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出人意外的拋出正視兩岸和平協議的議題,確實跌破許多人的眼鏡,包括筆者在內。因為幾個星期前,筆者有幸與馬先生共餐,席間也曾觸及此一議題。當時馬先生認為此議牽涉甚廣,尤其在選舉期間,可能徒生風波,期期以為不可。何以不旋踵間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背後原因確實頗值玩味。
一 政策大轉彎的原因
仔細想來,原因不外內、外兩項因素的牽動。
就外在而言,大陸對和平協議雖有期待,但有一套自己的節奏,既不急在一時,尤其不會在此敏感的選舉時刻輕舉妄動,與馬唱合,反而可能認為馬英九太過躁進,足以壞事。那麼關鍵就在美國。
金溥聰訪美時就拋出了和平協議一說,馬英九還特別出來澄清並無此事。當時這可能只是一個試探氣球,試探美國對此議的態度。美國當時並無評論,似乎也無反對之意。截至目前,美方對馬英九的兩岸和解交流政策大致上滿意。美國已經有許多內政、外交上的難題,兩岸關係若能持續和平發展,就符合美國利益。兩岸若能簽署和平協議,將「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法制化,將更為美國所樂見。另方面傳聞蔡英文訪美時,美方對其兩岸政策的說明並不滿意,也不信任。換言之,馬英九敢在此時拋出和平協議的議題,一定是通過了美國這一關。
就內在因素而言,當然是出於選情的考慮。馬英九雖然在民調上領先,但是因為宋楚瑜攪局的關係,選情一夕驟變的可能不得不防。兩岸議題是蔡英文的弱項,馬、宋二人的兩岸政策並無基本差異,所以宋楚瑜老在內政議題上挑馬英九的碴,如何能左打蔡,右攻宋,自己還得分,和平協議不失為一著好棋。它將逼著在兩岸議題上閃躲的蔡英文不得不接招,也將轉移宋楚瑜的攻擊焦點,將宋邊緣化,更能突顯馬英九對兩岸關係有願景、有魄力,敢言人所不敢言的形象。
二 面臨的挑戰
不過這著好棋也是險棋。要下得穩妥,出點子的人先要有通盤考量,周全應變計畫,最要緊的是要沉得住氣,不能隨對手的笛音起舞。由拋出議題後馬英九的表現看來,他在這方面顯然是嫩了點。其實馬英九在拋出和平協議時的三個條件(民意支持、國家需要、國會監督)已經很周延,錯的是不能堅持立場,一經紅帽上身,就提出公投之說,畫蛇添足。即使公投,也包含在民意支持這一條件中了,何需去拾民進黨的牙慧?而且前後態度反覆,一下「一定要公投」、一下「不排除公投」,再來是「十大保證」,徒然讓人留下左支右絀,立場不穩,隨輿論起伏調整的不良印象。
公投的說法顯然已經讓馬英九陷於內外不討好的境地。於內,是授蔡英文以武器,在公投議題上糾纏不休,模糊了和平協議的本題。讓宋楚瑜抓到批馬英九與國民黨的把柄,譏諷以往反公投不遺餘力,而今昨非今是推公投。於外,是讓大陸心懷忐忑,對馬英九的立場、能力疑懼加深,不滿日顯。美國也覺得莫名其妙。
三 和平協議的進程與兩個面向
如果相對單純的兩岸經濟交流都要由一個「兩岸經濟框架協議」來逐步推動,先立骨架,後填肌肉,則兩岸政治交流就更當如此。與其一出手就丟「和平協議」,就不如先拋「兩岸和平發展政治框架協議」來得穩妥。當然,馬英九的所謂和平協議,真正的意義在「未來十年無法迴避兩岸和平協議這一課題」,並不是現在馬上要面對,要有所行動,蔡英文刻意曲解根本不必理會,更不應心虛的拋出「公投」說,治絲益棼。
倒是「和平協議」究竟如何定位,各方,包含馬英九都在打模糊仗。「和平協議」有兩個不同的定位,一個是在一中憲法架構下、九二共識基礎上的「和平協議」。在這個定位上,兩岸「和平協議」頂多就只能是一個中國之內,兩個對等政府間的協議。在此,馬英九、國民黨、以及支持馬所提「和平協議」者,就不應該跟著民進黨的主張「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調子走。在這個調子中,中華民國被矮化、異化、台獨化。如果「中華民國是台灣」,就沒有一中憲法、九二共識的存在空間,中華民國對大陸的主權被出賣,對台灣的主權也隨之喪失,中華民國也不可能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和平協議就是天邊的彩霞,遙不可及。
「和平協議」另外一個定位就是:這是國際法上兩個主權國家間的協議,這是民進黨所主張與期待的方向,其顯然不切實際,毋庸分析。但是在民進黨硬拗的功夫下,理不直氣卻壯的文宣中,枉顧現實,卻也有許多人只要爽就好的盲目追隨。這批群眾是民進黨的死忠,馬英九大可不必因為這些人而改變自己的立場。
「和平協議」確實是馬英九為拉抬選情而拋出的一個選舉議題,但是由十月二十五日《中國時報》民調的數字看來,似乎馬英九的支持度因此不升反跌。這一情勢的出現,仔細分析並不是由於「和平協議」不受民眾支持,而是拋出此一議題後,馬英九隨著輿情風向,不斷調整立場,政策反覆所致。當今之計,馬英九除了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以不變應逆浪之外,就是要重回拼經濟、打弊案的選戰主軸,展現魄力,持續邊緣化宋楚瑜,來拉抬自己的選情。◆
社論
國際視窗
外交與軍事
辛亥百年與台灣光復
兩岸事務
兩岸和平協議
特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