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中國的和平發展經不起折騰,美國自2008年年底金融風暴後要維繫美元在國際上的地位於不墜也經不起折騰,兩造都經不起折騰,胡錦濤國是訪問美國的基調,或只能如本期譚中教授大作中的用語彼此「遷就」了。

熊玠教授從美國當下經濟分析,指出胡錦濤訪美期間雙方公開的五項議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公債」與「匯率」,中方不在這方面折騰美國,美方正式承認中國崛起不是威脅,即不折騰中國的和平發展。

譚中教授大作介紹基辛格的看法:中美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在各自的「不可遷就性」,雙方得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以和為貴為前提進行一定的「遷就」。

趙念渝教授以棋局分析中美「博弈」,指出中美棋局是「合作與共識」,「合作」要雙贏,「共識」需包容;但不能對「摩擦與分歧」視而不見,「摩擦」需磨合,「分歧」要換位思考。

趙念渝教授在大作中同時指出,當今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譚中教授在文末向本刊讀者提出一個問題:「時代的飛輪向前滾動,台灣躲在井底『偷安』能長久嗎?」和平當然不是「偷安」,「不統、不獨、不武」而要與大陸「和」的馬政府如何走出「偷安」的井底,順應時代的主題?根據中山先生的遺願,本期社論「百年國慶的遺憾」提出我們的質問與具體的建議。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於本刊發表紀念辛亥革命百年文章,與本期社論「心有靈犀」,以中山先生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指出中山先生「實現統一,振興中華」的遺願就是歷史的潮流,在「實現」與「統一」間自然少不了當今時代的主旋律「和平」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