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邊外交日顯成熟

金彪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
2003級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研究生)


在中國的外交戰略中,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居於首要地位。中國的周邊環境極為複雜,周邊外交考驗著中國的外交智慧和技巧。今年,中國領導人頻繁出訪周邊國家,參加國際組織的合作與交流,通過綜合運用各種外交資源和手段,中國周邊外交逐漸成熟,成績斐然,為中國的和平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周邊環境,也為地區局勢的穩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重點突出針對性強

中國與十五個國家陸上相鄰,與七個國家海上相鄰,而且周邊熱點問題集中。朝鮮半島核問題、南中國海問題、釣魚島領土爭端、中亞能源與反恐問題和克什米爾問題都集中在中國周圍,任何一個問題都直接影響著地區與全球局勢的穩定。在處理熱點問題和搞好周邊關係上中國冷靜而理性,重點處理好與周邊大國的關係,對中日關係的具體問題採取了針對性極強的措施。

中俄關係,通過領導人的頻繁會晤和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合作,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安全領域增加了互信與合作,今年中俄成功地組織了「和平使命」聯合軍事演習;在上海合作組織範圍內加強了反恐方面的合作。中俄在能源領域也排除了干擾和種種困難,雙方的合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中印關係也取得了突破。上半年溫家寶總理成功地對印度進行了訪問,中印雙方宣佈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確認了兩國就全面擴大雙方在各個領域友好互利合作所達成的一系列共識。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兩國政府簽訂了《關於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並且開始了新的邊界談判。

在處理對日關係中,中國既堅持了原則立場,又表明了維護國家利益的堅強決心,體現了大國成熟理性外交的風範。日本首相小泉一再參拜靖國神社,中國政府表示了一貫的強烈反對態度。日本的錯誤言行造成了目前中日之間政治關係的冷淡,中日政府間的對話處於停滯狀態,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也不可能舉行中日首腦會談,但中國「與日本的關係惡化,於中國國家利益無益」這一基本的戰略判斷並沒有發生動搖,中國正在尋求以合適的方式改善中日關係。最近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在會見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時表示,中日兩國人民應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友好交流,為推動兩國關係的改善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在東海油氣資源開發問題上,中國也表現了開放、合作的態度。在中日關係上,中國既體現了原則性又極富靈活性,在國際上贏得了支援又維護了國家利益。

巧化危機為合作契機

在朝鮮半島核問題和南中國海問題上,中國巧妙地化危機為合作契機,既贏得了國際尊重又為中國營造了安定的周邊環境,中國外交的成熟與技巧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朝核問題上,中國利用特殊身份與關係,積極斡旋,努力促成了六方會談。通過五輪會談,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雖然要將此前達成的原則協定化為具體的政策和措施,任務還相當艱巨,甚至有可能出現曲折和反覆,但中國作為六方會談的東道國所做的種種努力,得到了與會各國和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讚賞,使中國在朝核問題的解決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的積極努力使朝核問題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為朝鮮半島南北雙方的合作創造了條件,這大大促進了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南中國海問題既直接關係到中國的切身利益,又嚴重影響著周邊環境的穩定。胡錦濤主席今年對印尼、汶萊、菲律賓和越南的訪問,使各方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取得了更多共識,為妥善解決分歧創造了條件。在2002年中國和東盟各國共同簽署《南海各方行動宣言》之後,今年3月14日,中國、越南和菲律賓石油公司共同簽署了《在南中國海協定區三方聯合海洋地震工作協定》。這兩個協定充分體現了中國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精神,同時並不損害各國在南海問題上的基本立場,為中國與有關國家解決南海爭議邁出了重要的步伐。中國將危機轉化為合作的契機,為中國外交贏得了主動,既提升了負責任地區大國的形象又維護了中國的國家利益。

雙邊與多邊並舉

今年是中國外交近年來最活躍的一年。高層領導人頻繁出訪,參加重大國際組織的活動,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幾乎遍訪中國周邊的國家。胡主席上半年訪問了汶萊、印尼和菲律賓,七月又訪問了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並且出席了上海合作組織領導人峰會;溫總理上半年訪問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和印度四國,10月又出席了上海合作組織總理會議;最近胡主席又訪問了朝鮮、越南和韓國並且出席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頻繁的外交活動中既有雙邊又有多邊活動,既鞏固了傳統友誼又取得了新的突破。這一系列的外交活動向世界表明,中國是地區穩定和發展的積極推動者,周邊國家也增加了對中國的信任和期待。

在多邊外交中中國的作用顯著。在中國的積極推動下,上海合作組織的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今年上海合作組織吸納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為該組織的觀察員,使上合組織成為歐亞大陸上地理空間最大的組織,人口也占世界總人口的40%左右。更重要的是,上合組織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在維護中亞地區穩定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從今年7月起,上合組織已正式要求美國給出撤軍時間表。

中國的周邊外交也促進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今年,中國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事務及投資峰會,促進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關係的發展。在上海合作組織內中國也積極推動各國經濟方面的合作。溫家寶總理在上合組織總理會議上強調,把能源、電信和交通作為重點經濟合作領域,鼓勵企業和地方參與經濟交流和拓展國際交往,大力吸引外部資金、技術和經驗。中國廣闊的市場成為周邊國家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中國與周邊國家在經濟上實現了良性互動的共贏局面。例如,中國與韓國提前三年實現了貿易額突破千億的目標,韓國也準備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在中國積極的雙邊與多邊外交活動中,周邊地區國家不僅政治、安全方面增加了互信與合作,而且經貿關係也有了較快的發展。

大國外交的人文關懷

中國在周邊外交活動中還體現了大國成熟外交的人文關懷。在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政府和民間為受災國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物資,在今年胡錦濤主席訪問印尼時,又隨專機帶去了6噸援助物資。在巴基斯坦發生大地震後,中國是第一個派遣國際救援隊的國家,並且援助了大量的藥品和食品等救災物資。中國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大國的責任和人文關懷,有力地回擊了中國威脅論。

今年9月15日,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週年首腦會議上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的主張,最近胡主席在越南和韓國議會發表演講時又提出了和諧亞洲的理念。這體現了中國外交的新內涵和價值目標,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中國以寬容的合作精神發展與各國的關係,主張尊重各國的特點,倡導以多邊方式解決現存的問題和分歧,實現地區的穩定和繁榮。中國周邊外交的積極、務實以及理性的態度和切實的行動貫徹了中國睦鄰、安鄰和富鄰的政策,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營造了安定的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