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瑪訪華--中美關係新契機

鄭竹園
(美國博爾大學經濟學教授)


一 前 言

美國奧巴瑪總統11月15日訪華。標示中美關係將進入一新階程。中美關係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即由冷戰時期共同抗蘇的戰略夥伴,轉變為競爭對手。近十年來由於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威脅論」抬頭。中美關係進入一微妙階段。2007年4月。奧巴瑪在民主黨初選的辯論中,提出「中國既非敵人也非朋友,而是競爭對手」。這一定位,代表當時美國朝野對中國的認知。

奧巴瑪當選總統後,對中美兩國關係的看法,開始有明顯的轉變。強調「中美關係經過30年的發展已形成成熟廣泛的新關係。但雙方的互信仍不足以支持兩國的長期合作。雙方對對方的長遠意圖仍存有疑慮」。去年九月金融海嘯爆發後,奧巴瑪對中美關係有進一步的認知。曾三度主動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通電話。明確表示「在當前國際舞台上美中關係至為重要。發展雙方合作,不僅有利於兩國。亦有利於整個世界」。今年四月在倫敦高峰會議及七月在中美首輪戰略及經濟對話中,兩國元首均有過密切交談。對世局的轉變及雙方的合作已有相當的共識。奧巴瑪就任總統後首次正式訪華,必將為促進雙方合作邁入一新里程。

二 奧巴瑪訪華的時機與背景

奧巴瑪以非裔入主白宮,是美國歷史的創舉。不同於歷屆總統。他有真誠追求世界和平的意願。但遭時不遇。上任以來美國即遭受七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聯邦政府雖撥出一兆美元救市,暫時穩定金融市場。但實體經濟仍陷入衰退。今年十月的失業率高達10.2%。失業人數達1,600萬人。為1983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聯邦赤字大幅攀升,美元不斷貶值。美國作為世界經濟首領的地位,已迅速旁落。預計十年內聯邦赤字將達九兆美元。經濟前景仍極黯淡。

美國經濟的衰退,影響其國際地位。作為美國盟邦的日本,其新首相竟公開宣稱要「脫美返亞」。並高唱成立東亞經濟共同體。在奧巴瑪準備訪日前夕,日本沖繩島有兩萬人示威。反對美軍基地。東亞的北韓與中東的伊朗更不顧美國的警告,不斷發射導彈並加緊研製核彈。在四面楚歌的國際環境下,楬櫫建立和諧世界的中國,遂成為奧巴瑪心目中最可靠的夥伴。今年二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莉訪華時即提出「同舟共濟」的口號。並表示「中美積極合作,對亞太及世界均至關重要。

美國對中國的立場,由過去的「競爭對手」轉變為合作夥伴,是由於兩大基本因素。首先從經濟關係來看。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中美兩國經濟往來由競爭進入倚存。雙方貿易額由建交初期的24.5億美元發展到2008年的3,337.4億美元。三十年間增加達136倍。到近年雙方已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對華投資也逐年增加。到2008年美商投資項目達5.6萬。總投資額超過600億美元。到2008年底,在中國22,0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中,有17,000億系美元資產。其中有8,000億美元系購買美國政府公債。成為美國公債的最大持有者。不僅有助於消納美國龐大的財政赤字。且由於中國資金的源源流入,維持美國債券市場的穩定。

其次,在國際關係上,美國兩大敵對國北韓與伊朗,都和北京有密切交往。美國為對付北韓的六方會談與制裁伊朗的計劃,都必須中國的參與,並從中進行斡旋。今年七月在「中美首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中,奧巴瑪曾提出「讓中美兩國共同締造21世紀」的心願。顯示美國總統對兩國合作的高度期待。

三 中美關係的關鍵性問題

奧巴瑪動身前,對此次與中國領導人的會談議題並未正式公佈。僅提及將商討有關加強雙方在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其實這些問題在七月的「對話」中都已有諒解備忘錄。真正需要解決的是下列三大議題:

第一、雙方最關切的是人民幣升值問題。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後,對外貿易大幅上升。其中對美貿易每年均有巨額順差。美方認為中國貿易所以能維持順差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幣匯率偏低。使中國商品能以低價傾銷。要矯正這一不平衡,必須大幅度提高人民幣匯率。由於人民幣匯率並非由市場決定而是由政府操控。如不提高匯率,必須徵收關稅,才能保護本國生產者。在美方的高壓下,從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幣開始逐步升值。到今年9月平均每年約升值5%。四年中,共升值20%。但由於大陸工資遠低於歐美。人民幣雖升值,中國出口貿易並未減退,今年且超越德國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認為人民幣升值不夠,成為全球貿易不平衡的根源。美國一些特殊利益集團更控訴中國操控匯率,進行不公平競爭。要求國會通過法案,對中國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奧巴瑪雖有意與中國和解,但在工會及利益集團的壓力下,必然要提出這一問題。

中方認為全球經濟失衡的主因,是美國長期以來實行高消費低儲蓄,尤其是聯邦政府不斷攀升的財政赤字。不能歸咎於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匯率的升降應該遵循三項原則:自主可控和漸進。即由中國根據情況自主決定,不能由外國指揮。升降的幅度應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只能逐步調整,不能大輻升降,影響經濟運行。由於雙方立場殊異,很難達成共識。

第二、中方長期追求的是美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市場經濟地位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涉及的一項問題。當時中國為求早日加入,系以轉型國家身份申請。根據規定在加入WTO後十五年內,各會員國有權決定是否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出囗貿易有極大影響。近年各國常以反補貼反傾銷來控訴阻撓。如果中國具有市場經濟地位,WTO在進行調查時是以中國國內的市價為標準,來確定是否國內市價高於出口價,才能確定有無傾銷。但如無市場經濟地位,則必須以第三國市價為標準,往往會因選擇一些市價高的國家而使中國蒙上傾銷污名,成為各國實施保護主義的藉口。2008年中國遭受傾銷調查的案件達73起,佔全球案件總數的35%,美國即利用這一條款來限制中國進口。但目前全球已有97個WTO會員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國又是中國第二大出口市場,照理應早已承認。今年七月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雖已有初步協議,將通過一委員會提出一個合作方式來處理這問題,但始終無明確的時間表,仍採取拖延方式。這次奧巴瑪訪華能否履行諾言,將是中美能否真誠合作的試金石。

第三、中美軍事合作問題。長期以來中美關係的最大障礙是雙方對於對方的軍事實力及意圖互不信任,兩軍關係一直陷入「對抗,和解,再對抗,再和解」的惡性循環。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徐才厚最近訪問華府時,曾向美方表達這一看法,希望美中軍方能協力化解這一「對抗,和解」的怪圈。這次中美軍方高階會談中達成高層互訪、人道援助等七項共識,是奧巴瑪執政以來,中美雙方軍事高層首次面對面溝通。美國國防部長蓋茲及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將於明年訪華,雙方海軍也將舉行軍艦互訪並舉行海空救援演習,兩軍合作似已進入新階程。目前懸而未決的問題是美國軍方對台灣武器銷售問題。美方基於全球戰略部署,仍準備以先進武器供給台灣。包括F-16c/d型戰機。據海外報章的報導,美方如不顧中方反對,執意推行。雙方軍事合作可能中止。奧巴瑪政府如何提出一令雙方能接受的方案,將決定兩軍能否化解「對抗,和解」的舊循環。

上舉三項是影響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也是雙方由對抗到合作的棘手問題。奧巴瑪此次東來能否滿載而歸或空手而返,就看他能否扭轉乾坤,消除敵對,真正追求「同舟共濟」,共創雙贏。

四 中美關係的前景

中美建交三十年中,中國一直處於被施壓的地位,在國際舞台上扮演無發言權的配角。近五年來,中國由於經濟的突飛猛進,開始建立大國格局,但仍無法與美國並駕齊驅。去年的金融海嘯徹底改變這一形勢,美國經濟遭受空前重創,面臨崩潰。中國雖也被波及,仍能維持8%的成長率,不但晉陞全球最大出口國,持有全球最大外匯資產,且成為美國最大債權國。經濟的崛起,中國的國際形象與地位也水漲船高。今年四月倫教G-20高峰會議中,中國的影響力已不下於美國。在世人的心目中,中美兩國已處於對等地位。無論在經濟、能源、氣候變化各方面,中美兩國只有緊密合作才能共創新景。

歐美著名國際問題專家,對中美合作的前景均抱樂觀的看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布裡辛斯基主張中美兩國成立G-2集團,共同處理世界各種問題。美國前國防部長威廉戈亨在《華爾街日報》上著文,主張中美全面合作處理經濟能源環境保護等問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吉更從全球目前及未來政經趨勢著眼,認為中美應結成「命運共同體」,這些構想都將中美合作抬上前所未有的高位。

但中美兩國的實際情況距合組「命運共同體」還有十萬八千里。美國是多元社會,美國國會代表各種利益團體,很難建立共識。奧巴瑪政府雖鼓吹中美合作,但右派人士仍支持藏獨、疆獨等分裂中國活動,好戰人士更強力主張大規模軍援印度,對中國實施新圍堵政策。中美能和平共處已屬難得。中國領導人遵奉鄧小平「不稱霸」的原則,在可預見的未來,避免成為國際領導國家所帶來的負擔。而傾向於參與多邊的組織,逐漸建立領導地位。總結來說,中美合作,謀求共榮,是大勢所趨。但中美共治世界或結成命運共同體,則是有心人士對兩國領導的期許。

十一月十二日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