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的愛國主義永遠長存

講於北京「台灣光復60週年紀念研討會」(2005年10月23日)

林光輝


主席、女士們、先生們,及來自兩岸和世界各地的同胞和鄉親們:大家好。

我是來自於台中霧峰林家的林光輝,正是不久前中央電視台播出《滄海百年》連續劇的霧峰林家,《滄海百年》正是我們霧峰林家的歷史故事。

我們霧峰林家,來自福建漳州,以先祖林石為開台祖,高先祖母戴氏臨終時曾告誡我們林家子孫說:「我們林家這個『林』是兩個木,一個木在福建,一個木在台灣,用你們老祖宗林石公的話說,一個木是國,一個木是家,記住兩個木都要是直的,都要匡復正義,才是真正的『林』!所以,沒有了福建,就沒有我們林家子孫的國,沒有了台灣就沒有我們林家子孫的家,只有閩台兩岸統一,我們林家子孫才能有國家!」

我們林家來台,並不是一帆風順,一七八七年,「林爽文起義」,迫使清廷改革台灣的賦稅並嚴懲貪瀆官吏,林爽文亦壯烈犧牲。林爽文即林石族弟。

直至五代祖林文察,即我高祖,奉命率台灣兵平定「洪楊之亂」,累積軍功,才更見重於台灣,林文欽則從文學入仕成為台灣兵備道劉璈的門生,林家又具文學與武功。中法戰(一八八四~一八八五年)期間,林文察之子林朝棟(薩堂)助劉銘傳,林文欽助劉璈;基隆「獅球嶺之役」擊退來犯法軍,即我曾祖林朝棟率兵擊退來敵而獲勝仗。

劉銘傳在台大力推動現代化建設,林文欽和林朝棟均積極參與,是為得力助手。曾祖林朝棟先後榮獲:侯選道員,欽加三品銜、賞戴花翎、賜勁勇巴圖魯征號,統領全台營務,賜穿黃馬掛,並獲准在台成立民兵團練「棟軍」。

一八九五年,馬關割台,成立「台灣民主國」,「乙未之役」軍興,林朝棟迫不得已奉詔率「棟軍」內渡漳州,後抑鬱而終。林文欽則在中部募集義軍抗日,義軍多留台「棟軍」舊部,民主國失敗後,續在中部游擊,事平後返家,從此不聞政事。

林朝棟之子季商(後改名祖密),即我祖父,又潛回台灣,變賣家產,資助各義勇軍抗日,包括張火爐的「東勢角事件」、羅福星的「苗栗事件」、余清芳的「噍吧哖事件」後,武裝抗日已勢不可為,季商先生基於「有國才有台,愛台先愛國」的信念,又潛赴祖國,出資六十萬兩資助孫中山北伐,並受命為閩南軍司令.唯一九二五年遭反動軍閥襲擊殺害,壯烈成仁。

林文欽之子林獻堂(朝琛)(一八八一~一九五六),乃我曾叔祖父,受長其一歲的侄子林幼春啟蒙而景仰梁啟超,並前往謁見流亡在日本的任公,並邀請任公來台,客寓我霧峰萊園,在任公啟迪下,交結日本權要,與台灣總督府一面虛以委蛇,一面對抗鬥爭,走合法鬥爭路線,一方面減少台胞犧牲,一方面減輕台胞在殖民統治下的壓迫。在「糖貽與鞭子」的殖民統治下,獻堂先生遂崛起於二○年代,領導台灣非武裝抗日,而有「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灣地方自治聯盟」。

林幼春是詩人,除了為「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的「治警事件」入獄外,還留下大量的愛國詩篇,幼春先生乃我叔祖,茲敬頌其詩一首,以窺一斑。

奉和原韻,呈任公先生

憂患餘生識此人,夷吾江左更無倫。

十年魂夢居門下,二老風流照海濱。

一笑戲言三戶在,相看清淚兩行新。

楚囚忍死非無意,終擬南冠對角巾。

馬關割台後,台胞盡成遺民,已無生命意義,故「憂患餘生」;「識此人」指任公,夷吾為管仲,詩人盛讚任公為「江左夷吾」;「居門下」指詩人景仰並拜讀任公《新民叢報》已十年矣。「三戶在」典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當時祖國猶面臨列強的豆剖瓜分,自顧猶不暇,又如何「亡秦必楚」,而只有與任公「相看清淚兩行新」了,「楚囚忍死非無意,終擬南冠對角巾」指今日雖忍辱偷生,但實有待未來有所作為。

獻堂先生雖老成持重,行事謹慎,然猶發生一九三六年「祖國事件」,據《林獻堂先生年譜》記其事曰:「春三月,偕弟階堂、次公子猶龍參加台灣新民報所組織之華南考察團歷游廈門、福州、汕頭、香港、廣東、上海各地,在上海接受華僑團體歡迎時,席上致辭,有林某歸還祖國之語,為日本間諜獲悉轉報台灣軍部,五月台灣日日新報揭發其事,對先生大張撻伐,造成所謂『祖國事件』。」

季商先生之子林正亨,乃我大伯,子承父志,在祖國投考中央軍校,參加祖國抗戰,於滇緬之役,重傷至殘。光復後,返台,為反抗陳儀虐政,領導民眾「二二八」起義;又反對國共內戰,而犧牲於台灣五○年代「白色恐怖」,伯母遂率為民兄回到祖國,定居北京至今。林季商之女林雙盼(後改名為林岡),乃我姑媽,在季商先生遇難後隨母返台,但在父親「有國才有台,愛台先愛國」的遺訓下,一九三六年,在她十八歲的那年,又毅然隻身奔赴祖國,由上海到南京,投奔她在金陵大學讀書的姐姐。翌年,「七七事變」爆發,即投身抗戰,參加第九傷兵醫院的救護工作。隨著抗戰的形勢,輾轉到重慶,又透過和季商先生一起追隨孫中山革命的同志葉劍英奔赴延安參加抗戰,光復後留在大陸。十月號《海峽評論》刊出林岡的訪問記,林岡姑姑還說:「我希望在統一的那天,回到家鄉霧峰。」

戰爭末期,日本當局為籠絡台民,乃於一九四五年四月四日,任命林獻堂為貴族院敕選議員,終身不說日語,不著和服的獻堂先生無法拒絕,但卻從未出席過一次會議。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翌年八月,獻堂先生率「台灣光復致敬團」前往南京晉見蔣委員長,唯前往西安謁黃陵,為雨所阻,九月十二日,只好在黃陵附近耀縣遙祭黃帝陵,告我軒轅始祖,「台灣六百五十萬同胞,脫離日寇統治,重歸祖國版圖」。其詞曰:

「緬我民族,肇源西疆,逐鹿一戰,曲蠻逃荒,南針歷數,書契蠶桑,武功文化,族姓斯展,賢傑繼起,周秦漢唐,內安外攘,國土重光,追尊遠德,國祖軒皇,遂於明末,鄭氏開台,閩粵漢裔,東渡海限,驅荷抗清,披辟草萊,聲威遠被,祖業不廢,亙三百載,物阜民方,甲午不幸,乃淪倭寇,彈盡援絕,民主奮鬥,五十年來,慘苦痛疚,壓迫剝削,欺聚騙誘,嚮往故國,日夜祈救,八年戰爭,民族更生,舊恥盡雪,舊土重享,自由解放,全台歡慶,察功祖德,日月光明,時將週歲,特向告祭,稍致微敬,遠溯先世,天雨阻道,期復鞠愆,二百里程,乃不能前,郊原布祭,瞻望纏綿,橋山蒼蒼,河渭湯湯,千秋遠祖,尚其來饗。」

獻堂先生在光復後,不滿國民黨政府政策,而稱病前往日本,終老東瀛。從小長大於獻堂先生身邊的長孫博正叔亦聞「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六十週年紀念」,因故不克前來,然告之:若獻堂先生健在,他一定會堅持自己是中國人,堅持國家最後一定要統一。

為了愛國,在歷史的摧殘下,霧峰林家已然沒落,已成了台灣的「古跡」。但我們林家的子孫無怨無尤,我們相信霧峰林家的愛國主義精神必隨著台灣和祖國的歷史而永遠長存!我們林家子孫為我們先人的犧牲奉獻感到驕傲!我們林家子孫為我們林家的愛國主義深感自豪!

今天,我們得以從台灣和海外來參加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六十週年紀念活動的,有當年為祖國冒生命危險竊取《田中奏摺》的苗栗後龍人蔡智堪先生的公子蔡鹹源先生;有追隨林獻堂先生參加抗日運動的葉榮鍾先生的女公子葉芸芸女士;有抗日名作家楊逵先生的二公子楊建先生;有抗日名作家呂赫若先生生的公子呂芳雄先生;有參加文化協會抗日的陳逸松先生女公子陳星吟女士;有參加祖國抗戰丘念台領導東區服務隊的蕭道應先生侄女蕭吉紫女士;有我們霧峰林家林幼春的長孫林銘鐔先生、林啟洋先生和我。

光輝不肖,與啟洋基於我們林家祖訓:「一個木是國,一個木是家」,「有國才有台,愛台先愛國」,已於今年在台參加「中國統一聯盟」,追隨台灣愛國主義先進共同為兩岸的和平統一大業奮鬥,也願與我全國同胞共同為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的復興奮鬥,要「兩個木都要是直的,都要匡復正義,才是真正的『林』!」而望能不辱我霧峰林家的愛國主義!

謝謝大家,請大家多多指教。

(作者為李祖密將軍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