,感動得掉下淚來。12月20日,「棟字軍」被法軍分割包圍,眼看就要全軍覆沒。林朝棟派人突圍回台中霧峰告急。他的夫人楊水萍心急如焚,連夜將林家家產和女眷們的首飾典當出去,組織起一支增援部隊,坐著小轎趕赴基隆救夫。劉銘傳讚她為巾幗英雄,發給她武器彈藥。楊水萍連夜上山,和林朝棟裡應外合打敗法軍。戰後,清政府授予楊水萍「一品誥命夫人」封號。1997年,我回台灣探親,去獅球嶺憑弔林朝棟當年抗法的古炮台時,在山下發現以他名字命名的「朝棟社區」。當地居民得知我是林朝棟的曾孫時,豎起大拇指說:「林朝棟捨家抗法,是個了不起的英雄啊!」
台灣軍民經過半年多浴血奮戰,取得中法戰爭勝利。戰後,林朝棟一方面統領全台營務,另一方面和劉銘傳一起致力於發展台灣經濟建設。他奉劉銘傳之命率棟字軍建造了台中城,並參加了台灣第一條鐵路的興建。這條鐵路於1893年完工投入使用,成為中國最早的有實用價值的鐵路。中法戰爭後的第二年,台灣設立撫墾局,林朝棟出任局長,負責招撫原住民各部落開拓荒地,對台灣農業發展和少數民族的進步起到相當大的推動作用。清政府為嘉獎林朝棟撫墾有功,特賜予他「勁勇巴圖魯」徽號。劉銘傳對他急公忘私的精神十分感佩,曾經對他說:「蔭堂(林朝棟字蔭堂),汝知有國,而不知有家,將其何以遺子孫乎?」於是,他奏請清政府給霧峰林家頒發了「林合墾契」,特許林家在台灣中部沿山荒野及近海一帶招佃墾殖,並將台灣樟腦專賣權交給林朝棟,林朝棟在台灣大力發展樟腦、木材等經濟作物,使台灣經濟實力有了明顯提高。
甲午戰敗,清政府將台灣割讓日本。林朝棟率「棟字軍」奮勇抗日,決心與台灣共存亡。他讓人在霧峰林家大花廳四周安置火藥桶,把家人召集到大花廳宣佈:「如果我戰死,全家人點火升天」。後因慈禧連降聖旨,台灣官員必須全部舉家內渡,否則按抗旨論處。林朝棟不得不率全家撤至福建廈門。回到大陸後,他兩次進京,跪請皇帝允許他帶兵收復台灣,但都被回絕。他大口吐血,鬱悶而死。林朝棟臨終時,緊握長子林祖密的手說:「台灣是在我任內丟失的,希望我的後人有一天能收復台灣!」
林祖密從12歲起,就跟隨父親南征北戰。父親「收復台灣,統一祖國」的遺言,深深埋在他心底。他的愛國主義思想正是從亡台遺恨的沃土中孕育出來的。為了不當日本二等國民,他回台灣將龐大家產低價變賣,(有些土地甚至被日本人沒收霸佔),將鉅款帶回祖國大陸。1913年,林祖密拒絕日本人用高官厚祿引誘他回台灣當漢奸的企圖,乾脆向日本駐廈門領事館申請撤銷全家人的日本國籍,並向剛成立的中華民國政府申請中國國籍。他成為放棄日籍,恢復中國國籍的第一位台灣同胞。這在當時崇洋媚日的風氣中,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日本人為報復林祖密的愛國之舉,將霸佔霧峰林家的大片土地白白地贈給了引狼入室的大漢奸辜顯榮,使原來並不富有的辜家成為台灣有權有勢的大富豪。
林祖密雖然帶領霧峰林家下厝全家離開台灣,卻沒有忘記支持台灣人民的武裝抗日鬥爭。當年羅福星發動的苗栗起義,張火爐製造的大湖抗日事件,以及余清芳領導的噍吧哖起義,都得到過林祖密的經費資助。
1915年,孫中山在得知林祖密的愛國事跡後,特派部下徐瑞霖去廈門動員祖密加入中華革命黨(國民黨前身),林祖密成為最早投身國民革命的台籍人士之一。1916年護國護法戰爭中,他響應孫中山討袁號召,捐獻50萬銀元組織閩南革命軍,發動武裝起義。孫中山當即任命他為閩南軍司令,領少將銜。他帶兵打下永春、莆田、仙遊等七個縣。1922年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兵變,妄想殺害孫中山大總統。林祖密帶兵護駕,被陳炯明捕獲,後來在部屬營救下,才得以脫險。孫中山十分器重林祖密將軍的才幹,先後任命他為汕頭警備司令、大本營參軍兼侍從武官,隨軍入桂,參贊戎機。
1923年初,孫中山在福建趕走軍閥李厚基,任命林森為福建省省長。林森就任後,聘請林祖密出任福建省水利局局長。亡台之恨,令祖密認識到,國家富強之時,才是台灣收復之日。於是他產生了實業救國思想,斥鉅資開發建設閩南。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林祖密建立的疏河公司疏通了福建九龍江,使沿江兩岸貨暢其流,百業興旺。接著他又成立了墾牧公司,開辦起近代農業和林業,繁榮了地方經濟。1907年夏天,他途經漳州,發現那裡遭遇了特大洪災,城中糧食斷絕,上萬饑民嗷嗷待哺,而清政府無力救援。他立即捐資五萬銀元,從廈門運來幾船糧食,救活許多災民。
1925年,正當林祖密將軍自籌資金為創辦龍巖煤礦奔走時,遭到反動軍閥張毅的暗算。張毅採用長途奔襲手段,派兵赴華安縣密捕林祖密,在將他押往漳州途中,軍閥提出:「只要拿一筆錢來,就可以饒你一命。」林祖密冷笑道:「支持孫中山革命,我願出幾十萬。你們要錢,我一個子兒也不給!」敵人惱羞成怒,將他殺害於和尚山,遇難時年僅48歲。祖密犧牲後,漳州市民罷市三天,沿街設案供奉他的亡靈。
林祖密犧牲後,他的第五子林正亨,考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前身為黃埔軍校)。畢業後奔赴抗日戰場。首戰崑崙關,險些犧牲。1944年加入遠征軍,去緬甸抗日殺敵。臨行前我的母親愁容滿面地說:「老大不滿兩歲,老二就要出生,我又沒有工作,你一走我們怎麼生活?」林正亨說:「現在抗日要緊,沒有國,哪來的家!」母親最後只好同意他赴緬抗日。1945年在一次戰役中,身為指揮連連長的林正亨和戰士們被日軍包圍。他一個人和八個日本兵拚殺,在刺死幾個敵人後,自己也身負十六處重傷倒下。部下從死屍堆中把他背下來,在美軍醫院動了兩次大手術,才從死亡線上活過來。他在雲南養傷時,寫信向母親報告自己抗戰經歷時寫道:「在這神聖的戰爭中,我算盡了責任。台灣的收復--父親生平的遺志可算達到了。他要是有知,一定大笑於九泉。我的殘廢不算什麼,國家能獲得勝利、強盛,我個人粉身碎骨也是值得的。」
抗戰勝利後,已成殘廢的林正亨被遣散回家。他到重慶後,得知妻兒已去廣州。在妹妹林岡的影響下,他逐漸認清了國民黨政府的專制腐敗,將未來中國的希望寄托在共產黨身上。他加入了共產黨的周邊組織勞動協會,積極投身工人運動,經常去重慶朝天門碼頭組織工人開展罷工鬥爭。1946年國共分裂後,他帶領二十多個流落大陸的台灣青年回台灣參加革命。
1947年2月,林正亨投身於席捲全台灣的「二.二八」起義,在台中加入「二.七」部隊,開展武裝鬥爭。起義失敗後,他躲進醫院動手術,逃過了國民黨的捕殺。1949年8月16日,在白色恐怖中,林正亨被捕入獄。他受盡鞭抽、火烙、壓槓、灌辣椒水等酷刑,始終堅貞不屈。當時,與霧峰林家關係密切的台灣12位著名士紳聯名上書蔣介石,請求免林正亨一死。鑒於霧峰林家在台灣的巨大影響,蔣介石讓陳誠出面勸正亨在悔過書上簽字,可免一死。但他拒絕悔過,卻寫信給在日本帝國大學讀書的弟弟林正宏,要他立即回祖國參加新中國建設。臨刑前一天,林正亨用鮮血在牢房的牆壁上,寫下題為《明志》的血詩:「乘桴泛海臨台灣,不為黃金不為名;只覺同胞遭苦難,敢將赤手挽狂瀾。」1950年1月30日清晨,林正亨被押往台北馬場町刑場英勇就義,成為全台灣遭受「白色恐怖」殺害的第一位受害者,時年34歲。
甲午戰敗,霧峰林家下厝在林朝棟帶領下舉家內渡,移居廈門。而上厝子弟在林文欽帶領下留在台灣投入抗日運動。日本帝國主義佔領台灣後,除了血腥鎮壓台灣人民的武裝反抗外,還在思想文化上扼殺台灣人的民族意識。林文欽的長子林獻堂在日據時代台灣人民武裝鬥爭失敗後,舉起了非暴力抗日的大旗。1907年,林獻堂在日本見到仰慕已久的梁啟超,訴說了日本侵略者對台灣人民的殘酷鎮壓。梁啟超提出:三十年內台灣是無法回到祖國懷抱的,台灣人民可以倣傚愛爾蘭人以非暴力方式反抗英國人的殖民統治,盡量在台灣保留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林獻堂針對日本政府不許台灣人說中國話、認中國字、出中文報紙、辦中文學校等「去中國化」的措施,反其道而行之。他出錢創辦了用漢語教學的台中一中;出錢創辦中文報紙--《新民報》,出錢資助並領導了設在霧峰林家的著名愛國詩社--櫟社;同時和蔣渭水等人共同建立了台灣文化協會,組織演講會、電影會、話劇演出等各種活動,傳播中華民族文化和愛國思想。日據時代,林獻堂為爭取台灣人民的合法權力,在14年裡,組織全台灣民眾連續十五次向日本帝國議會請願,要求在台灣設立高度自治的台灣議會。被史學界稱為日據時代「台灣第一人」和「台灣議會之父」。
1936年3月,林獻堂參加《台灣新民報》組織的華南考察團回祖國考察,在上海對華僑團體演講時他激動地說:「我終於回到了祖國!」此事被日本間諜密報日本當局,當林獻堂回台灣後,日本軍部指使日本浪人當眾毆打他,釀成台灣日據時代著名的「祖國事件」。
台灣光復後,1947年林獻堂率「台灣光復致敬團」前往南京和西安,祭黃帝陵,祝賀祖國抗日勝利。他在致詞時,聲淚俱下地說:「應知台胞在過去五十年中,不斷向日本帝國主義鬥爭,壯烈犧牲,前仆後繼,所為何來?簡言之,為民族主義也。」
日據時期,台灣霧峰林家還湧現過林幼春、林朝崧、林仲等三位著名愛國詩人。他們於103年創立了台灣三大愛國詩社之一的櫟社,用寫詩來抒發自己的愛國之情。著名學人徐復觀為林幼春的《南強詩集》作序時,稱其詩「實萬劫不磨之民族精魂之所寄」。並稱幼春為「一代民族詩人」。1925年林幼春因治警事件被日本人抓入監獄。他的獄中詩曾有「丈夫腸似鐵,得死是求仁」等慷慨之句。
縱觀霧峰林家綿延二百多年的愛國傳統,可以看出這個家族每一代人都對祖國故土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這種愛國情結,既表現在他們多次協助國家抵禦外來侵略上,也表現在他們艱苦卓絕地開發和建設寶島台灣,並無私地援助祖國大陸上。台灣歷史上每一次重大事件,重大轉折,都有霧峰林家的代表人物高舉愛國主義大旗衝在最前面。「先國後家」,「先公後私」,成為霧峰林家的祖訓。它引領著林家子弟為祖國的統一和富強赴湯蹈火,流血犧牲,在所不辭。◆
社論
國際觀察
中國與世界
兩岸關係
霧峰林家的《百年滄桑》
台灣亂象
白色恐怖與秋祭
悼念蘇姐
歷史
短評
編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