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聯合報》以頭版頭題刊出國統會委員陶百川辭職的消息,緣起為:南部一報紙於11月16日稱,部分國統會委員已漸接受鄧小平「一國兩制」思想,其中遭點名的委員,陶百川赫然在列。一向老成持重的陶公在等了十天後,不見總統府照例發稿更正或提出澄清,才向李登輝提出請辭函,函中稱:「百川備位國家統一委員會瞬已兩屆,雖盡心力,但無實效,近復橫遭誣衊(附件),深恐為流彈所傷,自非衰朽所堪承受。為此敬請准予辭去委員職務,以免兩誤。」
陶公的請辭到總統府後,亦未見任何回覆,在新聞見報後,雖有蔣彥士代表李登輝慰留陶公,但仍未見總統府或國民黨當局,對緣起之新聞報導有所更正和澄清。
事後,雖然蔣彥士對外宣稱陶公已接受慰留,然陶公仍表示辭意甚堅。據悉,陶公為對蔣彥士不為己甚,而收回辭職函,但亦不再參加國統會會議,以行為實際辭職以明志。
《民眾日報》放話
那份南部的報紙即《民眾日報》,是經常為情治單位或國民黨高層政爭「放話」的媒體。但卻從來沒有人發起「退報救台灣」運動,可見只要替當權派當工具就是「愛台灣」了。該日的報導全文如次:
「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日前公開斥『黨內有些同志看到中共,不是一面倒,就是要借中共來壓迫我們自己人』,據國民黨高層人士分析時指出,李登輝這番話的另一用意,是因為已有部分國統會委員已逐漸接受鄧小平『一國兩制』思想,引起李登輝的憤怒與高度關切。
「據瞭解,根據李登輝最新聘任的國統會委員名單中,在廿八位委員當中,馬樹禮、蔣緯國、陶百川、王惕吾、余紀忠、李海天等人,一般均視之為帶有高度急切統一的國統會委員,其中,尤以馬樹禮、蔣緯國、王惕吾與李海天四人的言行,更為鮮明,由於國統會委員擁有主導未來國家統一的大方向決策權,其個人最終政治理念,影響國家統一大業相當深遠。
「不過,李登輝根據情治單位、黨務系統與國統會幕僚人員的多重訊息研判,發現已有部分國統會委員的政治理念,逐漸與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接近,甚至嚴重質疑所謂『一中個國』便是『中華民國』的一貫政策。
「事實上,從李登輝連續批評急統派媒體,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即是一個中華民國政策』的立場,不容質疑,在在顯示李登輝力挽狂瀾的決心。
「總之,從李登輝批評黨內同志面對中共就一面倒的強烈語言中,未來國統會委員當中,自然不敢公開與鄧小平隔海唱和,然而如何徹底解決部分國統會委員已逐漸接受『一國兩制』的傾向,有賴李登輝提出應有的魄力。」
太史公曰:
(一)被點名的六位國統會委員雖各有其背景,但都是歷來反共稱著的人士,反共反了一輩子,都是蔣介石「漢賊不兩立」時代的幹部,並且,也多是目前有其社會和政治地位的人物,會六人同時否定「中華民國」而去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一個中國」,這實在是脫離常理而令人匪夷所思。再說,否定「中華民國」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他們又有什麼好處?這些超過七、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除了與國民黨的老關係外,中共還可能重用他們嗎?其中蔣緯國和王惕吾,或對李登輝的政治理念有所質疑,或反台獨的立場甚為堅決,但這也不是接受鄧小平「一國兩制」。和李登輝略有不同意見就要扣上紅帽子,這是反共法西斯,是新「白色恐怖」,新「一言堂」,而不是民主。
(二)余紀忠有「永遠的主流派」之稱,一向秉承上意。李登輝對李潔明情有獨鍾,余紀忠即不惜重金禮聘李潔明來台演講;李登輝主張總統直選,余紀忠即一夕之間改變立場,以《中國時報》大力鼓吹總統直選,結果仍落得「主上見疑」。看樣子,王惕吾的《聯合報》「大報變小報」之後,接著那就是余紀忠的《中國時報》了。今天的台灣政治連余紀忠都不放過,亦可見其權力核心的狹窄了。
(三)陶公一向鼓吹民主憲政、言論自由,然亦矜持自重,在兩蔣總統的時代,任監察委員以當代御史見稱,其言雖也婉轉,但卻經常逆耳,而難獲見重,更難見容於情治單位,但兩蔣總統亦不得不尊崇其高風亮節,堅辭監委後,而禮聘其為總統府國策顧問。這樣一個功在國家、功在民主的九秩老人,而不能見容於當道,故請辭以明志,當然是陶公唯一的選擇。
(四)據瞭解,《民眾日報》的「放話」,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國統委員任期將屆,不能秉承上意的委員該下台了。所以,陶公的請辭,亦是明智之舉,否則只有自取其辱。其他被點名的委員還戀棧賴著不肯走,屆時也必被趕下台去。其實當道要趕走這些老人也無妨,理由多得很,又何必一定要扣紅帽子。這樣的政爭下去,我們真擔心會出現「文革」的台灣版。
(六)李登輝接掌政權以來,政爭不斷,「二手傳播」也不斷,侮慢大臣、誣陷忠良、恣意橫行、聽信奸佞,甚至連兩蔣總統都必須尊崇的老臣陶百川也不能見容,這不是治國之道。李登輝能不慎乎?諸葛亮有言曰:
「親君子,遠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