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債務危機衝擊下 兩岸經濟新情勢

鄭竹園
(美國印州博爾大學經濟學榮休教授)


(一)前 言

台灣大選順利完成。馬英九總統當選連任。兩岸關係進入新階層。但國際經濟情勢並不利於兩岸經濟發展。據聯合國最近發表的報告,全球經濟受多元及相互牽連困擾的影響,正處於另一波衰退的邊緣。歐盟各國無力應付債務危機,加上各國採取緊縮措施,可能引發全球性衰退。在這一新情勢下,中國大陸的經濟也將被波及。經濟成長率將由去年的9.4%下降到今年的8.7%和明年的8.5%。

台灣經濟,近三年來與中國大陸相連結,在大陸經濟放緩的情勢下,也必將下修。馬總統再度主政,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二)全球經濟新局勢

據上舉聯合國報告,全球經濟情勢,在四個互相強化弱點的作用下,已開發經濟體正處於向下沉淪的邊緣。這四個弱點分別是主權債務危機,脆弱的銀行業,疲軟的總需求以及政治僵局造成的政策癱瘓。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今年歐盟經濟成長率只有0.7%,低於去年的1.6%。而且英、法、德三主要國家皆將陷入衰退。

作為世界最大經濟實體的美國,情勢也不容樂觀,到今年一月美國國債已高達152,300億美元,超越GDP,必須再由國會提高國債上限,才能繼續舉債,維持政府運作。除政府債台高築外,民間資產也大量流失。由於股票暴跌,投資人即損失65,000億美元,相當於9.5%的GDP。照世界銀行的分析,一旦高收入國家的經濟情況持續惡化,第二次全球經濟危機將成為現實。其影響將遠大於2008-2009年的衰退。原因是高收入國家已沒有財政及貨幣資源來救助銀行,也無法以2008-2009年的同樣力度來刺激需求。

東亞地區輸出導向國家,包括中國及東盟各國,凡以歐美為主要市場的都將被牽連。新加坡去年第三季成長率只有1.5%。創歷年新低,香港今年成長也下修為2%至4%。中國大陸與台灣也很難置身事外。

(三)大陸經濟調整的進展與阻力

中國大陸經濟在2008-2009年金融海嘯中,有過特殊的表現。200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以4,000多億美元優勢超過日本,躍升世界第二經濟實體。2001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0%,仍然傲視全球。

維持高成長率的主要因素,一是倚靠低廉物資的大量外銷,在經濟蕭條的情勢下,對廉價產品的需求不減反增。每年出口成長率均高於二成,到2000年,外貿金額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去年大陸進出口總值36,420億美元,增長22.5%,創歷年最高紀錄。外貿的擴展成為大陸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

推進經濟成長的另一主力。是近三年大規模的房地產投資。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財經部門放出四兆人民幣振興經濟。大部資金均流入房地產。大陸各城市都掀起建屋高潮。房地產的勃興,不但增加就業,提高內需,也提升經濟成長率。

上舉兩項動力的負面效果包括投機熾熱,物價飛昇。到去年七月,通貨膨脹率高達6.5%,遠高於4% 的紅線。尤其與民生直接關聯的食物,價格上升達二成。引發民怨。為平抑民怨,制止投機。中央銀行不斷提高存款準備率,其效果是房價暴跌,市場由熱轉冷。再碰上美國及歐盟的債務危機,各國對中國出口提出各種限制。再加上工資與物料的綜合成本不斷上升,嚴重阻抑大陸出口貿易。去年下半年出口開始下降,貿易順差大幅減低。比前年下降14.5%。為近三年所未見。

房地產在政府平抑政策之下,也一蹶不振,據最新統計,近半年建築面積減25%,房屋出售較一年前減84%。在出口萎縮,房地產不振的情勢下,經濟成長率由去年第一季的9.7%,第二季的9.5%,第三季的9.1%,到第四季的8.9%。今年成長率預定為8.5。但許多國際觀察家認為能達到8%巳屬難得。

對大陸經濟前景,去年12月中國社科院發表的經濟藍皮書,採取相當審慎的看法。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從今年開始,甚至今後五至十年,全球經濟將低迷。保經濟增長,將成為大陸經濟今後追求的指標。但前年兩位數的成長率,恐將難再重演。

(四)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

台灣經濟發展受領土及資源的限制。進出口貿易,一直是台灣經濟的主幹。過去以美、日為主要市場。近年由於兩岸大三通,大陸取代美國成為台灣最大市場,尤其是去年兩岸簽訂ECFA後,兩岸貿易大幅上升。去年台灣對大陸及香港貿易占總值40.2%。由於歐美已非主要市場,故受金融海嘯的影響較低。過去三年中經濟仍保持穩定發展。據英國智庫列格垣(Legatum Institute)最近發表的《2011年全球繁榮指數報告》,在全球110個國家及地區中,台灣排名第20位,比前年提升二位,居亞洲第三位。顯示台灣並未受國際危機阻抑。但由於台灣高度倚賴大陸市場,大陸進出口貿易的衰退,必然影響台灣經濟的成長。據台灣財政部最近發表的統計,去年台灣進出口總額達5,899億美元,創歷史高峰,但大部份都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出口總值即逐月下降,其情形與大陸出口貿易如出一轍,可見兩岸經濟聯結的緊密。

財政部的統計指陳去年11-12月進出口連月下降,預警今年出口成長將放緩,估計今年出口貿易將增長5.3%,進口貿易將增加4.7%,均遠低於前三年的紀錄。為降低對大陸市場的倚賴,台灣在過去二年,大力開拓東盟國家市場。 去年台灣對東盟六國的出口貿易比重提升到16.5%,僅次於中國和香港。成長率高達22.7%。但對歐盟出囗只增長4.6%,且自12月起即出現負成長,顯示歐債危機對台灣出口的衝擊。

除開拓新市場,維特出口導向的經濟結構外,台灣經濟的持續發展也將面臨許多挑戰。首先,是人口老化問題。近年台灣人囗出生率不斷下降,而人囗老年化則不斷上升1981年,老年化指數只有14%,去年已達68.9%。去年65歲以上人口2,487,893人,占總人口10.74%,已進入老年化社會,安養問題必須有妥善的規劃,使「老有所終」的理想能真正落實。

其次,防災救災問題。台灣是多災地區。地震、洪水、颱風經常發生。據英國風險管理顧問公司的評估,如以美元計算天災整體的損失,台灣與日本及中國大陸同列入極高風險地區。去年日本的大地震及泰國的洪水災都可能在台灣出現。防災救災的設備與部署,是台灣永續發展的另一考驗。

第三,國債攀升問題。台灣財政過去能量入為出,債務相當健全。近十年來由於執政者及地方首長為彰顯政績,濫用巨款建設許多有名無實的工程,包括興建機場。再加上每次大選為爭取選票而亂髮津貼。加上健保透支,國債不斷上升,到去年8月已達49,000多億元,距國債上限只有59,000億元。加上地方債務將遠高於此數。如不改革稅制,增加收入並嚴控支出,將重蹈歐豬五國(Piigs)的覆轍。

第四是農地流失糧食不足。近十年來由於大量耕地被移用於興建住宅與農舍,嚴重破壞糧食生產基地。據統計十年中消失農地相當於1,77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面積。耕地不斷流失,台灣糧食自給率不斷下降,目前只有32%,遠低於日本的40%和美國的120%。糧食自給率的下降,將影響人民生活的保障。

以上四項並未觸及所得分配、人才流失、教育浮濫等基本問題,但已舉出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課題。如何興革踐履,將是對馬政府的重大考驗。

(五)脫胎換骨 任重道遠

馬英九總統在勝選後的宣示中,指出其首任的目標是「撥亂反正」,第二任的目標應是「脫胎換骨」。表示將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這一宣示,引發廣大的關注與建言。台灣的政經體制,雖經過兩次的政黨輪替,實際上並無多大變更。許多不合理的法規,仍繼續使用。馬英九提出的脫胎換骨,顧名思義,應該是對不合理的法令規章進行徹底改革。

綜合各方的建言,亟需改革的,包括稅收制度、農地使用制度、人才培養任用、黨派協商等等。每一項改革都牽涉到不同階層的利益,亦必然引起抗爭。要進行徹底改革,必須對每一問題有全盤的瞭解與規劃。這需要有一批賢能之士相輔弼,才能按日計功,達成任務。

選賢與能必須擴大用人格局,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決心。沒有人才濟濟的團隊,要推行脫胎換骨的改革,恐將事倍功半。

1月15日馬總統在慰勞輔選幹部及志工會上表示「未來四年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一定會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好,為國家社會歷史留下典範」。雖然任重道遠,國人仍應竭誠禱祝他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