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選會繼6月7日決定,明年1月12日舉行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7月6日又通過總統大選投票日為明年3月22日。在此「二合一」確定破局,而公投又似確定將與總統大選綁在一起之際,檢視馬英九近來之選舉策略,或有助於吾人對明年兩次大選的評估。
針對「二合一」破局,中選會解釋,曾去函五個主要政黨,國民黨表示「中選會尚未法制化」,民進黨「尊重中選會行使獨立機關職權」,親民黨、台聯及無盟都回覆反對,顯見「社會對於二合一選舉並無共識」,又為避免新總統提早產生,導致「看守政府」時間過長,因此決定兩大選舉分開舉行。
馬英九得知二合一破局後立即表示,兩次選舉距離這麼近,要動員兩次人力,不是簡化選舉應該做的事情,他也意有所指地說,「有總統參選人認為這樣對他比較有利。」謝長廷陣營僅對外表示,謝對合併選舉與否並無定見。7月10日親近馬英九的立委痛批中選會為了謝長廷一人之私,讓原本「二合一」選舉數度轉折,又改回分開選舉。他們要求中選會恢復「二合一」,又擬聯合綠營翻案,推動立院臨時會院會決議合併選舉。7月11日國民黨中常會上黨主席吳伯雄也裁示,基於節省社會成本考量,「國民黨力主二合一選舉」。中選會雖立即徵詢委員有無必要重新討論總統選舉期程,但多數委員不贊成,中選會乃於7月13日確定總統、立委分開選舉。親馬派立委重批,中選會官僚作風,不該拒絕為此重大議題重新開會,但綠營及輿論則認為國民黨既然事先未反對,事後就無抗議的權利。
眾所周知,由於府院黨高層稍早傾向合併選舉,並準備以公投綁大選積極造勢,中選會遂於6月作成立委選舉延至明年元月之議,以便為「二合一」做球。
之後,綠營特別是謝長廷陣營經過一番仔細盤算,評估縣市長三合一選舉慘敗教訓,遂決定放棄「二合一」,而中選會也跟著轉向,不再提「二合一可以節省社會成本」。只是礙於選罷法規定,立委選舉日期已不能再改,也就因此,台灣不只第一次將於1月間選立委,也將在兩個月連續舉行兩次全島性之大選,中選會當然再次成為有失中立、缺乏獨立行使職權的笑柄。
國民黨在「二合一」議題上栽了觔斗,恐怕不僅暴露出馬英九陣營與黨機器溝通不良的問題。如果說,國民黨在2005年「三合一」選舉大勝後,「二合一」就一直是黨內的主流,也獲得八成以上的黨籍立委支持,黨主席及秘書長怎麼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又為何不大方表明立場,徒然喪失對自己有利的「二合一」?難道說,馬英九近來在許多重大議題上一變再變,讓黨中央都無法清楚掌握其真意了嗎?
國民黨為避免中選會繼續作為執政黨的工具,影響2008選舉,早在立法院提出《中選會組織法》草案,並利用該案與總預算案互綁,與民進黨進行協商,但民進黨始終不予妥協,並大力杯葛議程,兩黨也就從去年下半年打到今年上半年。今年5月30日,國、民兩黨高層在王金平的邀集下,進行協商並簽下協議書,確認中選會組織架構;公投案應與中央選舉同日舉行,每次選舉,各政黨所提公投案不超過兩案;總統與立委選舉如要合併,須中選會出席委員三分之二以上通過。不過,民進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當晚即表示,協商唯一突破就是國民黨接受公投並大選,且公投案從各政黨原本只能提一案,放寬到不能超過兩案,其它皆未達成共識。
儘管民進黨對中選會組織架構不認帳,馬英九仍於6月11日主動提議,由國民黨釋出善意,先將總預算案通過,但請民進黨依議事程序,進行審議及表決《中選會組織法》草案。據國民黨立院黨團表示,馬英九此舉是基於「心繫蒼生」。6月15日立院會期最後一天,總預算案順利過關,惟《中選會組織法》依然未過。隔天中選會委員任期屆滿,陳水扁五天後公佈16位上屆委員全部留任,並由張政雄續任主任委員。
七月二十日結束的立院臨時會,正是國民黨立院黨團為通過《中選會組織法》要求召開的。7月11日政黨又繼續為該法協商,只是總預算已過,中選會人事照舊、操縱大選照舊,民進黨有啥好協商?果然臨時會最後一天,《中選會組織法》案再敗,還搞出「馬王情結」。令選民不解的是,早知如此,國民黨又何必打的那麼辛苦?難道一切都是作秀嗎?尤其,馬英九明知棄守預算案,就不可能通過《中選會組織法》,難道就為了中南部幾個立委為其自身選票考量,要求總預算案與《中選會組織法》脫鉤,或因王金平院長不願堅持,立場就動搖了嗎?更何況,輿論對中選會多年來始終抱持偏頗立場早已不耐,綠營之「再怎麼野蠻」宣傳又不復有效,馬英九的「蒼生」情,似乎忘了有不少「蒼生」希望他能讓藍天再現。
吾人希望,經此教訓,馬英九能想清楚,想討好天下人或期待全民擁戴,恐非最佳之選舉策略;當選後,再作「全民總統」還不遲嘛!
另外,不可諱言,陳水扁執政七年多,有權無責,用盡所有行政資源,甚至不惜干預司法,享盡優勢、佔盡便宜。只是,七年多來,在立院始終保持多數的藍軍,又何時依合法程序堅守其立場,制肘民進黨府院黨,為自己爭一口氣?「罷扁」或說門檻太高,憑自己就綽綽有餘的「倒閣」及軍購案,又有何藉口?如選民也認為藍軍立委表現欠佳,制衡功能有限,明年1月立委選舉,藍軍能不能繼續保住立院半壁江山,令人擔心。而今「二合一」破局,如藍軍立委一役失敗,藍營軍心、民心會不會因此渙散,影響總統大選結果,亦須事先提防。
民進黨提出的「全民討黨產」公投案,雖遭到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會(下稱公審會)駁回,但經向行政院訴願委員會(下稱訴願會)提出訴願,獲得敗部復活,民進黨已於6月28日交出140萬份第二階段公投連署書。一心想與民進黨拚公投的國民黨,亦於7月4日把「反貪腐護國產」公投案的120萬份連署書送交中選會,並在當天指出,民進黨宣稱追討國民黨黨產,人民可以「一人分三萬」,但追究遭政府虧空的國產,人民可以「一人分十萬」。民進黨立即回應,國民黨學民進黨討黨產的策略也就算了,連口號都學,這麼沒創意的政黨怎麼打選戰。不過,國民黨跟著民進黨的腳步,要拚的公投案,還不只以上一件。
公審會6月22日針對民進黨的「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案(下稱入聯案)舉行聽證會,6月29日開會表決,以12票反對、8票贊成,否決了該案。民進黨抨擊公審會是全民公敵,並立即向訴願會提出訴願。訴願會7月12日對入聯案進行辯論並做出決議,撤銷公審會原處分,並逕行認定該案合於規定。國、親兩黨大罵訴願會違法亂權,並表示將采瀆職告訴、釋憲及行政訴訟等途徑反制。但國民黨顯然認為遠水救不了近火,因此決定另提重返聯合國公投案,與民進黨對拚。
國民黨的重返聯合國案,雖說是被訴願會決定所逼,但其實也已早有準備。國民黨一直有高層透露,如果民進黨強推公投,國民黨也將加入三十幾個公投題目,以期「稀釋公投綁大選效應」。5月30日的政黨協商,國民黨不再堅持各黨只提一件公投案,更顯露除「反貪腐公投」,國民黨尚有其他盤算。6月19日美國表態反對入聯案時,馬英九反擊,「美國人憑什麼限制台灣人表達自己的意願?」接著,在公審會6月29日開會之前,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就高調放話,國民黨不排除推動重返聯合國公投,並強調最重要的是要「進得去」。最後,國民黨中常會在7月4日,訴願會尚未做出決定前,就正式通過「推動以務實、有彈性的策略重返聯合國及加入其他國際組織」公投案(下稱重返案)。
當然,國民黨極可能早已算到,即使公審會否決入聯案,訴願會還是會翻案,所以先提重返案來作平衡。因篇幅有限,本文不對入聯案及重返案之法理問題,以及美國和大陸之立場作任何評論。只是,在台灣,人人皆知,就算兩黨所推動的公投案都高票通過,也無法發揮任何實質效力,國民黨吹說它的案可以「進得去」,有誰相信?不只美國反覆說「公投對台灣入聯沒有助益」,它根本是個「假議題」,連國民黨中常委帥化民都直說,入聯與重返公投都是無聊議題,「國民黨是要務實還是務虛呀?」陳水扁的策略是勝選第一,先干了再說,難道國民黨除了拿香隨拜,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了嗎?
國民黨高層說,推動重返案的理由是因為最新民調顯示,有高達七成八的民眾支持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但國策研究院6月23日公佈的民調,顯示有七成一民眾贊成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到底何者為真?國策研究院同一民調還顯示,在問到未來外交重點排序時,「增加邦交國」排在最後,表示國人已打破邦交國數字迷思。但誠如國策院院長田弘茂所說,如果台灣沒有邦交國在國際組織提議、舉手投票,幾乎不可能加入任何國際組織。如此簡單道理,民眾怎麼可能不知?怪只能怪民調本身設計有問題,例如國策研究院問卷透露,有六成八的民眾,知道「中國最近花近台幣140億元援助哥斯大黎加,導致哥台斷交」。這種置入性、引導性的民調意義何在,竟然成為朝野政黨愚民的根據!
面對民進黨不斷以本土牌進逼,並企圖以入聯案集其大成,馬英九自以為他打出重返案,即可防守族群牌。其實,公投一直是民進黨的政治圖騰,不論結果為何,只要多舉辦一次公投,民進黨就可多宣傳一次「台灣人民決定論」。國民黨跟著拚公投,不僅有「騙選票」之嫌,還等於承認公投具有民主正當性,這豈非長他人志氣?2003年11月國民黨支持《公投法》,雖不能算在馬英九的帳上,但曾為國民黨黨主席的他,從未有勇氣針對「公投不等同於民主」,做過公開理性的辯論,如今為了選票,他不但不告訴選民,入聯案是個假議題,反倒加入叫價的混仗,不顧深藍選民公職的反彈,冒著不見得來得及完成連署的風險,硬幹到底,怎能不令人為他捏一把冷汗?
7月15日解嚴20週年當天,馬英九說,解嚴後,台灣只有「轉型」而沒有「正義」,為走出民主困境,他將啟動第二階段的民主改革。他又宣示,若能執政,他將努力行憲,並在2010年成立「憲法評估小組」通盤檢討,若朝野能有共識,將推動憲政改革,重建憲政秩序。馬英九接著解釋,總統與立委選舉兩年後,應有足夠行憲經驗,可檢討雙首長制、國會減半等議題,並在朝野共識下推動修憲。這是馬英九首度提出憲改「條件說」的「時間表」,當然備受注意。
對於馬英九的「行憲兩年再評估修憲」構想,《中國時報》小社論評為「四不像的馬式修憲」,並直言「憲法有問題就應該修憲,沒問題就應該行憲」,馬英九預告「先行憲再修憲」,「擺明了既想穩住『行憲』派的深藍選票,又想爭奪『修憲』派的本土選票,但天下那有這麼好康的事,馬陣營真以為這種曖昧論述可以吃遍八方?」該文一語道破,馬英九想處處取巧,卻可能落得喪失原則、核心價值的臭名。
不可諱言,在李登輝、陳水扁刻意的操作下,修憲與深化民主往往劃為等號,反修憲者往往被批為保守、不進步。馬英九曾在該種氛圍下,多次勇敢地以「憲法的守護者」自居,獲得不少掌聲。尤其,愈來愈多民眾識破,台灣當今的政治亂象正是李扁七次胡亂修憲所造成,而陳水扁為達「2007新憲公投」目標,曾不惜勾結朝野立委,搞得吃像難看,而綠營及民間團體爭相推出內閣制,又被識破其主要動機在於抵制馬英九。當「2007新憲公投」都不得不草草收場之際,馬英九又何必僅為展現自己民主,觸動如此敏感議題?更何況,馬英九先前才說過,總統可依憲政原理任命國會多數黨組閣,從實務運作中找出憲法問題,並透過憲政慣例、釋憲、修法等方式,嘗試彌補憲法缺陷,又何必此時此刻多此一舉、畫蛇添足?「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政治人物,才能得到選民的尊敬,吾人可不希望看到「善變」、「騙選票」等形容詞,也被用在馬英九的身上。
2008年總統大選一役,攸關台灣的前途及兩岸前景。泛藍選民期待,馬英九能一舉終結綠色惡政,早日實現他所承諾的兩岸復談、三通直航、承認大陸學歷、觀光客來台等政策,使台灣經濟得以解困,兩岸關係得以改善。或許正因為期待太殷切,泛藍選民對於馬英九的一言一行無不關注,甚至嚴苛以待。當然,「勝選才是硬道理」,有過兩次台北市長選舉,一次黨主席選戰的馬英九,絕對有權依其認為最有勝算的策略繼續打選戰。吾人在尊重馬英九選擇之餘,只想表達,在「二合一」破局之際,藍營恐怕更需要有核心群眾的熱情參與及堅定鬥志相隨,才能在兩次選戰中衝鋒陷陣,堅持到底。為能激發藍營核心群眾的熱情與鬥志,馬英九似更需建立及堅守自己的核心價值,並保持「一路走來,始終不變」的風格形象。◆
社論
超越與崛起
入聯公投
教改與去中國化
蔣渭水與台胞抗日
美國的慰安婦決議
馬英九和選舉
戒嚴史台灣經濟
海峽200期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