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麟
(香港亞太研究中心主任)
鄭海麟
(香港亞太研究中心主任)
此次台灣總統大選,國民黨籍的馬英九以超過民進黨籍的蔡英文近80萬票獲勝而宣告落幕,意味著「九二共識」戰勝了「台灣共識」,同時亦彰顯出大陸因素對台灣選舉的影響。而大陸方面則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方式隔岸觀選。由於欠缺對大陸因素的重要性的足夠估計,選前信心滿滿的民進黨人對選舉結果頗感失望。民進黨智庫的友人本來年前已約好的選後訪談,也因蔡的敗選緊急叫停。並且頗感無奈地表示,連台灣的總統選舉都要看大陸的臉色,當選人必須大陸能接受,那麼民進黨今後的前途怎麼辦?出路何在?真是今時不同往日,兩岸人民和國際社會皆企盼和平,不希望看到海峽兩岸關係緊張,此實乃今日之大勢也,順之則勝,逆之則敗。
民進黨為何功虧一簣?
本來,按照民進黨人選前的評估,此次選舉應是包贏不輸,穩操勝券。原因是民進黨的中青年骨幹力量已經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團隊,他們有自己的國家論述,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有意志之所向。特別是參考和發展了當年共產黨與國民黨鬥爭的成功經驗,將黨支部建立在最基層(尤其是在台灣中南部),即深入基層走群眾路線。這些都不是國民黨和馬英九團隊所能做到的。民進黨人始終認為,他們代表台灣的未來,給年輕一代指明方向和奮鬥目標,能夠帶領台灣人實現當家作主的理想;反觀百年老店的國民黨氣數已盡,馬英九執政四年不過是迴光返照,此次馬如敗選,國民黨勢必一分為三(即分為連戰所代表的中國國民黨、王金平所代表的台灣國民黨和馬英九為代表的美國國民黨)。民進黨人還計劃與宋楚瑜組成聯合陣營(聯合政府是假),共同清算和接收國民黨的巨額黨產(這也是宋此次「忽然」參選的真正目的)。民進黨人的謀略不可謂不高明,計劃不可謂不周詳,工作不可謂不細緻深入。然大部分台灣人對陳水扁的貪腐弊案記憶猶新,而馬英九執政四年並無過錯,其清廉勤政卻是實實在在和有目共睹,加上兩岸關係的改善為台灣人帶來的實惠等等因素,使民進黨人的努力功虧一簣。此實乃大勢所趨也。
選後的兩岸關係預測
台灣大選塵埃落定,馬英九雖獲連任,相信其身上的擔子並不比以前輕鬆,來自島內外的重重壓力勢必紛至沓來。不過,種種壓力歸結起來無非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
一方面,民進黨雖然在大選中落敗,但得票率卻由2008年的42%上升為46%,國、民兩黨的立委席次亦有明顯的此消彼長。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來看,民進黨人顯然已從陳水扁貪腐弊案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成為與執政黨的民意相頡頏的反對黨。這種局面,勢必構成對馬英九政府施政的巨大壓力和掣肘,因為在民進黨人看來,馬的勝選並不是「九二共識」的策略成功,而是「九二共識恐嚇牌」奏效,贏得並不光彩,最起碼有接近一半的台灣民眾不認同國民黨政權。
另方面,從大陸的角度來看,馬的勝選全賴「九二共識」的大陸因素起作用,馬連任後理應作出回報,而「九二共識」的核心內容即是「一中架構」。因此,大陸方面估計會要求馬政府從政治上落實「一中架構」,即展開實質性的政治談判,將台灣從政治上納入「一中架構」的運行軌跡。如果說,馬英九執政的前四年,大陸對台工作的重心是爭取從經濟上將台灣納入「一中架構」的運行軌跡;那麼,馬執政的後四年,從政治上將台灣納入「一中架構」的運行軌跡將會成為大陸對台工作的重心。
至於政治談判的內容,包括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大陸要求台灣進一步讓渡主權上的權利、降低「台獨」的危險性,台灣則要求大陸正視中華民國的事實存在、放寬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等等,都有可能作為政治談判的議題。為了達到政治談判之目的,大陸方面也許會適當減少對台導彈數目、降低對台軍事威脅,為建立兩岸軍事互信而營造氣氛。當然,兩岸能否達成政治談判之目的,有賴於馬政府是否能夠凝聚台灣島內的共識。而走出這一步的艱難程度和複雜性,相信並不比競選連任輕鬆。◆
社論
國際與外交
台灣大選的觀察
馬勝選連任後的期望
連載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