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風雨故人來」的一刻

透視胡錦濤訪美與中美台關係
熊玠
(國紐約大學終身教授)


導 言

自從2008年華爾街崩潰以來,除了觸發全球金融海嘯外,美國經濟亦每況愈下。2010年底美國國債突破14兆美元大關。據權威估計,不出100日(即3月31日前)美國將突破政府債務14.3兆美元的法定上限。如果國會不能及時修法提升法定上限,美國將被逼面臨其歷史上第一次破產的厄運。此時正值中國主席胡錦濤於1月19至21日訪問美國,無異是風雨故人來。而由於中國經濟氣勢磅礡,美國很多人對他的來訪期望甚多(除了國會某些受意識型態所困的人以外),所以胡與歐巴馬的會談,可說是美、中雙強一次劃時代的接觸。

一般人也許僅注意到年來美中關係之周折,並從兩國間懸案(譬如人民幣升值)來推斷與觀察胡歐會談之意義與成果。但如果我們擴張視線,考慮到美國國債所代表其國勢衰落困境中之需要與心境,將有不同的結論。在以下分析中,我們將看到,中美關係已進入一個比以前任何時期截然不同的創新階段。是乃「劃時代」的一刻。

歐巴馬對華政策的順利開端與周折

歐巴馬競選總統期間,適逢華爾街崩潰。美國境內外很多人均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放任性自由資本經濟模式(laissez faire economics)群起質疑並喪失以往之信心。再加小布希總統八年單邊主義與黷武好戰的政績,導致美國國際信譽掃地、國內經濟亦一蹶不振。歐巴馬之所以能當選,在很大的成份上,是由於他「跟我奮起改革」的號召。得到大多數選民的共鳴與支持,使他脫穎而出。

在歐巴馬就職的第一年,他的神聖使命乃在優先做出挽救美國經濟的必要步驟。在國內,他倣傚了中國的政府參與經濟的模式,向國會提出了兩萬五千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在國際上,他觀察到全球金融海嘯之際,唯有亞太地區一枝獨秀,尤以中國為然。除了擁有2.4兆美元價值的外匯儲備以外,中國的經濟仍以近9%的成長率連續成長。因此有他謙恭卑微的東亞之行。在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年會以後,又參加了「東南亞協約組織」(東協組織,ASEAN, 大陸譯「東盟」)的峰會。並且一再強調美國也是一個太平洋地區的成員國。在東協組織峰會上雖然已與胡錦濤主席數度相見,但仍然堅持去中國訪問三日(11月15-18日),再與胡錦濤更深一層密談。其原因就是他認識到中國在亞太地區以及世界經濟上已有其特殊地位。在北京達成的《中美聯合聲明》中第二段有言﹕「中方表示歡迎美國作為一個亞太地區國家為本區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努力」。這正是給與了歐巴馬千里迢迢所追求的肯定。在確定中美共建「應對共同挑戰的夥伴關係」之後,聲明說「雙方強調台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

可是,等他剛過上任一週年(2010年1月20日)的幾天內,歐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無論在態度、言詞、甚或行動上顯示了180度的大轉彎。譬如歐巴馬於1月25日通知國會他對台灣軍售的決定,轉移價值64億美元的武器。又於2月18日在白宮接見了達賴喇嘛(這是一反他於2009年拒絕接見達賴的決定)。另外,還有國務卿希拉蕊藉聲援「谷歌」之故嚴批中國無言論自由等等。不久以後,她又在越南挑撥東南亞國家在「南中國海」問題上對抗中國。

須注意,以上這一連串對華政策轉變的事跡,均發生在1月19日之後。在那一天, 麻瑟諸塞州(簡稱麻州,Massachusetts)為遞補已故美國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民主黨人)遺缺舉行了一次選舉。麻州是新英格蘭區重鎮,素來是民主黨的中堅地盤。孰料這次的1月19日改選,民主黨候選人,儘管有歐巴馬與肯尼迪遺孀為其站台,居然慘敗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共和黨人。這個信息證明了美國一般選民對歐巴馬年來政策軟弱的不滿(外交上尤其是對中國)﹔更預期了在2010年底即將舉行的美國國會期中選舉共和黨將有機會翻身、重新取得對國會的控制。值此故,歐巴馬政府立刻做出反應,用以表示一般輿論對歐巴馬政策軟弱之批評不符實際。以上列舉對華政策的轉變,就是要證明他對中國的崛起絕對沒有退縮姑息或手軟。同時為了針對一般選民對時下經濟不景氣的不滿,歐巴馬將一切困難歸罪於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導致美國大量貿易赤字、並喪失了美國境內很多就業機會等等。可是,儘管使用了這「痛擊中國」的策略,在11月的期中選舉中,並沒有挽回民主黨痛失眾議院多數席次控制之厄運。既然如此,已證明只是一味在對華政策上逞強,已無足改變美國選民對歐巴馬軟弱無能的觀感。

年來,朝鮮半島暴力事端層出不窮,也牽連了美、中關係。2010年3月26日南韓「天安艦」在公海上神秘沉沒,南韓堅持是朝鮮魚雷攻擊所致(國際調查並未完全證實此點)。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美國提議譴責朝鮮擊沉「天安艦」﹔可是正如在伊朗問題上一樣,均遭中國(另加俄羅斯)反對而無法通過。11月23日,兩韓之間,又發生衝突。正當南韓在其境內(但靠近朝鮮的)延坪小島實彈軍演之際,朝鮮竟以實彈反擊,導致7人(包括3個平民)傷亡﹔17人受傷。美國敦促中國出面制約朝鮮。一時未見效果,引起美國不滿。更有媒體挑撥,認為是中國縱容朝鮮之表現。朝鮮進一步威脅,如果南韓繼續在延坪島軍演,將視為戰爭行為對待。但經中國政務委員戴秉國銜命於12月8日出使平壤以後,儘管南韓在延坪島舉行了後續的軍演,朝鮮表現克制,並沒有做出任何驚人反應。

至此,論者乃認為一年以來中美關係的陰霾迅速蒸發,已再見天日。12月15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聯合商務貿易委員會上,美方之高階層官員對中方的「合作」行為,大表讚賞。而中方與會官員亦宣告中國市場將對美國的新工業技術與農產品開放。白宮選擇在聖誕節前夕的12月22日正式宣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新年的1月19日到美國作國是訪問。有美國時事評論員認為,這是美中2010風險年的一個很美好的結局。

分 析

2010年的中美關係,經歷了貿易紛爭、匯率糾紛、黃海與南海的劍拔弩張、區域競爭、經濟對抗,以及在朝鮮和伊朗問題上的外交分歧等等。雖然在年底似乎有突破性的進展,但雙方對彼此並無信心。新年伊始,傳來美國的惡訊﹕在2010年最後一天,美國的國債首度突破14兆美元的大關。按照每日增加40億元的速度計算,不出100天後將達到政府舉債的法定上限,果真如此,美國將被迫宣告破產﹔政府機構也將停擺。消息傳來的同時,媒體也報導新由共和黨掌控的國會眾議院無意修法提高舉債上限,為的是要給歐巴馬出難題,不給他有緩衝的機會,俾使他2012總統大選無法取得連任。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與美國面臨如此火燃眉梢的困境,改變了胡錦濤主席到訪華盛頓的主要商談議程。原先一般揣測的議題,當推朝鮮半島安全、核武擴散、人民幣升值等。現在,將是那第一大與第二大經濟國如何連手應付美國面臨破產之懸崖問題,以及如何挽救它會對全球經濟帶來之災害。中國在2008年9月已超過日本成為美國國債最大的擁有者。據美國政府數據顯示,其擁有成份是美國國債的十分之一(媒體說是9,000億美元)。如果美國宣告破產,那麼中國將首當其衝。說白了,就是中國收購的這些美國公債將全部泡湯。其他各國之擁有美國公債者,亦將遭遇同樣下場。全球經濟亦將遭受史無前例的重創。美元的價值與信譽,將一掃無遺。全世界用美元支付的生意和投資,將發生空前錯亂。所有擁有美元的個人與銀行及金融機構,也將一貧如洗……。

似這樣突如其來的嚴重問題,不是中美兩國政府人員能在胡錦濤主席1月19日訪美前能準備出具體方案以備胡歐見面時討論決定的。不過,至少有一點我們可知。那就是,在美國的心目中,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擁有兩兆半美元外匯儲蓄的中國,對美國將更極其重要。中國雄厚經濟力量與其能發生之積極效果,對美國此時而言,將比其他一切事項(譬如台灣問題)均更具迫切性。而且,此時如僅談人民幣升值也已是遠水不救近火了。一言以蔽之,中國將是美國可能的「救星」。至於如何救法,胡歐會面只能是協談的開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胡錦濤的訪美是一個「劃時代」的一刻。它不但是展開了中美關係一個創新的階段。更重要的,這次胡歐會談,很可能是為世界經濟秩序奠定了一個新的基礎(見下)。

胡歐「劃時代」會談的背景

實際上,美國所遭遇水深火熱困境的嚴重性,並不只是國債已達14兆美元一件事情而已。除了聯邦政府為債務所困以外,美國很多州在財務上也窮途末路。有的(譬如加州與紐約)據說為了還債,正考慮將境內成千上萬囚犯釋放,以縮減龐大的開支。亞利桑納州政府,據說預備將所有政府的樓房出售,再以租賃辦法將它們繼續提供政府機構辦公所需。在全球金融層面上,美元信譽早已發生問題。去年中國、俄羅斯、日本與法國開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會議,討論如何找到一個代替美元為世界共同貨幣的辦法。所以,正如我以上所說,這次胡歐會,對美國而言,是「劃時代」的一刻。我們知道他們對外公開的議程有五項,包括﹕匯率與公債、雙方貿易、外交與軍事安全問題、網路安全與人權。我覺得最值得注意的是匯率與公債的項目。另外,就是台灣問題。

※匯率與公債的項目中,其實更重要的是中國對美國公債的處理。由於中國是世界上擁有美國公債最多的國家(已如上述),如果中國情急而大量拋售手持的美債,將會引起其他擁有美債國家爭相傚尤。將對美國造成極大傷害。美元在世界上更會變得一文不值。為求中國同意不立即大量拋售美債,美方顯然須作相當讓步,因此在人民幣升值項目上,美方的攻勢減低,顯然可見。

※要紓解美國的貿易逆差,除了人民幣升值以外,就是增加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既然在人民幣升值一項上美國作了必要的讓步,所以美國要求中方對美國貨品更加開放市場、並允許美國公司在中國投資與營業,能得到與中國公司的同等待遇。同時,並要求中方多多增加來自美方的輸出。作為交換條件起見,美方首次同意開放高科技產品與資訊輸出給中國。

※在外交與軍事安全項目上,當推朝鮮半島安全與伊朗問題最為尖銳。但這些問題之外,美方可能還有一個迫切但不願公開的關切。那就是中東的兩大問題。一是巴、以問題。巴勒斯坦獨立,已得到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玻利維亞等國正式承認。歐盟若干國家也表示願在適當時機承認巴勒斯坦是獨立國家。另外,中國已在聯合國首次主張以色列應盡速以無核武國家身份參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這樣美國大中東和平計劃遭遇破局緊要關頭,如果中國參加以上各國的行列,那美國勢必面臨屋漏再逢暴雨之苦。另外一個中東問題,就是歐佩克組織(OPEC)利用石油漲價武器對付美國,導致美國經濟惡化(譬如航空業因油價高漲而虧損)。美國急需中國援之以手。能為其緩頰,更好。如若不然,也不要興風作浪。

既然如此,以下幾個問題應該是歐巴馬最熱衷談的議題﹕(1)中國擁有的2.5兆美元外匯儲備(其中有75% 以上是美元)。美國不希望中國在此時拋售其手持的美元(包括美國的國債部分),以免美元在國際上信譽更加低落。(2)美國希望中國能更加注重產品內銷,鼓勵國內消費,以紓解中國對美國輸出的壓力。 這樣可以降低美國對華貿易的赤字。(3)美國希望中國的市場對美國公司與投資者更開放,以幫助美國經濟的復甦。(4)美國希望中國改進它對智慧產權的尊重。這樣可以減低中國的仿造品,可以幫助提升美國對中國的輸出﹔並紓解美國貿易赤字。(5)美國希望中國「崛起」的同時,能真正擔負起第二大經濟國應擔負的國際責任,包括國際貨幣匯兌的穩定。在這個框架之下,自然人民幣升值,就變成中國的責任。

體察胡歐會的議題與非議題以及雙方透露的意願

要真正衡量這次胡歐會的意義,我們需要分析他們無論在記者招待會上和在中美聯合聲明裡說了甚麼、沒有說甚麼、與如何措辭。在美中官方對外公開的五項議程中,我覺得最值得注意的是匯率與公債的項目。另外,再冒出了台灣問題。以下我們要挑選出他們最重要的說話與用詞﹕

(一)胡錦濤繼2009年以後再度肯定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地區的成員國。歐巴馬代表美國首次正式承認中國崛起不是威脅,而且應該負起崛起大國的責任(記者招待會)。在中美聯合聲明的中文版第5條,僅是美方重申「歡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可是,英文版本則是「扮演更大的角色」(plays a greater role),比中文更積極推進一步。

(二)至少有兩點是驚人之舉。胡錦濤公開承認「人權」的普遍性,雖然它「須與各國國情相結合」。這樣,將一向中共挨打的情勢一舉而扭轉過來,堪稱高招。歐巴馬方面,也出人不意地在同樣記者招待會上提起「台灣關係法」。這是由於他在2009年訪華以後遭到國會很多議員狠狠批評的一點。因為在那次的中美聯合聲明中,涉及台灣問題,沒有提到「台灣關係法」。這次,他藉記者招待會的機會,特別對上次的「疏忽」彌補與澄清。在胡錦濤來訪之前,華盛頓與台北已盛傳這次胡歐會不至於發表再一次的聯合聲明。但「事與願違」,這次胡歐會後仍然發表了另一次的「聯合聲明」,也同樣沒有在其中提起「台灣關係法」。所以,歐巴馬在與胡錦濤的記者招待會口頭說明美國對台關係,除了三個公報與「一個中國」原則以外,還要遵循美國的「台灣關係法」。這樣的變通辦法,也是高招。

(三)因美國要中國負起他崛起大國的責任,所以在「聯合聲明」中,幾乎提到了雙方關注到的世界上所有重要領域(包括朝鮮半島、伊朗、世貿組織、氣候控制、反核武器擴散、甚至歐盟等等)。可是卻(蓄意)漏掉了幾項,譬如﹕中東、拉美、以及美國14兆美元國債的嚴重問題﹔俄歐合作關係等等。另外,美方私底下冀求於中國而不能公開說的,當然是中國承諾不將其手持幾近一兆美元的美債拋售出去。那樣將鼓勵其他擁有美債國家傚尤(對美國而言,那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傷害)。即使中方願作如此承諾,中方也不願見諸文字,因為公佈那樣的承諾,形同放棄中國的自主權。

(四)「聯合聲明」中某些措辭,可說極盡外交迂迴之能事。該文件一共有41條。譬如第8條有關人權部分。言到﹕下一輪中美人權對話將先「恢復法律專家對話」。立刻再提起「婦女在社會中的作用」(意即牽涉婦女地位)。這個措辭,顯然是中方的。因為如此一來,人權的問題就變成法律意義超過政治意義的問題。而且,一提到「婦女」,立刻就會令人想到美中婦女地位不同。因為,在美國(及西方其他國家)婦女一結婚,立刻冠以夫姓而喪失她們自己的本姓。中國則不然。如此一比,至少在女權問題上,美國就遠不如中國了。美方,也有神來之筆。譬如,同樣文件的第23(1)條,言道﹕「美國將重點減少中期聯邦赤字,確保長期財政可持續性」。這將美國目下面臨14兆美元國債之困,一筆帶過。而且,很輕易地將美國仍剩下的赤字歸罪於美國對中國貿易的虧損。

(五)從「聯合聲明」中,可以看出雙方談判某些結果,是由雙方相互讓步交換而來。譬如,中方表示將增加美國貨品的輸入,而美方也願意更改它原有的出口管製法令(第28條)。意即中國將可以輸入美國高科技的產品,以紓解美國貿易赤字之困。另外,第23(3)條,言及中美「雙方同意繼續實施前瞻性貨幣政策,並關注其對國際經濟的影響」。這一段背後的交換互讓,需要解釋。先看後面一半(「並關注其對國際經濟的影響」)。我們需要知道在去年(2010)中國、俄羅斯、日本、與法國開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會議,討論如何覓得一個代替美元為世界共同貨幣的辦法。所以,這半句話(「並關注其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就是美方提醒中方,在思考覓尋代替美元為世界貨幣的問題時,中方對其可能產生對國際經濟體系的影響,不得不先有警覺。我們再來看前半句話(「雙方同意繼續實施前瞻性貨幣政策……」)。在外交詞令中,它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中國不繼續與別國企圖尋覓代替美元的努力,美國將減緩它對中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個交換與相互讓步,非常細膩微妙,但確是很踏實。

對胡歐會談結果之總評審

胡錦濤訪美與胡歐會談結果,對中美雙方都有很多良好成就。在不重複以上所言之條件下,我們可以談及其最富有長遠戰略意義的兩點﹕

第一、在國與國的層次上,無論是雙方的言詞,或是「聯合聲明」之措辭中,雙方均表示了要增加政府高級官員互訪、人文的交流(互派留學生)、以及軍事交流與合作。這些都是要加強彼此相互認識而設。而承認有增加瞭解對方的需要,是最具體地表現雙方深深領會到它們之間密切關係與合作的重要性。再者,頻頻提起雙方軍事交流與合作,更傳達了一個難得的信息,即美國與中國關係的未來,不是朝彼此敵視競爭、甚至武力決鬥的途徑走去。而是如何化干戈為玉帛的途徑。

第二、在國際秩序的層面上,我們看到美國接受中國崛起但須負起崛起大國責任的未來。美國仍是一個經濟兼軍事的霸權。中國雖是經濟抬頭已到與美國平起平坐地步,其軍事實力也在成長,但在未來20年恐怕還不至於超過美國。這也是美國自己的估計。所以,在未來20年(甚或更長時期)美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必須繼續鼓勵中國負起更多它應負起的責任,以維護二戰以來由美國領導而建立的經濟體系與秩序(包括IMF、世界銀行、WTO)。 因為在新興國家中,唯有中國經濟的擴大已全面進入了這一切現存的全球經濟體系。因此它已有休戚相關的密切牽連。在這點上,從美國看來,中國已比「金磚四國」其他三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再加南非的任何一方,均有更多的既得利益。所以,美國與中國攜手,將是維護、穩定與發展全球經濟體系的最佳搭檔。雖然美中雙方均絕口不承認有G-2(兩國團體)的存在,但實際上,中美兩國的攜手將起掩蓋G-20的作用,正如G-20已實質代替了原先G-7 一樣。

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是,從聯合聲明中第4條看來,美方正式承認了中共發展模式(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模式)的正當性。換句話說,即美國已正式承認西方的(自由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模式不是世界上應該唯一推行的制度。

胡歐會談後對台灣之意義

台灣很多人對胡歐峰會甚為恐懼,事前台北方面附和華盛頓某道消息,認為這次胡歐會與2009不一樣,不至於發表任何聯合文件。因此等到1月19日的「中美聯合聲明」公佈後,很多人至為驚訝。尤其對其中的「雙方重申尊重彼此主權和領土完整」(第2條)至為不滿與失望。見縫插針的反對黨,更藉此機會爬上批評馬政府大陸政策的竿頭,該黨的智庫還扯出美國對馬英九在沒有事先知會美國的情況下貿然與大陸推動和緩協定極為不滿。再抖出馬政府釋出的兩岸「軍事互信」招數--並促使兩岸(退休的)高級軍事首領歡聚甚而打高爾夫球--也引起美方關切,遂而判斷國民黨明年會「輸掉」總統大選。這些指控是否屬實,需衡量了胡歐會談究竟如何處理有關台灣的問題,才能瞭解。

首先,我們需要將這次(2011年)的聯合聲明和2009年的聯合聲明對照比較一下。涉及台灣問題的文字,兩次幾乎完全一樣。先是「中方強調台灣問題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然後,才是「美方表示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因為2009年聲明是發表在兩岸ECFA簽訂以前而是在馬英九上任後的「兩岸休兵」以後,故而上次的聯合聲明再繼續說﹕「美方歡迎台灣海峽兩岸和平發展,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建立更加積極、穩定的關係」。有鑒於此,台灣的反對黨,竟然說馬英九旨在建立和緩、積極與穩定的兩岸關係,導致了美方極為不滿。這種邏輯,很難令人瞭解。這次(2011年)的中美聯合聲明之簽訂,是在海峽兩岸簽訂ECFA以及其他類似發展之後,所以相關文字中,增加了「美方讚揚台灣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歡迎兩岸間新的溝通渠道」。

其次,在胡歐聯合記者招待會上,以及在中美聯合聲明中,美方一再聲稱美中兩國之間,除了要加強高階層領導人交流與人文交流(互派留學生)等以外,還「確認」「兩軍關係」的重要性,並且要繼續「兩軍對話」的渠道。試想,連美國自己都要和中共繼續與加強雙方在「軍事」上的交流,難道還會介意台海兩岸退休的軍事首領歡聚和打高爾夫球嗎﹖以上台灣反對黨的說詞,還有多少可信度,不言而喻。

其三,雖然歐巴馬在記者會上口頭提到「台灣關係法」,但這次中美聯合聲明照樣沒有說美國的對華政策(包括台灣)除了奉行一個中國原則與三個公報以外,還要遵行「台灣關係法」。無論在記者會上,或聯合聲明中,均沒有涉及美國對台軍售的問題。但,既然美國遵行「台灣關係法」,那就表示美國對台軍售將不受影響。另外有兩個盡在不言中的微妙的論點:(1)既是「美方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建立更加積極穩定的關係」(聯合聲明的6條),那麼在兩岸達成「和平」互動關係之條件下,自然已沒有美方軍售台灣的需要。這一點,中共也無法駁斥,更無法反對。(2)較為更微妙。在胡錦濤訪美期間,適逢台灣測試自製攔截飛彈的火箭。如果美國停止對台軍售,勢必更將迫使台灣努力發展(或購買)尖端科技,以便發展與製造高性能的武器(甚至核武器)。美國也無法阻撓。這對中國大陸而言,和目前的美國軍售台灣相比,究竟何者是更難接受的選擇,恐怕並不是有明確答案的問題。

總之,根據這樣的分析,我們看不出為甚麼有人認為胡錦濤訪美之行是一件壞事(至少對台灣如此);更無法瞭解為甚麼有人認為因此就證明了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會引起美國的高度「關切」;更無法瞭解為甚麼因此國民黨明年就會輸掉總統大選。按照以上的分析,唯一邏輯的結論恐怕是﹕反對黨的逢中必反勢必導致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在地緣經濟時代走向單打獨鬥的不歸路。本人不相信台灣的選民,在國民黨與反對黨之間,不能分辨誰是他們應該選擇的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