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的元兇思想
南京大屠殺的元兇思想
史稱南京大屠殺,一般是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一九三八年二月中旬,侵華日軍在攻陷南京城期間?code>s造的一系列大屠殺事件是為人類史上最殘酷的屠殺之一。總計被屠殺的無辜市民與已經放下武器無戰鬥能力的我國官兵達三十萬人以上;實際被強姦受辱的婦女,據說不下八萬人之多,很多在被姦污之後又被殺害;無數住宅、商店、機關、倉庫被搶劫、焚燬和破壞,全城約三分之一的建築物被毀;這是日本侵略軍在中國所犯最凶殘的戰爭暴行之一,也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大污點。
一、南京大屠殺的經緯及被殺數字
據攻打南京的第十六師團的第三十旅團長佐佐木到一少將的《進攻南京紀實》寫道:「(十二月十三日),在我支隊的作戰地區內遺棄敵人的屍體達一萬幾千具,此外,還有在江面上被裝甲車擊斃的士兵和各部隊的俘虜,如合在一起計算,僅我支隊就已解決了敵人二萬以上。」在攻打南京的戰鬥中,城內外的大批中國軍隊被俘,潛伏在城內的殘兵敗卒,即所謂「便衣兵」,多數被搜查出來,成了俘虜,後因無法為他們提供伙食,大部遭屠殺。據佐佐木支隊的骨幹,曾任第三十八聯隊的聯隊長助川靜二元大佐說:「師團長吩咐,不要保存俘虜」,因而全遭殺害。另外,佐佐木支隊在進行掃蕩戰中,也殺了許多普通市民,以此血祭,壯軍威。
日本軍於十三日還向揚子江碼頭的難民開炮,這些難民「人數達二萬至三萬,日軍向這些難民開炮,將其全部屠殺了。」
佐佐木又記道:「從南京逃出來的老百姓,無論是成人或兒童,他們一律遭到機槍、步槍的掃射;遭到殺戮。因為這些死屍遭到射擊後倒在地上重疊在一起,並被澆上重油,點火焚燒。在焚燒過的屍體中,無疑也有許多想來是兒童的屍體,總之,幾乎都是老百姓。我從未見過如此悲慘的情景。大量屠殺的痕跡展現在眼前,我覺得日本軍犯下了嚴重罪行。」「在攻打南京的戰役中,敵人傷亡估計為七萬人,直到南京陷落那天為止,敵人負責守備的兵力估計約有十萬。」
東京朝日新聞社的隨軍記者橫田曾於十六日發自南京的電報報導:在烏龍山、幕府山炮台附近的山地裡,兩角部隊俘虜了一萬四千七百七十七名從南京城潰退下來的敵兵。人們認為死守首都、駐紮在南京的中國兵大約有十萬人。在十萬防守南京的軍隊中,除在上途退卻時被打死、被俘乃至順利逃出者外,估計還有二萬五千多名殘兵敗卒潛伏在市內,皆被日本軍徹底消滅。我軍攻佔南京後,在城內外,僅從大野、野田、助川、片桐等由右翼北面進攻的各部隊來看,被俘或被殲的中國軍隊也不下一萬名,總人數估計至少有六、七萬名。另外,還繳獲了無數戰利品。該社又於(十二月十八日)報導攻佔南京的戰果說:「當攻打南京時,敵軍遺棄的屍體不少於八、九萬,俘虜達數千。」其中僅上海派遣軍所屬會津若松第六十五聯隊就俘虜了中國兵近一萬五千名,後大部遭屠殺。
南京城陷落後,日軍到處燒殺搶,揚子江江面上漂流著數不清的屍體。一望無際,滿眼皆是屍體。那不是士兵,而是老百姓的屍體,其中有成人,也有兒童。屍體像「木排」那樣,看來至少有五萬人以上,揚子江成了「死屍之江」。此外,包圍城牆的部隊在紫金山山麓活埋了兩千人,在雨花台殺害了兩萬人。爾後,第十六師團以右翼聯隊為主力,在城內進行掃蕩,殲滅了殘兵敗卒七千多,僅一個師團就獲得了這樣的「戰果」。
日本軍對被俘的中國士兵,因無法解決他們的伙食,於是處置的辦法,每次都下令全部「處置掉」(殺掉)。僅十七或十八日就屠殺了一萬四千七百七十七名俘虜。他們將俘虜每兩個捆在一起,排列成四行,用機槍掃射,然後又用刺刀亂戳之,最後在屍體上澆上煤油焚化。燒後,把屍骸一個個扔入揚子江中。
另據南京大屠殺案主犯谷壽夫中將的供詞:「同月十八日夜間,復將我囚幕府山之軍民五萬七千四百十八人,以鉛絲扎捆,驅集至下關草鞋山頭,亦用機槍射殺,其倒臥血泊中尚能掙扎者,均遭亂刀戳死,並將全部屍骸澆以煤油焚化。」
籐原正瑛在《西方有納粹主義,東方有軍國主義》一文說:「日本軍佔領南京後,曾一次把三萬數千名中國人--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兒童--趕入市區的城牆內,從城牆上投下手榴彈和用機槍猛烈掃射,將他們全部槍殺。當時,在南京城牆內的確屍山高築,長靴幾乎浸濕在血海之中。據悉,對此慘無人道的行為,甚至還必須以『皇軍』、『聖戰』之類的謊言來進行報導。」
據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P. Snow)所著《敵寇暴行錄》:「現在世界上到處可以聽到關於南京屠殺的血腥事件。根據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委員告訴我的計算數字,日本軍在南京至少屠殺了四萬二千人,而且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又說,在從上海向南京的進擊中,估計有三十萬人被日本軍殺害,這個數字差不多與中國軍隊的傷亡人數相等。卑鄙的是,只要是女的,從十歲到七十歲的人都遭到日本軍的強姦。難民常常死於喝得酩酊大醉的士兵的刺刀之下。日本軍每到一地,抓走婦女,以便安慰好色的英雄們。」
時任南京安全區委員會委員的馬吉牧師目擊南京大屠殺慘狀後在給上海的妻子寫的長信中說:「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五,掠奪、屠殺和姦淫的情況不斷發生,有增無減。從昨天晚上到今天白天,大致算來也有一千個婦女被姦污。一個可憐的女人竟被強姦了三十七次。另一個婦女,她那五個月的嬰孩被日本兵活活悶死。那是因為這個獸兵在強姦時,為了不許嬰孩發出哭聲來。如果婦女進行反抗,就會遭到刺刀殺害。……
「十二月二十日,星期一,野蠻行為和暴力行為接連不斷地發生。整個城市被日本軍有組織地放火焚燬了。
「十二月二十五日,昨天和前天晚上,七個士兵來到聖經師資訓練學校,強姦了婦女。我們的鄰居有個十二歲的女孩和十三歲的小姑娘,被三個士兵強姦了,我們正想去救,但為時已晚。被日本兵用刺刀戳傷的人仍然很多。」
關於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的估計,據日本早稻田大學洞富雄教授的研究報告,有如下幾則是可靠的數字:
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的貝茨博士於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五日記云:「據掩埋的證據材料告訴我們,近四萬名非武裝人員在南京城內或城門附近被殺,其中有百分之三十未曾當過兵。」
據紅十字會、崇善堂兩掩埋隊收容遺棄屍體十五萬五千具,其中從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到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日,共掩埋遺棄屍體實際達十一萬二千二百六十六具。
還有其他幾個掩埋隊:
(A)新河地區,掩埋二萬八千七百三十具。
(B)兵工廠及南門外花神廟一帶,掩埋七千餘具。
(C)卯山、馬鞍、靈谷寺,掩埋三千餘具。
以上三個掩埋隊,共掩埋屍體一萬二千八百七十三具。
對死亡者(包括戰死者)總數的估計:
據南京地方法院的調查所得,合計掩埋了十六萬七二百十多具屍體。這主要是從紅十字會(四萬三千零七十一具)、崇善堂(十一萬二千二百六十六具)、南京市長高冠吾(三千具)這三處合計得來,還有許多未加進去;如加上其他掩埋隊的數目,以及為親人、熟人和日本軍隊所掩埋的數目,可達總數二十六萬具屍體(包括戰死者、無辜被殺者)。
據南京戰犯軍事法庭對中將谷壽夫判決詞中說:「在中華門外花神廟、寶塔橋、石觀音、下關、草鞋峽等地,被集體槍殺的軍民共十九萬餘人。遭零星屠殺、其屍體由慈善團體掩埋者為十五萬餘人,受害者總數在三十萬人以上。」
另據島田勝己《進攻南京與屠殺事件》一書說:「被第六師團屠殺者二十三萬人,被第十六師團屠殺者十四萬人,被第九師團屠殺者六萬人,合計四十三萬人。」
以上所述,即為南京大屠殺之經緯及其被殺人士數字。
二、日本軍國主義為何如此殘忍?
在整個「南京大屠殺」期間,日本軍完全處於無政府狀態,像一群瘋狂的野獸,誠如一位墨西哥作家指出:「日本人是魔鬼的魔鬼」;甚至還有外國人指責說:「他們的野蠻程度遠遠超過野獸」。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慘絕人寰的情況,其原因可以舉出很多,但據研究南京大屠殺的權威學者洞富雄教授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錯誤的軍國主義教育和軍隊教育」。特別是日本軍官鼓吹對中國及其民眾的根深柢固的蔑視,鼓吹無視對方民族感情的同仇敵愾之心,使日本士兵的心情受到了恐怖的影響。當時負責關東軍謀略工作的參謀田中隆吉中佐在公開會議中便說過:「坦率地講,對中國人的看法……我認為中國人是豬玀,對他們怎麼幹都行。」另外,日本兵大前嘉就自己當時的精神狀態說:「那時,中國人是螻蟻之輩。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這樣。殺死螻蟻之輩,還會受到什麼良心責備嗎?」戰時的日本軍人可以說從少年時代起便接受了軍國主義的思想教育,入伍後又在日本軍隊的「軍人精神」(也即是武士道精神)薰陶下,於是產生了令人可怕的精神狀態。誠如中國派遣軍的情報員、下士官山岡繁在戰後回憶說:「當時,我們對日本民族抱有一種根深柢固的優越感,而對其他民族採取蔑視態度。還有一種殘忍的武士道精神,把殺人當作英雄行為,並從崇拜天皇的極權主義出發,產生了非人道的思想,即對強者、掌握權力的人絕對服從,對弱者、不掌握權力的人使之服從。這些思想是從少年時代就開始接受教育,在軍隊裡通過軍人精神的薰陶而形成的。正由於有這些思想,才把侵略戰爭視為正義戰爭,若無其事地幹下了慘無人道的行為。」
崇拜天皇的神國思想和殘忍的武士道精神,即是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兩項重要內容。在這種精神的支配下,使日本軍人身上潛伏著一種難以捉摸的魔鬼般的生命力--以殺人為遊戲而從中取樂,並且將這種野獸般的慘無人道的行為視為正義。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軍人,從進入小學學習教科書起,便開始接受軍國主義的思想教育,「欲征服亞洲,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code>」的思想在青少年時代已逐漸形成。這些具有嚴重封建性和殘暴性的武士社會的思想和習慣,被作為「國民道德」強加在他們頭上,而且還得到了「神國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灌輸,於是,這些天真的孩子或者是樸素的農民出身的軍人,便成了法西斯軍隊的兇猛的戰士。這也就是日本軍隊在南京大屠殺中表現出異常殘暴的思想根據。誠如佔領日本的盟軍總司令部指出:「日本人強加於人道的令人可怕的罪過,是日本五十年來宣揚『皇道』和『大和魂』之必然而不可避免的結果。」這裡所說的「皇道」,就是日本軍國主義標榜的以「天皇萬世一系」為中心的神國思想;所謂「大和魂」,也即是武士道精神。對於作為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核心的「皇道」和「大和魂」,在這裡似有作進一步分析之必要。
日本作為神之國的神國思想,其由來已久,在日本民族最早的古書如《古事記》、《日本書紀》裡,便開始構築神國思想的體系。指出日本人都是天照大神的兒孫傳下來的,所以稱作天孫民族;因其起於大和(古代的邪馬台國),故又稱大和民族。全體日本人合為一大家族,皇室是大家長,臣民各有小家長;君就是父,忠就是孝。因此,日本是神國,日本人是神裔。天皇是現世神,尊崇天皇即是崇拜現在世上的神。這也就是日本民族神道思想和天皇萬世一系觀念之來由。神道思想乃是以天皇為最高偶像的日本人之國家宗教或曰意識形態,同時也是日本人忠君愛國思想的理論根源。作為現世神的天皇永久統治著日本,作為「神裔」的日本子民則應絕對盡忠盡孝,這就是神道或曰「皇道」。神國思想強調種族優越,血統單純,提倡絕對忠於天皇,服從天皇,鼓吹日本民族卓絕宇內,而無壤無窮之皇位,應當君臨天下萬國,成為宇宙的主宰。這種自我吹噓和自我膨脹的民族優越感,被日本統治者冠之以「神理」名目,從而使日本對外侵略和對其它民族統治被正當化,並且發揮著魔鬼般的威力。這種以「天皇萬世一系」為精神支柱的神國思想,也是使日本人產生拒絕反省的意識根源。他們認為,只要這種「皇道」不墜,日本民族便有可能從敗戰的廢墟中崛起,重新恢復世界最優秀民族之地位。日本為發揚神國思想,建有一座精神殿堂叫「伊勢神宮」,是為大和民族的精神象徵,提倡「惟神之道」,也叫「伊勢神道」,鼓吹「大日本國乃神國也」的觀念。因此,伊勢神宮即是神道思想的精神大本營,也是大和民族的精神殿堂。日本在發動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天皇和軍閥曾親臨祭拜,並擴大修建伊勢神宮,舉辦日本開國「二千六百年」大祭,祈禱「武運長久」、「聖戰必勝」。戰敗之際,日本又假慶祝儀典,掩飾江河日下的敗局,藉以鼓起日本軍人頑強抵抗和為「聖戰」而犧牲的信念。由於受這種「皇道」精神的鼓舞和煽動,致使日本士兵在戰鬥中毫無畏懼,敢於進行殘酷的殺戮。誠如日本文學家竹內實指出:「在實際侵略中國的過程中,天皇的存在使平凡、膽怯的日本有了勇氣和信念,有可能說服自己去進行侵略和殺戮,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可見以天皇萬世一系為核心的神國思想對日本軍人的影響之深。
日本人為實踐「皇道」(或曰「大和精神」)的具體表現,便是「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本是日本封建時代,世襲武士侍奉主人,所謂「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的生活規範。最初的主義,只限於忠主保家,逐漸實踐推廣的結果,才演變為忠君愛國。明治維新後,日本採用徵兵制,開始實施對外擴張侵略政策,其根本精神,也可以說是「武士道」的世俗化、普及化。到了二次大戰期間,「武士道精神」更是惡性膨脹。日本軍閥窮兵黷武,以天皇為號召,欺騙人民,以「人口過剩」為口實,以大和民族當君臨天下萬國為思想武裝,假藉武士道的忠君愛國,尚武輕生精神,煽動人民向海外「發展」。於是瘋狂擴張,到處侵略,以期實現其「大東亞共榮圈」之夢想。日本軍閥還到東京的靖國神社去參拜,藉以宣揚「武士道」的黷武思想,推行愚民政策。因此,靖國神社實際上是日本武士道和軍國主義的精神大本營,是日本法西斯的精神象徵。戰後,靖國神社恢復了一年一次的「招魂祭」,追悼陣亡將士,實際上是在發揚「武士道精神」,復活日本軍國主義。
綜上所述,日本人鼓吹的所謂「皇道」、「大和魂」(大和精神),實際上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神國思想也叫神道思想。它是日本國家的正統宗教。日本人崇拜天皇,即是崇拜天神,為天皇犧牲,即是最神聖的事業。因此,二戰期間日本對亞洲各國以「神國」自居,叫囂為天皇神國而戰即是「聖戰」,從而使日本對外侵略和對其它民族統治被正當化。於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也被當作「發揚國威」、「皇恩浩蕩」來宣傳和報導。二是武士道精神。最初來源於儒家思想中強調為人臣應盡忠,為人子應盡孝的觀念,但傳入日本後,日本人將儒家這種思想與神國思想相結合,於是產生了一種鼓吹敬神尊祖、忠君愛國不惜犧牲身命的武士道精神。神國思想與武士道精神相結合,便是「大和精神」,它是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的思想核心。而伊勢神宮是神國思想的寄托場所,靖國神社則是武士道的精神大本營,或者說是日本軍國主義幽靈的寄存場所。只要這些場所還存在一日,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就有可能復甦,戰爭的危險便有可能重演。今天的釣魚台事件,實際上是日本復活軍國主義和實施對外擴張的一個訊號。人們不要忘記,日本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全面侵華戰爭,其第一個訊號便是從出兵台灣(一八七四年)和吞併琉球(一八七九年)開始的。對此,我們絕不可掉以輕心,應堅持強硬的立場,遏阻日本復活軍國主義和實行對外擴張。與此同時,還要從文化上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或曰思想根源--日本的神國思想和武士道精神作徹底的清算,以便真正開啟日本人的反省意識,徹底破除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思想傳統,使南京大屠殺的歷史慘劇不會再在人類歷史上重演。◆
社論
中國崛起
台灣轉型
美日觀察
台灣亂象
觀察大選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