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歐巴馬走訪東亞及中國之用意與成效

並臆測對未來之影響
熊玠
(紐約大學終身教授)


提 要

自華爾街崩潰與金融海嘯發生以來,美國遽感其國際地位發生動搖。為了應付二十一世紀地緣經濟所需,美國必須(第一)照顧到自身經濟安全以及其在國際金融與經濟領域是否能繼續扮演以前「龍頭」之作用﹔(第二)善於應付國際主要經濟集團間之權力均衡,方能維持其原有之領導地位。在今日太亞地區(東亞與東南亞)被公認為世界經濟發動的火車頭之際,美國近年來一再被該地區蓄意排斥在外。因此,「重返亞洲」已成美國外交最緊迫之關切。美國對亞洲的企望,乃在克服亞洲之疏離,俾能成為正在演變中「東亞共同體」的一份子(至少成為它的夥伴)。因此歐巴馬此行一再強調美國也是一個亞太國家。更想借重中國在今日全球經濟的特殊地位以及其在東亞之影響力,來助美國一臂之力。所以歐巴馬走訪東亞以及歐胡峰會之意義與重要性亦即在此。他此行可說是求仁而得仁。在此種情形下,歐胡峰會後之中美兩國間,亦將由雙邊關係轉變為在世界重大事務上有共同責任之戰略夥伴。

導 言

歐巴馬總統十一月遠東之行,在日、星、中、韓四國作了為時一星期的旋風式訪問。這是他上任以來在外交上忙碌了歐洲、中東、拉美以後首度專注東亞的一次風雲際會。難免引起舉世注目。本文主旨在分析他訪問中國之意義與「成果」以及這對未來美中關係甚至美國外交走向的影響。但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他走訪東亞之全盤用意何在。然後方不至於見樹不見林。

美國在地緣經濟時代的需要與對太亞地區的企望

在去年華爾街崩潰而導致了全球金融海嘯與經濟衰退以來,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地位一落千丈。它深知在二十一世紀的地緣經濟時代,任何國家要建立或維持其世界領導地位,必須擁有以下幾點條件﹕(一)有可輸出的雄厚資本﹔(二)有能出產現代產品的本事(包括科技與管理的成熟條件)﹔(三)有龐大的市場或潛力﹔(四)有取之不盡與高素質(而且不至太昂貴)的勞工泉源可依靠。(五)有效參預世界上重要自由貿易區的機會與能耐。(六)能影響世界金融與經濟圈決策的力量與本事。

在這幾點上,美國在華爾街崩潰以及整個銀行界缺乏資金情況下,已顯然在第(一)項條件受到嚴重考驗。雖然仍有(第二)與(第三)項條件,但由於美國金融崩潰,一般人消費能力大減,導致美國一向龐大的市場頓時萎縮。至於美國的勞工,一則工資與福利要求過高﹔二則有強大工會常與資方抗衡,導致以上第(四)項條件也無法保險。在今日世界上的貿易區集團中,美國僅是「北美自由貿易區」(NAFATA)以及「亞太經合會」(APEC)的成員。太亞地區正在醞釀一個由十六個國家籌組的泛亞經貿組織,以現有十個會員國組成的「東協國組織「(ASEAN-10)為主軸,加3(中、韓、日),再加3(澳洲、紐西蘭、印度),一共十六個國家。目前還沒有固定的名稱,只是簡稱為「東亞峰會」(EAS)。而且最終目的是成立一個「亞洲共同體」(倣傚以前的Europan Community)。一旦這個共同體成立以後,那目前包括美國(與台灣)在內的「亞太經合會」將功成身退。鑒諸此,以上的第五項條件,美國也不符合要求。由諸此種種情況,美國今日能影響世界上金融與經濟圈決策的力量與本事(即上述的第六項)也大打折扣。

相反地來看,以上六個條件,今日的中國幾乎樣樣俱全。這也是為什麼儘管中國自稱尚是一個「開發中」的國家,而在軍事上據五角大廈的估計亦落後美國至少二十年,可是還是被很多西方人認為它足以威脅美國霸權,而很多美國人也認為中國是今日唯一能跟美國平起平坐的國家。這證明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不僅是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爭妍的時代,而相比之下,地緣經濟確實是國際事務中更重要的決定因素。

再說太亞地區,它是今日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而且最具持續力的區域。全世界的頭三個最大經濟體,有兩個在此(日本與中國)。五個能源消費大國,有三個在本區(中國、日本、南韓)。擁有全球最多外匯儲備的兩個國家全在這裡(中國、日本)。自去年爆發國際金融海嘯以來,美國經濟呈現負成長﹔世界其他地區也身受其害﹔G-7國家一般均顯示有3.5%的衰退。唯有亞洲地區受害最輕,復甦也最快。根據《經濟學人》(Economist, 8/15/2009, p.15)的報導,一年來中國、印尼、南韓、新加坡仍有近百分之十的成長率﹔日本經濟雖然近年來一直受困,但也比西方工業化國家康復的為快﹔其他太亞地區的經濟體一般也有百分之五的成長率。根據同樣《經濟學人》的報導,台灣更嚇人。台灣的工業產出,這一年來跳躍式成長了89%(本人認為這與馬英九上台以來兩岸關係銳進有以致之)。再者,美國在世界上最大的債主也在本區(中國)。總之,有鑒於太亞地區在經濟與金融上有如此這般的驚人實力,美國絕對不能忽略。

可是,亞洲國家自1993年以來,不但對美國冷漠而且還有具體排斥美國的表現。這可從一連串事跡上看出。譬如,(一)由49個亞洲國家在1993年發表的曼谷宣言,即痛斥美國動輒藉「人權」為由干涉他國內政﹔(二)儘管南韓與美國間存在有共同安全條約,但民調發現南韓民間(甚至於政府)有很深的反美情緒,因為美國自布希總統以來反對南韓的「陽光政策」(即兩韓統一之政策)。自李明博總統上任以來,在美國高壓之下取消了對美農產品輸入的禁令,因為侵蝕了韓國農民利益而引起很大的反美浪潮﹔(三)日本歷來反對美軍在沖繩的基地聲浪甚大。最近反對黨的鳩山由紀夫首相上台後,在外交上力圖甩脫日本自吉田茂首相(1950)以來對美國的高度依賴。他要「離美返亞」,並且要與中國改進關係;(四)自1996成立的「亞歐聯會」已演變成45個國家與個體的巨大經貿組合體。其中包括歐盟(EU)全體28會員國與「歐洲委員會」以及東協國組織(ASEAN-10)+3又+3 的十六國、再加上東協組織的秘書處。自「亞歐聯會」成立之始,開宗明義原則之一即反對美國的霸權與仗勢凌人作風。所以,歐巴馬在其東亞行程中一再強調美國也是一個亞太國家、而他自己是美國第一個「太平洋」總統(因他生在夏威夷)正式拜訪太亞地區。同時他也極盡低姿態之能事(譬如見到日皇明仁還作了95度的深鞠躬)。

總之,美國要恢復它往日執世界牛耳之地位,非要取得太亞地區的支持、尤其要得到中國的青睞不可。歐巴馬走訪東亞之用意即是為此。他在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年會以後,又特地參加了東協國組織的峰會。還自詡為第一個美國總統參加該組織的峰會,其目的乃在磨滅以前(自1967以來)美國忽視該組織的惡跡與不良印象。而他在繼G-20峰會以及在亞太經合會場合已經會見了中國胡錦濤主席以後,還要堅持去訪華三日再與胡主席密談的用意,也是由於這個緣故。

歐胡會談所及已透露的結果

中英文媒體,對歐巴馬訪華的報導與分析已很多。我們不須炒陳飯,更不屑拾人牙慧。但我要提出一點相反的意見。就是我不同意一般媒體(尤其是英文媒體)一面倒的看法,認為歐巴馬太過於遷就中方﹔完全被玩弄於中方的如來佛手掌間。譬如在他訪華期間,既沒有對中方訓誡人權之重要,也沒有接見異議分子。更沒有逼使中方在控制人民幣上讓步。而且還有媒體說在歐巴馬出門以前已經向中國低頭了,因為他拒絕在啟程前接見達賴喇嘛。

現在,我們要再問一下,到底歐巴馬東亞之行與走訪中國的目的是什麼。難道是為了要批評別人內政而去的嗎?退一萬步來說,縱使歐巴馬在這些問題上完全按照批評者的意願做到了百分之百,試問那除了讓美國國內某些持反對意見份子感到一時之快以外,對美國國家利益有什麼好處?如果我們沒有忘掉歐巴馬這次東行之最終目的,那麼我們對他訪華成果之評價,就應當以他的宿願是否達成了作為衡量此行成敗之標準。

關於歐巴馬的宿願是否達成了,我們可在中方的反應上得到明確答案。在《中美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聲明》)的第二部份有言﹕「中方表示,歡迎美國作為一個亞太地區國家為本區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努力」。這正是歐巴馬千里迢迢尋求的的答案。真可說是求仁而得仁。何況這個承諾與保證,表示中國不畏懼美國參與亞太地區會引起與中國無味之競爭。歐巴馬深知,中國有如此說法,表示中國在心裡上已先有禮讓的準備、甚至於有甘願委屈自己之打算。這樣看來,怎麼可以像英文媒體一面倒的看法,認定歐巴馬太委曲求全、徒然讓中國佔盡便宜?更何況在歐巴馬由華盛頓動身飛往他第一站東京的同一天,中方已透過人民銀行的一個官方報告宣示,即將結束人民幣緊釘美元的匯率政策。難道,這不也是向歐巴馬的一個重大讓步嗎?既然不戰已屈人之兵,歐巴馬到了北京對人民幣匯率的問題,還有什麼可以談的?

歐巴馬此行「成就」之長遠效果

這次歐巴馬東行之表現與他和胡錦濤主席的交心之作,不但是決定了中美關係的未來,而且也實際上預期美國未來外交走向之轉機。其長遠效果有二﹕

第一、中美關係已創新頁。這可以從《聲明》中的一段文字看出。該聲明第二部份有言﹕「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不斷加深……」﹔中美兩國「在事關全球穩定與繁榮的眾多重大問題上,擁有更加廣泛合作基礎,肩負更加重要的共同責任……共同應對挑戰,為促進世界和平、安全、繁榮而努力」。換句話說,中美之間,已不僅是一個雙邊關係,而是牽涉到對全球重大事務享有共同責任的戰略夥伴。雖然文字中並沒有用類似G-2的字眼。但已呼之欲出。(當然,中方早已聲明不贊成「兩國集團」的說法。)

第二、同樣重要(對美國也許更重要)的是﹕基於以上分析有關二十一世紀地緣經濟時代太亞地區之興起、與美國為挽救及鞏固其世界領導地位之必須條件等等,美國以後外交之重心,勢將有決定性的轉移。美國自開國以來,其外交一直是重歐輕亞。而今以後,恐怕要改為以亞洲為其核心了。種種跡象均顯示二十一世紀將為太亞世紀。此次歐巴馬之東行與成果,毫無疑問地顯示了美國在本世紀的外交核心勢在亞洲,蓋無庸否認。

歐胡峰會與台灣問題的處理

根據《聲明》所說,在雙方重申中美之間要「穩步建立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關係」之後,緊接著來的是說要「強調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的重要性」。美方遂即表示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雖然《聲明》的文字在以下的兩段中兩次重複表達美國在中美關係上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但在胡歐記者招待會各自表述意見時,歐巴馬加了台灣所關注的美國的「台灣關係法」。這樣一來,面子裡子全照顧到了。台灣也應該放心了。可是,在美國與台灣還是有人(包括民進黨)對歐巴馬這樣做法仍極度不滿。蔡英文還悻悻然地認為這表示美台關係開了倒車,更迫不及待地要馬英九負責。孰料立刻有對蔡英文不滿的評論家提出「難道民進黨不該負責」?我們姑且不必捲入這樣無味的辯論。我們需要分析一下,歐巴馬這樣作,有何用意?在《聲明》裡,美方沒有堅持將台灣關係法放進去,是歐巴馬疏忽了麼?還是如某些媒體講的不敢得罪中方而故意未提呢?如果是畏懼中方而未敢堅持將之列入《聲明》,那麼歐巴馬為何在記者招待會上,當著胡錦濤之面,又敢提「台灣關係法」而不怕得罪中方了呢?

當然,我們無法知曉其中真正的原因。可是我們可以冷靜分析以下。答案可能與《聲明》文件第二部份的前後語氣(context)有關。因為這裡講的是雙方「致力於建設21世紀全面的中美關係」。在這個意義下談到雙方對台灣的立場。然後美方才「表示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以及「奉行三個聯合公報原則」。請注意,這裡是在談「雙方」的關係與立場,以及基於什麼原則與規範來對待彼此。這「三個公報」是雙方簽訂的文件。但「台灣關係法」,是美國國內法,僅規定在美國進行與台灣關係時應遵守的準則與約束。它不是中美雙方簽訂的文件。美國是法治國家,所有的國內法(包括台灣關係法在內),只要是既定之法律而未失效或被後法推翻以前,政府一定需要遵守。所以,縱使在《聲明》中美方沒有提將遵守台灣關係法,而如果歐巴馬在記者會上連口頭也沒有補提台灣關係法的話,絕對不表示美國政府會違背它守法的義務而放棄奉行台灣關係法的。所以,我們不須要大驚小怪。更不必小題大作。

歐巴馬立場vs.雷根對台灣六大保證

紐約有某政論家,指出歐巴馬在《聲明》中有關台灣的立場,似乎違背了雷根總統在1982年對台灣提出的六大保證之兩點。第一、雷根保證尊重台灣主權、也不強迫台灣與中國談判﹔第二、保證美國不承認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而在這次胡歐《聲明》中,不但表示美國希望台灣與中國大陸談判而且還接受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這話咋一聽,似乎很有道理。我特別去查出當初雷根總統對台保證的原文。加以比較,有以下的發現。

第一、無論在台灣的中文譯本如何,我發現雷根六大保證中有關上述第一點,是說「美國不改變它對台灣主權的政策或者向台灣施壓與中國談判」(The United States will not change its policy regarding Taiwan's sovereignty or pressure Taiwan to negotiate with China)。請注意這裡的外交詞令。美國的保證只是不改變它既有的「對台灣主權的政策」。並沒有說究竟美國政策是不是承認台灣擁有主權。說穿了,如果本來美國的政策是承認台灣擁有主權的話,那麼雷根保證美國不會改變這個政策。但是,相反的,如果美國本來的政策並不承認台灣擁有主權的話,也保證美國不會改變那樣的政策。再仔細研讀胡歐《聲明》中的相關文字﹕「美方歡迎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的對話與互動,建立更加積極穩定的關係」。請注意,這裡美方用的是「歡迎」與「期望」,並不構成雷根保證不施壓文字中的「施壓」。何況,事實上兩岸已經有了年來的「和平發展」,既然如此,美方只是順水推舟地「期望」兩岸有繼續的「互動」。更何況,互動的宗旨是為了達到「建立」更加積極穩定的關係。歐巴馬絕沒有料到台灣還有人不希望兩岸互動達到如此的境界,因為台灣如有人不希望如此,那還能號稱是「愛台灣」嗎?

第二、六大保證有關上面第二點是說美國「不正式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will not formally recognize PRC sovereignty over Taiwan)。請注意,這裡的用詞,首先是「不正式承認」。如要「正式承認」,必須符合相當條件。譬如美國具文稱「美國茲承認」(或「不否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或者其他相當行為(包括與中方發表一個文件)表示美方的確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再觀這次的胡歐《聲明》有關台灣部份,中方與美方分別發表了它們各自的立場。先是「中方強調,台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然後《聲明》接著說「美方表示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再到下面一段,才說「雙方重申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根本原則是指導中美關係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請注意,在《聲明》這兩段中,有關「台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一節,是中方講的。這裡,美方並沒有「正式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再者,在「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上,是原則性的措辭,雖然是雙方同意的,但提到它,是因為它是「指導」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這與美國是否「正式」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沒有直接關係。所以,我們不能依據這些而認為歐巴馬違背了雷根對台灣的保證。台灣無需要自己嚇自己。

歇 後 語

連歐巴馬都認為地緣經濟時代美國不能單打獨鬥,而且在太亞地區領先二十一世紀之際,美國絕不能與太亞共同體脫鉤,已如上述。台灣有沒有這種警惕與認識?明年(2010)東協組織的與中國的ASEAN+1自由貿易區即將生效。其成員間將施行「零關稅」政策。籌組中的由十六國家組成的太亞共同體,如也是通行「零關稅」的話,台灣的輸出將何以競爭?

有鑒於台灣在國際上之孤立,為其經濟安全計,有一條可行的路就是及早與大陸建立一種自由貿易區(FTA)的關係。所以,醞釀中的ECFA,雖然不如大陸與港澳簽的CEPA理想,但至少有助於保護台灣經濟安全的作用。(如ECFA能含有類似「最惠國」條款的話,將來台灣等於是騎在大陸的背上而可望在太亞地區的自由貿易組合裡通行無阻了。)但逢中必反的民進黨卻對ECFA嚴加反對。這不僅是政黨之爭,而是置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福祉於不顧。究竟這是否「愛台灣」之舉,年底選舉應該可見分曉--假如台灣的選民不被民進黨的宣傳所蒙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