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英九總統當「歷史典範」的殷切期望

譚中
(旅美退休教授)


馬英九在第一任總統期間,夙興夜寐、兢兢業業,也做出不少成績,既有苦勞,又有功勞,勝選本來應該是意料之中,卻不料黑角里殺出一個李逵。宋楚瑜明知徒勞無功,卻偏要出來攪局,使得全世界挺馬的人們都急出一身冷汗。馬英九終於化險為夷是各方面的貢獻促成,也是眾望所歸。我作為這眾中之一,謹致祝賀。

台灣有可能出一位新時代的「巨人」

馬英九勝選總統以後第二天鞠躬感謝輔選志工時說,今後四年中,不會有「連任的壓力」,而會有「歷史評價的壓力」,他說:「我一定會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好,在國家跟社會的歷史上留下一個典範」。

他的這番話和我獲得馬英九當選的消息後的想法不謀而合,我不知道這是否應證了我們湖南老話「英雄所見略同」,也不知道我所想的與湖南老鄉馬英九所想的是不是一回事,因此把心裡話寫下來與《海峽評論》讀者分享,也許王曉波教授會把它向馬總統傳達。

《海峽評論》是我對同鄉馬殷切期望的見證人,這是從他沒當選總統時就開始了的。我認為台灣有可能出一位新時代的「巨人」,作為「巨人」,當然不是受到小小台灣島的文化生態所制約的,當然是應該超越台灣的利益訴求、生活願景與世俗力量而放眼於中華民族的未來、亞洲的未來、世界的未來、人類的未來的那樣一位人物,那才真正是「歷史典範」。

我小時在湖南農村成長,那是60多年前的事了(我想比我只大八歲的馬鶴凌一定和我一同喝過湖南漣江的水),時至今日湖南風俗並沒有多大改變。每一個小小的村莊簡直就是一塊小天地。許多人在地方上轟轟烈烈一世,到頭來也只能在《縣志》(最多《省志》)上留下名字。可是,中國這麼大,那數不清的《地方志》上的「歷史典範」都變得默默無聞了。我想,馬英九說的「在國家跟社會的歷史上留下一個典範」決不會是在台灣當地「轟轟烈烈」一番而已,而是要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在人類的歷史記憶中留下一個芳名。對此,我想向同鄉馬英九提出三點進言:(一)別當「井底蛙」,(二)使「台灣意識」驅邪歸正,(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馬英九從來就不是「井底蛙」

先談別當「井底蛙」,我上面舉了湖南地方文化與悠久、博厚、高明的數千年中華文明之間小巫見大巫的例子就是說明中華民族從來是不欣賞「井底蛙」的。如果馬英九說的「在國家跟社會的歷史上留下一個典範」只是把眼光局限在台灣小島的地方「井」中,那我也不必寫這篇文章了。我感性與理性認識中的馬英九從來就不是「井底蛙」,所以我一直對他抱有殷切的期望。

我想順便說一句,如果所有的台灣人都是「井底蛙」,那他們都會去擁護「台獨」了,那上次總統大選就不會選「外省人」馬英九,這次總統大選也會拜倒在蔡英文的石榴裙下,使得馬英九沒有機會說「在歷史上留下一個典範」這番話了。如果台灣的知識菁英都是「井底蛙」,他們就會「抹紅」馬英九,就會明裡、暗裡覺得馬英九有「出賣台灣」之嫌,那將來修台灣史冊的人肯定不會把馬英九當作「歷史典範」了。當然,這些都是無稽之談,因為台灣人中「井底蛙」並不佔多數,台灣知識菁英中「井底蛙」並不佔多數。《海峽評論》的編者、作者與讀者都不是「井底蛙」,而是新時代的先知先覺。

我到過台灣多次,也有許多台灣好友,我認為台灣在許多地方,堪稱中華文化的模範。特別要指出兩點:(一)台灣社會對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積澱的深邃的文化精神與傳統智慧保存得比較好,比大陸某些群體要好;(二)台灣現代化的發展沒有像大陸走過那麼多的彎路,因此和諧的氣氛比大陸濃厚。如果我們用50年代毛澤東提出的又要有集中、又要有民主,又要有紀律、又要有自由,又要有全國統一意志、又要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理想作為尺度來評價,台灣得分會比大陸高。

可是,恕我直言,台灣雖然在許多地方堪稱中華文化的模範,卻也存在嚴重的政治文化問題。製造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就是日本殖民統治。陳水扁時代搞「去中國化」的勢頭就是殖民統治遺毒發散。這種遺毒發展出來的法西斯心理統治使得台灣的政治領袖不敢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中國人」,更不敢說:「中國是我的祖國」。諷刺的是,這心理統治的那些法西斯長官與警察並不是日本人,也不是美國人,而是說中國話、寫中國字,體內流著中國血,頭髮中藏著中國基因的文化動物,正是這些人把台灣的政治文化變成一種妖怪——是中華文化在台灣的複雜詭譎歷史發展中產生的不認同「中國」的妖怪。我想,這樣形容並不過分。不知道《海峽評論》的讀者是否同意,馬英九是否同意我的形容並不過分?

在過去三年多的馬英九任內,這一妖怪變得比較溫和了。馬英九怕它、不敢惹它,對它「敬鬼神而遠之」。它也不那麼神通廣大了,阻擋不了海峽兩岸之間的「小三通」與「大三通」,阻擋不了「台客登陸」與「陸客登台」。這是馬英九的政績——比「和平紅利」更重大的政績。我想《海峽評論》的讀者是看到了這一點的,是應該大書特書的。

「到哪個山上唱哪個歌」

現在來談使「台灣意識」驅邪歸正。1月18日馬英九在新北市謝票時說:「四年前參選時的目標就是執政八年,第一個四年就是撥亂反正、跟上世界,已經大致做到打造活力經濟、廉能政府、公益社會、永續環境,更促成和平兩岸與友善國際,未來四年要脫胎換骨、邁向卓越。」這話說得很有份量,不但是台灣人民,全世界都在期待與觀察馬英九今後四年中如何「脫胎換骨、邁向卓越」。我想,其中至少會包括使得「台灣本土意識」撥亂反正、驅邪歸正這一點的。

湖南有句老話,馬英九一定聽說過:「到哪個山上唱哪個歌」。美國有這樣的教授,在芝加哥工作就說芝加哥最好,到了加利福尼亞州又會說加利福尼亞最好。中國大陸也有這樣的幹部,在上海工作就誇上海,到了長沙又會誇長沙。在當今時代,誰都不是沒有見過世面的「井底蛙」,誰都會有幾個或者幾打「本土」,這樣的「本土意識」是人之常情而不是妖怪。我想,台灣的普通人民與知識菁英都會多多少少有這種「本土意識」的。誰生長在台灣當然會愛台灣,當然會對台灣產生一種歸宿感,當然會覺得自己有台灣的屬性。

談到「屬性」,問題就複雜起來。炎黃子孫在海外,入了外國籍,外國變成了「本土」,自己也就有了外國屬性。可是自己又說中國話,寫中國字,看中國書,腦子裡用中國文化概念來思維,胃裡對中國食物有點偏愛,不管走到哪裡一聽到「中國」就關心,在陌生的地方一聽見有人說中國話就感到親切。那就是說,炎黃子孫的這個「中國」屬性就像「月行卻與人相隨」那樣形影不離。我想,真正的「台灣本土意識」一定會有親切的「中國」屬性。那種認為「台灣人」就不是「中國人」的說法,根本不是純真的「台灣本土意識」,而是前面說的那個妖怪的私生子,是應該受到所有正直的台灣人唾棄的。我想《海峽評論》的讀者一定同意我的這一看法,馬英九一定同意我的這一看法。

事實勝於雄辯!陳水扁統治的那八年,拚命要把「台灣人」的「中國」屬性扼殺,積極與大陸交往的台灣商人背上了「台奸」的罪名,台灣經濟滑坡,民生每況愈下。馬英九當政三年多來雖然沒有大張旗鼓地提倡,卻暗地裡讓「台灣人」的「中國」屬性回歸,不但造成了「海峽兩岸一家人」的氣氛,更使得台灣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經濟蓬勃發展。換句話說,「台灣本土意識」撥亂反正了,驅邪歸正了,台灣政治文化大大改善了,正是因為這種改善,才使馬英九連選連任。

拆除台灣人腦海中的「柏林圍牆」

在這次總統競選中,反馬英九陣營繼承了把孫中山定位為「外國人」(把「辛亥起義」改成「辛亥起事」)的歪門邪道,說什麼「中華民國」是「只有淡水河、濁水溪,沒有長江、黃河」,結果被選民大多數唾棄。馬英九在第二任內應該乘勝追擊,把「中華民國」與「長江、黃河」血肉相連的真實面貌恢復過來,把「中國」與台灣血肉相連的真實面貌恢復過來。要拆掉那些有心人在台灣人們頭腦中築起的、隔絕台灣海峽兩岸的柏林牆。

去年十月,馬英九主持「黃金十年」系列第五場記者會,宣佈在未來的十年將繼續「鞏固中華民國主權」、「壯大台灣實力」、「引領兩岸關係良性發展」以及「建構台海長期和平穩定」而提出「兩岸和平協議」,接著在綠營「賣台」與「邁向統一」的指責下,又提出了採用「公民投票」方式來求得全民共識。馬英九在第二任中妥善取得台灣各界支持與北京當局談判「和平」將會走出正確的一步。

有人認為,兩岸「和平談判」中必須防止台北政府被北京「矮化」,必須為台灣爭取到「有尊嚴的政治定位」,這是對的,卻不應該把雙方認識上的一些分歧絕對化,從而僵持不下。我認為有兩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

第一、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就像大陸是「中國」的一部分那樣,這是歷史與地理的現實,不存在「矮化」的問題。第二、馬英九代表「中華民國主權」和胡錦濤(或者習近平)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會談本身就是平等的,就有了台灣的「有尊嚴的政治定位」,如果不談,那這「尊嚴」就只是空談而沒有實際。

聽說50(或60)年代有人問周恩來總理,如果國共再次合作的話,會不會給蔣介石一個部長的職務。周恩來回答說,對蔣介石來說,部長的職務太小了。這話對今天來說並未失去時效。如果馬英九「和平談判」成功,中國「和平統一」,馬英九就會升任全「中國」的最高領袖之一,他變成真正是「歷史典範」,流芳百世就更不在話下了。

美國人要給馬英九下指導棋?

最後來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世界形勢的變化是很快的。美國這個兩百多年來不可一世的只認「triumphalism(勝利主義)」的國度,今天越來越多的政客日日夜夜地「唱衰美國」(有的人是真正看到美國如日西垂,有的人是故意滅自己的威風想製造危機感來激勵國人),每當他們「唱衰美國」時,總是把「中國」牽入或者吹捧,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新近的發展。近年來,大陸喊出中國在國際上沒有「話語權」。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要把中國變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也把爭取國際「話語權」作為一個重點。有趣的是,不等中國去爭取,如今「中國」的概念已經在美國的「話語」中越來越占中心地位了。這個現象和中國已經成為美國最大債主以及最大工業產品(其中包括台灣的投入)供應者的現實是分不開的,美國的情況越來越糟,中國越來越發展,「中國」形象就越強大。

美國人已經把2025年當作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強國的終極年(我看不需要那麼久),中國在航天事業上已經出現超越美國之勢而美國卻根本就沒有錢能夠在太空領域和中國競賽了。可以想像,2025年以後中國在經濟威力、工業威力、科技威力,甚至軍事威力上都能與美國平起平坐,並且在某些方面凌駕美國之上,那時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在台灣問題上的「話語權」就不會是今天的政客所能想像得到的,北京說什麼,華盛頓就不敢說「不」。

在這次台灣總統選舉中,美國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來防止蔡英文勝出,正是由於中國力量日益強大的因素。但是美國既不是為了中國好,又不是為了台灣好,而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利益。馬英九勝選後,許多美國的「中國通」都發表了意見。我從《中國評論新聞網》上看到一些報導。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馬英九連任將確保兩岸關係繼續保持穩定性和可預見性,這對美國的利益至關重要。馬英九聲稱繼續『不統、不獨、不武』使得美國不用擔心台海緊張重現或者統一帶來的意涵。」這次到台灣去觀察大選並且犯有干涉台灣內政之嫌的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說:「第二任期內,馬英九在兩岸政策上仍會延續其過去四年的溫和做法,不會與大陸展開政治對話,仍會集中於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另一位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現任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說:「馬英九加速與中國大陸的和解進程,朝政治和安全問題談判邁進是不可能的。」我不知道《海峽評論》的讀者對這三位美國「老外」說的有何感想。我覺得好像不對勁。用湖南土話來說,他們好像是「馬英九肚子裡的蛔蟲」。說得更不好聽一點,似乎馬英九是被控制在他們手中,他們竟然代表馬英九宣佈第二任期內的政策方針。試問,在這種情況下,還談什麼台灣「有尊嚴的政治定位」呢?

如果馬英九是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統」,他也會對美國人這種趾高氣揚、指手畫腳地為台灣「明確方針政策」感到不滿的。當今世界最諷刺的現象之一是:中國在向世界最強大國崛起時仍然不是一個領土主權完整的國家——台灣仍然不在中國的主權範圍之內。中國現在還沒有強大到敢於對美國這樣說:「你要是插手台灣,就是與中國為敵,後果將不可設想」。中國現在還只能忍氣吞聲地看著美國插手台灣(把新式武器賣給台灣就是一例)。不過,這種不正常的國際形勢是不會永久的。北京有一天會向美國攤牌的,有一天華盛頓也會灰溜溜地從台灣海峽「exit(退走)」的。我看2025年應該是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對美國忍讓的終極年吧!那一忍讓終結以後,「統一台灣」就會像「香港回歸」,沒有商量的餘地了!

打造「和平統一」的框架

馬英九應該看到,他這次勝選與他第二任期間的事業和穩定都是因為中美台三角關係的發展,都是因為中美和平共處共榮達到一定高度。最近歐巴馬政權宣佈「重返亞洲」的新戰略,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防止台灣海峽發生戰事。我認為台灣處在這一國際大環境中,從目前來看是個機遇,從長遠來看卻應該擔憂。

「識時務者為俊傑」,馬英九總統的第二任是台灣高瞻遠矚打造一個能夠逐步過渡到「和平統一」的制度性的兩岸共處共榮的合作關係框架的最好時機,是台灣對穩定與促進中美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起樞紐作用的最好時機,不應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