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台灣的再光復而紀念

藍博洲


對一個1960年出生的台灣中青年而言,1945年的「台灣光復」並不是親身經歷的歷史經歷,,因為這樣的客觀事實,他對「光復」的認識和體會,終究只能通過閱讀歷史文獻,或是聆聽前人敘述的生命史,才能夠認識「光復」的歷史意義吧!

那麼,就從一個長期為中國統一而奉獻的老太太的故事談起吧!

「因為台灣光復,我們才坐牢!」

老太太叫做許金玉。日據時期的1921年生於殖民地台灣的台北萬華。因為家貧,從小就送人當養女;受到養父的影響,從小就民族意識強烈。公學校畢業後即進入工廠當女工,1944年考入台北郵政局。1950年3月,因為從事郵電工會的工人運動,被當時的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處刑15年。

上個世紀80年代中葉,在製作台灣第一部有關「五○年代白色恐怖」的紀錄電影現場,許金玉女士面對攝影鏡頭激動地哽咽說道:「我被捕以後,已經宣判了,坐第二年牢的時候,我從窗口看到光復節的遊行隊伍;看了以後,我好悲傷,因為台灣光復,我們才坐牢!如果台灣沒有光復,可能我們就不會有這個悲慘的命運。那時候,我好激動,一直哭、一直哭。」

許金玉又說:「日據時代,我們處處被日本人欺壓卻又無可奈何!所以,到了台灣光復,大家都欣喜若狂。當我頭一次聽到陳儀在廣播的時候說了一句:『親愛的台灣同胞……』我的眼淚就忍不住地掉了下來。那個時候,我可以說是『喜極而泣』啊!只因為終於聽到自己的父母官來叫這麼親熱的一聲『同胞』。那時候,我終於知道自己原來是那麼深愛著自己的祖國。

「後來,我只要聽到國軍來了的消息,就自動到台北車站去歡迎。我那時候對祖國抱了一份好大的期望,心想,這下我們可以翻身啦!我們不必再過過去被日本帝國主義欺壓的生活了……。可是,後來的發展並不是這樣!他們帶來的卻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失望。」

許金玉的歷史證言讓我們年輕一代理解:面對台灣光復,如果像她這樣一個一生為中國統一而奮鬥犧牲的進步的台灣女性都曾有過這樣曲折的心情轉折的話,那麼,這也說明,這十幾年來,從李登輝以降的台獨政客們可以一再操作、利用所謂「台灣人的悲情意識」來圖謀個人政治野心的歷史因素。

我們應該體認到,經歷過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老一輩台灣民眾,內心裡頭的確是有委屈的「悲情」的!

然而,這樣的「悲情」不是早就應該隨著台灣光復、回歸中國的事實而揚棄了嗎?

萬里河山光復色 滿街父老笑歡聲

無庸置疑,眾多白紙黑字的歷史文獻或口述歷史都詳細記載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後台灣人的「狂喜」!例如:中研院第一位台籍化學家院士潘貫的詩《光復後路上偶發》寫道:「連聲爆竹似雷鳴,仰首青天白日明;萬里河山光復色,滿街父老笑歡聲。」

文學家吳新榮的《祖國軍歡迎歌》寫道:「大眾歡聲高/民族氣概豪/我祖國軍來/你來何堂堂/五十年來為奴隸/今日始得自由/今日始得解放……」。

民間更是到處傳唱著這樣的《歡迎歌》:

台灣今日慶昇平,仰首青天白日清。
哈哈,到處歡迎;
哈哈,到處歡聲;
六百萬民同快樂,壺漿簞食表歡迎!

大街小巷,愛國台灣的青年們自動在四處張貼著「自立自強,重建新台灣!群策群力,重建新中國!」的標語。

然而,這些詩文、歌曲和標語口號所表現的狂喜之心,終究只是主觀的期望而已!它與客觀現實顯然有著很大的落差。因為那些從大陸國統區來的接收官員的惡形惡狀,帶給台灣民眾的卻是惡劣的「祖國像」。當時,人們諷刺「接收大員」的打油詩寫道:

台灣民眾,呼天喚地

在重慶時---
他原是個瘦子;
但到了這兒還不上
半年---
他卻變成了胖子。
是這兒的白米
比內地的八寶飯養人?
是這兒的魚蝦
比四川的搾菜富有「維他」?
也許,也許;
可是,最大的原因
彷彿,還不是這個樣子。
你知道---
他是個「接收大員」呵!
「接收大員」有的是:
 官架子,槍桿子,大帽子。
還要加上那
 張天師的靈符般的封門條子……
這樣,他很快就有了金子,
       有了房子,
       有了車子,
       有了女子……
這樣,他也就像CNC(法幣)一般---
很快就「通貨膨脹」一番,
從一個瘦子變成了不折不扣的胖子!
你瞧,此刻,我們的可敬的「大員」
 正從豪華的跳舞場
坐著流線型的車子,
抱著香噴噴的女子,回到皇宮般的房子,
臉孔上露出「最後勝利屬於我們」的
 得意忘形的樣子,
手裡擎著斟得滿滿的杯子,
面對著會歌唱的眼珠子:
「親愛的瑪麗,我的『甜心』,
你說,抗戰八年,
我們怎麼不該
 痛痛快快地享受一下子?……」

目睹這樣的現象,吳濁流的詩《光復時》也寫道:「酒地花天光復時,海風儘管吹牛皮;桃花巷口黃昏候,滿載汽車輕薄兒。」

於是,民間流傳著一句「五天五地」的順口溜概括描述了台灣光復前後的社會變化:「盟軍轟炸,驚天動地;日本投降,歡天喜地;接收官員,花天酒地;政治混亂,黑天暗地;台灣民眾,呼天喚地。」

於是,台灣人民就像祖國詩人臧克家的詩《表現--有感於台灣人民二二八起義》所描寫的那樣「表現」了:

五百天,
五百天的日子
還沒有過完,
祖國,祖國呀,
獨裁者強迫我們
把對你的愛,
換上武器和紅血
來表現!

「莫因慘史疑光復」

1947年早春,2‧28事件爆發,台灣人民的「祖國」一度不見了!事件後,儘管人們普遍有著「茫茫恨海幾時填」的憂憤,然而,那些經歷過殖民統治的前輩們仍然諄諄告誡台灣青年:「莫因慘史疑光復」(葉榮鍾語);絕大多數像許金玉這樣的台灣青年也通過血的教訓與洗禮,進一步認識到:除了「白色祖國」之外,祖國大陸原來還有一個屬於人民的「紅色祖國」;通過這樣的認知,他們對祖國的「否定」於是上升為「否定的否定」;從此以後,他們的認同便從「白色祖國」轉到「紅色祖國」!

到了1949年,在內戰戰場上全面潰敗的「白色祖國」撤退台灣,同時針對島內各種潛存的反對力量展開全面逮捕的行動,進而在1950年朝鮮戰爭後,通過出賣民族的主體性,換取星條旗的保護,展開了長期而嚴厲的反共政治肅清。日據以來養成的一整世代的台灣菁英及其進步的思想,於是就隨著白色恐怖的槍響聲在陰暗的天空中消逝湮滅。

「台灣光復」也「淪陷」了

台灣於是再度「淪陷」了。

就在這樣的歷史情境,再加上國民黨當局嚴厲的反共戒嚴體制統治下,滋生了部分台灣人反共、親美的感情。於是我們看到曾經在日據末期熱烈地「向海叫喊:還給我們祖國啊!還我們祖國啊!」的老一輩台籍詩人,開始「去中國化」了。也因為這樣,國民黨制式的「光復」史觀歷經四十年之後,終於在十幾年前被台獨政客們刻意操弄的「終戰」史觀所取代了!

「台灣光復」於是也「淪陷」了。

早在1945年光復當時,後來在美國支持下搞台獨的廖文毅,就在他任主委的「台灣留學國內學友會」所出版的的《前鋒》雜誌「光復紀念專刊」,通過撰寫《光復的意義》一文,公開指出歷經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半個世紀之後,台灣終於回歸祖國懷抱,對剛剛脫離被殖民處境的台灣民眾具有以下四個事實:一、民族精神的振興;二、國土重圓;三、家人再集;四、統一的國家、統一的政府。

為台灣的再光復而勇敢鬥爭

如果我們不以人廢言,這些道理擺在今天,還是事實。那麼,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台灣還沒有真正「光復」!

今天,我們懷著共同的熱情在祖國大陸紀念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光復六十週年。然而,六十年來,因為歷史的因素,兩岸依然處於分裂的狀態,國家尚未完全統一,國土尚未完全重圓,家人尚未真正團圓;那麼,為了讓兩岸中國人的民族精神能夠在廿一世紀振興,我們就應該共同努力,克服歷史遺留下來的這樣那樣的障礙,為台灣的再光復而勇敢鬥爭。

(作者為台灣民眾史作家、夏潮聯合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