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島兩岸分離政策二十年之重要發展與未來

第二次接觸vs台灣基本法

戚嘉林
(國際關係學博士)


台灣政治,自李登輝於1988年繼任總統,至陳水扁執政迄今,轉瞬已近二十年。兩岸政策方面,無論是早期的隱性台獨、中期的顯性台獨、目前的陽性法理台獨或陰性文化台獨,其道一以貫之,就是兩岸分離,台灣自立於中土之外。展望未來,李、扁二十年來的兩岸分離政策,其重要發展與可能未來如下:

李登輝兩岸分離的台獨政策

李登輝是戰後第一位台灣人總統,基於鄉親的情感,他獲得台灣閩南人近乎無條件的支持。東京帝大畢業且是唯一被任命為該校經濟學院講師的台籍菁英張漢裕教授,生前即叮嚀稱「好歹李登輝是我們台灣人的第一位總統,不管如何,我們應該徹底地支持他」;基於政治的利益,李登輝的強力台灣化政策,使得台籍人士在政經各領域獲得前所未有的權力與利益,當時的政壇人事更迭,宛如「王侯公爵從根苗」,亦即實質的改朝換代。因此,李登輝獲得台灣人的最大擁戴。同時,李登輝是蔣經國親選的接班人,故他的出任總統,也獲得外省人的支持。及後,李登輝雖然一面施行實質的兩岸分離政策,將分離主義者提攜至黨政軍各要害部門的領導崗位,一面又打著兩岸統一的旗幟,壓制反分離政治勢力對其兩岸政策的質疑與抨擊。

李登輝出任總統時,接收的是國民黨威權體制。因此,李登輝有能力淡化老兵返鄉探親熱潮及其形成的大陸熱,壓制島內中國意識的擴張。李登輝打著「統一」的旗幟,設置「國家統一委員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成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與「海峽交流基金會」。經由公權力的介入,前者制定了一系列極其嚴苛的兩岸相關法規,變相阻撓兩岸民間交流;後者則使「海基會」成為台灣對中國大陸交往的民間唯一機構,變相剝奪台灣居民與對岸交流的一切管道。為了打擊統一的言論思想,李登輝甚至於1998年4月猙獰地下令要加強「政治偵防」,安全局局長殷宗文也坦承,支持兩岸統一的民眾遭到該局監控。一時間,島內風聲鶴唳,宛如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再現,輿論嘩然,政壇掀起一片強烈反彈。此外,李登輝不但提出諸如「台灣第一」、「台灣優先」等政治口號,並指控贊成兩岸統一者將出賣台灣,將統派污名化為賣台集團。

在這樣新白色恐怖的政治氛圍下,李登輝在台灣島內獲得前所未有的政治權力與聲望。因此,對其繼任者而言,很難有人有李登輝如此的歷史機遇與政治權力。如果以李登輝前所未有的政治威望,歷經十二年的強勢統治,尚無法泯除台灣居民的統一意識,島內統一力量仍然屹立,則其繼任的分離主義者,更是無法消泯島內統派力量。

因此,接續的陳水扁政府,當然也瞭解此一現實,故乃進一步修改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切割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歷史連結情境,欲透過政權機器,教育下一代,寄希望於下一代,俾從根本上塑造下一代全民對其虛擬「台灣國」的認同。

中國大陸「來去自由」政治特赦的雄偉氣魄

回首歷史,大清朝統治台灣的212年間,北京政府是全國的中央政府。現在,中國大陸面積廣達960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北京是首都。相對地,台灣面積僅3.6萬平方公里、人口僅2.3千萬。展望未來,當兩岸完成統一,合理的邏輯與現實,北京政府肯定是主要的一方。

在處理兩岸事務上,北京從中央政府的視野,可說展現了中央的氣魄。早在1981年,中國大陸就對台灣同胞(外省人與台灣人)打開政治上的大門,宣佈台胞願回大陸定居者「來去自由」,探親觀光更是「來去自由」。當時冷戰尚未結束,兩岸已對峙三十年,島內仍處於白色恐怖晚期的戒嚴令狀態,「中共同路人」仍是非常嚴重的政治罪名。當時,國民黨政府內許多人(尤其是外省軍公教人員),因公務執行監禁、刑求、殺害中國共產黨人、或制定、或參與反共反華之文教、經貿、情報等事,他們恐懼對岸報復,何敢奢望有生之年能重返故土。然而,中國共產黨人跳出國共兩黨的恩怨,從全民族的歷史高度,泯此恩仇,發出了相當於政治特赦的「來去自由」政策,且也確實執行並兌現了台胞赴中國大陸來去自由的承諾。

此一「來去自由」的政策,不禁令人想起三百年前大清的開國氣勢,當時福建總督姚啟聖於福建漳州設「修來館」,接納台灣明鄭來歸將士,無論真偽,「聽其來去」,致明鄭陣營「轉相傳誦,人心攜貳」。歷史似在重複,中國共產黨此一「來去自由」政策與大清「聽其來去」政策前後輝映,同樣展現海納百川的氣魄。1980年代初,不乏外省人輾轉經由外國返鄉探親,果然是「來去自由」。故中國大陸的「來去自由」政策,在台灣島內也「轉相傳誦」,大大地消除了台人的「恐共」心理。這也就是為何1987年11月1日,當國民黨政府在法律上開放非公職台灣居民可赴中國大陸探親初期,台灣四十年來「仇匪」「恨匪」的政治教育一夕瓦解,外省人如潮水般地申請返鄉探親。當然,曾事涉國共恩怨的外省人赴中國大陸可「來去自由」,那與中共無恩無怨的台灣人,自然更是安心地可在中國大陸「來去自由」。如果說1945年台灣光復時,台灣人與祖國相遇是甲午戰後兩岸的第一次接觸,那1987年後台灣人的與祖國再次相逢,可說是第二次接觸。

第二次接觸vs.中共未曾殺戮台人

就意識型態而言,李登輝之所以能實行兩岸分離政策,就是利用六十年前台灣光復時,台灣人與祖國第一次接觸的悲劇。1945年夏,台灣回歸祖國,然而日人離台前陰謀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殘酷經濟戰,時值我國綜合國力衰弱,中國國民黨無力克服日人臨去前留下世紀糧荒與物價騰飛的災難,終致爆發二二八事件,並日後國民黨政權南遷所衍生的本省、外省權力分配不均與白色恐怖治理,埋下台灣人對外省人的仇怨。

相對地,中國共產黨在內地主政,不但未曾如國民黨於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時曾在台殺戮台灣人。相反的,共產黨是以中央的豪邁的氣魄,早在1980年代初自身尚不富裕的情況下,動用國家資源,給予台灣居民在政治、文化、貿易與教育上的各種優惠待遇。也就是說,就整體而言,中國共產黨只有惠於台灣人,而無仇怨於台人。因此,大陸未來的兩岸關係論述,有關兩岸近代歷史部份,似宜實事求事,適度地將台人對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的怨懟,設法止於在台的中國國民黨。

第二次接觸的性質與意義

自1987年第二次接觸迄今的二十年兩岸密切交流,使得目前在中國大陸常住的台灣同胞,無論是住在上海、廣州、杭州、重慶或北京,已多能客觀認識中國大陸,瞭解大陸有繁榮的上海,也有落後的西北內地。此外,除了從事涉台事務的少數專家或學者,一般內地人民,幾乎根本不瞭解台灣的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及台灣人與外省人在台的恩怨情仇。也就是說,台灣人與祖國的第二次接觸,在性質上已無他們在台與外省人間的種種政治糾葛,而且是各項優惠政策的受益者。

台灣人與祖國的第二次接觸,於內地多所好感,並也認同祖國。因此,在台灣,即使是在李登輝政府妖魔化中國大陸的情形下,仍有許許多多的台灣人前往中國大陸投資、觀光、求學、通婚、甚至定居內地。許多島內著名政治人物、集團企業家與文人菁英,均願赴北京公開參加「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本土年輕人偶像團體S.H.E.也發表名為《中國話》的流行新歌;至於對岸,內地學者赴台交流,台灣學界不乏熱切接待邀約參訪不暇;內地文藝團體赴台演出,台灣民眾踴躍購票觀賞;內地遊客赴台觀光,本土商家甚至懸五星紅旗熱忱接客;兵馬俑在台展出,台人則是爭相觀展,萬頭攢動;連結血緣的兩岸人民通婚之勢,更是持續不斷。官方最新內部民意調查,顯示台灣居民贊成三通直航者達69.6%、贊成大陸觀光客來台者達79.7%、贊成農產品銷大陸者80.8%,這些數據體現二十年來祖國對台不懈努力的巨大正面意義。

經濟熱絡但政治認同漸行漸遠

香港的《亞洲週刊(21:15)》特稿「香江論壇」,不知是出於善良的願望、或是出於對台灣政局的無知、亦或為台灣當局委婉說項,居然稱「兩岸在經濟融合中正在溶化政治的疆界」。實情是,兩岸關係現況雖是經濟正在融合,但政治認同卻因分離主義激進者執政人為地愈形冰冷,漸行漸遠,台灣當局的台獨行徑是變本加厲。

台灣人與祖國的第二次接觸,祖國因彌補歷史的不平與傷痕,北京對台人百般示好,如前所言,即使在上世紀80年代初,內地尚不富裕之際,就對台人實行優惠傾斜的「示德」政策。隨後陸續在經商、貿易、定居、求學、就業、參政等方面,制定各種優惠政策,甚至廣設專職的台辦機構,照顧台人利益,迄今已達二十年之久,兩岸貿易額累計近六千億美元,台灣每年更從大陸享有鉅額貿易順差的利益。台商在大陸的優惠經濟政策下,發家致富者不知凡幾。但深綠的惡毒論述,是將中國大陸視為「外國」,是一個能使台商獲取經濟利益的「外國」。

民進黨政權堅持「台獨」路線的核心原因

回首台島兩岸分離政策二十年的最大深遠影響,就是孕育出一個核心價值與利益均為反華仇中台獨的民進黨政權。昔日民進黨前輩諸君在冷戰年代,結集本土力量抗爭國民黨的戒嚴統治,以反對外來政權與反共,掩飾其台獨理念,從而凝聚其向心,並終於在2000年取得政權。七年迄今的執政權力收編、利益分配與近乎全黨的超級貪瀆,使其獲益者更進一步地凝聚成「政經利益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故民進黨為延續其執政,避免權力喪失後引發日後貪瀆遭揭發與清算,其一切施政似以勝選為目標。追求勝選的方式,就是凝聚台島多數族群本省人的向心,其最廉價最捷徑的方式,就是以中共打壓為悲情訴求,以外省人為反面教材,製造族群仇恨,以移轉部份本省人對本土執政迄今表現無能的怨懟。這也就是為何祖國的對台優惠舉措,可贏得一般台灣居民的好感與認同,但再多的對台優惠政策,居然無法降低民進黨政權敵意與一心走向台獨的核心原因。也是民進黨內部各派系無論如何爭鬥,但其基本核心路線未變的原因。

政府塑造第三代與第四代人的「台獨」意識

美國學者任雪麗(ShelleyRigger)將台灣社會分為四代,其中1954-1968年出生者為第三代,1968年以後出生者為第四代,分別研究各代人的屬性,並認為後者一般人已非很敵視中國。但任雪麗忽略了,政府全力動用公眾資源,塑造人民新意識型態的重要性。君不見,世上本無新加坡這個國家,但經由國際政治運作與政府機器的強制灌輸,今日新加坡華人已認為他們是一個新國家了。又如果政府機器不重要,那美國政府在教育與媒體領域,不也愛國主義當道,終日宣揚與塑造美國人民的國家認同嗎?只是假宣傳「民主」為名,方式極其細膩而已。

關於民進黨政府戮力塑造第三代、第四代人台獨意識的實際情況,例如教育部,則已悄然地將高中行之多年的中國史教育,切割成中國史與台灣史,並經由後者建構「台灣國」的歷史論述。不但如此,目前教育部長杜正勝更提出,台灣主體教育的改進方案,建立台灣歷史解釋,未來國民中小學受過鄉土語言進階培訓或通過認證者,將優先進用教師。換言之,就是優惠母語為台語者成為教師(變相排擠外省人成為教師)的方式,培養講解教材的本土教師隊伍,以主體教育為名,更進一步地強行其「台灣國」的歷史教育。

陸委會,其「反華」「仇中」「台獨」的鮮明立場,幾乎對一切有利兩岸交流的事,均持反對態度,可說有目共睹;至於內政部,則於不久前以行政手段修訂《大陸地區人民在台居留及定居數額表》,依當時內地配偶每年來台新增16,000人推算,則2006年底結婚來台探親團聚的內地配偶,最快得等十八年才能拿到身份證;但東南亞配偶平均約等五年就可領到身份證,故內地人民在台,可說是連東南亞越南人、印尼人等都不如的次等人。

日前所暴露的新聞局三立事件,新聞局是以國家經費,采「限制招標」的給錢手法,委託特定立場的三立電視台,製作以國民黨軍隊在上海街頭處決共產黨人的紀錄片,冒充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外省國軍殺害台灣人的相關影片,標示為「二二八血染基隆港」,加以主持人的嚴厲抨擊解說,以連結國民黨政府戒嚴統治的不義,從而坐實「反中」「建國」的正當性。新聞局不但委制如此紀錄片,原並擬將其製成光碟,全面送發各級政府與國中以上學校宣傳。整個事件,可說就是民進黨政府藉傳媒向大眾(包括第三代與第四代),經由建構新歷史,潛移默化地塑造台獨意識的經典案例。凡此種種,似非外國學者所能深入體會。

因此,整個民進黨政府相關單位,似是各司其職地反華仇中與台獨。亦即民進黨政權公務體系內的當權者,無視於北京對台二十年來的善意優惠政策,是非常仇視中國大陸的。這一小撮核心當權團隊的政治操作,體現台灣分離主義激進當局是何等地仇視內地大陸,是何等地戮力於建國前的先期準備工作。套句現在流行的學術用語,目前台灣顯然存在著一個高度敵視中國大陸的機制。除非此一機制改變,……。

台灣基本法vs.對等、尊嚴、矮化與國際空間

面對台灣分離主義激進當局,大陸善意換回的不但不是當局的任何感念之意,反而是其對大陸的極度蔑視敵視與加速台獨。台灣行政當局,於島內推行「去中國化」政策與妖魔化中國宣傳,是不遺餘力,並教化台人使其對中國的認同與日俱稀,從而為建立「台灣國」的思想作前置準備工作;於北京則是以抽像的「對等」「尊嚴」「矮化」「安全」為由,要求具體的……,今日一尺,明日一丈,進而要求「國際生存空間」,逐步向獨立建國邁進,甚至反覆明言「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有這些真是令人觸目驚心!就實務操作而言,所謂「對等」「尊嚴」「矮化」等,可說是「台灣獨立」的代名詞或同義語。

在民進黨將其「台獨」月月講、年年講的強大宣導下,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例如任雪麗就認為,中國大陸只知一味打壓台灣,「就很可能會造就成又一位陳水扁」。然而,中國大陸只是要求台灣不要將兩岸關係視作兩國關係,就是不要台灣獨立而已,這怎麼叫「打壓」?難道美國聯邦政府同意夏威夷與美國的關係是兩國關係嗎?另一方面,任雪麗作為研究兩岸問題的學者,對二十年來中國大陸向台灣所釋出的善意與優惠的成效,不能視若無睹。

此外,就以曾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的第二代外省知名作家龍應台來說,她日前5月17日應邀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當大肆頌揚台灣的「人權」時,卻無視於台灣當局以行政手段如此歧視剝奪內地新娘「人權」乙事。另一方面,龍應台則大談台灣參與國際空間事,說什麼「所謂國際,其實已經變成一個共同的全球社區,而台灣人完全被剝奪了參與全球社區的社會權和文化權」,甚至將參與國際事務與「民主」相連結。然而,依龍應台的說法,那美國的夏威夷島人與法國的科西嘉島人,不也均是「一個完全無法參與國際事務,無法從國際事務中得到演練,無法對國際盡責任、負義務的社會」,但夏威夷人與科西嘉人並無所謂人民的挫折加深,而要向美國與法國要國際空間搞獨立嘛!其實,龍應台是以選擇性的手法,披著「人權」「民主」的外衣,在外國人面前,以似是而非的邏輯,將「台獨」論述更加精緻化。在實務上,所謂加入聯合國與要有國際空間乙事,是台獨論者蓄意藉此製造事端,引導民眾仇視中國大陸的手法。試問龍應台,昔日1971年以前,台彎不但是聯合國會員,還是安理會成員,國際空間大的不得了!但那時台獨份子就不搞台獨了嗎?不但沒有,台獨勢力還日漸茁壯嘛!再者,澎湖與蘭嶼,自古不屬台灣,試問台灣當局會允許澎湖蘭嶼人民要國際空間嗎?會允許澎湖蘭嶼人民加入聯合國嗎?

因此,長此下去,如果執政的台灣分離主義激進當局堅持朝台獨方向深入,難道是要迫使大陸於目前「示德」的對台政策中,加入「示威」的成份?正式要求兩岸談判制定「台灣基本法」,方肯終止其邁向「台灣國」的兩岸分離政策嗎?

李登輝加速中國大陸的軍事現代化

就戰術觀點而言,李登輝1995年訪美並在康乃爾大學演講乙事,無可諱言地是一成功欺騙美方的經典案例。當時李登輝打著統一的旗幟,以美式民主詞彙隱藏其真實分離意圖,動用鉅額政府資源,進行密集遊說與宣傳。最後,李登輝說服美國改變決策,允許他訪美,並可在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講;然而,就戰略觀點而言,李登輝低估了中國人民的民族主義。他在康乃爾大學的演說,被內地視為準獨立宣言,從而激發了1996年大陸在台灣近海舉行導彈試射的台海事件,並使美國出動了兩個航母戰鬥群,駛抵離台灣南北各約200海浬(320公里)處。

美國的軍事干預使中國大陸如夢初醒,誠如美國學者Tyler在其所著AGreatWall;SixPresidentsandChina乙書中所言,96年台海事件的中美軍事對抗,使中國領導深知,為完成國家統一,成為亞洲大國,中國必須要有在軍事上與美國對抗的能力。相信北京當局將下決心,絕不會再讓這樣的羞辱重演。

十年磨劍,為下次美軍介入兩岸事務預作準備

就中國大陸而言,96年台海事件,使中國清晰地認識到,中國統一的先決條件,是要有能力對抗美國的武力干預,甚至美日聯合的武力干預。因此,為了盡可能地有能力對抗下一次的美國軍事干預,中國傾全力地加速其國防現代化。自台海事件後,中國積極地自俄羅斯引進可對抗美國航母戰鬥群的各式先進武器,據《漢和防務評論》2007年5月號平可夫的報導,有具極佳潛航靜音被譽為「大洋黑洞」的基洛級(Kilo-class)潛艇、蘇愷系列戰機、配備射程達240公里艦對艦導彈的956EM改良型現代級驅逐艦(SovremennyClassdestroyer);另一方面,成功自製殲10戰機,該機屬第四代戰機,標誌著中國航空技術的新里程碑。而空中預警機的裝備部隊,則解決了預警機「有」與「無」的問題。所有這些,開創了世界空軍強化軍備速度之最。海軍方面,自製裝備相控陣雷達的導彈驅逐艦已下水服役。

與此同時,中國也積極發展自身的戰略武器。上(2006)年2月,大陸中央電視台即曾公開報導第二炮兵的導彈火車。據學者研究,中國東風41型洲際飛彈,是使用固體燃料、最大射程12,000公里、采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MIRV)技術。而神舟六號在其太空航行中的變軌能力,美國專家認定,中國已掌握了小推量的空間火箭變軌技術。換言之,就是掌握了可使洲際導彈在太空中改變彈道的技術。2007年初,據大陸官方與台灣軍事雜誌的報導,中國成功發射第四與第五兩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開始部署第二代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另並成功發射第二顆海洋環璟監測衛星;發射反衛星截殺武器的「開拓二型(KT-2)」運載火箭,成功摧毀離地表848公里高處的「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另據美國《華盛頓時報》報導,中國建造配備先進AIP絕氣推進系統(AirIndependentPropulsion)的首艘「元級」柴電潛艦、093型攻擊核潛艇與094型戰略導彈核潛艇也均已下水服役。這些武器的橫空出世,標誌著中國大幅提升其對美國的第二次報復性核打擊能力。短短的十年間(1996-2006),中國遠較1996年時有能力對抗美國的軍事干預。此一發展可能是李登輝策劃其訪美之行,推行兩岸分離政策時所始料未及的。

當然,美國的基本國策就是永保全球霸權,遏阻中國的隆盛與一統,故日前已迫不及待地將其最先進的第五代匿蹤(Stealth)戰機F-22A猛禽號,首次調離美國本土,進駐我國東海前沿日本南端琉球群島的嘉手納基地。美國自詡F-22A舉世無匹,該機雷達反射截面積僅約0.5平方米,俄制Su-27則為5.283平方米。美國空軍部長JamesRoche於2004年的演說時提及,在實兵對抗的模擬空戰中,F-22A單機獨自對抗5架也裝有相位陣列電子掃瞄雷達的最新F-15C戰機時,F-22A在不到三分鐘就將5架F-15C全數擊落,因F-15C自始至終根本未曾發現F-22A的蹤跡。

美國政府學界要求兩岸和平解決

關於兩岸問題的最終解決之道,美國政界與學界很奇怪,好似萬流歸宗,最終結論就是要求或認為要和平解決。以前面所提的任雪麗為例,其一繞再繞的婉約最後結論,就是呼籲北京不要單純強調對抗,認為「如果發生台海危機,原因祇有一個,即北京決定不再等經濟日益結合與敵意逐漸消退這些趨勢發揮作用」。後者關於「敵意逐漸消退」這一點,任雪麗難道不知道,民進黨政權對中國大陸的敵意,近年來不但沒有逐漸消退,反而是與日俱增,向台獨道路不斷深化。反向思考,這幾年若非北京當局堅守「一個中國」原則並以實力遏阻,則民進黨政權不知已經台獨建國幾次了?因此,關於兩岸問題,當回首一代偉人鄧小平生前囑咐「……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們要記住這一點,我們下一代要記住這一點,這是一種戰略考慮」,實是站在民族歷史高度的宏偉政治見解,值得這一代中國人深思勿忘。

未來北京的對台政策,顯然仍將如以往一樣言,持續出台各式關懷台人的政策。但無可諱言的,誠如本文分析,在台灣政府機器戮力推動各種「台獨」舉措,強化深綠板塊下,使得內地再多的優惠舉措,也難以撼動「政經命運共同體」的深綠板槐及其政治操作,這是兩岸關係在政治與認同趨勢上持續惡化的核心原因。

加入「示威」成份,威攝制約島內深綠板塊

面對深綠板槐,展望未來,北京如果他日利空出盡,亦即盡了一切最大努力示好台灣,換得的仍是台灣執政當局的深綠仇華與台獨建國,屆時可能迫使北京未來對台政策增加「示威」成份,要求制定「台灣基本法」,從而威懾或制約島內深綠板槐。

三百年前,兩岸對峙。台灣鄭氏王朝「恃海上風濤之險,一聞招安」,便「約為兄弟之國」。由於自恃風濤之險,明鄭領導層劉國軒積極備戰,選撥精壯,抽調佃丁民兵,使澎湖守軍增至二萬餘人,於澎湖諸島分遣官兵死守,一時間「星羅碁布,堅如鐵桶」。當時,在明鄭統治階層的強制下,誰敢貳心。用現代的術語來說,就是藉政權機器操作民意、強制人民愛台灣、保衛台灣。然而一旦澎湖兵敗,台民「人心瓦解」,民心洶洶,莫不解體。在「民心既散,誰與死守?」的民意迅速改變壓力下,台灣領導人鄭克塽、劉國軒終於同意兩岸一統。

兩岸未來,倘仍持續由台灣分離主義激進者執政,敵視中國大陸,及在美國的慫恿下,台獨路上一意深入,兩岸經由和平統一,似有其不確定性。三百年前的歷史似在重演,兩岸一旦兵戎相見,人民解放軍無論是如施琅般直取澎湖,……;亦或直插大肚溪,依台灣民意現況分立「北台灣」政權與「南台灣」政權,……但就台灣分離主義激進執政當局而言,結果立刻分曉,勝則獨立,敗則明鄭歸順中土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