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後


馬英九競選連任成功後說他第一任是「撥亂反正」,第二任要「脫胎換骨」,並表示他有歷史評價的壓力。為了兩岸的和平統一,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本刊對連任的馬英九當然有所期望,因此呼籲他「正名」,正以國家統一為目標的中華民國憲法之名,簽訂「和平協議」,讓兩岸同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同奮鬥,「馬英九庶幾可以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功臣,豐碑千古!」見本期社論。

照顧到台灣的現實,馬英九的老師熊玠教授聞馬勝選後認為國民黨必須假「九二共識」勝利之餘威在兩岸關係建立「統和」的新思維,努力邁向「統和」目標的雙邊關係,此即熊教授為國民黨建議的戰略制高點,欲聞其詳,請閱熊教授大作。

馬英九同鄉譚中教授見馬勝選後的「歷史評價壓力」談話而不禁有「劍外忽傳收薊北」的喜悅,欣然運筆道出他對馬英九當「歷史典範」的殷切期望,進而預言台灣有可能出現一位新時代的「巨人」。這位巨人當然能「高瞻遠矚打造一個能夠逐步過渡到『和平統一』的制度性的兩岸共處共榮的合作關係框架」。

對馬英九時有批評的張麟征教授,欣見馬勝選而對他未來四年任期內最重要的政治工程有所建言,要他身為表率,「一中各表」之外,「進一步聲稱中華民國就是中國,大膽的、頻繁的說出自己是中國人,以發揮風行草偃的領導影響力。」見張教授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