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台獨的台獨」到「不統一的統一」

我看現階段馬政府的兩岸政策
福蜀濤
(《海峽評論》執行編委)


馬政府與中共的交集:和平

「不統、不獨、不戰、不和」,這是美國的兩岸政策。這四不,在美國,不統不和是主要的,不獨不戰是次要的,台灣獨立引發了兩岸戰爭,只要不傷到他核心利益,怎麼戰也死不到他美國人,他管誰死誰活。在北京這邊剛好相反,不要的是台獨與戰爭,要的是和平與統一,要不《反國家分裂法》不就「無的放矢」?台北的馬政府呢,現階段馬英九公開說的是「不統、不獨、不武」,沒有了「不和」,要「和」,這一點和中共有了交集,也因為這一點才引起美國的疑慮,美國人說「打不贏,就入伙」,對現在的兩岸,成了是沒辦法弄不和你們,老子就入伙,要介入你們的談判。

十月十七日,《聯合報》報導台美雙方智庫在合辦的「馬(英九)歐(巴馬)執政下的台美中三邊關係研討會」,趙春山教授據他瞭解的「政府高層目前的想法」,宣佈了在兩岸啟動和平協議或軍事互信機制談判前,台灣必須完成的「三項準備」,即「ECFA(兩岸經濟合作協議),MOU(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完成簽署」,「國內達成共識」,和「國際社會(指美、日)接受」。

十月二十日,陳一新教授在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稱,美國副國務卿史坦貝克表示,寄望兩岸推動信心建立措施(CBM),可由台美中三方的二軌先進行,美國可以透過二軌管道,有時在兩岸間扮演促進者的角色,在正式官方談判中,希望促成協議達成;如果兩岸任何一方有達協議者,美國又要充當仲裁者,必須提供一定的保證。陳一新又透露,在馬英九勝選後,還沒上任前,薄瑞光提出兩岸對話可分三階段發展,「已經有點下指導棋的味道」。現在,政治議題還沒有開始的時刻,美國決定介入。

美國人急了,兩岸和平協議干美國什麼事?美國成天介入別國的事,誰介入了美國國內的事?

不統是假,不獨不戰就是真

我們再來看看馬政府的「不統、不獨、不武」的真假。他「不獨」的「不統」,美國人與民進黨內的大部份人認為是假,「逢馬必反」的台北獨派媒體《自由時報》咬死他「傾中」,美國搞兩岸的智庫中人也有這樣的看法。至於他的不戰,如果不獨是真,不戰也就是真,沒有了分裂國家的台獨,兩岸還有什麼戰爭,所以我看馬政府的「三不」,只要「不統」是假,其餘兩不都是真。

為什麼《自由時報》與獨派認定馬的不統是假?為什麼美國、日本右派對馬英九有疑慮?

而另一方面,島內深藍也頗有人以馬英九的不統是真,不獨是假,說他是「獨台」。大陸這邊怕也有人認為馬的統一旗幟不夠鮮明,而懷疑他是不是走李登輝路線的「獨台」?

一句話,獨派與統派對馬「不統」的看法,似乎針鋒相對,結果是南轅北轍。馬英九究竟是統還是獨。我認識馬英九,可馬英九不認識我,對他主政的兩岸路線的看法只代表我個人,我認為比照美國撐腰下的「不台獨的台獨」陳水扁政權,「不台獨」指客觀法理,「台獨」指主觀願望;現階段的馬政府可說是個「不統一的統一」政權,「不統一」指治權,「統一」指主權(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的領土主權仍包括大陸)。以講實力的現實政治而言,目前恐怕也只能走到「不統一的統一」這一步,即維持主權的統一,但治權仍未能統一。北京主張的「一國兩制」也沒要求兩岸的治權統一啊!

馬英九言行引起的疑慮

島內深藍與部份大陸人士對馬政府有走李登輝路線,搞「獨台」的疑慮,大概是他不碰統一問題,還公開強調,他在任內絕對不會跟大陸就有關「統一」的問題進行協商。他的部分行為也讓深藍與大陸有疑慮,像一上台就找個「綠」的政治人物賴幸媛出掌陸委會,找個對教改模稜兩可的鄭瑞成做教育部長。我個人在媒體界知道的,以任何政權都非常重視的筆桿子--大眾傳媒來說,官方掌控的中央社與華視,目前還是扁政府時代的人士位居要津……大陸這邊只是有疑慮,台灣「藍」那一塊恐怕還有不滿與抱怨,好像打下的江山送人了。

說起來馬政府的統一主張,遠遠不及我們「中國統一聯盟」與「發展中華民族和平統一理論」的《海峽評論》旗幟鮮明。我們是很「鮮明」,但政權不在我們手上,在今天島內的氛圍下,我們這桿旗幟也拿不到政權。可是馬英九一當選,我們,至少我個人頓時感到輕鬆,十幾二十年來的有形無形壓抑、不安,在他回到一個中國,開放直航,與對岸展開協商中好像一下子給解下來了。我們是輕鬆了,可他馬英九輕鬆嗎?他是當家的,華府的壓力排山倒海到他那去啦。至少他絕不會比李登輝、陳水扁掌權時輕鬆。

看看陳水扁的兩顆子彈、貪瀆,在國際上給美國製造的麻煩,美國的輿論是多麼寬厚呀。再回頭看看馬英九,一場空前的八八水災,美國的有線電視台CNN又是譴責又是一面倒民調,只差沒公開叫「這個人」(this man)下台了。

台北《中國時報》刊出的中評社記者俞雨霖報導,就質疑這家美國媒體處理八八水災新聞的方式太超過。「CNN為什麼這麼做,外界可以有很多解釋。一是可能CNN看不慣馬政府的救災方式,所以義憤填膺。不過,CNN可從未對陳水扁義憤填膺過……」

「顏色革命」在台初試啼聲

這樣的報導,至少可以看到美國主流媒體對待一個「不台獨的台獨」政權,與其對待一個在他們眼中有和解、統一傾向的「不統一的統一」政權,態度上天差地別。最後馬英九逼得不得不全面內閣改組才度過這次風暴。這或可謂美國「顏色革命」在台灣的初試啼聲罷,釜底抽薪的辦法就是搞倒有與大陸和解、統一傾向的政權。

搞不倒你,也不時弄個小鞋你穿。民進黨執政縣市長邀達賴訪台、高雄市播疆獨熱比婭的影片,又有人想搞李洪志訪台的把戲等等,要說台灣的高雄市長陳菊與民進黨有這能耐,我個人是非常非常懷疑的。

我看美國人與獨派沒有冤枉馬英九,馬英九當然是個統派,公開回到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雖然他這個中國是中華民國,憲法明文領土含蓋大陸的中華民國,這不是統派是什麼?但當家才知材米油鹽貴,眼前他只能是半個統派,維持個「不統一的統一」政權。

外交是內政的延長。兩岸當局的往來雖不能算是國際上的外交,但也不能不顧及島內的現實政治生態。

當年蔣介石遲不抗日,毛澤東要逼他抗日,舉了他們湖南拉騾子上山的例,說要一隻騾子上山,前面要拚命拉,後面要用力推,一拉一推,騾子就上山了。就把馬政府比做登和平統一大山的湖南騾子罷,今天前邊有北京在拉,可後面島內有誰在推?不但沒人推,還有人拚命把騾子往山下扯呢。他能不顧及後面向下拉的力量?化解拉的壓力?再退一步說,統一喊的震天響,用人清一色統派,能統一嗎?能保證他的連任嗎?連任沒了,政權垮了,是統還是獨,哪輪得到他置一詞?

統一不強求一步到位

馬英九公開說任內不展開統一談判的言論,在人事任用未「清一色」藍軍或統派。我們反過來看,馬英九口口聲聲統一罷,人事任用全換上「清一色」的統派罷,想想在島內會是個什麼局面?在島內,這不是「化獨漸統」,不是「水到渠成」,這是打鴨子上架,逼中間選民為統,島內的現勢,他有這能耐?可能嗎?大部份民意能接受嗎?他想不想連任?美國的疑慮不會更深嗎?

大陸方面看台灣方面的領導人物,常說要「聽其言,觀其行」,但對馬政府恐怕得倒過來,要在觀其行的前題下聽其言,而且要觀其行之大者,即對「一個中國」的堅持,對兩岸和平的堅持。

當年我在《中華雜誌》胡秋原先生身邊,記得胡先生拿他一九四九年前在大陸時坐船渡長江比喻政治,他說從這岸渡到對岸一個定點,船不能直接朝著定點開,否則一定達不到目的地,船一定要朝定點上方的一個焦點開,順著水流的力道才會剛好到你要到的定點。這個道理,美國人懂,所以人家要「不台獨的台獨」政權,我看我們要是懂了這個道理也該支持馬政府目前在兩岸問題上的做法,把它視為一個「不統一的統一」政權罷。從不台獨的台獨到不統一的統一,畢竟跨出了一大步。兩岸和平統一的道路跟渡長江一樣,朝著目標一直線開過去,到不了目的地的。

(十月二十八日在北京全國台聯座談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