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悼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江才健
(資深媒體工作者)
敬悼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江才健
(資深媒體工作者)
不愛講話,喜獨處、愛思考
二十世紀科學的進展給國家發展帶來巨大影響的,原子彈和後來的核武,可說居其首功,而投射核武的導彈,以及發射衛星的相關科技,則是如虎添翼。中國大陸建政後,由一窮二白起步,在六○年代便趕上美、俄、歐和日強權,擁有「兩彈一星」,其中「一星」雖是七○年才「東方大白」,其實導彈技術是由六○年代逐步成熟的。毫無疑問的,甫去世的錢學森,對於中國火箭、導彈以及衛星的「航天科技」,是貢獻厥偉的關鍵人物。
錢學森的一生,可說是傳奇戲劇的。對於他的出生,中國大陸多數正式的資料,都說錢學森出生在上海,但是花了好幾年時間訪問並搜集研究資料,寫了《錢學森傳》(The Thread of The Silkworm)的張純如,(張純如後以《南京大屠殺》一書享譽國際,但不幸在二○○四年自殺身亡)在錢傳中的描述,卻使人認為錢學森應該是出生在杭州。因為他出生的一九一一年,父親錢家治在杭州良知師範學校任校長,他的母親章蘭娟出身絲綢世家,雖自幼學習詩書繪畫,但因纏過小腳,不利遠行,以他父母之情形,一九一一年他的母親會到上海去生下錢學森,有悖常情。
一九一四年錢家治舉家遷往北京,開始錢學森在北京的一段成長和求學歷程。任職教育部的父親,對於錢學森的教育自是十分看重,他七歲進的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就是特別為資優兒童設立的學校。錢學森由第二實小學到第一實小,以及一九二三年進的北京師大附中,都是當時北京最好的學校。
由《錢學森傳》對錢學森學習的描述,他無疑是一個有天分,十分努力,也力求表現的好學生。他的人格特質,是「沈默寡言」的思考型人物、在美術和音樂方面,也有相當天分和興趣。
一九二九年錢學森進大學,他考進有全國最好工學院的上海交通大學,是機械系的第三名,但入學後決定主修鐵道工程。後來許多同學回憶起來,那個「北京來老考第一名的小個子」錢學森,是一個不愛講話,喜獨處和思考的學生,這也是他一生給人的印象。
有了離開中國的打算
一九三○年錢學森感染了傷寒,休學一年在杭州老家養病,這期間他閱讀許多書籍,開始意識到政治的影響,有些大陸的資料說他閱讀了社會主義的書,受到啟發。事實上,當時的中國是一個新知迸發,求知若渴的年代,各種思想風行,加上政治的混亂,也造成青年學生對政府的不滿,常有大規模示威遊行。錢學森不是積極參與行動的學生,但毫無疑問這些外在的動盪,政治暗殺鬥爭,對他有很大的影響。他一方面在西方音樂裡找到情緒慰藉,一方面對自己的未來有了籌劃。如果以他在交大的成績,畢業後很容易可在交通部找到一份好差事,足夠舒適過日,但是他卻有了離開中國的打算。
一九三四年八月錢學森參加了庚款留考,兩個月後他成為二十名考上的學生之一。錢學森原習交通,加上受到兩年前日本侵襲上海「一二八」事變,中國空軍受到重創的衝擊,因此選擇進修航空工程。當時庚款留學,考上後必須有一名指導顧問,並且以一年時間訪問中國各地,考察國家的需要。錢學森在麻省理工畢業的航空學教授王士倬指導下,看了中國方起步的航空工業,也見到同是麻省理工畢業,中國當時最重要的航空工程專才錢昌祚上校。一年後錢學森啟程赴美,也就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確是美國當時最好的工學院,不過教育方針著重的是培養一畢業就能投入工業生產的工程師,錢學森感興趣的是理論探究,加上航空工程不是麻省理工的發展主力,錢學森雖然學習成績很好,也做出很好的邊界流層理論工作,但工廠就業實習不順利,還受到種族歧視,使他感到失望。
馮卡門最得意的弟子
錢學森無法也不願意留在麻省理工學院,於是轉到美國西岸加州,一個雖然小但朝氣蓬勃的學校,那就是加州理工學院。這個學校在上世紀二○年代開始航空工程學程,並且在三○年代請來有猶太血統的匈牙利裔航空動力學專才馮卡門(Theodore von Karman),大力發展航空工程。錢學森知聞其事,一九三六年他往訪馮卡門,馮卡門對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中國科學家的科學才分和思路,印象深刻,便建議錢學森到加州理工學院來讀博士。錢學森喜出望外,立即接受馮卡門的建議,也成為後來被認為是世界空氣動力學權威馮卡門最得意的弟子。
馮卡門處理航空工程難題,是用德國的方法,要求嚴謹的應用數學和物理基本法則,對錢學森來說,這是「深獲我心」,他的表現也令人驚訝不置。
馮卡門在他的回憶錄《御風而行》(The Wind and Beyond)中有一整章談論他的這位傑出門生,說一次他和物理系的猶裔物理教授艾普斯坦(Paul Epstein)談起錢學森,艾普斯坦半開玩笑地說,錢學森是不是有猶太血統,流露出猶太血裔人士對自己的自信,和對錢學森的激賞。
馮卡門對問題的深刻洞察力,在空氣動力學方面有新的構想,數學能力超凡的錢學森便能以數學方程建構理論的實際應用,而且他工作勤奮,常不眠不休,他和馮卡門的合作,解決了飛行器超越音障的一些重大問題,成為航空工程學領域有名的「馮卡門—錢學森公式」,錢學森以這方面四篇論文為內容的博士論著,也成為他的經典貢獻。
在加州理工學院期間,他和幾個美國火箭發展的先驅人物,組成一個火箭試驗小組,由於這種計劃危險性極高,因此後來被人稱之為「自殺小組」。這個小組的核心人物是馬裡納(Frank Malina),不過理論要角就是錢學森。一九三九年錢學森得博士學位,也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得教職,一年後已和日本正式作戰三年的中國,要求錢學森履行義務,返國報效,錢學森頗感質疑,因為他正處高峰,火箭的發展也頗有眉目,回到戰時的中國,將不可能繼續這一切。
於是他請馮卡門替他寫信,希望讓他在美國多留一年。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更加需要科學人才,於是把錢學森的居留身份由學生改為訪問學者,並在一九四二年由馮卡門出面安排他通過安全審核,參加了加州理工的軍事計劃。
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正教授
錢學森獲得安全核可身份後,陸續接到戰爭部、空軍和兵工單位一連串合約,發展火箭推進技術,他也給一些軍方進修人員上課。許多資料說他參加了美國的「曼哈頓計劃」,其實那個計劃主要是為著造原子彈,錢學森參與的是發展能反擊德國的飛彈發展計劃,不是「曼哈頓計劃」。
錢學森參與的軍事計劃,不但讓美國火箭飛彈技術快速進展,也奠定了錢學森在世界噴射推進領域中的前衛專家地位,那時候有林家翹、郭永懷、錢偉長等一些中國科學家來加州理工學院,也加入過錢學森的計劃。錢學森一般不大與人來往,只和也來加州理工研究航空動力學的張捷遷比較熟悉,他雖然曾替袁家騮、吳健雄一九四二年在加州理工學院的婚禮拍了一部八厘米電影,但也一直沒有什麼往來。
一九四五年錢學森應馮卡門要求,到華府加入美國科學顧問小組成員,後來並被派往歐洲,準備探查德國火箭的發展。錢學森那時持中華民國護照,害怕離境後不能再入境,於是要軍方要求移民局給予入境特許證明,回美國後可恢復原有身份,那時他不但是美國軍事專家顧問,也有美國空軍上校軍銜。
錢學森等人訪問了德國的火箭專家馮布朗(Wernher von Braun)和另外一位空氣動力學家赫曼(Rudolph Hermann),赫曼知道錢學森的空氣動力理論,也對他印象特別深刻。錢學森只在德國待了兩個月就回到美國,他重回加州理工學院研究教書,那年十一月升任副教授。他戰時的技術專著,後來刊在《推測推進》《迎向新視野》和《超空氣動力學》三本專著中,奠定他在世界航空動力學僅次於馮卡門的地位。
一九四六年麻省理工學院以終身職副教授禮聘錢學森回任母校,錢學森接受了,被認為也是馮卡門得意門生的林家翹以為,錢學森的決定有其遠見,因為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各有所專,錢學森可吸取雙方所長。那時錢學森研究識見成熟,迭有創意,第二年就升為正教授,年僅三十五歲,是麻省理工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正教授。
一九四七年錢學森得到一個中國教職工作邀聘,甚至提到要請他做交通大學校長,他準備回去看看有什麼機會,也考慮長居美國,於是提出永久居留申請,為了取得新簽證,他必須離境再入境,他飛去加拿大,由紐約州再入境,然後在七月啟程回中國。
找到人生的伴侶--蔣英
那次的中國之行,錢學森不但見到久未謀面的父親,也在多地講學,引起轟動,那次回國他還與錢家世交的中國軍事戰略家蔣百里的女兒蔣英結婚。蔣英早年就認識錢學森,不過二戰時在歐洲習聲樂,兩人並未來往,有中日血統的蔣英,是姿容出色的美女,她一九四六年回到中國公開演唱,立使社會驚艷,錢學森回國後與蔣英再次見面,不諳求愛之道的錢學森很快單刀直入提出求婚,蔣英拒絕了一次,但錢學森鍥而不捨,蔣英在九月同意與錢學森結婚,同時只好放棄自己歐洲的演唱邀約,到美國與錢學森生活。
相對於中國當時國共戰爭的戰亂困頓,錢學森在美國的生活是優渥舒適的,尤其又有了美麗的人生伴侶,一年後生下大兒子錢永剛,研究也更上層樓。一九四八年錢學森再回到加州理工學院,擔任噴射動力中心主任,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失去大陸江山,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政權,錢學森意識到自己的未來在美國,因此在那年申請美國公民權。
錢學森重回加州理工學院,生活重心雖仍是研究教學,他提出的火箭飛機構想,也引起轟動,但因為有了美麗動人,個性外向可親的太太蔣英,不再如往昔的孤僻,他們的家成為許多好友聚會的場所,錢學森有些不適應,太太也調侃他過於古板,不過兩人都愛好音樂,鶼鰈情深,一切似皆美好。
遭到聯邦調查局的調查
一九五○年六月六日,兩個聯邦調查局探員走進錢學森辦公室,調查他是否是共產黨員,因為當時美國麥卡錫主義白色恐怖正興,錢學森三○年代在加州理工的好友魏恩邦(Sidney Weinbaum )被認為是共產黨員,因此將錢學森牽連進去,雖然沒有被定罪,卻取消了他參加軍方機密計劃的權利。錢學森雖然曾遭受過其他的種族歧視,但沒有如此大的傷害,兩周後他公開聲明,將自加州理工學院辭職,回到中國去。
錢學森這個負氣的決定,影響了他的往後命運。雖然加州理工學院支持他,也一再挽留他繼續任教,但是感受到當時美國高漲反共氣氛中對他的敵意,他的好友羅沛霖已打算回國,加上生病的父親也一再來信催促他帶兩個孫子回鄉,都使他決心回中國去,而他打包的行李似乎代表他準備一去不回,因此後來雖在加州理工學院校長敦促下,到華府去見當時的海軍部副部長金貝爾(Paul Kimball),金貝爾勸錢學森用心面對聽證會,但錢學森似去意甚堅。後來有許多資料都說,金貝爾告訴人,他寧願槍斃錢學森,也不會讓他回到中國,因為他太有價值,抵得上五個師的軍力。
那次錢學森一回到加州,聯邦探員便交給他禁止離開美國的文件,錢學森只好取消他已訂好由溫哥華飛往香港的機票,同時他的行李文件也被查扣,九月七日錢學森遭到逮捕,關進洛杉磯海灣邊的一個小島,隔絕孤立了十五天,最後在加州理工學院奔走下,才獲得高釋金交保,但不到一個月,錢學森居然遭到美國移民局驅逐出境的裁定,理由是他曾經是共產黨員。
往後的五年,錢學森替自己的聽證會努力,他可以教書研究,但形同被限制住居行動,聯邦探員整天跟監他和家人,甚至精神騷擾,生活倍感壓力,他的一些同學和好友,則有更悲慘的下場。一九五五年錢學森想辦法擺脫跟監,偷偷寄出一封信給蔣英在比利時的妹妹,請她轉交一位中國世交陳叔通,這封信成功交到陳叔通手中,並轉給中國政府,於是中國政府在日內瓦的中美會談中,提出要求讓錢學森回到中國,一般認為是中國以釋放美國空軍戰俘作為交換,最後是艾森豪總統親自決定放回錢學森。
未再踏上美國的土地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七日,錢學森一家人搭上「克裡夫蘭總統號」航向香港,他明白表示無意再回美國,準備盡其所能協助中國人民建設國家。他一直沒有再回來,雖然後來加州理工學院邀請他回來,要頒授傑出校友獎給他,他也沒有接受。一九五五年十月八日錢學森船抵香港,開始往後半個多世紀為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的努力。
當時中國不比美國的優渥經濟,歷經對日抗戰和國共內戰,百廢待舉,航天科技也非一人可以成就,但是錢學森的經驗和知識,給中國帶來發展的信心,他回國頭一年告訴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大將:「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這正是開啟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的必要保證。
錢學森回到中國,先出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聚集多位科學家,譬如當年也在加州理工學院工作的郭永懷就是他的副手,第二年他出任發展導彈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在克難環境中,戮力以赴,訓練人才,發展技術,另外也買來蘇聯的飛彈,複製研究,情形仿如一九三○年代錢學森在加州理工開始的美國火箭計劃,但是士氣高昂,到一九六○年在甘肅酒泉發射場,就成功發射第一枚中國自製的飛彈。
但是飛彈發射並不都是成功的,這在美國也是如此。一九六二年在酒泉發射的東風二號,就在六十九秒後失去平衡墜地爆炸。錢學森領導團隊研究問題出在哪裡,加以改善,同時他們也進一步發展液態氧和煤油燃料,射程可達一萬公里的中程飛彈。
錢學森是一個嚴厲的老師和領導,在加州理工學院便以對學生嚴厲出名,在中國領導航天發展,同樣是恩威並濟,他運用工程管理計劃,減少官僚主義和混亂,逐步發展從東風二號到東風五號的中國自製火箭。
「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進行的「東風二A號」試射,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它不但是中國第一枚能自動導航的飛彈,還可以負載接近中國原子彈一千五百公斤的重量,一九六六年中國更大膽的將已成功製造的原子彈裝上「東風二A號」導彈,由酒泉射向八百公里外的新疆大戈壁,取得一次冒險的成功。這次成功引起西方媒體大幅報導,錢學森的角色以及他在美國的經歷,也再次成為議論的焦點。
導彈的發展,事實上也就是替人造衛星發展鋪路,一九五八年開始的「五八一」計劃,便是進行衛星技術的發展。這個計劃到一九七○年獲得成功,那年四月二十四日用二段液態燃料的推進火箭將「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升空,成功進入地球軌道,並傳回「東方紅」的歌聲,使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將人造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錢學森再次成為中國的英雄以及國際矚目的焦點。
在中國這些年的航空科研生涯中,錢學森一貫地保持隱密低調的生活,他幾乎不接受訪問,很少寫文章,但是錢學森還是不免捲入中國大陸的一些政治風暴,許多人提到他一九五八年在《科學大眾》上寫的文章,鼓吹一種農業可以利用科學,無限生產的想法,後來毛澤東的農業「大躍進」,造成大災害和饑荒,有人就將之歸咎於錢學森的為文幫襯。
後來的文化大革命期間,當時已改名為七機部的五院,也曾經有一個要扳倒錢學森的革命行動,錢學森受到高層力保,保住了副部長位置,但還是衝擊到他的生活。兩個兒子永剛、永真為免於下放勞改,中斷學業加入解放軍,蔣英任教的中央音樂學院也關了門,她還差一點到鄉下勞改。
無論如何,錢學森對中國航天科技的巨大貢獻是無可置疑的。許多人談到他晚年鼓吹特異功能,其實他所倡議的人體科學,還是希望用科學方法,瞭解和開發人體潛能力。張純如寫的《錢學森傳》裡,引述一些來源說,錢學森晚期因政治立場影響,受到輕忽冷遇,不過錢學森卻一直受到禮遇,也有中將軍銜。他得到國家科學最高榮銜的國家傑出貢獻獎,以及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
錢學森在十月三十一日的去世,不只是他自己人生九十八年歲月的終結,也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錢學森生在一個中國動盪的年代,他本身資質出眾,也因幸運而得良好教育,但如同歷史大潮中的個人,終不免國際冷戰和國內政治帶來的傷害。他的貢獻已是歷史定論,張純如寫的傳記,書名本意「蠶絲」,原指的是他所發展的「蠶式飛彈」,而《春蠶到死絲方盡》也可以是他一生很恰當的寫照。◆
社論
歐巴馬的東亞行與東亞共同體
兩岸政治對話
敬悼錢學森
台灣事情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