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訪美推動時代飛輪向前轉動

譚中
(旅美退休教授)


冬去春來的可喜現象

我們宇宙太陽系每個星球都一刻不停地旋轉,我們居住的地球上有著時代巨輪飛旋地轉動。中美這兩個在全球舉足輕重的大國領袖今年元月在華盛頓隆重聚會,胡錦濤主席首次在美國享受「國是訪問」待遇,也是時代飛輪轉動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這次訪問更像征著歐巴馬初上台大踏步增進中美關係後,在過去一年中產生摩擦使得美中關係一度冷卻,現在又表現出冬去春來的可喜現象,使人們覺得胡錦濤這次訪美是一個歷史轉折點。

胡錦濤行前,中美兩國外交部主要官員同時(在1月14日)、異地同聲地發表重要言論。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在第二屆藍廳論壇上把中美建交三十多年來的成就總結為「中美之間的交往日趨密切,彼此關係的基調更加積極。政治上,兩國不再相互敵對,而是積極謀求戰略合作。經貿上,兩國不再老死不相往來,雙方已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軍事上,兩國不再是戰場的對手,兩軍已在許多領域開展務實合作。」這是對中美關係當前狀況最權威的評估。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同日在華盛頓以《21世紀美中關係的宏觀願景》為題作「霍爾布洛克講座」(Richard C. Holbrooke Lecture)首講,也對三十年作了總結。她說中美建交的1979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不過1,000億美元,三十年後的今天已經快要達到5兆美元。她說:「它(中國)使得數億人民脫離赤貧,現在又幫助推動全球繁榮。美國歡迎這一發展而且從中受益。」她說中國所取得的成就主要由於「人民的辛勤勞動與領袖的遠見」,但一個開放而能動的全球經濟以及「美國強力在(亞洲)地區保證持久的穩定」也是有功勞的。

兩位外交官道出的中美關係發展的歷史過程說明了兩點:(1)這是時代翻新不可阻擋的前進步伐,對那些眼光靜止的人來說,真是「一夜夢遊千里月,五更霜落萬家鍾」;(2)崔天凱與希拉蕊的總結把兩國關係已經超越競爭對手、成為真正合作夥伴的現實展現出來,希拉蕊為美國誇功客觀上是符合實際的,當然這並不是三十年來美國主觀上的意願,希拉蕊放馬後炮承認現實也值得讚許。

既然中美交善經過三十多年風風雨雨而走到今天的緊密合作而被胡錦濤訪美推向高潮,我們評論中美關係就應牢牢把握它發展的「時代性」。當今言論自由發表,沒任何力量可壓抑心底的聲音,這是好事。可是在許多思想領域,各種噪音卻把「真、善、美」的交響樂壓抑,國際形勢中的歪曲特別嚴重。國際(包括中美兩國)輿論有意無意地挑撥離間經常把關係炒得越來越離譜是應該避免的。

和為貴 中美宜有一定的「遷就」

中美關係好比是錯綜複雜的「迷宮」,如果不循著唯一正確的那條路走,就有可能「山窮水盡疑無路」而找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人民日報》資深記者、編者、評論家丁剛說得好:一方面,由於中美聯繫層次之多、範圍之廣、牽涉利益之深,「不會因為一條線出了問題導致全面中斷」;另一方面,中美關係又像複雜轉運的機器,「即使是一顆小小螺絲釘的損壞,也有可能造成停機,帶來重大損失。」

美國外交元老、美中關係「破冰」功臣基辛格認為中美應該以全球秩序的願景壓抑兩國自我的雄心壯志,這個問題解決了就能使兩國長期和諧相處,並且形成太平洋的共同繁榮地區。他認為中美都有自己的「exceptionalism」(不可遷就性),是中美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這就要求雙方在堅持原則的同時,能以和為貴為前提進行一定的「遷就」。

胡錦濤這次訪美,中美兩國政府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認識漸趨一致。歐巴馬的言論和兩國聯合聲明肯定了美國對「一個強大、繁榮、成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的積極歡迎態度,中國也認識到美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積極維護國際秩序穩定是重要的。繼美國國防部長蓋茨最近訪華受到破格高規模接待與兩國軍方釋出善意以後,胡錦濤訪美更進一步肯定中美國防健康交流互動的重要性。

美國重申「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是胡錦濤這次訪美的亮點。關於這一點,我們作為炎黃子孫、作為中華文明數千年傳統智慧的繼承者心情非常矛盾。我們心痛的根本原因在於:兄弟鬩牆、親者痛、仇者快。去年中國切斷與美國高層軍事交流就因為美國決定對台灣銷售新式武器。試問海峽兩岸現在究竟是個甚麼關係呢?台灣為甚麼要向美國購買攻擊型的武器、買了它們是對付誰呢?一方面兩岸互通、經貿交往日益密切、陸客日益增多、絡繹不絕地到台灣旅遊、購物、消費,另一方面台灣又向美國購買進攻型武器難道其目的是要把這一切美景毀於一旦嗎?人說這是玩地緣政治的零和遊戲,炎黃子孫就真正這樣被西方「民族國」世界的破產冷戰伎倆攝走了靈魂嗎?

美國媒體宣傳歐巴馬在胡錦濤訪華前的電話中以及他18日與胡錦濤「私人晚餐」中一再強烈要求中方制止朝鮮在國際事務中肆無忌憚(他甚至說,如果中國不採取措施,美國就會單方面有所行動)。胡錦濤似乎體會到事態嚴重而公開表示朝鮮問題值得關注。中國智囊已經向政府建議:別再「給個別危害中國的國家(朝鮮)輸血」。這個問題怎麼發展現在尚不明朗。

我想附帶提一提(我以前也在《海峽評論》上寫過),當年杜魯門已經在國共內戰中宣佈中立,聽任蔣介石「中華民國」政權自生自滅,是中國「抗美援朝」才使美國把台灣重新抱進自己的懷裡。毛澤東當年是被斯大林玩弄,又對金日成講義氣而走出這一步的。如果毛澤東是像西方政客那樣老奸巨滑,讓金日成自食鋌而走險的惡果,今天根本就沒有甚麼台灣問題了,中國統一大業早就完成了。中國是賠了「主權完整」夫人、折了兵,又背上朝鮮這個包袱的。我不知道有良知灼見的台灣知識菁英對這一問題的來龍去脈作何認識?我看,兩岸菁英在對話中最好對這一問題也檢討檢討、磋商磋商。

胡錦濤「滿載」「滿送」而歸

胡錦濤四天訪美可謂「滿載而歸」加「滿送而歸」。「滿載而歸」主要是精神上的載譽、載情與載道。歐巴馬把這次胡錦濤訪問與1979年1月白宮歡迎鄧小平(中美正式建交)的重要歷史意義等同起來,說它對今後30年的中美關係的影響會像過去30年那樣豐碩。美國和國際輿論對胡錦濤訪美的評論多半是積極的,像《紐約時報》這樣的民間喉舌都對白宮的安排與胡錦濤的風度稱讚了一番,這是載譽。

國務卿希拉蕊1月14日說的「positive(積極), cooperative(合作), comprehensive(全面)」三個方針性的形容詞,胡錦濤在講話中已經把它們念得純熟,但歐巴馬在白宮記者招待會上念稿子時把「comprehensive(全面)」念成「cooperative(合作)」。這件小事上反映出歐巴馬的確像人們所說:沒有固定對華方針政策。不過,歐巴馬聚焦這次歡迎胡錦濤訪美熱情是毋庸置疑的,不僅大大超過他的民主黨同仁,也與大力反對他的共和黨人的普遍冷淡呈鮮明對照。他特別掩蓋不了胡錦濤重點訪問「我的故鄉芝加哥」的喜悅。

20日美中商會在華盛頓為胡錦濤代表團舉行歡迎午宴,基辛格致詞道出:「對我和許多美國人來說,中國不是外國。」代表歐巴馬總統致歡迎辭的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對中華民族的燦爛輝煌如數家珍,兩位美國領袖一席話就把中美國界融化掉了。這一切都是載情。

基辛格讚揚胡錦濤訪美成功:「一次訪問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但這次訪問為美中關係發展確定了正確方向。」正像《人民日報》評論所說,「中美兩國關係猶如風浪中前行的航船」,胡錦濤訪美為航船設立了「新航標」。這是載道。

「滿送而歸」是物質上的。三天來歐巴馬在許多場合不厭其煩地重覆胡錦濤代表團已經拋出450億美元的購物訂單(其中包括花費190億美元採購200架波音客機),將為美國製造23.5萬個就業機會,中美雙方合作協議包括聯想集團、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萬向集團、海爾集團等的中國企業與美國同行展開積極合作,涉及清潔能源、高能效建築、清潔煤、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合作協議。胡錦濤訪美之前,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在休斯敦同美方簽署了六項貿易投資協議。中美雙方還決定在《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框架下深化在航天、農業、衛生、能源、環境、漁業、學生交流、技術創新等領域的合作。這一切進展使得歐巴馬在19日兩國元首聯合記者招待會上有點得意忘形,他對胡錦濤說:「我們想把美國各種商品都賣給你們」,引起全場大笑。

「冒著嚴寒去芝加哥」

20日胡錦濤專機還沒有到達芝加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超和伊利諾州州長奎恩就在芝加哥希爾頓飯店見證了「中美大豆貿易合同簽約儀式」,中國向美國採購價值18億美元的黃豆。奎恩州長在講話時引了《老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話,希望運往中國市場,占伊州產量四分之一的黃豆會把中國與美國中西部經濟交往推向廣闊的空間。這次與胡錦濤在芝加哥會師的有一個五百人的龐大的企業家代表團,已經與美方簽訂了十份合同,更多的協議仍在洽商中。我們從芝加哥商界領袖要把對華貿易增加800%以及市長戴利要使芝加哥變成「most China-friendly city」(最為中國著想的城市)的豪言壯語來看,胡錦濤訪問芝加哥是禮重仁義也重的。

歐巴馬歡迎胡錦濤「冒著嚴寒去芝加哥」。他說:「那兒天氣雖然冷,但對你的歡迎是熱的。」事實果然如此。我想強調一點,胡錦濤訪美的「冷」和「熱」,並不是因為天時與人和之間的鴻溝,美國人之間迎接胡錦濤也有「冷」的一面。

19日上午,新近奪得國會眾議院控制權的共和黨領導刻意舉行外交事務委員會對中國的聽證會(整個過程由美國C-SPAN電視第二台直播),是一次「物以類聚」的反華大合唱,出席的四位證人中兩位是華裔。一位是有中國面孔又有中國名字的章家敦(Gordon Chang),他是2001年想一鳴驚人拋出「傑作」《中國即將崩潰》(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預言共產黨政府將在2006年垮台而結果使自己頭破血流、信譽掃地,被學術界認為是一竅不通的反華「中國通」。另一位是「六四」以後逃往美國的民主人士,2002年持假護照潛回中國被捕,2004年被判5年徒刑,2007年釋放回到美國的「人權英雄」楊建利。另外兩位見證人是美國白人,其中之一是沃爾澤爾(Larry Wortzel),是新任美國議長任命的「美國-中國經濟與安全檢討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的成員。他和仇華情緒濃厚的眾議員斯密斯(Christopher Smith)以及羅拉巴查爾(Dana Rohrabacher)三人是這場反華大合唱的男高音。

胡錦濤是使得章家敦「中國崩潰論」崩潰而使他信譽掃地的主要因素之一,章博士當然懷恨在心,他不但罵胡錦濤是「autocrat」(專政者),而且重覆他多年來唱衰中國,毫無說服力的老調。更有甚者,當眾議員談到陳水扁因為貪污下獄時,他迫不及待地跳出來譴責馬英九政權「迫害」台灣民主力量。楊建利在作證中說不出什麼理論與事實,唯一有點份量的話就是:歐巴馬政權高規格招待胡錦濤訪問送出了兩個「錯誤」信息:一是對「行為不軌」的北京政權進行姑息,二是「傷害」中國的發展,對中國人民不利。他的這話使我想起當年毛澤東說的「凡是敵人讚成的我們就反對」。楊建利好像是鐵了心要站在中國敵對方面了,他比某些認為中國「既非盟友又非敵人」的美國反華政客更變本加厲了。

這一場毫無實際意義卻能製造冷戰氣氛的表演說明三點:(1)美國作為「制衡」政治的祖國,公眾生活中打擂台、演雙簧,為反對而反對是家常便飯;(2)全世界容不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存在的大有人在,並且有炎黃後裔異己分子充當馬前小卒;(3)中國和美國在文化上、思想意識上、政治嗜好上異文異種、隔洋隔世,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台灣無法躲在井底長久「偷安」

和以上國會山莊反華表演同一時間進行的中美元首記者招待會卻完全是另一景象。美國記者提問把矛頭集中到中國人權問題上(據說是有意安排想使胡錦濤難堪的)。胡錦濤卻胸有成竹地說:中國重視民主與人權,建國以來百廢待興,「發展人權事業還有很多事要做」。他表示中國當前正致力於提高人民生活,健全法制建設,和國際上加強交流對話。他說:「人權的普遍原則性必須與各國國情相結合」。他歡迎和美國人士「在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對方內政的原則下展開人權對話」。中國翻譯把「普遍原則性」譯成「universal value」(普世價值觀),美國很多人大大地高興了一陣,後來才發現翻譯與胡錦濤的話有些差異。

歐巴馬的回答更耐人尋味。他客觀分析了中美之間在政治制度、發展階段、文化和歷史等方面的差異,他形容中國發展「史無前例」(unprecedented),人民有溫飽、有棲身之地、能用上電,這些都是人權。當然,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中國還有美中不足之處,但他相信未來會改善的。他還說,中美在許多領域需要合作,人權問題不能妨礙這種合作。

在結束之前,我想向《海峽評論》讀者提出一個問題:時代的飛輪向前滾動,台灣躲在井底「偷安」能長久嗎?最近美國民意調查半數美國人已經認為中國是第一經濟超強了,許多人按購買力計算同意這一看法,即使不按購買力計算中國趕上美國也是必然之勢。在這一發展中,如果中美之間拚鬥,全世界都遭殃,台灣更是首當其衝。台灣許多菁英(從馬英九開始)對中美兩國都瞭如指掌,很可以在這兩大超強之間的「積極、合作、全面」關係發展中發揮建設作用。且慢,如果海峽兩岸要共同對增進中美關係起積極作用,首先還得兩岸同胞都到一條船上來「同舟共濟」呀!真能這樣的話,那是台灣之福、中國之福、世界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