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希望同盟」:和平防衛?

黃頌顯
(明道大學日語系助理教授)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5年4月28日,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確認新版的《美日防衛指針》,並將安保合作的「地理限制」去除。此外,安倍也 訪問了美國猶太人的紀念館等地。4月30日,安倍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岸信介都曾在美國國會發表過演說。但是安倍在參眾兩議院會議上用 英文發表則是首次。為什麼美國要給安倍做足面子,其後美國要的裡子又是什麼呢?根據NHK媒體的報導,從美國的角度而言,讓安倍訪美的原因在於第一、美國 對亞洲外交的重視。第二、強化防衛合作的機制。第三、牽制中國。第四、維持雙方領袖的合作關係。但是從日本的角度而言,又是如何精打細算此「美日新局」? 可從安倍的國會演說一窺堂奧。

演說中,首先安倍提到:「日本在戰後焦土化的時期,日本當時幼童的牛奶、衣服都是來自於美國的幫忙」。但是若從東亞受殖民國人民的角度而言,日本人民所受的戰後痛苦,就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戰爭所帶來的最後結果。

其次,關於「歷史問題」方面,安倍表示:「以亞洲為對象,並承認歷代首相的見解」。從安倍第二次組閣來看,終於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判斷。但並未提及對中、韓慰安婦相關議題。此外,這也是近來在中國與韓國等強大輿論壓力下所做的必要讓步。

第三、安倍強調雙方「共同價值」,共同領導東亞。安倍內閣國家安全保障的口號是「國際協調主義」、「積極和平主義」。此次又加上「人間 (人類)的安全保障」。安倍強調日本為「民主主義」國家的一員。日本排除和中國在亞太的合作機會,而以和澳洲、印度、ASEAN各國、韓國合作。強調「以 國際法解決國際紛爭、不以國家利益而使用武力與威嚇、用和平的手段解決紛爭」三原則。其實就是拉攏東南亞國家,圍堵中國崛起。日本近年來國防強化的目標在 於「抑止力」(足夠的軍力)與無縫接軌能力(隨時有應變作戰能力)。安倍再次說明國內自衛隊等相關法案的修訂原則。安倍內閣的防衛政策和美國「重返東亞」 的主張一致,當然得到美國的認同。美國此次表態「釣魚台列嶼」(日方稱為「尖閣群島」)也在美日合作的範圍之內。東亞的防衛合作體系缺了中國協助,必然是 多事之秋。

第四、日本直接與間接送了美國的大禮。直接方面,日本出資28億美元援助美國關島軍事設施。間接方面,日本希望能儘早達成TPP協議,強調要以日美為首領導TPP,促進未來亞太繁榮。暢談日本國內的農業政策將有所改變。這也是替美國農業、牛肉輸出日本鋪路。

最後,安倍談到美日新的「防衛合作指針」簽訂的重要性。但隨著「地理限制」的解除,今後美國的全球作戰,日本不僅面臨要出兵、出錢的責任,也少了一個婉拒的理由。日本前首相鈴木善幸時代所堅持的防衛費限定在GNP%的精神,亦難以復見。

此次安倍訪美,美國最希望日本能協助其「治理 」全球。日美達成同意,美國若遭到攻擊,日本可以協助美國。新的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也獲得美國參議院議員的支持。從日本的角度來看,終於獲得了可用兵於世界 的正當理由--協助美國。但是這樣也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美日防衛合作指針》看來最有可能動用的是「劍指中國」與「劍指南海」。但是從日本的外交處境而 言,不僅要防衛北方俄羅斯的南下(北方領土問題)、北韓的東進(不定時的飛彈威脅)、南韓竹島領土爭端(日本稱為「獨島」)、台灣釣魚台列嶼的爭議。換言 之,東亞即有可能變成「戰火之海」。此外,美國在中東介入「伊斯蘭國」的問題,紛爭不息且有擴大的趨勢。美日若真要擴大合作,日本加入中東戰局,勢不可 免。現在日本人不敢擅自前往中東,即為近例。

全球化和平安全是要邁向建構和平的國際新秩序,而非建構一個危險的國際新秩序。美日同盟確實進入新的體制。日本防衛觀念從「防禦性」,轉 為「攻擊性」。若日本全球擴軍,將使得日本陷入不可預測的安全危機之中。例如之前日本兩位人質遭伊斯蘭國斬首的事件。引進美國因素,短期看似保障,長期而 言對日本國家利益難料。日本社會也在美國推展全球化的影響之下而有所改變,日本從「年功序列」的社會保障制度,轉型成美國「金融開放」的自由競爭制度。安 倍雖然達成此行最大的目的,獲得美國政治、軍事的支持。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日本所付出的政經代價,值得後續觀察。◆