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國民黨未來的制高點
熊玠
(紐約大學政治學系終身教授)
兼論國民黨未來的制高點
熊玠
(紐約大學政治學系終身教授)
「馬友友」贏了「蔡Y0Y0」的玄機
在馬英九當選(凍蒜)連任的消息傳出後,各方分析家對馬英九為何勝選的原因發表意見,大致可歸納成以下幾點﹕(1)企業大老支持「九二共識」﹔(2)馬的改革心強﹔(3)馬政府過去四年的施政成績﹔(4)馬的清廉政府形象﹔(5)自馬英九2008年就任以來,兩岸關係有前所未有的突破,因而台灣經濟能倖免於全球金融風暴之淫威﹔(6)在國際情勢不穩定狀態之下,馬英九的政績與經驗適合台灣的需要。
這些我都同意,譬如全球在金融風暴的陰影籠罩之下,台灣的經濟在2010年仍有10.8%的成長率。也正如王金平指出,在全球金融風暴震盪下,全球有數百家銀行倒閉(美國尤然),而台灣沒有一家銀行倒閉﹔這成績應該歸功於馬政府掌舵有方。無異,這些都是很多選民支持馬英九的原因。可是考慮到民進黨與蔡英文一再對馬英九的抹黑以及耍小動作,我覺得為何馬英九當選連任還要另加一點也許是更直接的原因。那就是馬英九在競選中的選戰運用成功。我強調選戰之「運用」,是因為某些客觀環境因素的存在,不是任何人能夠左右或違抗﹔而對之相應處置妥當與否,可決定競選之結果。蔡英文忽視了這些客觀因素(譬如強烈否定「九二共識」)、甚至不顧民意所向甚至反其道而行(譬如違背很多選民與企業大老對深化兩岸關係的期望)。何況在耍小動作(譬如耍「密會」、「賤果」的玩意。)
還出了自己預想未到的差錯。此乃「自作孽」不可活也,焉能不敗跡烏江。相反地,馬英九則知順應天機民情,再加其正直廉明作風。故能蕩然勝出,自不在話下。在談這次大選結果對台灣的啟示前,我想先解釋一下我所謂馬英九選戰之「運用」成功,究竟何指。
馬英九的選戰運用成功
這次總統大選中能「運用」的客觀因素與條件,主要有二﹕(一)民意對政黨(不僅是個人)之傾向與支持度﹔(二)台灣大多數選民的意願與心態,即一般所謂的政治生態。茲分別解釋如下。
(一)至少自陳水扁執政烏煙瘴氣以來,台灣民眾對國民黨的支持率一向高過民進黨,甚至有高過10個百分點的紀錄。對馬政府支持度自2008年以來也是居高不下。在2009年的五月份,即馬英九就職的一週年,馬政府的執政滿意度,據民調仍有56%。而在三月後的「八八水災」帶來了急轉。因民進黨大力捏造馬政府無能、耽誤了「黃金救援七十二小時」(姑不談土石流是否有救援的黃金時間),造成民調低落到底谷。可是這個現象到2010年已回轉。因而國民黨在「五都選舉」才有藍3綠2的勝選成績。但民進黨卻因在整個得票上他們比國民黨多出40萬張票反而認為是他們贏了。在民進黨內遂而形成一股沾沾自喜驕兵的風氣。單說這次總統大選前一日(12月13日),民進黨發言人還認為蔡英文會贏15-20萬張票。所謂驕兵必敗,此之謂也。相反地,馬營則以哀兵姿態處之,在大選前一日只說馬英九可能贏41-69萬張票。結果開票出來,比蔡英文多出797,561張票﹗
(二)馬英九對台灣民眾意願與心態的把脈準確而且認真正視,也是他勝選的重要原因。首先,根據《遠見》民調中心的發現,85%的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的一份子(95%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其次,56.3%能接受「兩岸政府互不承認也互不否認之情形下進行各項協議,甚至簽訂協議」。再其次,54%接受「維持現狀」,與56.6%贊成政府有提升軍備的必要性。另外,70%接受與支持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很少人注意到為何馬英九一再強調他要在「中華民國」憲法與「九二共識」框架之下與大陸進行協商與達成協議。而他的「不統、不獨、不武」也是照顧到這些民調所發現的台灣民意所在。蔡英文不但認為「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還極力一再否定「九二共識」﹔再加上(在改口以前)反對ECFA。所以處處與大多數群眾的意願與心態違背。這是她拘泥於民進黨的意識型態(譬如「台獨黨綱」),非個人之過而已。儘管她企圖以別的方式彌補,甚至終於改口說不反對ECFA,但在掌握民意方面,她落後馬英九多多。馬總統確切掌握了民意之所求,再加文宣戰上有出人預料的改進(可稱突破),顯然是綠營沒有預料更沒有及時注意到的。
馬英九選戰策略上之突破
自從馬英九任國民黨主席以來,幾乎在所有與民進黨參與的大小競選戰役中(包括立委補選與2010年的五都選舉),均重複犯了兩個選戰錯誤:第一、民進黨幾乎每次戰役都控制了辯論議題的主導權﹔第二、馬團隊只顧到防禦而忽略了反攻。結果只有招架之餘地而未竟反擊之功。譬如,五都選舉正好是在台灣與大陸簽訂ECFA之後。在半年之內,效果昭彰,給台灣經濟帶來多方裨益。本來國民黨應該利用ECFA的成就大作其文宣工作,以利選情。可是ECFA的議題,在五都選舉中自始至終根本沒有接觸到。原因是民進黨故意不提,所以國民黨由於「拿香跟拜」的習慣,也沒有提。
馬團隊經過事後檢討,知道在2012年總統大選必須糾正以前的技術錯誤。所以,馬英九的選戰必須做到抓住辯論議題決定的主導權,並以攻代守。因此,在辯論議題上,馬英九迅雷不及掩耳地提出了幾個議題﹕九二共識、對美軍購、與大陸進一步改進關係(譬如兩岸互設辦事機構)。除了積極向選民鼓吹三年半執政的成就外,還動用了企業界大老(譬如張榮發、郭台銘、王雪紅等)挺身說法,以示推波助瀾。
另外,在反攻代守的精神下,馬英九的文宣與在三次競選人辯論之中特別抓住蔡英文的「十八趴」、宇昌案、「二元柿子」等痛處。並且對於民進黨在立法委員選戰中加以個別攻擊。譬如揭露民進黨在不分區立委的前14名候選人中,有4位有案纏身﹔一位辭職﹔一位涉嫌詐欺﹔一位內線交易﹔一位貪污(在二次審判曾判八年),等等。
除此之外,為了突出蔡英文的「十年政綱」正如她的「台灣共識」一樣的玄虛空洞,馬英九推出了他言之有物的「黃金十年」。凡此一切,均起得莫大效果。在三次辯論中,雖然第三次的民調依法沒有公佈,而在前兩次的辯論,每次辯論後的民調,均顯示馬英九得分高過蔡英文。譬如在第一次辯論以後的《聯合報》民調,馬的「總體表現」是39,對蔡的28。在第二次辯論以後,馬吳配的得分是41,對蔡蘇配的33。民調對馬英九、蔡英文、宋楚瑜「辯論表現」分別是36﹕29﹕17。在回答具體上,他們分別是33﹕27﹕16。這都是馬英九改變了戰略後發揮了他主政以來政績輝煌(而不是被蔡英文塗黑的以往形象)、與掌握了辯論主導、以及反攻代守的「戰績」。
宋楚瑜的參選效應反而幫了馬英九
很多人想猜為什麼宋楚瑜在自知絕無機會當選情形下還硬著頭皮參選,並在多方勸退之下堅拒退選,究竟其動機何在。如果真像某些人猜他的動機是要顛覆馬英九的當選機會,顯然他應該非常失望了。因為他得票之微,絕不可能把馬英九拉下馬。宋總共得票369,588,還不抵馬英九贏蔡英文797,561選票的一半。其實,我應指出,明眼人早在距離總統大選一個月以前(去年12月)已經知道宋楚瑜不至於成為那壞了一鍋油的老鼠。因為根據《中國時報》的民調,如果在沒有宋楚瑜參選的情況下,41%的受訪者會選馬吳配﹔36%會選蔡蘇配。因此馬會比蔡多5個百分點。但是,如果有宋楚瑜參選,則39%會選馬吳配﹔32%會選蔡蘇配。因此馬的得票反而會比蔡多出7個百分點。另外,按照《聯合報》的民調,如果有宋楚瑜參選,馬吳配的支持度會由46%降至40%。蔡蘇配會由39%降至32%。也就是說,馬會比蔡領先8個百分點。這兩大報的民調,有一共同發現,即宋楚瑜參選,會導致蔡英文比馬英九失去更多的票數。這是反直覺的,但民調的確如此發現。有人不相信民調﹔甚至有人還批評馬英九太依賴民調。可是,事後回顧,民調能不信嗎﹖
何況,宋楚瑜參選總統還有一個看不見的效應,即那些眷村以及泛藍(尤其是深藍)的選民中有對馬英九不滿而本來不準備投票者,因為擔心宋楚瑜可能導致馬落選而決定出來「含淚投票」給馬英九。這些人有多少,當然無法知曉。無論如何,諷刺的是,宋楚瑜參選反而幫了馬英九一把。有眼光的分析家應該有這樣反直覺的預期。
大選對台灣政治生態的啟示
這次大選有很多啟示,只能談其犖犖大者。(一)最主要當然是它等於是對「九二共識」的一次公投。自此以後,「九二共識」將是蔡英文所標榜而道不出所以然的「台灣共識」。(二)它證明了台灣的民眾關心兩岸關係遠超過我們以前的想像。也更證明了台獨比我們早先想像的更沒有市場。民進黨要想作為一個有效的反對黨,恐怕先要從怯除其台獨黨綱著手。(三)雖然很多人因馬英九這次得票比2008年大選少了200萬票而對其唱衰,我想說句公道話。即2008年的大選,是在陳水扁、吳淑珍貪污受賄的陰影下進行。故馬英九從政以來清廉形象得到特別加分﹔起得特別號召的效果。我好有一比。就像當年(1976)在美國由於共和黨尼克森總統水門事件的風風雨雨之後,民主黨候選人卡特以他在喬治亞州州長任內的清廉形象(並且每日手不離聖經)順利當選,如出一轍。另一更近的例子,就是美國2008年的總統改選。因為時任總統的小布希聲名狼藉,再加上該年華爾街崩潰所造成金融危機導致一時人心惶惶。故而半路殺出的黑程咬金,遂能高票當選。我並不是要淡化馬英九2008年的高票當選,而是要指出我們應當如何看待他在2012年連任的勝選。因為民進黨在2012年已經不再是2008年那樣浸染在陳水扁醜行餘波之中。所以馬英九在2012年所擊敗的民進黨,已絕不是軟柿子可欺負的了。在比較馬英九前後兩次大選得票的多少以外,還須要把這一角度考慮進去,才不至失之偏頗。(四)在立委的選戰成績中,宋楚瑜領導的親民黨總得票僅5.48%,遠不如素來被認為已邊緣化的台聯黨的8.96%。這無異預告親民黨勢必走向邊緣化的厄運。(五)儘管泛綠人士一向譏笑國民黨實力向南推越不過濁水溪,這次馬英九在南部的得票率,不可忽視。譬如在高雄市,馬得到44,1%的票,僅比蔡英文的53.4%少9.3%。相反地在台北,馬卻領先蔡18.3%。顯然國民黨在南部實力有上升趨勢。這恐怕是ECFA帶來大陸對台灣南部農民「讓利」的功勞。(六)在選戰的最後階段,李登輝與李遠哲俱奮身出來為蔡英文站台。可是最後並沒有挽救蔡英文的敗局。雖然這不表示二李在台灣政壇的聲音已無足輕重,但跟2004年李遠哲推崇陳水扁時的聲音來比,已有很大變化。原因是﹕如果很多選民認為誤信他一次已夠,難免不會再度聽信他了。故知君子一言一行,不可不慎也。
總統大選後國民黨當務之急在如何爭取建立戰略上的制高點
這次敗選的兩個競選人中,宋楚瑜因僅得2%的選票應知台灣政壇已無留戀之餘地,最明智之舉可能是坦然退出政壇而無悔。可是,蔡英文則不然。儘管她已辭去民進黨主席,但在接受敗選的致詞中,她倣傚美國麥克阿瑟將軍最後一次離開菲律賓的豪語,宣告她「將再來」。這意味著下屆2016年總統改選時,她還很可能再出江湖。不過有一事可預知,即要確保她(或任何其他民進黨人)不至於重演2012年敗選的歷史,她與民進黨必須作脫胎換骨的徹底轉型。
如果蔡英文與民進黨真的痛定思痛,做了一個徹底的轉型,那麼下一次,蔡英文(或者另外一位民進黨競選人)將不再會有「九二共識」的滑鐵盧。這對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將是一須要未雨綢繆的警惕。身為黨主席的馬英九,應如何為國民黨建立戰略上的制高點,確保國民黨立於不敗之地,以及如何確保兩岸關係的不動搖以及台灣「經濟安全」的鞏固,是無以言傳的當務之急。我說「經濟安全」是有所指。因為在21世紀的「地緣經濟」時代,任何國家(政治體)的經濟安全均將超過其軍事安全(即傳統的國防)。有人統計過,在1985年以後世界上就沒有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前南斯拉夫瓦解時所發生各成員鬧獨立的武力衝突與蘇聯解體後的喬治亞與阿塞拜疆的衝突,均不能算作傳統國際戰爭。美國以轟炸方式攻打伊拉克與阿富汗,亦非傳統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但是貿易戰與因金融風暴而引起的不穩定卻屢見不鮮。故「地緣經濟」時代經濟安全的重要,對台灣也不例外。可是台灣是一個沒有天然資源的地方。其次,經濟安全,在「地緣經濟」時代,須靠與其他經濟體結為自由貿易區(FTA),以達到互補互助之功,以壯聲勢。但台灣幾乎被擯棄於所有的FTA之外﹔成了一個國際孤兒。馬英九總統第二任當務之急乃在如何建立一個確保台灣經濟安全之架構。
大家都知道這次大選中,企業家尤其關注「九二共識」與它所能帶來的契機。這是因為他們知道,要照顧到台灣的經濟安全,必須加深與大陸在經濟與金融的密切互動關係。而這樣作,必須建立在馬政府四年來所營造的兩岸相通與互信基礎之上。說白了,要確保台灣經濟安全,必須確立在兩岸關係之穩固。國民黨要確保自己屹立不衰,就非得有建立戰略上制高點的決心不可。至於如何建立,個人認為面對馬總統第二任的當務之急乃在﹕必須要藉「九二共識」之餘威在兩岸關係上建立一個新思維。我先說這個新思維是什麼,然後在下面再對其構思與必要性詳加說明。這個新思維就是台灣與大陸之間必須樹立一個「統和」(以別於統一)的觀念、並努力建立邁向「統和」目標的雙邊關係。
兩岸「統和」新思維的構想與必要性
先說「統和」與「統一」之異同。再說為何有創樹「統和」範疇之必要。然後再談為何「統和」可以從「九二共識」範疇中演繹出來。
(一)「統和」與「統一」之異同。
梁襄王問孟子曰「天下惡乎定」﹖孟子對曰﹕「定於一」。這裡的「一」與統一的「一」是相同意思。即天下必須籠罩在一個能統馭一切的權威之下。所以,今日在台灣對一般大眾而言,尤其是受了民進黨的渲染,「統一」即是台灣被大陸統馭而「定於一」。民進黨人更將統一定位為台灣被大陸吞噬。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任何馬政府對大陸開放與交流的努力,不管對台灣實際帶來多少裨益,一概被打為「出賣台灣」之舉。這種手法,蔡英文屢試屢勝。一直到這次總統大選中馬英九祭出「九二共識」的罩門方才破其功。馬政府因顧慮民意所在故盡量避免觸及統一的地雷﹔甚至連「終統」均已變成忌諱。此無他,是因為「統一」是一個「有與無」(yes/no)的概念。對一般大眾而言,既然「統一」(按照民進黨的渲染)是在中共統治之下「定於一」,所以一提起統一就表示台灣喪失了它的「主體性」(民進黨用語)。那麼相反地,按照這種邏輯,要維持台灣的「主體性」就必須反對統一。
「統和」則是一個兩岸雙方「並行不悖」的觀念。相當於英文的union。它與「統一」最大的不同點,是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時間架構。「統一」有其時間的局限。即兩岸在達到「統一」的那一刻之前,均是「不統一」,而二者在法理上是相對的狀態。這種「抑∕或」(either∕or)之間沒有任何平行重疊的展延。可是「統和」則不然。它可用一個「水到渠成」的比喻來形容。即如水沒有到,那就沒有渠的形成。在等待「水到」時間的拉長中,它是一個敞開融協的過程。「統和」既不排斥統一、也不人為地強迫統一的早產。
(二)因為民調表示台灣54%的人有維持現狀的意願,再加民進黨將統一定位為洪水猛獸並拿來興風作浪,所以馬政府無法也不能碰觸「統一」的地雷,已如上述。而馬總統的「不獨、不統、不武」的政綱,雖然有85%的支持率,但他喪失了泛藍(尤其深藍)中很多人的支持與信心(上面已經談到這次大選,如沒有宋楚瑜參選,很多藍營的人大概不會出來含淚投票給馬,即是一例)。何況大陸某些人(包括軍方)直覺地認定馬的「不獨、不統、不武」立場就是「變相台獨」。如果這種看法在大陸繼續燃燒蔓延的話,很可能將對台灣不利。所以,楬櫫「統和」觀念以及推動兩岸「統和關係」,馬可克服這樣島內外夾攻的困局。何謂「統和關係」﹖即不但要將兩岸合作共處的關係在經濟領域繼續深化,並要由經濟領域跨越入政治與其他領域。這裡的「其他」領域包括文化、社會、甚至軍事的溝通。
(三)為何建立「統和」關係符合「九二共識」的原則與思維﹖
我們且分析一下「九二共識」的涵義﹕第一、它的大前提是「一個中國」,可是對這一個中國的定義,由於雙方解釋不同,所以有「各自表述」之必要。第二、它的假定是一個中國的主權不可分,但兩岸之間並無從屬的關係。第三、它承認目前兩岸分治的現狀,但並沒有必須依靠任何方向之假定或要求,只是不能倒退而導致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再來看「統和」的構想與涵義。甲、它不違背「一個中國」的大前提。乙、它也是接受兩岸之間無從屬之關係。丙、「統和」觀念的時間架構,雖然包括目前現狀的時間段,但它是動態的。雖然不預期改變現狀,可是它有改進現狀的心理準備。而且就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般,它是要「悠然」等候「水到」而「渠成」。至於「渠成」是什麼境界,也並沒有預先的期候。完全看在那以前的過渡時間之長短與當時兩岸的情況而定。
總之,既然這個「統和」的思維是期望一個開放的過程,亦跳出統一與不統一的泥淖﹔而且是要屢進式以改善兩岸關係從而鞏固與發展台灣的福祉(確保台灣的經濟安全),民進黨或任何人沒有任何理由可反對,也反對不了。再則,由於「統和」能有效抵制台獨之衍生、旨在更近一層拉攏兩岸距離、又不排斥「水到渠成」,大陸方面也沒有任何理由反對。這在台灣政治武壇上,將是有效根除「統一」與「不統一」爭辯之徹底辦法。何況更能堵住那動輒把改進兩岸關係之努力打為「出賣台灣」與「媚中」的悠悠之口。
馬政府與他領導的國民黨,如果能如是推出並弘揚「統和」的思維,更在這個基礎上與大陸發展以上所言的「統和」關係,必將為國民黨在未來台灣的政治爭鬥中奠定不可動搖的基礎。而為台灣福祉(經濟安全)立下的地基磐石,也將根深柢固,無人可動搖。而它對杜絕台獨途徑所能起之功效,是任何擁有台獨黨綱的政黨無法忽視與拒抗的。古人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庶幾近之也歟。
結束語
某知名政論家在這次選戰最緊張關頭曾為文,重言重語詆毀馬英九。自命一向是「偏藍的改革派」,可是觀察馬政府四年以來,他「失望越來越大」。他通篇暗示馬英九沒有希望連任。當然事後他會如何感想不得而知。但他有一點是批評馬英九「缺乏核心價值」。對此,我有兩點評語,作為本文的結束。第一、我所認識的馬英九是從善如流,甚至有時會因將就別人意見而隱息自己的意見。譬如在這次大選以後他說﹕選戰期間其他兩位候選人對他的批評很多是寶貴意見。因此,他在第二任將邀請他們與各黨各派代表出席由他召開的國是會議,以便廣為徵詢各方意見。而且半年一次。
第二、有鑒於他從善如流的習性,我上面不憚僭越之嫌,作出了馬政府應如何抓住戰略制高點之建議。即須在兩岸關係上樹立「統和」的新思維。這個新思維將可作為他作總統的「核心價值」。按照修改後的中華民國憲法,總統的職責最重要的無外乎兩岸關係與國防再加外交。如果「統和」新思維建立起來了,它不僅將是指導兩岸關係的圭臬﹔而且對台灣的國防也有其必然的貢獻。正如以上所說,在「地緣經濟」時代,國防之重點莫過於「經濟安全」。而「統和」的新思維可以確切照顧到台灣的「經濟安全」(已如上述)。無庸諱言,如果兩岸走向「統和」的坦蕩大道,對兩岸「外交休兵」當更不成問題。總而言之,在「統和」精神指引之下,台灣的兩岸關係、國防、與外交的問題均將迎刃而解。其實,馬英九的「核心價值」是有的,譬如他說台灣的選舉應該供給大陸一個好的「民主」政治的榜樣,就是一例。
除此以外,在他總統權限之內所主管的兩岸關係、國防與外交的領域上,如果馬總統能抓住「統和」新思維的秘訣,將沒有人可再批評他是「缺乏核心價值」的領導人了。◆
社論
國際與外交
台灣大選的觀察
馬勝選連任後的期望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