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經驗看選舉現實

馮琳
(中國社科院台灣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來到台北一個月了,白天看史料檔案,晚上看媒體中的選舉政治。從前者當中,我體會到了安靜中的紛亂;從後者當中,我領悟到了紛亂中的沉靜。兩者結合,讓我多了些自己的感受,這份感受可能是只看媒體或只讀歷史都無從產生的。現在大選塵埃落定,我想與諸位分享一點史學工作者對於四周來所親臨的選舉現實的感悟。

首先有感於美國的高明。美國在選舉前給予台灣公民免簽證的資格,似乎在給當時執政的馬英九以助力。但讓馬當選是否是它的真意呢?我想也許不是。美國的霸權由來已久,但是它運用得很高明,高明到許多被它施以霸權的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不但不反抗,還對它懷有好感甚至感恩戴德。二戰後,琉球曾被美國托管,琉球變成美國的遠東軍事基地,但琉球人居然有很多喜歡被美國托管。當1953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以琉球群島中的奄美島為聖誕禮物賜予日本時,不少琉球人居然為被美國「拋棄」而痛心。為求彌補,美國官方要人隨後多次表示美軍會永遠駐守琉球。美國當然不是出於慈悲而要保護琉球人民,他們為的是琉球的戰略價值和軍事價值。但它又認為琉球早晚要給日本,所以不是採取1940年代國民政府所提議的中美有期限地共同托管,也不是依照和約規定正式向聯合國建議由其托管,也沒有扶植琉球人民自治獨立的計劃,而只是自己駐軍,拖著看。美國的霸權運用於世界各地,暗中滲透非洲,卻宣揚中國有圖謀……非洲人有沒有感激美國,我不知道,但台灣人中親美者卻隨處可見。美國對於台灣真的只有好處嗎?二戰中,中國抗戰最長犧牲最多創傷最重,勝利後民間紛紛要求日本賠償,但美國為了扶植日本經濟復甦,竟然在1949年5月自己就提出停止賠償。當時的國民政府提出「此舉與美國政府所參加之若干國際協定與政策決議不符,且對遭日本侵略蹂躪之國家不公」,難道不是這樣嗎?當然,當時的對日交涉與賠償還有中國政權更替等因素在內,退台後的國民黨當局只得吞嚥苦果,卻要為苦苦爭取來的美援感動不已。殊不知這美援得來有多麼不易,要按美方意願改組政府,要用他們喜歡的人來主政……時至今日,這種情結仍影響者台灣民眾的心。但跳出來想一下,如果有個強大統一的中華民族,還能容外人予取予求?馬英九雖給人施政無能之感,但他推動兩岸經貿交流,這可能亦非美方所樂見。

其次有感於分裂造成的巨大苦果。而今的台灣人民都在力爭自己的主權,民進黨屢屢以所謂「尊嚴」指責馬英九。為獲取選票,馬英九也在各種場合強調他會維護「中華民國主權」,打出「尊嚴台灣」條幅。綠營的人可能認為跟大陸對著幹,才是維護尊嚴。蔡英文在頭兩次政見會也均表示要以台灣共識取代九二共識。只是因為民眾的強烈質疑讓其壓力過大,台灣確實需要大陸市場來幫其渡過歐債危機,蔡英文為獲取選票,才在第三次政見會對九二共識鬆了些口。後來還是屢屢表示不要強迫人民接受九二共識,而是以民主的方式協商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台灣共識。話說得是好聽,只是不知道這樣共識能否協商成功。拋開紛亂與喧嘩,台灣人民有沒有放下吵鬧的政治,去回顧一下歷史,去冷靜地思考一下?究竟是什麼讓台灣有失尊嚴?1949年底以後,兩岸對峙的狀態,已經讓「中華民國」失去了多少據理力爭的機會?已經讓中國失去了多少主權?1953年美國先把奄美大島送給日本,接著就醞釀在合適時候「移交」整個琉球群島的行政管理權。1957年,「監察院」「外交部」都在熱議此項傳聞,但是又怎樣呢?1970前後「移交」工作真的開始實施了。因為分裂對峙,因為有聯合國代表權的棘手問題,因為台灣依賴美國援助及保護,台灣當局只好忍氣吞聲。外蒙的問題也有類似處。1961年,因為外蒙問題入會案與「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產生了關聯,為將代表權多維持幾年,台灣當局只好在外蒙問題上做出讓步。維護國家統一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若是分裂對峙,雙方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制於人,並讓第三方有機可乘。

再次有感於「君子之道」。中華民族講求「君子之道」,從小就教人如何做「君子」,《論語》裡面的教誨多不勝舉。在馬英九身上也能看出其「受害之深」。馬英九清廉節儉、交友如水,這是君子的特徵,這兩點倒沒什麼,除了讓反對者以送泳褲棉被的方式進行挖苦外,除了讓人感歎沒受過他什麼恩惠和「好處」外,沒什麼不好。但他的「中庸」卻讓支持他的一些人很受傷,他不敢旗幟鮮明地說終極目標是統一,而是有點「騎牆」的表現,所以經常兩邊不討好。雖然馬英九勝出了,但不少選民有「除了投他,別無選擇」的無奈。民進黨執政時有不少大手筆來「去中國化」,但四年中馬英九在建設中國意識方面也沒做什麼。也有為數不少的台灣民眾這樣評價馬英九:「對他好,沒好處;對他壞,竟然也沒壞處」。作為一個旁觀者,我有時會盼望著他能有施明德發動百萬紅衫軍的魄力與鮮明主張。仍與歷史和主權聯繫起來看,1943年如果不是蔣介石基於「君子之道」的考慮,怎會不藉機在開羅宣言時提出收回琉球問題?當時他的想法是琉球長期以來只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最好不要求,以免美國誤會。可日本並不那麼想。日本只是侵佔了琉球60年,卻對琉球領土視為禁臠,未能忘懷,處心積慮仍圖攫取,暗中唆使比嘉秀平等人展開所謂「歸日運動」。由於日本不斷要索,美國無形中承認日本對琉球有「剩餘」主權,一方面同意由日本指導琉球教育文化,並一再表示將來可交歸日本。而日本則更要索不已,並儼然以琉球的「祖國」自居。今天台灣大張旗鼓慶祝「建國百年」,大張旗鼓搞選舉,與此熱鬧非凡的景象相對比,只有極少數人還在堅持著為領土主權的抗爭。上個月親臨了「保釣運動」的討論會,感受到了極少數人出於維護統一與主權的熱忱和無奈。「君子」固然要「取之有道」,但也要「據理力爭」。只要有理,為什麼不能態度鮮明、立場堅定呢?關鍵時刻,為什麼不能強硬一下呢?祖國若能統一,兩岸共同為自己的領土主權去抗爭,那該是一件多麼令人樂見的事。

雖然馬英九勝出了,我感到高興,但不知為何,還是隱隱有些不安。腦海中浮現的是馬英九的造勢遊行中無數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的身影,當這些老人老去,他們的子孫是否還記得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兒女?抑或早就變成了哈美哈日派?甚或獨派?當我走在長沙街、溫州街、南京東路……我心中在設想有一天台灣真的「獨立」……眼眶不禁濕了……

2012年1月7日凌晨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