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馬英九拋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震撼彈」

譚中
(旅美退休教授)


十月十七日馬英九總統主持「黃金十年」系列第五場記者會,宣佈在未來的十年將繼續「鞏固中華民國主權」、「壯大台灣實力」、「引領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及「建構台海長期和平穩定」,做為兩岸關係的施政主軸。他也提出「兩岸和平協議」的新話題,被《中國時報》形容為「拋震撼彈」。

前「陸委會副主委」、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黃介正認為:馬英九表現出「建立兩岸政治互信」的誠意。他認為國民黨可以與中國大陸共同分享「九二共識」是勝過民進黨之處。他把馬英九拋出的「兩岸和平協議」形容為「九二共識21世紀新版」。他說馬英九在第一任四年中本著「九二共識」的精神,與大陸增進關係已經累積一定的互信與默契,現在用謀求「兩岸和平協議」來爭取總統第二任期,好在今後四年內承上啟下、繼續增進兩岸關係發展。

黃介正在接受《中國評論》社採訪時認為和平是「今天海峽兩岸主旋律」,就連民進黨也避免提倡兩岸之間要有戰爭。馬英九現在是抓住這一「主旋律」來大作文章,這是高招。他認為如果台灣依照馬英九指出的「黃金十年」願景發展下去,必定會促進兩岸交流互動「制度化」,那樣的話,交流也會不斷深入,握手言歡必定會脫掉「白手套」。

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認為馬英九執政以來,兩岸達成直航與ECFA協議,民間普遍得到好處,迫使民進黨不得不跟進,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最近開始承認「中華民國」,並且宣稱兩岸之間「不排除任何可能」就是明證。馬英九拋出「兩岸和平協議」,又領先民進黨了,他的政敵亂了陣腳,民進黨發言人說這是「進入統一進程,確立了時間表」,台聯黨主席黃昆輝說這是「一廂情願、投降式的」,「會帶來戰爭」,這一切跟過去他們抵制兩岸直航或ECFA很相似,那就是說,這種跟不上形勢就慌亂的現象不但佔不了上風,也不會長久。

馬英九會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多數黨首席副黨鞭羅斯坎(Peter Roskam)、眾議員瑞德(Tom Reed)與日本參議員舛添要一等七名到台灣出席「台美日三邊安全對話研討會」的外國政治領袖時說,他拋出「兩岸和平協議」,是「希望把兩岸過去三年多和解與合作的過程,逐漸制度化,目的是要達到兩岸、台灣海峽永續和平」。他說,和平協議「絕不是在談統一的問題」,他又說:「和平的問題無法迴避,必須面對」,「政府的目標是希望能讓現在已經獲得的和平能夠持續,所以考慮是否要讓這個和平制度化」。

據說這次馬英九拋出「兩岸和平協議」是因為他面臨選戰激烈、三個月後勝敗難卜的形勢,馬英九統治集團內商議時,許多人認為這是一著險棋,可能時機並未成熟。但馬英九堅持將兩岸協議納入黃金十年,他說:「以前講了現在不講,反而很怪,早晚都要面對的。」當然,馬英九也是膽小謹慎的,為了避免人心惶惑,他特別附加了「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國會監督」三大前提。這樣還覺得放不下心,又於十月二十日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達成「兩岸和平協議」的三個先決條件中,包括「公民投票」。馬英九說,這是因為「兩岸和平協議」比ECFA涉及的層面更廣,所以才考慮採用公投的方式。馬英九的對手蔡英文馬上抓住這點來找他的錯子說:「馬英九在推動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時反對公投,在和平協議的議題時因各方壓力下又說要公投,輕率、反覆,讓人擔心沒有能力處理、主導兩岸重大談判。」

將來歷史評判馬英九的政治生涯,會在「政治家」與「政客」之間作一選擇。馬英九執政三年來,很多人評論他不是那種詭計多端的「政客」料。但是他這次拋出「兩岸和平協議」,卻被評為「高竿妙算之計」,是一箭三雕。第一、對藍營的基本群眾起了安撫與懷柔的作用;第二、對大陸釋出善意與誠意,並且贏得國際肯定和支持;第三、把民進黨蔡英文競選陣營坐井觀天的缺點暴露無遺。這樣一來,也起了爭取中間選民的作用,迎合台灣廣大選民嚮往和平、穩定的心理。他是希望通過這一「高竿妙算之計」在這次形勢複雜、選情難卜的形勢下最後贏得連選連任。這一切說明馬英九是相當厲害、會玩弄手段的「政客」。

我們可以把台灣今天對大陸(甚至對「中國」)的對立情緒的禍根追溯到過去蔣家王朝「兩手硬」的統治:那就是一方面在台灣搞「漢賊不兩立」,視大陸人士為「匪幫」,另一方面想借助國際勢力使大陸的政治機制垮台,最後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這樣看來,凡是當過台灣國民黨領導人的(包括李登輝在內)都是「統派」。後來台灣國民黨這兩隻手都軟下來了,「統一綱領」形存實亡。但台灣與大陸的對立情緒在陳水扁八年統治惡搞「去中國化」時逐漸變成與「中國」的對立情緒。馬英九總統任內受盡了這一情緒的壓迫,不敢理直氣壯地挑戰這一情緒。

話又得說回來,「統一」的理想在馬英九心中並沒有熄滅,但不是他夢寐以求的。他作為「政客」,首先要鞏固自己政治領袖的地位,「統一」理想的實現只能暫時擱置一邊。馬英九在台灣當好「政客」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民進黨有一套所謂的「抹紅大陸、抹黑國民黨、醜化栽贓國共」的本領。「出賣台灣利益」是三年來民進黨套在馬英九頭上的緊箍咒。民進黨之所以具有這樣的神力,是因為它把過去台灣老百姓在國民黨暴政統治下的悲情和國民黨半個世紀把大陸中共妖魔化的惡果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大陸和台灣形成兩個對立的政體,更把這一對立推向「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對立。馬英九三年執政在化解這一對立上是作出了成績的。換句話說,雖然馬英九表面上不敢挑戰台灣與大陸的對立情緒,實際上卻通過加強台灣與大陸的溝通削弱了這種對立情緒。他的這一功績就超越了「政客」的實質,而進入「政治家」的範疇了。

還是那句話:「識時務者為俊傑」。陳水扁不識時務而身陷囹圄,馬英九卻知道,今天的台灣在這互連通的全球化大浪潮中是莫想「坐井觀天」的。他把台灣與大陸互連通當作頭號要務,一下子就使死氣沉沉的台灣經濟活躍起來,使他能在主持「黃金十年」系列五場記者會上大大誇耀成績。寫到這裡,我想起最近到新加坡開會與友人交流時,聽到這樣的話:大陸現在對台灣是百般讓步、有求必應,甚至低聲下氣,讓台灣得寸進尺。這話乍聽起來很難信服,仔細想想也有道理。馬英九冠冕堂皇談「黃金十年」,那「金」氣是從哪兒來的呢?我看這裡面就有大陸的厚禮。我想,馬英九是懂得以德報德的。

馬英九在「黃金十年」系列第五場記者會上說:「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應該可以找出相互合作、彼此協助的領域,讓雙方的公民社會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包括陸生來台及文化交流等,都是未來十年中雙方非常重要的合作項目。」兩岸既然都「同屬中華民族」,「炎黃子孫」之間達成「和平協議」是合理的、正當的,求之不得的,理應積極爭取的。這個道理好好和普通老百姓講是會講得通的。如果採用「公民投票」的手段通過也是不難的。通過了就會更強化兩岸之間的和平進程。

有人認為馬英九決定就「兩岸和平協議」舉行「公民投票」會使和平協議「變味」,會導致「國共共識中的和平協議內涵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像」。我想指出兩點:第一、如果兩岸政府代表坐下來談「和平」、討論「和平協議」,這一發展本身就是進步,談比不談要進步得多;第二、「和平」談判並不等於立竿見影,分歧頓時消失,「和平協議」馬上產生。「和平」談判自然會涉及「統一」的問題,但怎麼樣「統一」卻還得克服許多障礙,還必須有新的思維、新的方式。拋出「兩岸和平協議」其實是朝正確方向邁出新的一步,不應該被看成「拋震撼彈」。我希望台灣的知識菁英大力支持,使他成功。馬總統,你走好!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日於芝加哥海德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