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是積勝為敗?還是大有可為?

周陽山
(文化大學中山所所長)


一九八○年代中,我在紐約《中國時報》擔任主筆和編輯,曾向滯留海外的多位資深報人長期請益。有一次,一位傑出的新聞界前輩問我,「你聽過積勝為敗的故事嗎?」我頓時無言以對,只道「願聞其詳」;長輩接著說:「從北伐開始,國民黨一路勝利,辛辛苦苦打了八年抗戰,但卻在戰後的接收中失盡民心,短短不到四年間,就一路敗退,失去大半江山,最後敗逃到台灣來;這不正是『積勝為敗』嗎?」

的確,國民黨正是一個「積勝為敗」的政權,而且,「積小勝為大敗」。現在看來,這不僅僅是「歷史的偶然」,似乎已逐漸成為「難以扭轉的宿命」了。從一九九○年代起,李登輝掌政十二年,就已種下了國民黨敗亡的禍根。二○○○年意外失去政權;二○○四年再一次大意失荊州。現在,又面臨著民進黨政府全面推動「去中國化」的新攻勢,國民黨中央無力也無氣捍衛自己的意識型態立場和政權的正當性,只有任其攻訐,一路退卻,真可說是日薄西山,暮靄沉沉,前景黯淡啊!

或許有人會說:「不要這麼悲觀吧!國民黨可還有馬英九啊!」這句話,如果在一兩年前說,或許還有不少人相信,但經過了修憲、罷免,紅衫軍、特別費風波,到最近的中正紀念堂正名事件,我們只能很坦然的說:「馬英九的確是一個人品端正的好人,但畢竟只是承平時代的幕僚長,卻不是能真正應付危機、開創新局的領袖。馬英九的優點很多:正直、誠懇、清廉、英俊、品貌端正,但就是缺了最重要的一項,那就是領導能力(leadership)!」由於缺乏領導能力,他馭簡為繁,事必躬親、臨事不斷、拖延苟且;在關鍵的時候不具慎謀能斷的魄力,而且畏敵怯戰,一味討好所謂的「中間選民」,最後導致親痛仇快,眾叛親離!而且他始終迷信自己對群眾(尤其是青年和女性)的魅力,沉迷在所謂的民調數字中孤芳自賞,卻不知民意如流水,大勢已漸不可為!

但是,儘管馬英九面臨著上述的人格困境,選戰的勝負卻是難以逆料。這並不是因為馬英九及其幕僚已有所自省,而且積極調整步伐,謀求對策。相反的,這卻是因為馬的對手--民進黨本身已陷入更大的「積勝為敗」困境之中,而且全黨陣腳已亂,且不得自拔,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其一,陳水扁倒行逆施,治國無能,七年來毫無政績可言,而且佞幸當道,竭澤而漁,已到了日薄西山,政權衰爛的境地!但陳水扁只求避免個人成為「跛腳總統」,卻完全不顧民進黨全黨利益及接班人謝長廷的前途;他竟然在執政的最後一年推出過去毫無建樹的張俊雄回鍋擔任閣揆,這實在可說是「寧可犧牲全黨前景,也要堅持個人獨裁!」相較之下,馬英九即使不具積極的領導能力,卻也不致於像阿扁一樣「為個人私慾而犧牲全黨」。由此看來,馬英九的道德與人格確實是屬於「光明」這一面,和阿扁的「陰私」絕不可同日而語。

其二,謝長廷個人足智多謀,權謀機巧,而且政績不惡,確實是民進黨內一方之雄。但是,他為了在初選中得勝,與立委候選人和「黨員大戶」勾結過甚,連「新潮流系」的形象牌都不肯輕易放過,導致民進黨初選全黨形象大壞,且與真實的民意差距過大。即使謝長廷個人有能力「走回中道」,但與馬英九的老實、沉穩、誠懇、厚重相比較,過度的權謀和奸巧,卻成了嚴重的負數,在「一對一」的總統大選對決賽中,實屬不利。因此,如果馬英九能夠在厚實、誠懇這方面先馳得點,選戰仍然大有可為!

其三,在國際關係和兩岸情勢方面,「全球化」趨勢和「中國崛起」已是既定潮流,民進黨的「鎖國」政策和「台獨」主張,則是日暮斜陽,毫無前途可言。加以陳水扁力圖在執政最後一年拉攏「急獨」勢力,好綁住謝長廷,迫使其放棄「西進」政策和「緩獨」主張,因此,謝氏即使力圖突破,恐怕也難有大作為!相較之下,馬英九的大陸政策則較具現實可行性,也與藍營的一貫作法相容。因此,在國際因素和外在環境方面,對馬而言,確屬有利。

基於上述理由,馬英九的勝選,仍然是大有可為,至於「馬王配」或「馬╳配」的荼壺裡的風波,則不足以影響大局。國民黨中央對這「配對」花去了過多的心思,實在是小題大作,不足為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